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

戰場衝殺並非是閒時切磋。

閒時切磋講究點到爲止,故而更注重技巧性。

可戰場衝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故而往往勝負只在一瞬間。

現在看兩軍陣前的局勢,可不就是一瞬就分出勝負了麼?

誠然趙雲有良駒相助,但敵方蠻將有十數人之多,更重要的是趙雲並沒有刻意發揮戰馬的機動性。

他完全就是憑藉個人的高超騎術與超強的臂力,不過幾息之間就陣斬敵軍三員悍將。

趙雲的神勇落在己方大軍眼中,無疑讓漢軍陣列中的鼓聲變得越發高昂,同時他們看向趙雲的眼神變得狂熱起來。

這是個十分崇拜英雄的時代,趙雲方纔的神勇,又如何當不得英雄二字?

相比於漢軍士氣的節節攀升,上萬彝軍的士氣遭到重創自是不說,就連剩下的十員蠻將看向趙雲的眼神都變得驚愕與畏懼起來。

今日能出來鬥將的蠻將,俱是往日在南中赫赫有名的百人敵,並且這十三員蠻將之間都算熟識,往日中他們之間也曾私下比鬥過。

倖存的蠻將都知道死去的那三員蠻將,論勇武與他們是不相上下的。

可就是和他們一般勇猛的同伴,卻被趙雲於電光火石之間如砍瓜切菜般斬殺,那麼他們又能在趙雲的槍下走下幾個回合呢?

當這種想法在心中冒出來後,恐懼的情緒就像瘋狂生長的野草一般,瞬間佈滿了倖存十員蠻將的心間。

他們俱是當世百裡挑一的勇者不錯,其中的木鹿大王與帶來洞主也是力能搏虎的猛將,但他們終究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感到恐懼。

而一旦心中產生恐懼的心理,那麼本身有再高的勇猛也發揮不出幾分。

趙雲在釘殺兩員蠻將之後,隨即果斷的抽出釘在地上的長槍。

通體血色的長槍在趙雲的動作之下,猶如從地獄中緩緩升起的勾魂鎖鏈一般。

特別是在陽光的照射下,長槍上的血色還隱隱發出一陣妖豔的色彩。

至於那兩員粗壯如熊的蠻將的屍體,便猶如被小孩玩厭的毛毛蟲一般,隨意地被丟棄在一旁。

趙雲重新舉起手中的長槍,而後他便一臉堅毅的提槍再度駕馬朝着倖存的十員蠻將衝去。

剛纔趙雲的動作,已然讓十員蠻將心中的恐懼正在快速攀升。

現在他們見到趙雲再度朝他們衝來,因爲內心中的恐懼,他們還能剩下幾分戰意。

在心中的畏懼之下,趙雲還未駕馬衝到十員蠻將身前,那十員蠻將便如作鳥獸散開一般,朝着己方的大軍快速逃去。

蠻人善奔。

蠻人在地面上的奔跑速度,在短時間內一點都不比尋常的戰馬慢。

這一刻這十位蠻將爲了逃命,更是將自己“善奔”的天賦技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可是趙雲又豈會放棄到手的獵物呢?

哪怕這時那十員蠻將乃是朝着萬餘彝軍的軍陣中逃去,可在戰意已然沸騰起來的趙子龍眼中,區區萬餘彝軍,尚不至於讓他止步不前。

於是乎就在萬餘彝軍驚愕的目光中,那一匹全身雪白的駿馬,在趙雲的驅使之下,驕傲的昂起頭嘶鳴起來,然後便毫不猶豫地翻動馬蹄朝着己方大軍殺來。

銀槍白龍的無畏衝鋒,落在萬餘彝軍的眼中,讓他們產生一種很荒謬的錯覺。

好似這一抹銀白色的身影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壓力,比對面那萬餘漢軍給他們造成的壓力還深。

不過一直在觀察鬥將局勢的諸葛亮,又豈會白白放棄這個大好時機呢?

在趙雲駕馬朝着萬餘彝軍衝去的時候,漢軍陣列中的鼓聲變得越發密集起來。

一時之間,鼓聲隆隆,響聲之壯,似有天神正在催天劈地一般。

這是漢軍發動衝鋒的徵召。

在高昂振奮的鼓聲之下,早就做好準備的萬餘漢軍在各級將校的帶領之下,大步朝着前方的萬餘彝軍邁去。

萬餘漢軍的行進速度雖不如趙雲快,但卻也不慢。

當萬餘漢軍的大步踏地聲交雜着高昂的鼓聲傳入彝軍的陣列中時,讓萬餘彝軍本就不算嚴密的陣列,變得愈發雜亂起來。

恐懼與慌亂,往往是兩種相依相存的情緒。

就在衆多彝軍因爲內心慌亂,陣型開始變得不穩的時候,那一抹銀白色的身影已然躍馬來至彝軍前列的身前。

在剛纔趙雲追殺十員蠻將的時候,除去帶來洞主與木鹿大王這二位蠻將實在跑的太快,其他的蠻將都已經倒在趙雲的長槍之下。

而就在帶來洞主與木鹿大王剛剛慌不擇路的衝入己方陣列中時,兩雙雪白無半點雜質的馬蹄就在萬餘彝軍的注視之下高高躍起,宛如那天間飄來的雲彩一般。

可還未等萬餘彝軍欣賞完這毫無雜質的雲彩的美麗,那四抹天間的雲彩便好似化作洶涌的雷霆,朝着萬餘彝軍所在的地面,從高而下快速的衝擊下來。

當雷霆觸地之時,一陣響亮的哀嚎聲便在彝軍中的陣列中響起。

趙雲長槍觸及之處,已無一蠻人站立。

可趙雲並不滿足他現在所取得的成果。

當胯下白龍在彝軍陣型中站穩腳跟之後,趙雲便繼續驅使着白龍在彝軍的陣型中左右衝殺,奮力破壞着彝軍本就搖搖欲墜的防線。

趙雲膽敢一人率先衝入萬餘彝軍的陣列中,並非是頭腦一時發熱所做出的的決定。

趙雲這麼做的緣由,除去他對自身的武力有着充足的認識之外,還在於他剛剛就觀察到:

在他連續擊殺好幾員蠻將之後,不但萬餘彝軍的軍心遭到重創,就是彝軍的陣型也變得散亂起來。

縱算是萬人敵想孤身衝陣,那也是一件極危險的事。

但在一種情況之下,這個行爲卻有成功的可能,那便是敵軍陣型散亂無章的時候。

而趙雲知道只要他能衝入敵陣中,將敵軍的防線給撕開一道口子,那麼今日漢軍就可以取得一場大勝。

當然哪怕敵軍的陣型已然變得散亂,但對一般的猛將而言,就這樣的情況還不足以讓他們孤身犯險。

可趙雲並非是一般的猛將,他是被劉備盛讚爲“一身是膽”的趙子龍。

既一身是膽,自當一往無前。

對趙雲來說,僅僅有着獸皮護體的衆多彝軍,他殺起來真的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氣力。

隨着白龍在彝軍的陣列當中左衝右突,趙雲不斷揮舞着手中的長槍在收割陸續圍上來的彝軍生命。

趙雲的每次橫掃之間,必有數位彝軍斃命。

趙雲的每次突刺之間,必有數位彝軍被重擊倒飛而出。

趙雲的殺敵方式頗爲殘忍,但效果卻十分顯著。

很快的他身前的場地上,有着越來越多的彝軍屍體堆積。

而在他的奮勇拼殺之下,彝軍的陣列不是裂出一道口子,那是幾乎都快成爲篩子了。

在一衆彝軍的指揮官當中,孟獲是知道點兵法的,他當然知道不能任由趙雲這麼衝殺下去。

但彝軍本就缺乏訓練,缺少團隊作戰理念。

再加上有着趙雲這等神將化作一把利刃在彝軍的陣列中攪弄生死,這讓孟獲怎麼組織彝軍佈置起新的防線?

這時候的孟獲真想給自己一個嘴巴子。

好端端的鬥什麼將?

甚至隨着高定不斷下令彝軍圍殺趙雲,彝軍的防線就更變得漏洞百出起來。

就在這時,萬餘漢軍的前軍已經來到了彝軍的陣列之前。

漢軍的前軍看着眼前滿是破綻的彝軍防線,他們眼中的戰意愈發沸騰。

如此不堪一擊的防線,大部分漢軍真是平生第一次見。

漢軍前軍沒有絲毫遲疑,他們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很快就如一陣洶涌而至的巨浪一般,朝着身前的彝軍衝去。

彝軍脆弱的防線被這股巨浪一瞬間徹底撕碎,然後數之不盡的漢軍便衝入了彝軍雜亂的陣列之中。

防線後方的彝軍毫無準備,他們大部分人還在繼續朝着趙雲所在圍殺而去,但現在卻有一隊隊手持利刃的漢軍出現在他們身後。

當戰爭打到這一步,已經是毫無懸念了。

除去少量彝軍還在堅持着與漢軍廝殺之外,大部分彝軍在看到大量漢軍殺到身前後,心中便立刻產生了逃離的想法。

當大量彝軍着急忙慌的朝着後方逃去之時,整個彝軍大陣就像被烈日照射的泡沫一般,頃刻間便在漢軍面前炸裂開來。

而這時候,漢軍的後部大軍也已經趕到。

於是乎在諸葛亮的命令之下,萬餘漢軍便化作一支巨大的箭矢,緊緊地追擊衆多彝軍的身後。

在漢軍追擊彝軍的過程中,有不少彝軍都死在了漢軍的利刃之下,僰道縣外的土地,也漸漸瀰漫上了一種赤紅的顏色。

但蠻人善奔這句話可不是瞎說的,特別是在面臨生死的關頭之際,許多彝軍就像激發了身體中的潛能一般,漸漸地與漢軍拉開了一段距離。

諸葛亮見此情形便知道,今日想要將萬餘彝軍全殲在此並不現實。

所以他便退而求其次,讓漢軍繼續保持追擊的態勢,不要讓前方逃命的彝軍有絲毫喘息的機會。

諸葛亮這麼做的原因在於,他想趁勢拿下彝軍在僰道縣外的大營。

不出諸葛亮所料的是,因爲漢軍在後方緊追不捨,故而衆多彝軍在逃回己方大營後根本不敢停留。

彝軍很果斷地捨棄己方大營,繼續朝着大營背後的深山逃去。

現在對於衆多彝軍來說,再沒有比深山更安全的地方了。

而因爲衆多彝軍的主動放棄,追擊在後的漢軍很快就攻陷了彝軍大營,從而得到了當中的許多糧草輜重。

當然漢軍也俘獲了許多彝軍的家屬,其中就包括昨日被諸葛亮懲罰,一直躺在榻上的孟優。

只是讓漢軍意外的是,在俘獲孟優的同時,他們還俘獲了一個大人物,這個大人物便是孟獲。

孟獲之所以會被漢軍俘獲,不是他跑的不夠快,只是他不忍心拋下孟優獨自逃命而已。

當諸葛亮剛剛到達彝軍大營中後,他便見到一頭插五彩錦羽,相貌與孟優有幾分相似的壯漢被押到他的身前。

在一位偏將的稟報下,諸葛亮得知了孟獲的身份。

而孟獲也得知了,站在他身前的這位氣度不凡的男人的身份。

但是哪怕身爲階下囚,孟獲在看到諸葛亮之後,還是一臉倨傲的樣子,好似他現在纔是勝利者一般。

面對着孟獲的倨傲,諸葛亮心知孟獲在南中一地的影響力,故而他並沒有責怪孟獲。

諸葛亮只是對孟獲說道:“今你兵敗被吾所擒,可願降乎!”

對於諸葛亮的招降,孟獲不服氣的說道:“心服才願降,今日你能擒我,乃是我顧念兄弟情義之故,算不得你的本事,我又如何能夠心服?”

見孟獲被擒之後,還一副死鴨子嘴硬的樣子,諸葛亮身邊的楊儀大怒,立即就想讓人將孟獲押下去處斬。

不過楊儀的舉動卻被諸葛亮阻止。

孟獲的不服氣,並沒有讓諸葛亮生氣,他只是在衆人詫異的眼神中,令士卒給孟獲解綁。

接着諸葛亮對孟獲言道:“你既不服,吾便放你回去,來日與你再戰。”

說完這句後,諸葛亮便真的讓身後的漢軍讓開道路。

諸葛亮的舉動不止讓帳內的漢將詫異不已,就是孟獲也感到十分震驚。

但面對着有逃出生天的機會,孟獲可不會白白放棄,他連忙攙扶起孟優,然後一步步朝外走去。

當走出彝軍大營之後,孟獲看着周圍對他虎視眈眈,卻始終未曾對他下手的漢軍,他因爲心中的不解,下意識地將目光朝着諸葛亮所在遙望而去。

諸葛孔明,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但這種疑問在心中產生的時候,就連孟獲自己也沒注意到的是,他的心中已然對諸葛亮產生了一些敬佩。

待孟獲離開之後,迎着帳內諸將不解的目光,諸葛亮只是笑着說了一句:

“放虎歸山不智,但孟獲最多算一山貓耳!”

見諸葛亮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諸將心中哪怕有所疑惑,但他們倒沒有想太多。

昨日諸葛亮答應孟獲鬥將,他們也十分疑惑,可從今日的發展足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決定並沒有錯。

既然如此,想來今日丞相放走孟獲,應該也是有他深層次的考量。

而在略微對着諸將淡淡解釋一句後,諸葛亮便對着楊儀言道:“儘快打掃戰場,吾要寫一道捷書報給朝廷。”

聽到諸葛亮的吩咐,楊儀滿臉喜意的領命退去。

不止楊儀臉上喜意,就是其他漢將的臉上也俱是喜意。

今日他們取得了一場勝利。

而這場勝利對當今的大漢局勢來說,是很關鍵的。

這場勝利證明了一件事——漢軍絕對有能力能夠平定南中之亂!

在離梁州的千里之外,諸葛亮剛剛運用他的智謀,取得了一場對南中叛軍作戰的勝利。

而在梁州境內的糜暘,他也並非毫無舉動。

在章武二年末,糜暘帶領着一衆親信,來到了沔陽縣外拜見一個人。

這個人便是漢驃騎將軍馬超。

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1章 江陵城中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463章 空城計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103章 虞翻二入公安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1章 江陵城中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章推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