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

漢章武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成都城外。

今日是諸葛亮誓師南征的日子。

因爲今日對大漢的重要性,故而今日一大早,在成都城外便聚集起衆多的公卿大臣。

十月底已然是冬季,由於空氣中水氣充沛,所以成都的冬季有一種浸到骨子裡的陰冷。

但這種陰冷並未阻擋成都城內的一衆公卿大臣,甚至往日裡深居宮中的太子劉禪,都來到了城外恭送諸葛亮。

以諸葛亮不愛慕虛名的性格,他當然不會下達讓諸公卿大臣今日於城外恭送他的命令。

衆多公卿大臣及太子劉禪今日聚集在城外爲諸葛亮送行,乃是他們自發的行動,由此可見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只是雖然許多大臣都想來到諸葛亮的身邊,在他面前說上幾句吉祥話,但他們的目的一時之間卻無法完成。

因爲目前諸葛亮正在與太子劉禪交談。

劉禪緊緊握住諸葛亮的手,似有千言萬語要說。

爲了今日的出征,諸葛亮特地穿上了一身精甲。

諸葛亮本就身長八尺,姿貌尤爲珪偉,而當諸葛亮穿上一身精甲後,他更顯得英氣勃勃,好似那從天上下凡的神將一般。

可哪怕是如此,劉禪還是難掩自身對諸葛亮的擔心。

劉禪一個眼神示意,他身旁的內侍黃皓立即會意捧上一柄寶劍放在兩人面前。

隨後劉禪暫時放開諸葛亮的雙手,他從黃皓的手中接過那柄寶劍,一臉恭敬地將他遞到諸葛亮的手中。

“丞相就要出征,孤無佳策可助丞相成事。

然劍者君子之器,唯願丞相能接受孤的貼身佩劍,孤以寶劍祝願丞相能夠旗開得勝,剿除叛逆。”

劍在古代士人的心中有着很特殊的含義,因爲它的含義,它往往也會被當做禮物送人。

而在歷史上也不乏有大臣出征時,君王爲祝願的目的而將寶劍贈送給大臣的先例。

故而劉禪現在的舉動落在諸葛亮眼中,讓他的嘴角流露出不少笑意。

太子智術權謀或有短缺,但他的品質是好的。

諸葛亮爲了不讓劉禪擔心,他並沒有拒絕劉禪的好意。

在雙手接過劉禪贈送的寶劍後,諸葛亮看着臉帶愁容的劉禪,他出言寬慰道:

“太子勿憂,臣前幾日就已經將朝中內務安排妥當,太子在朝只需聽從一衆賢臣勸諫,那麼大漢的朝政便不會有所差錯。”

諸葛亮當然知道劉禪是因爲什麼而煩憂。

而劉禪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果不其然他臉上的愁緒瞬間減輕了不少。

其實哪怕諸葛亮在離開成都之前沒有提前佈置好,在他離開之後大漢的朝政也不會出什麼大的差錯。

劉備只是病了。

可恰恰是這一點緣由,才讓劉禪對諸葛亮的離去感到擔憂不已。

諸葛亮在便代表着還有人爲他兜底,可諸葛亮要是走了,他犯錯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到那時候他難免會受到劉備的斥責

不得不說,哪怕往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如何教導劉禪,但劉禪依然還是個未長大的孩子,特別是在他的心性方面。

在寬慰好劉禪之後,諸葛亮見天色不早,他便對着劉禪一拜請求他先回城。

而劉禪在得到讓他心安的回答後,他便聽從諸葛亮的請求,轉身回到了成都之中。

待劉禪返回成都中之後,其他聚集在城外的大臣便想着上前一一與諸葛亮道別。

但是諸葛亮豈會讓這種事,耽誤他出徵的事宜。

故而在一衆大臣還未上前之時,諸葛亮便主動對着前方的一衆大臣一拜,口中在感謝他們以後便也讓他們先行回城。

諸大臣也知道諸葛亮如此的原因,於是他們哪怕還有許多話想對諸葛亮說,最後也只能一一告退。

在諸大臣都返回成都之後,諸葛亮便手提劉禪贈予的寶劍,踏上了出征的車輦之中。

諸葛亮所乘坐的車輦,乃是天子的六馬御駕。

這是劉備在前幾日下詔賜予諸葛亮,讓他南征時乘坐的。

劉備的這個恩賞,一方面體現他對諸葛亮的寵愛,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天下人——諸葛亮此次南征,乃是代天子親征。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爲這可以讓諸葛亮在南征時擁有等同於天子的權力。

到時候南征時或誅或賞,或戰或和皆在諸葛亮一念之間,這足以讓諸葛亮的個人韜略得到充分的發揮。

隨着諸葛亮的身形進入車輦之中,早就做好準備的五千樑軍便在鄧艾的指揮之下,朝着南中的方向開拔起來。

這次在成都城外跟隨諸葛亮南征的,暫時只有鄧艾所指揮的那五千樑軍。

這倒不是諸葛亮託大,而是因爲成都內外的大部分野戰軍,當初就已經跟隨趙雲南下了。

所以諸葛亮只需要領着五千樑軍,一路南下與趙雲會師就好。

當然儘管成都的野戰軍被趙雲帶走了大部分,成都還是有着一部分精銳的,諸葛亮本來也可以帶着這部分精銳南下。

諸葛亮之所以不這麼做,乃是目前益州的糧草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出於各方面的考慮,都不可能帶太多兵馬南征。

當諸葛亮進入車輦中之後,他便見到了一人正襟危坐的在等着他。

這人便是大漢衛將軍——于禁。

在當初公安之戰結束後,于禁便跟隨劉備回到了成都之中。

在回到成都中之後,哪怕劉備時不時就對於禁有所賞賜,但于禁介於自己乃是降將的身份,故而一直在成都中顯得很安分守己。

正因爲如此,故而之前就算成都中發生了數次大風波,但卻始終看不到于禁的身影。

但這次南征,劉備與諸葛亮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他。

于禁的名聲不太好,但他的本事還是有的,將他帶在身邊參贊軍機是個不錯的想法。

況且名位,財富劉備一直都不曾對於禁吝嗇過,那麼他總不能白白養個閒人吧。

就連許靖那般只會談經論道的三公,劉備出征時也會時常帶上他,爲的就是要榨乾許靖的每一絲價值,更何況于禁這樣的名將。

白手起家的劉備,是個精打細算的帝王呢。

于禁在看到諸葛亮進入車輦之後,他臉上瞬間浮現了一些忐忑之色。

他倒不是擔心諸葛亮會對他不利,畢竟在以往的時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對他都算不薄。

于禁之所以會忐忑,是他在看到諸葛亮之後,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諸葛亮在天下間本就有莫大的聲名,被譽爲“當世管仲”,諸葛亮的理政才能,那可是連曹操都讚不絕口的。

曹操有種毛病,那就是在誰手上吃過虧,他就喜歡誇誰。

於是漢中之戰後,他幾乎快把諸葛亮與法正誇上天了。

而諸葛亮最令天下人欽佩的,則是他那堅貞不移的品格。

恰恰是這種品格,讓于禁在看到諸葛亮後,內心中總是會不可抑制地浮現出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于禁的不自在瞞不過諸葛亮,面對于禁的不自在,諸葛亮只是對他溫和一笑。

于禁是他邀請上車輦的,畢竟以于禁名義上的地位,他倒也配得上與自己同乘一輦。

諸葛亮溫和的笑容,讓于禁忐忑的心安定了不少。

在與于禁互相見過禮之後,諸葛亮便來到車輦中的一處坐下,然後拿起身前案上的輿圖看了起來。

諸葛亮看的是南中的地圖。

南中乃是益州南部的一個統稱,按政治區域劃分來說,南中主要分爲四個郡。

這四個郡分別是:越嶲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

四個郡的總面積幾乎佔據了益州一半的疆域。

但由於南中四郡在當世還是處於未開發的狀態,故而不管是以往的益州牧劉氏父子,還是劉備,他們對南中四郡採取的都是安撫爲主的手段。

在衆多安撫的手段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劉備承認“南人自治”。

南人自治指的便是南中四郡的重要職位,乃至於太守一職,劉備都委任南中的當地豪強擔任。

正因爲劉備承認這一點,以往南中四郡才大體上保持着服從的態勢。

南人自治是劉備當初採用的權宜之計,畢竟當初劉備勢力正處在向外擴張的階段,實在沒必要將精力浪費在南中四郡上。

但是這一點的弊端是很明顯的。

南中豪強本就在本郡內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而如今南中四郡的重要右職又盡皆掌握在本郡豪強手中,這便導致南中四郡的豪強,已然在朝着割據一方的諸侯轉變。

南中四郡目前名義上還是大漢的國土,但實際上大漢對那四郡的控制權十分之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知道一旦等他南征的消息傳到南中四郡,那麼爲了自保,南中四郡的地方豪強肯定會悍然據郡叛逆。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早有預料,故而他在看完南中四郡的地圖之後,便開始思量起相應的應對策略。

南中四郡單單一郡的實力並不強,可要是四郡都聯合在一起,那麼南中叛軍的總兵力極有可能會達到兩萬左右。

而諸葛亮知道,哪怕他匯合了趙雲的大軍,他用來平叛的總兵力,大概也在兩萬左右。

可是雖然大軍數量差不多,但南中叛軍佔據着地利,這樣的情況下,南中叛軍的優勢就會十分大了。

諸葛亮在思慮的時候,想起了之前糜暘在書信中爲他獻上的策略。

糜暘建議諸葛亮應當要分化南中四郡,儘量不要讓他們聯和爲一體,這樣才能各個擊破。

可以說糜暘的策略,與諸葛亮自己之前在心中籌劃的可謂是不謀而合。

但是該怎麼具體做到這一點,看的則是諸葛亮的韜略了,畢竟糜暘沒有親臨南中戰場。

在諸葛亮思索的時候,他察覺到于禁又開始坐立不安起來,因此他便溫聲問于禁道:

“文則久經戰陣,謂爲名將,今我軍南征在即,不知文則有何教我?”

諸葛亮的突然詢問,讓本來就在忐忑的于禁嚇了一跳。

但諸葛亮態度溫和,這讓于禁的情緒復又變得安穩下來。

相比於糜暘當初要他獻計的手段,諸葛亮的問計算的上十分謙遜了。

在情緒穩定之後,于禁卻一時也回答不上來諸葛亮的詢問。

于禁當然知道諸葛亮將他帶在身邊的目的,早在今日之前,于禁便狠狠惡補了一番關於南中的相關情報。

可是在對南中有了一些瞭解後,于禁卻感覺到這次南征之戰並不好打。

雖然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世人的忌憚心理來說,南中的叛軍別說與魏軍相比擬了,就連吳軍也遠遠不如。

但身爲宿將的于禁卻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攻打偏遠的敵人,有時比攻打強大的敵人更加棘手。

既然會攻打強大的敵人,那麼己方肯定是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可攻打偏遠的敵人,有時候卻並非如此。

就拿這次南征之戰來說,從表面上看南中的叛軍總兵力在兩萬左右,看起來不多。

但那兩萬叛軍分散在南中的大山之中,以險峻的地勢作爲依靠。

在這種情況下,南中四郡就像一處深不見底的泥潭,哪怕己方大軍舉起堅硬的拳頭朝着泥潭打去,但這又能得到什麼效果呢?

就像江東的山越一般,他們正面對戰幾乎就沒打贏過吳軍。

但他們卻一直是吳軍的心腹大患,原因就在於山越將吳軍拖入了他們所處的泥潭之中。

這樣一來,吳軍越打會越疲憊,而山越卻越打越頑強。

于禁是宿將不錯,但吳軍曾經亦有着如孫策、周瑜、魯肅等那般的名將,他們都沒解決的問題,于禁一時之間倒的確也沒太好的辦法。

百般思索之下,于禁只能嘆息一聲,對着諸葛亮慚愧言道:“禁無能,無有妙計襄助丞相。”

面對于禁的告罪,諸葛亮只是笑着擺手讓于禁不用太在意。

他之所以會詢問于禁,的確是想于禁爲他想出一個好的計策,但若是于禁想不出,那諸葛亮也不會多麼失望。

他要的只是查缺補漏而已。

于禁想不出,不代表他心中就沒有定策。

子晟的計策雖好,卻還有不足的地方。

想到此諸葛亮的心中漸漸浮現了八個字,那八個字是:

“分而化之,聚而殲之。”

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2章 小心有詐第50章 夜襲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23章 誅心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41章 第三條路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訂婚啦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