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

當張郃手中分量不輕的竹簡落在案上後,瞬間發出了一聲碰撞的響聲。

這碰撞的響聲,映照着張郃此刻心中紊亂的心情。

張郃是當世名將,加上他自己也知道,他從來未得到過曹氏一族人的真正信任。

因此當他聽完使者說的話後,他幾乎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使者的這番話有多麼“歹毒”!

張郃用驚疑的目光深深地看着眼前的使者,要不是使者的容貌聲音沒有改變過,恐怕張郃都得懷疑這位使者是糜暘派來的奸細了。

而竹簡碰撞書案引起的響聲,也讓曹彰與夏侯楙的目光不由得齊齊注視到張郃的身上。

看見曹彰與夏侯楙隱含深意的目光投來,張郃心中升起了恐慌的情緒。

張郃下意識地就想起身爲自己辯解。

可還未等張郃起身,曹彰臉上就露出一個似笑非笑的神情,擺手阻止了張郃。

“左將軍因何急切,孤的話還未問完呢。”

“對呀,使者只是據實以報,難道左將軍的急切,是認爲使者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嗎?”

夏侯楙的話,也適時傳入了張郃的耳中。

曹彰與夏侯楙的話直接讓張郃的身軀又重重跌落回座位上。

曹彰與夏侯楙的一唱一和,足以體現他們二人已經對他產生懷疑。

或者說曹彰與夏侯楙本身對他就有着懷疑,使者的據實以告只是加深了這層懷疑而已。

而張郃哪怕當下有心爲自己解釋,可他也知道現在絕對不能貿然開口。

否則只會越描越黑。

於是張郃只能默默看着曹彰,讓使者完全複述了一遍當時所有的情況。

在聽完方纔在糜暘身前發生的一切事後,夏侯楙不由得冷哼出聲,而曹彰的眼睛也慢慢眯了起來。

“你是說,原本糜暘態度倨傲,在聽說你是左將軍的使者後,態度卻突然變得溫和了起來?”

面對曹彰這個針對性的問題,身爲大魏忠臣的使者自然是有一說一。

“然也!”

“你還說,糜暘在聽到退兵十里的建議後雖否決卻並未動怒。

而還未等你提出不要包圍長安城的請求,糜暘自己就先做出說出這一點了?”

大魏忠臣繼續有一說一:“然也!”

使者的兩聲“然也”落入曹彰與夏侯楙的耳中後,讓他們二人的眼神變得愈發幽深。

而當張郃聽到使者的那兩聲“然也”後,他的心就像被一雙大手緊緊抓住一般,令他感覺到呼吸有些困難。

聽起來一切很順利。

聽起來糜暘很好哄騙。

可以上的兩點可能嗎?

又符合常理嗎?

只要稍微用邏輯推斷一下,就會覺得那兩點是多麼的可笑。

內有蹊蹺,這四個字一下子就出現在曹彰與夏侯楙的腦中。

而隨着使者接下來說的一句話,曹彰甚至都想直接掀案而起了。

原來是使者見曹彰的臉色不對,他以爲曹彰是還在猶豫,於是他說道:

“臣與糜暘交談之際,一衆敵將皆在場。

糜暘在衆將面前,信誓旦旦做出保證,他相信左將軍的請降!”

使者此話一出,張郃被嚇得差點要伏身跪地了呀!

當世的人是十分看重信義的,更別說以糜暘當下在天下間的身份,他能在諸位漢將面前明確表達這個態度,說明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的請降。

可是這不是更搞笑了嗎?

張郃再也忍不住了。

他充滿恐慌的眼神望向了正欲掀翻桌案的曹彰,就在那千鈞一髮之際,張郃先起身對着曹彰一拜道:

“殿下不要忘記了,當年太尉反間一計呀!”

張郃的提醒讓曹彰的情緒稍微冷靜了下來。

張郃口中指的是賈詡。

在當年潼關之戰時,賈詡曾使出一個著名的反間計,直接致使聲勢浩大的西涼聯軍分崩離析。

既然使者前去拜見糜暘的目的在於假意投降,那麼他本質上可劃歸到“間”的範疇。

而通過己方派出的“間”,從而致使己方做出錯誤的決斷,便可稱爲反間計。

不得不說,張郃的提醒是有道理的。

從當下的情況來看,儘管可能性不高,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糜暘在施展反間計的可能。

一想到此,曹彰的情緒稍微平復了一些。

可相比於反間計,由於內心中本來就對張郃不信任,所以曹彰認爲張郃與糜暘之前暗中有勾連的這一可能性更大。

在心中強烈的懷疑下,曹彰雖沒有馬上採取嚴厲的措施,但曹彰也不可能就此放過張郃。

“你該如何自證自己呢?”

曹彰當下對張郃的話,語氣已經可以稱得上冷冰冰。

顯然到了這一刻,曹彰認爲他已經不需要對張郃再表現出之前那副假惺惺的溫情面容了。

曹彰的語氣也影響到了夏侯楙。

他的反應並不如曹彰快,可通過曹彰眼下的話語,反應再慢的夏侯楙也該回味過來了。

夏侯楙立即用充滿懷疑的目光看向張郃。

不看還好,一看再聯想起張郃以往做的那些事,夏侯楙越看越覺得張郃像奸細。

畢竟那麼多節操滿滿的世家都叛了,張郃這個“三姓家臣”成爲奸細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得虧眼下長安城的主將是曹彰,要是夏侯楙的話,恐怕這時張郃就已經被索拿入獄了。

聽着曹彰冷冰冰的話語,再看着曹彰與夏侯楙二人那危險的眼神,張郃的臉上浮現一片苦色。

很明顯哪怕眼下他的家人在洛陽,但曹彰與夏侯楙也已經不相信這層保障了。

凡是在曹魏官場摸滾打爬過的人,都十分清楚一個道理——人心如鬼蜮,向來不可直視!

只是若連這層保障都不信,他又能拿出什麼更有說服力的保障呢?

但張郃不愧是張郃,在情急之下還真的被他想出一個辦法:

“殿下若心有疑慮,何不派出一位心腹作爲使者前去求見糜暘。

求見糜暘之時殿下可讓心腹旁敲側擊,如此一來真相如何,待殿下心腹回來後自然可知曉。”

張郃的話讓曹彰的話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得不說,張郃說的是有道理的。

反間計要想成功,往往依靠的是人心中的疑心。

正如當年賈詡施展的反間計一般,他故意讓曹操在寫給韓遂的書信中多處塗改。

這一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無限放大馬超對韓遂的疑心。

雖不確定有貓膩,但有貓膩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寧殺錯不放過。

但賈詡當年之所以會採取抹書的方式,也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時韓遂本質上與曹操之間並沒有什麼。

那時曹操的確也不知道西涼軍的一些軍事機密。

不然的話賈詡就直接將知道的軍事機密寫在信中,那樣一來無疑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眼下要想洗清張郃身上的嫌疑,派機靈的心腹再去求見糜暘一次探求究竟,的確是最有效的。在張郃的保命建議之下,沉思後的曹彰深深看了張郃一眼。

“你先下去吧。

孤會派人按你說的去做的。”

曹彰的話,讓張郃宛若撿回了一條命。

他堅信只要曹彰的心腹一去,那麼一切都會真相大白的。

畢竟他真的沒有與糜暘暗通款曲過,糜暘又能拿出什麼呢!

在張郃離開大堂之後,夏侯楙來到曹彰的身旁。

夏侯楙見四下無人,不由得提醒了曹彰一句道:

“先帝在世時,曾多次教導過我們,外姓之人終不可信,要一輩子防着他們。

先帝亦教導過,寧我負天下人,毋叫天下人負我!”

夏侯楙的兩句提醒,在鮮明地表達他的態度。

而曹彰又豈會忘記曹操在生前對他的這兩句教導呢?

只是眼下長安城局勢不容樂觀,加上張郃的地位不同一般,曹彰覺得還是保險點更好。

面對夏侯楙的兩句提醒,曹彰冷笑一聲道:

“孤會派人看着他的。

若他與糜暘從未勾連自是好說。

反之的話,孤絕不會手下留情。”

聽到曹彰的這番話,夏侯楙才放下了心中的擔憂。

曹彰有安排就好。

就如曹彰所說的那般,在張郃回到府邸中後,他的確派人看守住了張郃的府邸。

而這樣的動作,自然是瞞不住領兵多年的張郃的。

當張郃得知他正被曹彰派來的人監視着的時候,原本心中的鎮定頃刻間蕩然無存。

一種不安夾雜着憤怒的情緒,正以極快的速度侵襲着張郃的內心。

寧我負天下人,毋叫天下人負我!

曹操的這句名言,張郃又怎麼可能沒有聽過。

而身爲曹操的後代,曹彰又豈會不能領會這句話的精髓呢。

既然如此的話,那麼就算事後證明自己是無辜的,曹彰也一定會放過自己嗎?

當這個反問在心中出現後,張郃的內心不由得變得狂躁起來。

曹氏人是否會妄殺無辜之人,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

想當年孔融因屢次直言觸怒曹操,曹操爲了殺害孔融,直接命人捏造罪狀污衊孔融,並不顧天下鼎沸的物議,將孔融滿門上下滅絕。

聖人之後的孔融尚且落得如此下場,況且他張郃呢?

一想到此,張郃連忙召來一位心腹,對他密語了幾句。

當心腹快速離開之後,張郃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氣。

他不會主動背叛大魏,但他也絕不會坐以待斃!

在長安城內暗潮涌動的時候,第二日曹彰派出的使者來到了漢軍大營之外求見糜暘。

使者表面上的名義,自然還是自稱是張郃派來的。

當身在大營內的糜暘得知這個消息後,他心中有所猜測的將使者召了進來。

今日前來的使者有兩位,一位是昨日糜暘見過的,另一位則是糜暘於昨日不曾見過的。

看到陡然多了一位陌生的使者,糜暘對心中的猜測又多了幾分把握。

私下串聯這事講究的是隱秘,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貿然增加或更換使者的。

儘管張郃是假降,可正所謂做戲要做全套,這種基礎的安排張郃沒必要去更改。

一旦更改了,那自然是有着什麼變故。

而至於是什麼變故,設想一下就能猜個七八分。

況且就算糜暘推測有誤,有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那就是他今日說的話,一定會傳到曹彰的耳中。

既然如此,那麼:

還抱着最後一口氣是吧,沒關係,我再繼續推一把。

糜暘在看到張郃的使者後,臉上露出責怪的神情道:

“早與俊乂講過,與孤聯絡時不要貿然多派他人,不然很容易泄露風聲。

孤與俊乂所謀之事甚大,不可有絲毫疏忽。”

早與?

一聽到這兩個字,那位曹彰派來的心腹神情登時一正。

但他也記得曹彰的吩咐,當然不會因爲糜暘這模糊兩可的兩句話,而在心中妄下論斷。

更不會貿然開口,以讓曹彰安排給他的任務出現什麼變動。

而昨日來的那位使者,也知道曹彰今日派他來的目的是什麼。

於是使者只能回憶起曹彰的囑咐,一點點旁敲側擊詢問着一些事。

這些事大多可算是對昨日之謀的補充,糜暘與使者一問一答之間,倒也沒讓曹彰的心腹瞧出什麼蹊蹺。

好似糜暘與張郃有所勾連的,真就“獻長安城”一事一般。

難道左將軍真是無辜的?

就在曹彰心腹心中有這判斷的時候,他不知道的是,糜暘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狡黠的笑容。

當這絲笑容浮現之後,糜暘似是不經意間想起了一件事,然後對着兩位“張郃”的使者言道:

“先前俊乂曾對孤提供過一個情報,說是許褚將率援軍援救長安。

還煩請你們回去替孤轉告俊乂:

因爲他提供的情報,孤已經派出精兵伏擊於半道,想來許褚的那支援軍是無法到達長安的了。”

糜暘說這番話的時候,在因爲二字上着重加深了語氣,從表面上他好似在表彰張郃的“告密”之功。

可是當這番話落入曹彰心腹的耳中後,他的呼吸不免得變得急促了起來。

虎衛將軍率軍援救長安乃是機密,在長安城內只有幾位高級將領才知道!

按照常理糜暘是不可能會得知這個消息的!

除非有人向糜暘泄密。

那人是誰,糜暘不是說的很清楚了嗎?

而曹彰要的確切證據,這不就有了嗎?

一想到此,身爲曹家人的他氣的不由得暗中握緊了拳頭。

張郃,你真該死!

明日2章~

今天得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我的運營官身患癌症正在治療中。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情是難過的。

真心祝願他治療順利,我也希望大家能對他送上祝福。

因爲他與你們大部份人一樣,是個很純粹的熱愛季漢的理想主義者。

 

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7章 懾服徐詳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6章 此路不通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24章 屠殺?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