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

漢章武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成都城外。

今日是諸葛亮誓師南征的日子。

因爲今日對大漢的重要性,故而今日一大早,在成都城外便聚集起衆多的公卿大臣。

十月底已然是冬季,由於空氣中水氣充沛,所以成都的冬季有一種浸到骨子裡的陰冷。

但這種陰冷並未阻擋成都城內的一衆公卿大臣,甚至往日裡深居宮中的太子劉禪,都來到了城外恭送諸葛亮。

以諸葛亮不愛慕虛名的性格,他當然不會下達讓諸公卿大臣今日於城外恭送他的命令。

衆多公卿大臣及太子劉禪今日聚集在城外爲諸葛亮送行,乃是他們自發的行動,由此可見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只是雖然許多大臣都想來到諸葛亮的身邊,在他面前說上幾句吉祥話,但他們的目的一時之間卻無法完成。

因爲目前諸葛亮正在與太子劉禪交談。

劉禪緊緊握住諸葛亮的手,似有千言萬語要說。

爲了今日的出征,諸葛亮特地穿上了一身精甲。

諸葛亮本就身長八尺,姿貌尤爲珪偉,而當諸葛亮穿上一身精甲後,他更顯得英氣勃勃,好似那從天上下凡的神將一般。

可哪怕是如此,劉禪還是難掩自身對諸葛亮的擔心。

劉禪一個眼神示意,他身旁的內侍黃皓立即會意捧上一柄寶劍放在兩人面前。

隨後劉禪暫時放開諸葛亮的雙手,他從黃皓的手中接過那柄寶劍,一臉恭敬地將他遞到諸葛亮的手中。

“丞相就要出征,孤無佳策可助丞相成事。

然劍者君子之器,唯願丞相能接受孤的貼身佩劍,孤以寶劍祝願丞相能夠旗開得勝,剿除叛逆。”

劍在古代士人的心中有着很特殊的含義,因爲它的含義,它往往也會被當做禮物送人。

而在歷史上也不乏有大臣出征時,君王爲祝願的目的而將寶劍贈送給大臣的先例。

故而劉禪現在的舉動落在諸葛亮眼中,讓他的嘴角流露出不少笑意。

太子智術權謀或有短缺,但他的品質是好的。

諸葛亮爲了不讓劉禪擔心,他並沒有拒絕劉禪的好意。

在雙手接過劉禪贈送的寶劍後,諸葛亮看着臉帶愁容的劉禪,他出言寬慰道:

“太子勿憂,臣前幾日就已經將朝中內務安排妥當,太子在朝只需聽從一衆賢臣勸諫,那麼大漢的朝政便不會有所差錯。”

諸葛亮當然知道劉禪是因爲什麼而煩憂。

而劉禪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果不其然他臉上的愁緒瞬間減輕了不少。

其實哪怕諸葛亮在離開成都之前沒有提前佈置好,在他離開之後大漢的朝政也不會出什麼大的差錯。

劉備只是病了。

可恰恰是這一點緣由,才讓劉禪對諸葛亮的離去感到擔憂不已。

諸葛亮在便代表着還有人爲他兜底,可諸葛亮要是走了,他犯錯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到那時候他難免會受到劉備的斥責

不得不說,哪怕往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如何教導劉禪,但劉禪依然還是個未長大的孩子,特別是在他的心性方面。

在寬慰好劉禪之後,諸葛亮見天色不早,他便對着劉禪一拜請求他先回城。

而劉禪在得到讓他心安的回答後,他便聽從諸葛亮的請求,轉身回到了成都之中。

待劉禪返回成都中之後,其他聚集在城外的大臣便想着上前一一與諸葛亮道別。

但是諸葛亮豈會讓這種事,耽誤他出徵的事宜。

故而在一衆大臣還未上前之時,諸葛亮便主動對着前方的一衆大臣一拜,口中在感謝他們以後便也讓他們先行回城。

諸大臣也知道諸葛亮如此的原因,於是他們哪怕還有許多話想對諸葛亮說,最後也只能一一告退。

在諸大臣都返回成都之後,諸葛亮便手提劉禪贈予的寶劍,踏上了出征的車輦之中。

諸葛亮所乘坐的車輦,乃是天子的六馬御駕。

這是劉備在前幾日下詔賜予諸葛亮,讓他南征時乘坐的。

劉備的這個恩賞,一方面體現他對諸葛亮的寵愛,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天下人——諸葛亮此次南征,乃是代天子親征。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爲這可以讓諸葛亮在南征時擁有等同於天子的權力。

到時候南征時或誅或賞,或戰或和皆在諸葛亮一念之間,這足以讓諸葛亮的個人韜略得到充分的發揮。

隨着諸葛亮的身形進入車輦之中,早就做好準備的五千樑軍便在鄧艾的指揮之下,朝着南中的方向開拔起來。

這次在成都城外跟隨諸葛亮南征的,暫時只有鄧艾所指揮的那五千樑軍。

這倒不是諸葛亮託大,而是因爲成都內外的大部分野戰軍,當初就已經跟隨趙雲南下了。

所以諸葛亮只需要領着五千樑軍,一路南下與趙雲會師就好。

當然儘管成都的野戰軍被趙雲帶走了大部分,成都還是有着一部分精銳的,諸葛亮本來也可以帶着這部分精銳南下。

諸葛亮之所以不這麼做,乃是目前益州的糧草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出於各方面的考慮,都不可能帶太多兵馬南征。

當諸葛亮進入車輦中之後,他便見到了一人正襟危坐的在等着他。

這人便是大漢衛將軍——于禁。

在當初公安之戰結束後,于禁便跟隨劉備回到了成都之中。

在回到成都中之後,哪怕劉備時不時就對於禁有所賞賜,但于禁介於自己乃是降將的身份,故而一直在成都中顯得很安分守己。

正因爲如此,故而之前就算成都中發生了數次大風波,但卻始終看不到于禁的身影。

但這次南征,劉備與諸葛亮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他。

于禁的名聲不太好,但他的本事還是有的,將他帶在身邊參贊軍機是個不錯的想法。

況且名位,財富劉備一直都不曾對於禁吝嗇過,那麼他總不能白白養個閒人吧。

就連許靖那般只會談經論道的三公,劉備出征時也會時常帶上他,爲的就是要榨乾許靖的每一絲價值,更何況于禁這樣的名將。

白手起家的劉備,是個精打細算的帝王呢。

于禁在看到諸葛亮進入車輦之後,他臉上瞬間浮現了一些忐忑之色。

他倒不是擔心諸葛亮會對他不利,畢竟在以往的時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對他都算不薄。

于禁之所以會忐忑,是他在看到諸葛亮之後,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諸葛亮在天下間本就有莫大的聲名,被譽爲“當世管仲”,諸葛亮的理政才能,那可是連曹操都讚不絕口的。

曹操有種毛病,那就是在誰手上吃過虧,他就喜歡誇誰。

於是漢中之戰後,他幾乎快把諸葛亮與法正誇上天了。

而諸葛亮最令天下人欽佩的,則是他那堅貞不移的品格。

恰恰是這種品格,讓于禁在看到諸葛亮後,內心中總是會不可抑制地浮現出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于禁的不自在瞞不過諸葛亮,面對于禁的不自在,諸葛亮只是對他溫和一笑。

于禁是他邀請上車輦的,畢竟以于禁名義上的地位,他倒也配得上與自己同乘一輦。

諸葛亮溫和的笑容,讓于禁忐忑的心安定了不少。

在與于禁互相見過禮之後,諸葛亮便來到車輦中的一處坐下,然後拿起身前案上的輿圖看了起來。

諸葛亮看的是南中的地圖。

南中乃是益州南部的一個統稱,按政治區域劃分來說,南中主要分爲四個郡。

這四個郡分別是:越嶲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

四個郡的總面積幾乎佔據了益州一半的疆域。

但由於南中四郡在當世還是處於未開發的狀態,故而不管是以往的益州牧劉氏父子,還是劉備,他們對南中四郡採取的都是安撫爲主的手段。

在衆多安撫的手段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劉備承認“南人自治”。

南人自治指的便是南中四郡的重要職位,乃至於太守一職,劉備都委任南中的當地豪強擔任。

正因爲劉備承認這一點,以往南中四郡才大體上保持着服從的態勢。

南人自治是劉備當初採用的權宜之計,畢竟當初劉備勢力正處在向外擴張的階段,實在沒必要將精力浪費在南中四郡上。

但是這一點的弊端是很明顯的。

南中豪強本就在本郡內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而如今南中四郡的重要右職又盡皆掌握在本郡豪強手中,這便導致南中四郡的豪強,已然在朝着割據一方的諸侯轉變。

南中四郡目前名義上還是大漢的國土,但實際上大漢對那四郡的控制權十分之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知道一旦等他南征的消息傳到南中四郡,那麼爲了自保,南中四郡的地方豪強肯定會悍然據郡叛逆。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早有預料,故而他在看完南中四郡的地圖之後,便開始思量起相應的應對策略。

南中四郡單單一郡的實力並不強,可要是四郡都聯合在一起,那麼南中叛軍的總兵力極有可能會達到兩萬左右。

而諸葛亮知道,哪怕他匯合了趙雲的大軍,他用來平叛的總兵力,大概也在兩萬左右。

可是雖然大軍數量差不多,但南中叛軍佔據着地利,這樣的情況下,南中叛軍的優勢就會十分大了。

諸葛亮在思慮的時候,想起了之前糜暘在書信中爲他獻上的策略。

糜暘建議諸葛亮應當要分化南中四郡,儘量不要讓他們聯和爲一體,這樣才能各個擊破。

可以說糜暘的策略,與諸葛亮自己之前在心中籌劃的可謂是不謀而合。

但是該怎麼具體做到這一點,看的則是諸葛亮的韜略了,畢竟糜暘沒有親臨南中戰場。

在諸葛亮思索的時候,他察覺到于禁又開始坐立不安起來,因此他便溫聲問于禁道:

“文則久經戰陣,謂爲名將,今我軍南征在即,不知文則有何教我?”

諸葛亮的突然詢問,讓本來就在忐忑的于禁嚇了一跳。

但諸葛亮態度溫和,這讓于禁的情緒復又變得安穩下來。

相比於糜暘當初要他獻計的手段,諸葛亮的問計算的上十分謙遜了。

在情緒穩定之後,于禁卻一時也回答不上來諸葛亮的詢問。

于禁當然知道諸葛亮將他帶在身邊的目的,早在今日之前,于禁便狠狠惡補了一番關於南中的相關情報。

可是在對南中有了一些瞭解後,于禁卻感覺到這次南征之戰並不好打。

雖然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世人的忌憚心理來說,南中的叛軍別說與魏軍相比擬了,就連吳軍也遠遠不如。

但身爲宿將的于禁卻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攻打偏遠的敵人,有時比攻打強大的敵人更加棘手。

既然會攻打強大的敵人,那麼己方肯定是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可攻打偏遠的敵人,有時候卻並非如此。

就拿這次南征之戰來說,從表面上看南中的叛軍總兵力在兩萬左右,看起來不多。

但那兩萬叛軍分散在南中的大山之中,以險峻的地勢作爲依靠。

在這種情況下,南中四郡就像一處深不見底的泥潭,哪怕己方大軍舉起堅硬的拳頭朝着泥潭打去,但這又能得到什麼效果呢?

就像江東的山越一般,他們正面對戰幾乎就沒打贏過吳軍。

但他們卻一直是吳軍的心腹大患,原因就在於山越將吳軍拖入了他們所處的泥潭之中。

這樣一來,吳軍越打會越疲憊,而山越卻越打越頑強。

于禁是宿將不錯,但吳軍曾經亦有着如孫策、周瑜、魯肅等那般的名將,他們都沒解決的問題,于禁一時之間倒的確也沒太好的辦法。

百般思索之下,于禁只能嘆息一聲,對着諸葛亮慚愧言道:“禁無能,無有妙計襄助丞相。”

面對于禁的告罪,諸葛亮只是笑着擺手讓于禁不用太在意。

他之所以會詢問于禁,的確是想于禁爲他想出一個好的計策,但若是于禁想不出,那諸葛亮也不會多麼失望。

他要的只是查缺補漏而已。

于禁想不出,不代表他心中就沒有定策。

子晟的計策雖好,卻還有不足的地方。

想到此諸葛亮的心中漸漸浮現了八個字,那八個字是:

“分而化之,聚而殲之。”

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463章 空城計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29章 伯言掛帥 智分敵勢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14章 父子俱入(十更,求首訂!)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章推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