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

不忿的情緒之後,吳懿心中便開始快速權衡起利弊。

其實從個人過往來說,吳懿並非是如關羽、張飛那般的純臣。

背叛這種事,吳懿並不是第一次做了,否則當年劉備又豈會那麼容易打到成都城下。

這也是在有曹仁的例子之前的情況下,曹洪還會寫這封信給吳懿的最大原因。

吳懿有着當世子弟的顯著風格——識時務。

吳懿的這種風格從當初與糜暘的爭鬥中,便可清晰的體現出來。

可吳懿是喜歡識時務不錯,不代表他連基本的分析利害都不會。

曹洪還以爲梁州是如曹魏那般,一軍主將執掌全部大權的軍隊格局嗎?

在糜暘的軍制改革之下,他已經從制度方面,基本上杜絕了有以下克上情況的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吳懿縱是想投降獻關,也是沒辦法的。

更何況別看曹洪信中說得梁州面臨多危險的局勢,可吳懿卻知道,當下的梁州局勢是危急,但尚未到傾覆的時候。

局勢尚未完全明朗,就斷然拋棄已經在大漢中獲得的榮耀地位,這種事吳懿幹不出來。

在快速的在心中權衡利弊之後,吳懿的心中已經做出決斷。

可隨後吳懿開口說出的話,卻讓任祥感到頗爲滿意。

“使者遠道而來,不如先下去歇息。

曹驃騎口中說的會戰一事,吾會多加思量。”

吳懿是老謀深算的人,剛纔他在看曹洪來信的過程中,儘管心情起伏巨大,但他的臉色表現的卻很正常。

再加上曹洪信的內容,當下只有吳懿與任祥二人知道。

在座的人之中不能說對那封信沒有好奇,但在不確切知道信箋內容的情況下,還遠遠談不上對吳懿產生懷疑。

畢竟吳懿口中已經說出了曹洪的來信是在向他“宣戰”,兩軍對陣,一軍主將派使者向另一軍使者寫信宣戰,也是很尋常的事。

而任祥在聽到吳懿的話後,則自然會感到高興。

因爲知道一切內情的他,從吳懿的口中聽出了考慮的意味。

若非有意,又何必在諸將面前,遮掩這封來信的真實內容。

若非有意,又何必口中尊稱曹洪爲曹驃騎?

要知道目前在漢魏雙方之間,由於天然敵對的關係,兩方的大臣在明面上都不承認對方的正統性的。

高興之餘的任祥,當然對吳懿的安排沒有抗拒。

等任祥離開大帳中後,吳懿便解散了這次議會。

諸將離開之際,吳懿單單留下了從弟吳班。

等大帳內只剩下吳懿與吳班之後,吳懿便將手中的曹洪來信交給吳班觀看。

吳班本來還以爲這封信的內容,是如他兄長所說的一般,是一封宣戰來信。

可是當他看完信中的內容之後,他的臉上立即浮現恐慌之色。

下意識的吳班就勸吳懿道:“兄長不要曹洪狗賊所蠱惑!”

“獻關投誠之事,萬萬不可!”

吳班雖然在當初不滿糜暘的做法,認爲糜暘太過霸道。

但這說到底,吳班當初對糜暘的不滿,更多的是因爲不願意吳氏一族在梁州的權柄被削,吳班對大漢,對劉備並無不滿。

況且後來糜暘在徹底掌權後,也並未對吳氏一族趕盡殺絕,反而是時有重用,在過去的時日中,吳班也逐漸認識到糜暘手段之厲害。

所以說若說吳班對糜暘有不滿是真的,但他心中並沒有背叛糜暘的念頭。

見吳班看到這封信後的內容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吳懿心中的不忿情緒再次涌起。

看來不怪曹洪看低他,就連吳班這種至親心腹都如此,何況曹洪一個外人?

吳懿整張臉都拉了下來,他呵斥吳班道:“你在胡言亂語什麼,我豈是忘恩負義之輩。”

吳懿先鮮明的擺出了自己的態度,然後他再問詢吳班道:“雖然我不會投誠逆魏,但若今日之事被法邈知道,他難免不會心中起疑。”

之所以吳懿與吳班皆不願背叛糜暘,除去以上那些原因之外,還因爲法邈目前是陽平關的副將。

之前糜暘在率軍離開南鄭後,原本是打算讓法邈留守南鄭。

可後來糜暘聽說馬超率軍進入武都,他便轉變想法,下令任命法邈爲陽平關之副將。

吳懿不知道糜暘突然委任法邈爲陽平關副將,他的意圖中是否存在着防範自己這一點。

可以當下陽平關內的局勢來看,只要有法邈在一日,他吳懿就沒辦法做出損害糜暘利益的事。

最重要的是,今日之事,他可以瞞得住其他人,一旦被法邈知道,法邈是可能會起疑心的。

所以吳懿纔想着留下吳班,一同商議這件事。

面對吳懿的詢問,吳班一下子也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法邈自鄧賢一事後,便與他們之間結下了嫌隙,這讓法邈很難在天然上選擇相信吳懿。

就在吳懿與吳班兄弟二人苦思冥想,該如何讓法邈信任他們的時候,帳外有親信來報,說是法邈正率人朝主帳趕來。

法邈的到來,讓吳懿與吳班二人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向日葵來了。

法邈是剛剛纔回到軍營內的。

法邈當初被糜暘派來陽平關後,他爲了保證陽平關的安全,這半月來就一直帶着親隨視察陽平關內外的城防。

每日他都是日出即出,日落方回,今日既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剛纔的諸將議事中,法邈並不在場。

可是當他剛剛回到軍營中後,一位方纔參與議事的親信,便將曹洪使者來訪的事告知給了法邈。

法邈在聽完這件事後,第一時間就感覺到不對。

若真如親信所說,曹洪的來信只是宣戰的話,吳懿在收下宣戰的信後,就可讓任祥離去,他又何必留下任祥在營中暫住?

這點不合情理之處,讓法邈不得不對吳懿起疑。

於是法邈還未來得及休息,便立即帶着一衆親信,朝着吳懿的大帳趕來。

在法邈來到吳懿大帳外的時候,他驚奇的發現,吳懿竟然提早在帳外等着他。

看來吳懿是提前知道他到來的消息了。

不過這也正常,在大軍中,誰還沒幾個親信呢?

這時天色已經全黑,圓月高掛於黑漆漆的深空之上,明亮的月光正透過萬里之遙,照射在吳懿腳下的地面上。

圓月如盤,明亮的月光這一刻在吳懿的腳下,正好形成了一個圓環。

而在見到法邈之前,吳懿雖因爲心中的不平靜,不斷地在原地踱步。

但他卻沒發現的是,不管他在如何原地踱步,他終究未曾踏出腳下的圓環一步。

畫地爲牢,便是當下吳懿內心的真實寫照。

法邈的到來很快被吳懿所注視到,見法邈身後跟着的那幾位掌着兵權的將率,吳懿的臉上勉強擠出幾分笑容。

他爲何要在帳外見法邈,爲的不就是不讓法邈心有顧慮嗎?

古往今來,帳內伏兵襲殺的案例,實在是數不勝數。

在法邈來到身前幾步後,吳懿主動邀請法邈道:“別駕可有閒心,與吾一同散會步?”

面對吳懿的邀請,法邈思考了下便答應了他。

周圍皆是他的親信,只要在帳外,倒也不怕吳懿有不軌的想法。

而且吳懿想與他獨處,想來是有要事與他私下說。

法邈很快就走動吳懿並肩的地方,隨後隨着吳懿的步伐,一同在帳外的廣闊空地上散起步來。

“今日曹洪的信,內容並非是宣戰,而是來誘降於我的。

我之所以不當衆告知諸將真相,只是不想無端引起猜疑。”

還未走出幾步,吳懿便對法邈說出了真相。

並且他還坦然地將曹洪的來信,從懷中掏出交給法邈觀看。

聽完吳懿的話,並在看到信中的內容後,法邈眼神一眯。

當心中的猜測爲真,法邈不至於太過震驚,但這件事也讓他感到十分棘手。

棘手的便是,吳懿的真實態度。

見法邈的步伐有略微停頓,吳懿馬上又緊接着說道:

“我既無反心,亦無反的能力,這一點曹洪不知道,別駕應當清楚的很。”

吳懿知道若只是蒼白的言語解釋,以他的過往,法邈是很難相信他的說辭的。

可若是將客觀無奈講清楚,那麼法邈自然會相信。

果然法邈在聽完吳懿的話後,腳下重新跟上了吳懿的速度。

在說完自己的態度之後,吳懿彷彿自言自語般繼續說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是世人都知道的道理。

可世人都會因爲旁人的所作所爲,而難以對他再懷抱十足信任,這點我心中自是十分清楚。

當初在南鄭,我心中的確對州牧的手段有些不滿,可那日在閱兵高臺上,我已然向州牧臣服,非如此,州牧又豈會授我駐守陽平關之重任?

曹洪來信,或是真心勸降,但亦可能是離間之計,當年馬孟起便是敗於此計,還望別駕於這一點上對我不要有疑慮。

大軍中正副不合,向來是兵家大忌。”

吳懿的語氣很誠懇,他是真的不希望法邈因此懷疑他。

而吳懿的這番話,卻並未得到法邈的迴應。

見遲遲得不到法邈肯定的迴應,吳懿有些着急。

他轉身看向一旁的法邈,他見法邈此刻正擰目沉思。

“別駕,終究還是不願相信我嗎?”

吳懿的這句急問驚醒了在沉思中的法邈。

在看見吳懿臉上的急切神色後,法邈笑着給出了他的答覆:

“州牧信你,我自然也信你。”

法邈真是一株合格的向日葵。

聽到法邈肯定般的回答後,吳懿心中頓時放下一顆大石頭。

只要法邈不對他起疑,那大軍中其他人的看法,便不那麼重要。

放下心的吳懿,這時想着趕緊遣人將任祥送走。

而法邈好似看出了他的想法一般。

法邈輕聲對吳懿言道:“可若是我要讓將軍降呢?”

當聽到法邈的這句話後,吳懿立即睜大了眼睛看向法邈。

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法邈不是要他真的降,而是詐降。

在明白法邈的意思之後,吳懿很快就開始思索起這個計策的可能性。

百般思考之後,吳懿對着法邈搖了搖頭。

“孟子度割發斷志事例在前,曹洪不會再輕信我的。”

聽完吳懿的判斷後,法邈並沒有失望,相反的他臉上的笑意愈濃。

“當年赤壁之戰時,江東大將黃蓋以苦肉計詐降曹操,遂使曹軍大敗。

那一戰令曹操數年不敢南下,相比於西城之戰,哪一戰帶給魏軍的教訓更深呢?

但當孟子度割發斷志時,曹軍依然相信彼之投誠,這又是何故?”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句話很多人都記得,但若每個人都能做到的話,天下又何至於喪亂至如此地步呢?”

“依我之見,當曹洪有意寫這封信給將軍時,他心中對將軍的投誠便已經有所期待。

期待即所求,心中有所求之人,又會有多麼理智呢?”

這一刻法邈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法邈經常從糜暘口中聽過一句話:

“世人常言以史爲鑑,可錚錚史書給世人最大的教訓卻只是,世人很多時候不會相信那些教訓。”

糜暘的這句話,放在當下可謂是寫照的很。

法邈不知道的是,糜暘之所以會說這句話,乃是他前世熟讀三國曆史。

在歷史中,哪怕有赤壁大敗的教訓,後面東吳用起詐降來,還是經常有成功的案例。

最著名的莫過於周魴斷髮賺曹休,但除去這個事例之外,其他詐降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就連孫權都被遼東公孫氏狠狠坑過一次。

曹休、孫權包括其他被騙的人,他們並不是傻子,但他們還是中計,原因便在於他們心中有所求。

心中所求愈大,相應的理智判斷便會越低,這便是人性。

聽完法邈的分析後,吳懿覺得法邈說的十分有道理。

而法邈接下來的下一句話,更是直接讓吳懿下定了決心。

“關隘在我軍之手,無論詐降是否成功,我軍都立於不敗之地,將軍何不試上一試呢?”

見法邈都已經這麼說了,吳懿也不是優柔寡斷的人,他當下便應道:

“善。”

他的名聲不佳,引來了曹洪的勸降之心。

可既然名聲都不佳了,還差這一件事嗎?

在吳懿答應自己之後,法邈的臉上對吳懿浮現敬意:

“曹洪在信中,以家鄉之情勸誘將軍,將軍能不念魂歸故里之心,而爲大漢獻身,將軍高義,邈敬佩。

邈有一句州牧說的話,要轉贈給將軍。”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法邈說的最後這句話,讓吳懿聽了之後頓覺熱血澎湃。

他擡頭望向四周包圍陽平關的萬里青山,心中的豪情愈發旺盛。

他是中原人士,糜暘難道不是嗎?

法邈的故鄉也不在益州。

但只要心中有共同信念,哪怕最後死於青山之內,只要身旁有同道之屍骸相伴,那又何嘗不是一種無憾呢!

就憑這句話,他坑曹洪坑定了!

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9章 糜暘到了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9章 糜暘到了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9章 糜暘到了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訂婚啦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番外:亡國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