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

劉巴的文采是極好的,他在離開議事廳之後,很快就草擬好一份詔書交給諸葛亮審閱。

諸葛亮在審閱之後,便立即讓人將這封詔書公示於成都之中。

在諸葛亮的舉措之下,不久之後,那封詔書中的內容很快就傳遍成都中的大街小巷。

尋常百姓知道詔書中的內容後,可能就將此事當做飯後的一些談資。

只是當那些世家豪族知道這件事後,很明顯的他們的情緒被帶動起來了。

什麼內心中的忌憚,什麼未雨綢繆的後路,這一刻都被他們拋到九霄雲外。

當計劃正在按照自己的設想一步步發展時,沒有一個人會不感到興奮。

也沒有世家豪族會不喜歡這種,在陰影之處擺弄風雲的感覺。

特別是這種感覺,他們已經很久沒感覺到了,所以現在得而復失的他們,顯得更爲激動與興奮。

成都中針對糜暘的清議,在這封詔書公佈後,似乎一瞬間達到高潮。

與此同時,無數益州的世家豪族開始呼朋引伴,私下聚會。

他們聚集在一起開始一同探討着該怎麼在三日後的大朝會上,徹底將糜暘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因爲人情之洶涌,輿論之鼎沸,很快的這件事就連最近不理政事的,安心在家養病的糜竺都知道了。

劉備稱帝后,將糜竺拜爲衛尉。

衛尉作爲尊貴的九卿之一,不僅地位尊崇,這個職位所掌握的權力也十分大。

只是由於糜竺年逾六旬,加上當年跟隨劉備逃亡時腳部受傷落下隱疾,所以近年來糜竺並未如何參與政務的處理。

但這不代表糜竺在現今大漢的政治格局中,乃是無關緊要的一個人。

相反的,成都中的人都知道,論權力諸葛亮是諸臣中的第一人,但若單單論地位,糜竺纔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漢臣。

因爲若沒有當年糜竺的傾力資助,劉備可能早在消失在兇險的亂世之中,也就沒有如今的大漢了。

憑這一點,糜竺的功勞就比任何人都大。

或許一開始糜竺專心在家養病,所以近來成都中的種種是非他知道的並不清楚。

只是出身於豪商之家的糜竺,他別的能力沒有,但是論察言觀色的能力,那可是當世一絕。

這幾日他通過觀察家人的神色,很快就發現了一些蹊蹺之處。

在這種情況下,他特地召來心腹詢問,這才明白了近來成都中發生的所有事。

知道近來成都中正在掀起一場針對糜暘的政治風暴之後,一向性情溫和的糜竺也不禁發起怒來。

他馬上讓人召來一衆家人,讓他們一一跪在自己的榻前,聽着自己的責問。

糜竺先看向跪在最前方的糜芳,他的眼神中滿是慍怒:

“自我養病以來,本來家中的事務應當由威兒操持。

但你是我的同胞弟弟,又是威兒的叔父,所以我纔將家中的大權交給你。

但是你是怎麼報答我對你的信任呢?

如此重要的事,爲何不跟我說,難不成你是要欺上瞞下,想完全架空我不成!”

糜竺氣的指着糜芳的鼻子,對着他說出了這番誅心的話。

而糜芳在聽完這番話後,立馬嚇得面無血色。

天下間他最怕二人,一人是劉備,另一人便是糜竺了。

更何況在看重綱常的當世,糜竺對他的指責可謂是十分重了。

一旦糜竺這樣的指責流傳出來,那他本就不算太好的名聲,可就真的徹底臭掉了。

只是糜芳雖有心想辯解,但他的一些話到嘴邊,卻又生生嚥了下去。

糜芳的品格在一衆元從中,可以說是墊底的差。

但他同時又是個看重親情的人,如果糜竺罵他兩句能出氣的話,那他願意讓糜竺罵。

而糜竺見糜芳在他的指責之下並不還口,他很快就將矛頭轉向糜威。

“孝,是人之大倫。

你身爲我的兒子,卻幫助你的叔父一起欺瞞你的父親,這難道算的上孝嗎?

我生你,育你,扶你,你就是這樣報答我的嗎?”

糜竺這兩句直指孝道的反問,瞬間擊碎了糜威的心防。

在當世再如何的鐵血男兒,也擔不起不孝的指責呀。

糜威的眼睛一下子通紅,他臉上羞愧、悔恨,自責的神色不斷轉變。

但最後他也是不敢出言爲自己辯解,只是不斷向着糜竺叩頭請罪。

糜竺的性情一向是溫和的,他很少對家人有過如此嚴重的指責。

但今日他卻如此做了,由此可見糜竺現在心中的怒氣有多深。

只是糜竺在看到他連續斥責糜芳與糜威後,兩人都未對他的指責做出迴應,精通人情世故的他,又豈會不明白糜芳與糜威的苦心呢?

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或許他的大限就在這一段時間了。

所以在這種關頭,糜芳與糜威纔會想向他隱瞞消息。

他們爲的只是讓自己安心養病而已。

自己因爲家人受抨擊而大發脾氣,他們因爲家人而甘願冒大不韙,這兩種行爲出發點都是一樣的。

因爲知道糜芳與糜威的苦心,所以在指責二人之後,糜竺自己也只能無奈的嘆了口氣。

他將自己的身體斜靠在榻沿,他的手中正緊緊攥着那封由心腹謄抄來的詔書。

糜竺舉起手中的詔書,拍着身下的木榻大聲問道:

“今子晟面對這樣的局面,你二人有何計策助他度過這個劫難?”

或許在沒知道詔書的內容之前,糜竺心中還不會擔憂。

但在知道詔書的內容之後,糜竺知道這件事不是那麼容易善了的了。

面對糜竺的詢問,這次糜芳與糜威終於給了一些迴應。

他們擡起頭看向糜竺,然後一起臉露深切擔憂的齊齊搖頭。

見到糜芳與糜威的這副反應,糜竺氣的直接將手中的詔書朝着兩人的身上扔去。

其實這也不怪糜芳與糜威沒辦法,主要是術業有專攻,糜芳擅長做生意,糜威擅長訓練兵卒。

至於政治上的波詭雲譎,他們實在是沒有那副心性有好的辦法應對。

而糜竺之所以會生氣的扔詔書,就在於糜芳與糜威二人明明沒有好的辦法,卻還是不將這件事告訴他,詢問他的看法。

最後還是糜芳大着膽子回了一句:“陛下與丞相鍾愛子晟,想來他們會維護子晟的。”

聽到糜芳的這句話,糜竺心中的怒氣更甚。

“陛下與丞相再如何鍾愛子晟,但他們是子晟的家人嗎?

子晟莫非是孤寡一人不成!

旁人的鐘愛與信任,終究是錦上添花,唯有家人的無私支持,纔是亙古不變的雪中送炭。

我數十年來苦心經營,爲的就是讓家人在亂世中有所依靠,可現在你們卻將希望都寄託在旁人身上,愚蠢至極,愚蠢至極!”

糜竺的語氣中充滿着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只是現在並非是只顧着責怪糜芳與糜威二人的時候,糜芳與糜威二人想不出辦法可以幫助糜暘。

但糜竺有。

糜竺看向糜芳,他對着糜芳言道:“近來益州都處於動盪不安中,想來子晟肯定也會得到這個消息。

你現在馬上書信一封,令人快馬送去給子晟。

你在信中告訴子晟,無論發生任何事,在陛下沒有明詔之前,都不要回成都。

這一點一定要記住!”

糜竺在說這番話的時候,他着重在“無論發生任何事”這幾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聽着糜竺那帶有深意的囑託,又看了看糜竺那蒼白的臉龐,糜芳似是預料到什麼一般,眼眶瞬間變得通紅。

不過在剛纔糜竺的點醒之下,他也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他忙不迭的答應下來。

在囑託完這件事之後,糜竺又轉眼看向糜威。

“今日你休沐結束後,明日一大早就持我的印信,將宮中的守衛增加一倍。

並且務必要保證宮中的領兵將領,上到校尉,下到一小小的屯長,都要是受過我提拔的人。”

若說糜竺的第一個吩咐還算正常的話,那麼糜竺的這個吩咐,可就有點讓人想入非非了。

糜威用驚訝的眼神看向糜竺。

他現在是虎賁中郎將,本就直接掌握着宿衛皇宮的虎賁軍。

而糜竺是衛尉。

雖說東漢時的衛尉與西漢相比,職權已經有所下降,但無論再怎麼下降,衛尉依然是掌握整個皇宮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

最重要的是,衛尉還有選拔中下級武官的權力。

在有着這兩項權力之下,糜威憑藉着糜竺的印信,要想做到他所吩咐的那一點,可謂是輕而易舉。

但能做到是一回事,要這麼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糜竺給世人的印象一向是與世無爭,雍容敦厚的。

以他的性格突然下達這麼一個帶有進攻意味的命令,實在是大大出乎了糜威的意料之外。

不過糜竺既是糜威的父親,又是他的上司,所以面對糜竺的命令,糜威只能一拜領命。

只是從糜威的臉色可以看出,他心中有着一些擔憂。

糜威的情緒瞞不住糜竺,他知道糜威在擔心什麼。

無非是在擔心劉備知道這件事後,會作何感想。

不過糜竺能這麼安排,那他肯定是早就想過這一點了。

糜竺從懷中掏出自己的印信,將他交到糜威的手中,然後對着他言道:“放心去做吧,萬事有我。”

當糜威聽到糜竺的這句話後,臉上的擔憂神色瞬間消失不見。

或許在旁人眼裡,糜竺一直是很低調的一個人。

但是他卻知道,東海糜氏能有今日,糜竺是最大的功臣。

甚至劉備對糜暘的信任,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爲他是糜竺的侄子。

最後糜威雙手恭敬地從糜竺手中接過印信。

在將印信交到糜威手中之後,糜竺看着身前的糜芳與糜威二人,讓他們先行退下。

糜芳與糜威二人只以爲糜竺是想休息了,於是他們便馬上退出了糜竺的寢室之內。

等糜芳與糜威二人帶着大部分人離開之後,糜竺的寢室中只剩下一位醫者。

在漢代,許多醫者的醫術都是不外傳的,所以庸醫也是十分之多的。

由於這點,當世很多家族都會習慣性的奉養一個知根知底的醫學家族。

這樣在他們爲自己治病時,自己也會感到放心。

一直侍立在糜竺榻旁的這位醫者,便是如此的身份。

正因爲如此,在剛剛糜竺與糜芳二人商討事務時,這位醫者纔不用避嫌。

等所有人都離開後,糜竺看着榻旁的那位醫者,問他道:

“可有辦法,在那一日大朝會之時,讓我能下這面牀榻?”

糜竺問這句話的時候語氣頗爲淡然,但這句話落在這名視糜竺爲主人的醫者耳中時,卻讓他的臉上浮現不忍的神色。

“有,倒是有。

只是”

這名醫者的話語中充滿着勸誡的意味,不過他的話還未講完,卻被糜竺微笑着搖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

有就好,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心中已經有所計較的糜竺,對着醫者言道:“那便去做吧。”

糜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一如既往的淡然。

好似不知道這件事,會給他的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一般。

而儘管有心勸阻,但這名醫者實際上只是糜竺的家奴,所以最後醫者還是將想說的話都咽入口中。

他在對着糜竺一拜後,便下去準備去了。

等醫者離開後,寢室內就只剩糜竺一人。

見終於沒有他人在,糜竺強撐着的半立的身體陡然之間倒在牀榻上。

在完全倒在牀榻上後,糜竺顧不上身體的疼痛,他的腦海中在快速思考着他接下來還需要做些什麼。

天下間誰最瞭解劉備呢?

除去關羽與張飛之外,陪伴劉備一同走過數十年風雨的他,對劉備的瞭解也同樣不低。

甚至因爲他善於察言觀色的本領,在某些方面,他比關羽與張飛更加了解劉備。

劉備會向世家豪強低頭嗎?

這件事糜竺是第一個不信的。

而在理清這一點後,猜出一些事也是順其自然的事了。

糜竺是忠臣。

既然是忠臣,那麼劉備若想拔刀,那麼他就要爲劉備想出一個拔出利刃的由頭。

這也是他保護糜暘的方式。

在糜竺心中,家國是可以兩者兼顧的。

想到這,糜竺臉上流露出一些安然的笑意。

“見禮當世,我之循臣。”這是劉備對糜竺的評價。

或許在劉備心中,糜竺是個安分守己,從不會主動討要些什麼的人。

只是人之將死,他糜竺在離開這個世間之前,恐怕要“逾矩”一次了。

三日的時間轉瞬即逝,很快的劉備召開大朝會的日期已經到來。

在這一日,成都中上到劉備這個帝王,下到有資格參與大朝會的任何一位朝臣,都早早的起牀梳洗。

今日對他們來說,都非常重要。

劉備創立的大漢是與世家共治天下,還是與賢才共治天下,就看今日大朝會的結果了。

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請假一日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番外:亡國之恨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8章 關羽之憂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推書《三國之銀狐》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06章 公安內應章推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