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

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

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二人的會面,是瞞不住成都中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的。

儘管成都中的達官貴人,不知道劉備與諸葛亮兩者之間具體說了些什麼。

但只要是有些智慧的人都猜的出來,他們君臣二人的會面肯定與糜暘的新政有關。

所以當劉備與諸葛亮兩者會面的消息在成都中傳開後,本來成都中沸騰不已的清議,竟有那麼一瞬間的低沉。

當年劉備剛剛入主成都的時候,益州士族的氣焰是十分囂張的。

囂張到劉備忍不住要開地圖炮,將成都內外的屬於豪族大戶的宅院田畝,通通賜給他的將領,想以此來給益州士族一個警告。

雖然劉備的那個舉措,在趙雲的勸阻下沒有實施,但從此事可見劉備對益州士族的厭惡,以及益州士族當年逾矩到何種地步。

只是有幸的是,當年在劉備身邊有兩位左膀右臂,他們與劉備一同形成鐵三角,將整個益州士族整治的欲仙欲死。

而在那鐵三角的政治聯盟中,作爲主要輸出的便是“睚眥必報”的法正。

當年法正是蜀郡太守兼尚書令,是除去諸葛亮之外的手中行政權力最高的臣子。

在這種身份之下,法正先四處揚言自己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的性格。

然後成都中曾經對他有恩惠的士族都受到他的照顧,與他有過小矛盾的士族都受到他嚴厲的清算,死在法正手下的世家豪族人士不知凡幾。

譙瑜的兒子,當年正是死在法正的尚書檯中。

畢竟法正縱算在劉璋手下再怎麼不受重用,但以他的家世與背景,能與法正有恩怨的也就益州的世家豪族了。

因爲法正的“報復”行爲過於酷烈,許多益州世家豪族被清算的快崩潰了。

許多人都聯名上告諸葛亮,希望他能將此事稟告劉備,讓法正不要再作威作福。

而諸葛亮在知道這件事後,他只是好好寬撫那些受到清算的世家豪族,然後本來一向秉公執法的他就直接對此事當做沒聽到一般。

至於劉備,他做得就是不斷給法正施加權力,讓他有足夠的權力可以掀翻一切人。

漸漸地整個益州的世家豪族纔回過味來。

劉備、諸葛亮、法正這三位當世大才,是有意的組成一個鐵三角,對他們這些益州的世家豪族下手呀。

也是從那之後,在這鐵三角的互相配合之下,益州諸多世家豪強的氣焰被徹底壓制下去。

曹操拿下漢中後聽說的益州“一日三驚”,當年正是出自這對鐵三角的手腕。

在有着這種慘痛的教訓在前,所以現在哪怕劉備手中的利刃法正已經逝世,但只要劉備與諸葛亮二人還在,那麼益州的世家豪強心中就有着忌憚。

可是讓衆多的益州世家豪強沒想到的是,劉備在接見諸葛亮之後,依然沒有下詔就此事表達自己明確的看法。

他甚至沒有在一位近臣面前,爲糜暘的新政說過一句好話。

這樣的政治信號,讓許多益州世家豪強心中的忌憚漸漸消失。

畢竟今日的情景不同往日,儘管有不少人看出成都中的這場清議乃是針對糜暘而發生。

但至少從表面上,無論是清議發生的原因,還是清議的主要發言者,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招或許對法正沒用,但想來對劉備與諸葛亮還是有用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彷彿受到鼓舞的衆多益州世家豪族,開始積極的籌措起下一步。

很快的,隨着益州各地正在進行秋收,關於各地秋收的不利消息也化作一摞摞文書,以極快的速度被報送到成都中的尚書檯中。

只是這段時間以來,不知怎麼的,基本無甚實權的尚書令劉巴也經常值守在尚書檯中。

不過雖然劉巴手中的實權大不如往,但是隻要他尚書令的身份還在,那麼閱覽各地報送來的衆多文書,還是沒有人能阻止他的。

在看完那些記載着各地秋收進度,因爲糜暘的新政受到大大影響的文書之後,劉巴蒼白的臉上明顯的流露出不滿之色。

他輕咳了幾聲之後,便着重拿起一份文書快速的朝着諸葛亮所在的議事廳前來。

等劉巴到來的時候,諸葛亮正在與他的臣屬議事。

正在沉浸在議事之中的諸葛亮看到劉巴眼露不滿到來,又看了看劉巴手中握着的那封文書,他先不動聲色的讓他的臣屬先告退。

諸多臣屬見劉巴面露不豫的前來,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

所以在諸葛亮的命令之下,他們馬上紛紛退出議事廳之中。

等旁人都離開之後,劉巴手持文書來到諸葛亮的身前,只是儘管心中有着許多問題想問,他還是率先對着諸葛亮一拜。

劉巴是不太瞧得上劉備的,只是對於諸葛亮,劉巴是滿心佩服的。

在劉巴一拜之後,諸葛亮溫和地讓劉巴起身。

等劉巴起身之後,早已看穿一切的諸葛亮率先問劉巴道:“子初,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

因爲敬重諸葛亮的爲人,所以在諸葛亮面前,劉巴並沒有好隱瞞的。

他直抒胸臆地說道:“丞相難道就這樣任由他一直胡鬧下去嗎?”

劉巴口中的他,指的正是糜暘。

“彼之新政尚未施行,卻已經先動搖人心,引得各地秋收進度大大延緩,國之亂象已經顯現。

國庫須有九年儲,糧者國本也,丞相若再不阻止他的話,恐怕大漢的國本將會越來越動盪。”

劉巴性格清高張揚,他不屑拐彎抹角,要說就將他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或許他時至今日都不是真心臣服劉備,但只要他身爲劉備的臣子一日,那麼他就會爲大漢考慮一日。

面對劉巴的擔憂,諸葛亮的反應卻沒劉巴這般激烈。

劉巴能看到的,他也早已經看過。

現在大漢在面臨着怎樣的動盪與不穩,他心中也早已經有數。

只是心中有所計較的他,現在卻有個疑問。

“子初之前上書彈劾子晟,爲的就只是子晟的新政嗎?”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疑問,劉巴一下子有些語噎。

在之前上百位大臣的公開彈劾糜暘的上書中,劉巴因爲他的身份,可是其中領銜的幾位大臣之一。

不過劉巴也不是會爲自己狡辯的人。

他也知道以諸葛亮的智慧,無須拿一些假話來欺瞞他,所以在諸葛亮的注視之下,劉巴將他心中的另一層想法給說了出來。

“兩漢四百年以來,多有外戚亂政,前漢尤甚。

糜暘雖立有大功,然他畢竟是外戚,而且太子優柔,非雄斷之主。

有此隱患,陛下不但不加以提防,還對他過於優寵過甚,這對國家來說不是好事。”

當將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後,劉巴亦注視諸葛亮起來。

他想看看諸葛亮是否對他的這層見解,有着相同的看法。

但是很可惜的是,劉巴並沒有從諸葛亮的臉上,看出半分贊同的神色。

這讓劉巴的心中充滿了失望。

或許很多人以爲劉巴覺得自己不是元從之臣,所以一向覺得不自安。

可是若僅僅是這層原因,並不足以讓劉巴如此,畢竟目前受到劉備重用的衆多大臣中,真正是元從的又有多少呢?

況且劉巴本身還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宗親。

真正讓劉巴感到不自安的是,他心中真正想服侍的明主不是劉備,而是曹操。

最關鍵的是,這一點劉備也知道。

也許劉巴的這個選擇讓人很不解,畢竟劉備一向待他不薄,他本身又是漢室宗親,只是當世士人擇主很多時候講的是一個性趣相投。

劉巴之所以想拜曹操爲主,那是因爲曹操是個雄略之主,他御下治理朝政的手段很對劉巴的胃口。

若是曹操是糜暘的君主,那麼無論糜暘再如何優秀,曹操都不會對他一點防備都沒有。

再加上有着兩漢外戚作亂的先例,曹操不可能不對糜暘做出制衡。

在劉巴的想法之中,曹操的這種御下方式,纔是能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最佳手段。

但是劉備呢?

劉巴是個性格很矛盾的人,他一方面怕劉備忌憚他,但另一方面又清高自傲,不願爲討好劉備而結交張飛。

劉巴這種矛盾的性格,也體現在他的爲臣理念上。

哪怕不想侍奉劉備爲主,但只要他是劉備的人臣一日,那麼他就會爲劉備好好辦事。

正因爲這種性格,所以劉巴無法對現今大漢的隱患視而不見。

從本心來說,劉巴本人並不厭惡糜暘,但他卻憂慮糜暘的進一步成長。

人性本惡,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一旦君臣的界限模糊了,歷史中發生的事都會再度發生的。

可爲何這麼簡單的道理,陛下與丞相爲何都不懂呢?

劉巴用不解的目光看向諸葛亮。

面對劉巴不解的目光,諸葛亮輕輕嘆了口氣。

劉巴不知道劉備下一步要做什麼,但是他卻知道。

所以剛剛他想勸一下劉巴,希望劉巴能早日從這處泥潭中抽身。

但可惜的是,從劉巴現在的眼神以及方纔的話語中可知,劉巴是勸不回來的了。

政見不同可以商量磨合,但若理念不同,那接下來就只有分道揚鑣了。

劉巴不知道的是,有些事諸葛亮與劉備不是不懂,但他們卻選擇相信。

諸葛亮嘆氣之後對着劉巴言道:“子初所言我知道了,陛下不會對大漢陷入動盪無動於衷的。”

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從懷中掏出一份文書,他起身來到劉巴的身前,將手中的文書交給劉巴觀看。

劉巴雖不解諸葛亮爲何會突然取出一份文書,但他手上的動作卻一點都不慢。

他馬上接過諸葛亮手中的文書看了起來,在看完文書中的內容之後,劉巴的臉上流露出喜色。

陛下終究還是英明的!

文書中是什麼內容,會讓劉巴感到欣喜呢?

這封文書乃是劉備親筆所寫,文書內容是,劉備想讓諸葛亮擬一封昭告天下的詔書。

在那封詔書中有兩個主要思想,一個是讓糜暘暫緩在梁州實行新政,另一個是便是將在三日後,在成都中召開一場大朝會。

到時候劉備將會在那場大朝會中,與衆多臣子共同探討糜暘的新政是否要實施。

儘管劉備沒有明確否決糜暘的新政,但是他讓糜暘暫緩新政實施已經是一個很清楚的信號了。

況且劉備選擇在大朝會上解決這件事,那就代表着只要這次大朝會順利召開,那麼糜暘的新政很可能會胎死腹中。

畢竟以成都內外那沸騰不已的清議,成都中本就沒有多少大臣支持糜暘的新政。

在這種情況下,衆多大臣“衆志成城”之下,糜暘的亂政當然會以失敗爲結果。

甚至劉備會有這樣的舉措,意味着可能他本身也不看好糜暘的新政。

而在明白這封詔書所釋放出的政治信號後,感覺到即將可以撥亂反正的劉巴,又怎麼會不感到欣喜呢?

諸葛亮之所以會將這封文書給劉巴看,乃是因爲他想讓劉巴來擬這封詔書。

“此事,還需勞煩子初捉筆。”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請求,劉巴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劉備稱帝時,便是劉巴一人爲他起草了登基時所需的各種禱文、詔誥、文書。

由此可見,劉巴的才華之橫溢。

況且爲天子擬寫詔書,也是他作爲尚書令的職責。

劉巴對着諸葛亮一拜後,便應下了此事。

在劉巴朝着諸葛亮一拜的時候,諸葛亮的目光有着難言的意味。

劉巴不知道的是,諸葛亮之所以讓他來寫這封詔書,還有着另外一層目的。

以劉巴之前的舉動來說,若讓他來寫這封詔書,不是更可以讓那些魑魅魍魎感到興奮激動嗎?

到時候,許多人就會自動跳出來了。

可惜劉巴並沒看出諸葛亮的另一層用意,他在應下此事後,便立即想離去起草詔書。

可是就在劉巴走到門口即將跨出去的時候,諸葛亮叫住了劉巴。

面對諸葛亮的突然呼喊,劉巴不解的轉過頭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看着背對他回首的劉巴,他對着劉巴深深一拜,口中言道:

“子初,好走!”

見諸葛亮只是與他拜別,劉巴不以爲然,他最後毅然決然地走出了諸葛亮的議事廳中。

往日之中或許他與諸葛亮是同道之人,只是人皆有心中理念。

理念不同,便各有下場。

(本章完)

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6章 此路不通第24章 屠殺?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章推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8章 關羽之憂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