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

在衆人還未有所反應的時候,馬謖就主動出拜請戰,由此可見他的心情有多急切。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

漢代講究文武兼備,並對身上是否有戰功十分看重。

馬謖出身名門,又一直得到諸葛亮的器重,他是不可能沒有野心的。

而馬謖知道,要想完成內心中的野望,那麼他就必須要有戰功在身,因爲目前他身處在亂世之中。

若沒有戰功在身,哪怕他的政績多麼亮眼,他提出的策略多麼令人驚歎,但他一生的成就都不會太高。

在過往馬謖就曾多次向諸葛亮提過,他願意領軍爲大漢征伐,現在當機會到來之時,馬謖不可能會無動於衷。

而當馬謖主動出來請戰後,帳內其他也想請戰的人,都暫時止住了自己的言語。

在座的人都知道諸葛亮往日之中對馬謖有多器重,可以說諸葛亮對馬謖的器重僅在糜暘之下。

這這層淵源之下,諸葛亮是很可能直接同意馬謖的毛遂自薦的。

不出衆人所料的是,諸葛亮在見馬謖自薦之後,他的臉上明顯的流露出意動之色。

馬謖在之前與他一般,從未有過領軍作戰的經驗,這是馬謖最大的不足。

只是黃元之亂雖然看起來來勢洶洶,但若是處置得當的話,在諸葛亮看來其實不難平定。

而馬謖又素來有軍略,故而若是派他去平定黃元之亂,倒不是不可以。

況且這一場仗亦可以當做馬謖的磨練之戰。

但就在諸葛亮心中的允肯意味越來越濃的時候,他的腦中想起了糜暘與劉備對他的提醒。

糜暘爲他徒,劉備爲他師,可以說單單論與諸葛亮的親近關係,這兩人都超過馬謖。

而就是關係如此親密的兩人,都曾經不約而同地提醒過諸葛亮要慎用馬謖,這讓諸葛亮的心中不得不起了一些顧慮。

況且就算不論私人關係,以劉備與糜暘的身份地位,他們做出的提醒,也會讓諸葛亮對任用馬謖一事必須慎重起來。

在腦海中短暫的思量過後,諸葛亮決定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諸葛亮先是看向馬謖,對着他微微點頭道:“幼常忠心報國,你所請吾又豈會拒絕。”

當諸葛亮說出這句話後,馬謖的臉上浮現大喜之色。

諸葛亮同意他的自薦了。

可還未等馬謖高興多久,諸葛亮緊接着又將目光投向在座的鄧艾。

見諸葛亮的目光投來,鄧艾的心中一緊。

從剛纔諸葛亮對他的舉動之中,鄧艾隱隱察覺出諸葛亮好似對他有些不喜,所以鄧艾不知道現在諸葛亮爲何會突然看向他。

不過諸葛亮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鄧艾喜出望外。

“立義校尉以爲平定黃元之亂需要多少大軍?”

在聽到諸葛亮的詢問之後,鄧艾立即就猜出了諸葛亮的意圖。

丞相肯定是要起用他平叛,否則在座這麼多英才,他又爲何單單問自己這個問題。

在猜出諸葛亮的意圖之後,鄧艾連忙起身對着諸葛亮一拜道:“兵貴精,黃元叛軍數五千有餘,我只需三千精兵即可。”

鄧艾在回答諸葛亮時,言語之中流露出強大的自信。

在方纔衆人激烈討論黃元叛亂一事的時候,諸葛亮便將一些更具體的情報告知了在座諸人,其中就包括了黃元叛軍總人數的這一關鍵情報。

五千叛軍聽起來雖多,但鄧艾很清楚,黃元叛軍的主體成員大多乃是郡兵。

郡兵中倒不是沒有精兵,但肯定不多,否則單單憑藉一個郡的國力,黃元養不起如此多的兵卒。

既然黃元的叛軍大多是烏合之衆,那麼鄧艾自然有信心憑藉三千精兵擊敗他。

諸葛亮聽完鄧艾的回答後,不置可否。

他只是又接着問鄧艾道:“當你領軍歸北後,當以何策應對黃元的叛軍?”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詢問,鄧艾思索一番後答道:

“成都城堅池厚,城中守軍固然不多,但陛下在成都人心穩固,艾推斷黃元並非是想攻打成都。

黃元往日不反,在丞相領軍南征時才反,無非是見此時益北諸郡兵力空虛。

然益北諸郡兵力再空虛,憑藉黃元之軍力,亦極難能席捲益北諸郡。

故而黃元不過是想乘水東下,襲擾我南征大軍糧道而已。

因其狼子野心,艾在領軍歸北後,當在險要關隘領軍據守,先不與他戰。

一則可守護我南征大軍之糧道,二則可耗敵士氣,待敵士氣耗盡之日,臣當可一戰破之。”

鄧艾條理清晰地說出了他的對策。

相比於帳內諸人擔憂黃元襲擊成都,鄧艾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而鄧艾的看法,則正是諸葛亮最擔心的事。

諸葛亮之所以會對黃元之亂感到憂心,倒不是擔心成都會有所閃失。

畢竟單單憑黃元的五千叛軍,想拿下有劉備坐鎮的成都,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劉備或許因爲身體原因暫時不能領軍作戰,但只要他在成都一日,那麼除非有數萬精兵攻打成都,不然是不用太過擔心成都的安危的。

諸葛亮真正感到憂心的,正如鄧艾所說的那般,黃元會領着叛軍襲擾南征大軍的糧草。

糧草是一支軍隊最重要的物資保障,而益州現在又處在國力不濟的時候。

因此南征大軍的糧草供應,絕對不能面臨着絲毫的風險。

不然一旦糧草短缺,不說這次的南征大戰會功敗垂成,恐怕對漢軍而言更危險的事情都會發生。

見鄧艾能明白自己心中的擔憂,並且心中有着相應的應對策略,諸葛亮心下欣喜的同時,他心中也做了一個決定。

諸葛亮從身前的案上取來一根令箭,然後他示意鄧艾上前並將這根令箭交至鄧艾手中。

在完成這一舉動之後,諸葛亮便在衆人面前宣佈了他的決斷:

“令立義校尉鄧艾領三千益州軍北歸平定黃元叛亂。”

在宣佈這個決斷後,諸葛亮看向臉上的神色變得晦暗的馬謖,又接着說道:“再命尚書馬謖爲護軍,與鄧艾一同領軍北上。”

當諸葛亮的這個命令說出來後,馬謖臉上晦暗的神色一掃而空。

剛剛一開始時,他以爲諸葛亮是要讓他領軍北上平叛。

可是看着諸葛亮接連主動詢問鄧艾,馬謖便也猜出了諸葛亮的心思。

諸葛亮不是食言的人,但領軍北歸的身份可以有很多種。

本來馬謖還以爲諸葛亮是要讓他擔任無關緊要的職務,現在諸葛亮卻將他任命爲護軍。

護軍的地位雖不如一軍主將,但也只在一軍主將之下。

況且如果這次能順利平叛,那麼他身爲護軍的戰功也不會少。

因此馬謖對諸葛亮的這個安排還是能夠接受的。

總比當一小小的先鋒好多了。

而在安排完鄧艾與馬謖兩人的任務之後,諸葛亮似是有些擔心鄧艾與馬謖二人經驗不足,於是他又將在座的裨將軍王平委任爲鄧艾的副將。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從相貌看,他是個威嚴有儀的人。

建安二十年時,巴西郡七姓率民衆依附曹操,王平便是在那時投入了曹操的麾下,成爲了一名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時,王平因戰敗投降了劉備,後被劉備任命爲裨將軍一職。

儘管從常理來說,王平身爲裨將軍卻成爲立義校尉鄧艾的副將不合理,但其實這種安排在漢代十分常見。

漢代重權不重職,亦有着臨時授命的傳統。

鄧艾雖只是一個校尉,但他剛纔得到了諸葛亮親自賜予的令箭,這便是諸葛亮給他的主將之權。

在有着這種權柄之下,只要鄧艾的副將位分不比他高出太多,那麼就是合理的。

就像歷史上馬謖領軍駐守街亭時,他便是以參軍的位分統領諸將。

況且裨將軍雖掛着將軍二字,但在漢代的傳統中,裨將軍便是專屬於副將的稱號,由此可見王平這時在大漢尚算不上重要人物。

不過諸葛亮對王平卻是有些瞭解。

王平既是益州本地人士,對益州的地形很是瞭解,再加上他性格沉穩,很適合擔任鄧艾的副將爲他查缺補漏。

這也是諸葛亮讓鄧艾領益州軍北上而不是梁州軍的緣故。

當將各方面都佈置好之後,性格謹慎的諸葛亮方纔放下心來。

隨後他便讓各人都按他剛纔所做的佈置,一一下去準備。

待衆人都從他的主帳離開之後,諸葛亮並沒有休息的意思。

儘管大部分軍務都處理完畢,但想到鄧艾方纔表現的諸葛亮,還是拿起毛筆想着寫給糜暘一封信。

在這封信中,諸葛亮先是盛讚了鄧艾的智謀,一點都不比當世的任何俊傑差。

只是在稱讚完鄧艾之後,諸葛亮話鋒一轉,便是叮囑糜暘道:

“鄧艾籌畫有方,加以歷練,必爲大漢股肱。

然吾觀其爲人,矜能負才,智勇有餘而中庸不足,宜戒之!”

諸葛亮對鄧艾有這番論斷,乃是從他方纔的表現看出來的。

在剛剛他說出要領軍南下僰道的時候,他便觀察到鄧艾臉上有明悟之色。

這說明鄧艾早就知道他真正的意圖。

可是在李恢出來勸阻自己之時,鄧艾並沒有第一時間出言向李恢解釋。

他等李恢明確表達不解後,方纔出來說出他的看法。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鄧艾的這個舉動有着借李恢的“不智”,從而來體現自己聰慧的意圖。

當然這種通過反駁比自己名望高的人的方式,來爲自己養望的做法,當代很多士人都在做。

但鄧艾不同於其他人。

鄧艾的出身太低了,當世很多人都會天然地對他看不起。

雖然諸葛亮不是這種人,但這是時代的侷限性,不是輕易可以扭轉的。

世家子弟通過類似的方式來爲自己養望,世人皆會心照不宣,從而不會太過介意,因爲這是屬於世家子弟之間的特權。

但鄧艾呢?

或許今日鄧艾的表現會引得所有人的稱讚,從而讓他們在表面上不會表現出什麼。

但諸葛亮知道,方纔帳內的許多人對着鄧艾的做法,肯定還是有着不滿的。

人根深蒂固的成見或許會被驕人的功績一時壓制住,但卻不會輕易消失。

鄧艾的出身不能扭轉,而他若是還是這種處事作風的話,會有更多的人對他感到不滿。

甚至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心中的不滿會逐漸增加。

而一旦遇到某個合適的契機,這種積壓已久的不滿會一次性爆發出來。

到那時候,哪怕鄧艾立下再大的功勞,恐怕下場也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

以諸葛亮的智慧,他當然看出了鄧艾今日所爲的隱患。

而諸葛亮所擔憂的,正是歷史上鄧艾最後落得悲慘結局的深層原因。

他剛纔之所以不對鄧艾表現出過多的讚賞,其實也是他保護鄧艾的一種方式。

只不過諸葛亮也知道,鄧艾畢竟不是他的部下,他可以保護鄧艾一時,卻不能保護鄧艾一世,故而他便有寫信提醒糜暘的心思。

大漢的人才本就不多,能保住一個是一個。

在寫完書信後,諸葛亮便召來人將這封信快速送往梁州。

當然諸葛亮寫這封信不止是爲了鄧艾,他還有着詢問關中局勢的意圖。

畢竟對大漢來說,關中的魏軍纔是最危險的敵人。

漢章武二年十一月下旬,漢丞相諸葛亮領兵萬餘晝夜乘水路兼程南下,終於在數日之後趕到僰道縣城中。

而就在諸葛亮領軍從南安出發的當日,立義校尉鄧艾亦領着三千精兵北還。

鄧艾那支軍隊的進度暫且不表,就說當諸葛亮領軍進駐僰道的不久之後,南中的各路叛軍都得到了這個消息。

最先得到消息的,當然是盤踞在越嶲郡的叟王高定這一部叛軍。

而目前在越嶲郡中的可不止高定這一部叛軍,還有着剛剛領軍到達越嶲郡與高定合兵的孟獲所部。

孟獲之所以會從益州郡快速領軍北上來到越嶲郡,乃是因爲他在與雍闓商議之後,想着待他與高定合兵完畢,並立即對着僰道縣發動進攻,從而打開南中叛軍北上的道路。

可讓高定與孟獲都沒想到的是,諸葛亮的竟然會搶先一步領軍進駐僰道。

這個突發情況,讓高定與孟獲這兩顆碩大的腦袋,一下子陷入了呆滯狀態。

這二人腦袋雖大,卻着實不大好用。

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