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

“禦敵於國門之外?”

身爲宿將的馬超,在仔細琢磨完這句話後,陡然之間便明白了糜暘的意圖。

既要禦敵於國門之外,怎麼會縱敵人入關,又怎麼會棄城逃避?

在明白了糜暘要採取的方略後,馬超臉上浮現了濃重的猶疑之色。

他知道目前坐在他身前的這個男人,乃是天下間最負盛名的名將。

糜暘的威名早已經讓他可以跨越輩分的界限,平等對視,甚至傲視於天下間任何一位武將。

可是儘管糜暘有着如此深重的威名,馬超還是不自覺地對糜暘想要採取的方略感到不解。

己方實力遠遠弱於敵軍,又怎麼能採取處處堅守的策略?

只是雖然心中有着猶疑,但馬超並未開口勸阻糜暘。

馬超終究還是十分在意他那敏感尷尬的身份的,他不是糜暘的心腹,那麼做很多事就勢必不能暢所欲言。

但善於察言觀色的糜暘,卻從馬超的臉色看出了他心中的疑慮。

察覺到這一點後,糜暘伸手從懷中取出了一份奏本。

他將手中的奏本交到馬超手中,示意他展開來看。

在糜暘的示意下,馬超雖有猶豫但還是接過奏本展開看了起來。

當眼神觸及到奏本上的第一句話時,馬超的瞳孔就不禁收縮起來。

“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益州援軍足得救關。”

單單看這這一句話,馬超便知道寫這封奏本的人,向糜暘獻上了與他想的一樣的計策。

而在馬超看完奏本中的所有內容後,糜暘又避開半個身子,讓馬超的視線可以從他的身上越過,來到他身後的書案之上。

此刻在那書案之上,正積壓着一片猶如小山的奏本。

“《伐蜀文》在漢中散播開來後,引起了漢中內外的一陣恐慌。

恐慌之下,郡府幷州府上下百員屬吏,皆齊齊向我上書闡述他們的應敵策略。

驃騎將軍你知道嗎,那上百奏本中,大多數闡述的應敵策略,與你方纔所講的基本相差不多。”

聽到糜暘這麼說,馬超的神色變得更加猶疑。

上百員上書的屬吏中,肯定有着糜暘的嫡系心腹。

他剛纔或許還會以爲,糜暘不採納他的策略,乃是對他不信任。

但現在看來,他心中的這點懷疑並非事實。

而真正的事實或許真的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纔是糜暘真想採納的策略。

可是這怎麼可能呢。

以糜暘之前所展現出來的韜略,他怎麼會不明白自己方纔獻出的策略,乃是當下對梁州最好的應敵策略呢?

很快糜暘的下一句話,便解開了馬超的困惑。

糜暘定睛看向馬超,用誠懇的語氣對着馬超言道:

“驃騎將軍,及我諸位屬臣之方略,對目前的梁州來說的確是最佳方略。”

“可是這個方略,對大漢而言,卻是一個極差的方略。

現今漢中的防禦體系,諸鎮要塞是我兩位恩師所一手打造。

以他二人之韜略,難道會不知道來日賊軍若攻打漢中之際,會動員出一股可怕的力量嗎?

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這句話是丞相當年隆中對中的一句話。

而丞相的隆中對出於十數年之前,十數年的魏軍便已經是天下難以爭鋒之勢。

十數年後的魏軍實力勢必更上一層樓,這點不僅丞相與翼侯知曉,天下人也是知曉。

可丞相與翼侯既然知道這一點,他們又爲何在漢中設下這連綿的防禦線呢?

難道他們不知道,以漢中的國力,甚至以大漢的國力,在這連綿的防禦線上與敵軍反覆拉鋸,是一件極爲不利的事嗎?”

糜暘的解釋層層遞進,成功讓馬超陷入了沉思之中。

諸葛亮以戰略思想聞名當世,法正以詭辯莫測的戰術令魏軍喪膽,這二人合力打造出的漢中防禦體系,當不會忽略這樣的致命弱點。

可他們二人卻還是這麼做了,這說明有一點原因,讓他們不得不這麼做。

而這點原因,卻是什麼呢?

“謀一時者,不足以謀一世。謀一隅者,不足以掌全局。

這是當年陛下教導我的話,以前的我並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但現在我卻漸漸地懂了。

當年丞相與翼侯之所以要在漢中設下連綿的防禦線,乃是他們皆是謀一世,掌全局者。

魚復與關頭,實爲益州禍福之門。

當年翼侯在佈置完漢中的防禦線後,便對左右說了這麼一句話。

關頭(陽平關)並不是漢中的生死所在,而是整個益州,乃至整個大漢的生死所在!

而造成這一點的,就在於人心二字。

驃騎將軍與我諸臣屬之謀,將每方面都考慮的很周到,但卻忽略了人心這一關鍵因素。”

“若採取驃騎將軍的謀略,一段時間內,南鄭是無憂的,可是陰平、橋頭、陽平關這些關隘,卻會盡皆落入敵軍手中。

而在失去這些地方後,我枯守住一座南鄭城又有何用呢?

賊軍實力強大,以他們強大的國力,他們在拿下諸要塞後,足以將諸要塞守的固若金湯。

到那時,他們實際上已然奪取了漢中郡。

最重要的是,當漢中諸要塞失守的消息一旦傳回益州,傳至天下,那麼大漢的人心會受到一次劇烈的震盪。

人心本就多變,震盪之下更是難以捉摸,一旦到了這一步,或許我守得住南鄭,但益州難道就不會有人投敵嗎?”

當馬超聽到這句話後,他霎那間明白了糜暘的顧慮是什麼。

而糜暘的顧慮正是歷史上所實際發生過的事。

馬超提出的策略,正是歷史上姜維守備漢中時,所採用的辦法。

從戰術上來說,馬超與姜維的策略並沒有錯,但他們卻都恰恰忽略了人心。

在歷史上的最後一次伐蜀之戰中,之所以漢軍會一敗塗地,有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便在於,漢軍中出現了一些叛徒。

但那些叛徒,難道一開始就想着投降嗎?

人是最會權衡利弊的動物。

不可否認在三國時期,有許多理想,志向,情感超越利益的感人事蹟,但之所以那些事蹟感人,原因在於難得。

對於當世的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沒有太崇高的節操,他們就是很直接的,將追尋最大利益當做人生信條,這一點就是那衆多名士也無法免俗。

不然曹魏,怎麼能建立的起來。

而在這種人之常情之下,最害怕的就是大勢已去四個字。

歷史上由於姜維的失誤,加上劉禪的昏庸,導致漢中的諸多戰略要地皆落入魏軍手中,甚至蜀中主力在姜維的帶領下,節節敗退到劍閣一帶。

那種情況下,漢中實際上已經宣告淪陷了。

而漢中不是尋常的郡,他的戰略意義非比尋常,漢中是守護益州,是守護大漢國都的門戶!

當大漢的門戶被敵軍佔據,當原本依賴的漢中天險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之後,益州中的許多人自然就會感覺到大勢已去四個字。

正是這一點,才最終導致成都軍心渙散,導致益州有不少人投敵,極大程度上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或許會有人認爲當今劉備尚在世,益州來日不會發生歷史上的那種種變局,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第一次襄樊大戰時,關羽水淹七軍,兵圍樊城,將曹魏第一大將曹仁死死困在樊城之中。

於是乎中原各地,乃至於作爲魏王都的鄴城,都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

要知道那時候曹操也沒死,他就率領着十萬精銳魏軍在洛陽。

難道曹操在中原的威望,會比不上劉備在益州的威望嗎?

而且相比於當年曹操明面上還有十萬大軍未動用,當今天下人可是都知道益州是沒有主力軍的。

這一點區別,更會在漢中淪陷後,很可能讓益州陷入動盪之中。

不必說益州叛亂四起,只要益州有一處關隘的守將投敵,那引起的連鎖反應,對大漢來說就都是致命的。

這便是漢中對於益州,對於大漢的意義所在。

馬超不是愚蠢之人,他在糜暘的提醒之下,明白了糜暘心中最大的顧慮所在。

馬超難以想象,當漢中大面積失守,大漢第一名將被魏軍圍困於南鄭動彈不得,這兩個重磅消息傳回益州後,益州的局勢會變得如何糟糕。

“去年大將軍逝世之後,朝中很多大臣建議我接任荊州牧,可陛下卻聖心獨裁,設立梁州令我擔任梁州牧。

這是陛下對我的信任。

在關中未光復之前,漢中作爲益州的門戶,守護的實際上是益州人心。

陛下相信我,無論有朝一日局勢如何危急,以我的才能,總會幫他守的住這詭譎莫辨的人心。

陛下的信任,令我感恩,卻也讓我身上擔負着沉甸甸的責任。

若漢中沒有這樣的使命在,那麼我一定會採取驃騎將軍的策略,甚至有些方面我會做的更絕。

但這種策略對我,對南鄭來說都是極好的,卻有可能讓大漢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那我就絕不會採納。

哪怕我選擇的路千難萬阻,但我卻絕不會做大漢的千古罪人。”

糜暘的話語擲地有聲,他說的每句話,猶如晨鐘暮鼓一般一句句敲擊在馬超的心頭,讓他的心中猶如浮現起驚濤駭浪。

可能常人說這番話,馬超會感到嗤之以鼻,但糜暘說這番話,卻天然地帶着無與倫比的信服力。

因爲當年在那讓糜暘一戰成名的公安守衛戰中,糜暘便是這麼做的。

當年的糜暘與現在的他相比,身爲地位早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或許有種叫做初心的寶貴品質,糜暘一日都未丟棄過。

這種品質,足以讓馬超心生佩服。

看着馬超因爲他的話而陷入神色的巨大變化之中,糜暘知道他今日的目的已經達成一半。

由於心中的應敵策略,他必須要得到馬超的傾力協助。

在這種打算之下,他的戰略思想就絕對不能對馬超有半分隱瞞。

大敵當前,若主帥與大將的戰略思想不統一,那麼這場仗還沒打,就已經先輸了一半。

當然糜暘剛剛對馬超的話,並不是假意誆騙他。

糜暘是個公道的人。

他剛剛成爲梁州牧的時候,便安插親信,杯酒釋兵權,後來又在境內進行一連串的改革,幾乎掃清了了境內反對他的豪強世家勢力。

他的這種種行爲,本質上都是讓他自己成爲梁州真正的主人,他是在獨攬大權。

劉備對糜暘的這種種行爲不是不知道,以劉備的閱歷,他當然也看得出糜暘的心思,可他並沒有因此對糜暘產生疑心,爲何?

因爲劉備認爲一個州牧,若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屬地,那將來怎麼能幫他抵禦強敵,特別是糜暘這個州牧的戰略意義太過重大。

這是劉備對糜暘的信任。

而正因爲如此,當大敵來臨之前,當大漢需要糜暘這個梁州牧幫他渡過這次最艱難的劫難的時候,糜暘就不能退縮,他更不能將個人的利益凌駕於大漢的利益之上。

糜暘權欲旺盛這是事實,但權力與義務是統一的,對於這一點糜暘不會逃避。

他是大漢的梁州牧。

馬超的心神震盪並未持續多久,不久之後他的臉色就不再變幻,最後歸結爲一種神色,那便是——堅定。

哪管來日難不難,只要有魏軍打,那他陪糜暘一起打一場艱苦的大戰,又有何妨?

馬超擡頭看向糜暘,他問道:“冠軍侯接下來要超做什麼?”

聽到馬超稱呼自己爲冠軍侯,糜暘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冠軍侯在大漢軍中的意義非凡,馬超能以一個軍人的身份,以冠軍侯稱呼他,那麼馬超表達出的意味就很明顯了。

糜暘今日收穫的不再是一個盟友,而是一位可盡情調遣的“屬下”。

只是糜暘也沒有點破這點,有些事彼此之間心照不宣就好。

在馬超問完那句話後,糜暘當即拿起一根木棒指向輿圖的一處地方,那處地方正是武都。

“我已經仔細研究過賊軍的進軍路線,彼之中路、東路軍的意圖暫且不提,賊軍西路軍的意圖一定是想拿下武都郡。

一旦賊軍拿下武都郡,那麼陰平一地就直接暴露在賊軍的兵鋒之下,陰平一地不容有失。

所以我想驃騎將軍領軍抵擋住郭淮的大軍。”

聽糜暘這麼說,馬超的眼神漸漸眯了起來。

他問糜暘道:“需要守多久?”

見馬超問起這個,糜暘陷入沉默。

沉吟良久後,糜暘的口中淡淡吐出一句話:

“我死之後。”

糜暘的回答,讓馬超一時間側目不已。

隨後他便笑了出來。

大漢何時能興?

當武將不懼死之時也!

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3章 誅心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3章 誅心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25章 于禁跪伏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33章 誰敢殺我?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3章 誰敢殺我?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章推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50章 夜襲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