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

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

諸葛亮的辦事效率極快,在他離開皇宮之後,他便當即以丞相的身份,爲天子劉備擬好一份斥責糜暘的詔書。

當寫完文書之後,諸葛亮本來想派侍郎董允前去南鄭。

畢竟以往朝廷派往會見糜暘的使者大多都是董允,對於出使糜暘一事,董允可謂是輕車熟路。

只是諸葛亮轉念一想,現在糜暘已經是一方牧伯,而董允又是皇宮中的天子近臣。

以兩者之間互相都敏感的身份,也不能總是派董允出使糜暘。

在考慮到這點後,諸葛亮便讓人召來了馬謖。

馬謖在諸葛亮的傳召下,很快就來到他的身前。

而在馬謖到來之後,諸葛亮將手中蓋上璽印的文書交到馬謖的手中。

諸葛亮突然做出這種舉動,就已經讓馬謖有些不解。

而接下來諸葛亮的一句話,則更是讓馬謖心中感到驚詫。

“這是陛下給梁州牧的斥責詔書,你剛成爲尚書不久,尚未有功勞在身。

現在我打算讓你前去,將這封詔書送至梁州牧的手中。”

諸葛亮的前半句話,解釋了爲何尚書檯那麼多尚書,他卻單單挑選馬謖完成這個任務。

這是諸葛亮在爲馬謖的將來鋪路。

對於諸葛亮的這種心思,馬謖心裡還是很感激的。

丞相一向很器重他。

可是諸葛亮的後半句話,卻讓馬謖心中有些擔憂。

爲天子使者,代替天子斥責臣下,本來是一種榮耀。

但是這也要看被斥責的那位臣子,身份是什麼樣的呀。

左將軍、冠軍侯、梁州牧、不提糜暘背後那深沉若海的背景。

就單單是他的這三個身份其中的任何一個,就絕對是現在的馬謖招惹不起的。

儘管馬謖不知道劉備爲何會突然下詔斥責糜暘,只是性格聰慧的馬謖,卻知道這件事要是處理不好,很可能會成爲一件天大麻煩的事。

只是縱算心中有着擔憂,但面對着諸葛亮的委任,馬謖也無法拒絕。

諸葛亮需要的是能爲他分憂的屬下,絕不是遇事推諉的近臣。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心中經過利益權衡的馬謖在表面上並沒有顯露異常。

他在從文吏的手中接過文書後,恭敬地對着諸葛亮一拜道:“臣必不負丞相厚望。”

見馬謖願意接下這個任務,諸葛亮滿意的輕輕點頭。

他特地讓馬謖擔當前往梁州的使者,一方面是想讓馬謖出去歷練之外,心中還抱着一種想法。

在目前的大漢年輕俊傑中,糜暘自是冠首。

他諸葛亮招徒,自然要招最好的。

而除去糜暘之外,馬謖與關興亦是他深爲器重的後起之秀。

只可惜關興多病,恐天年不永,所以以往他十分看重馬謖。

對於馬謖與糜暘,諸葛亮的個人情感現在是更偏向糜暘的。

只是在諸葛亮看來,馬謖與糜暘同爲大漢的年輕俊傑,若干年後他們終究要一起輔弼漢室的。

既然如此,還不如趁此機會讓馬謖與糜暘提前接觸下。

反正他讓馬謖送往梁州的詔書,名義上是劉備在斥責糜暘。

實際上還不如說是劉備對糜暘的一種褒揚,這樣也可以無形中拉進馬謖與糜暘的關係。

諸葛亮想的是很好的,只是他忽略了一點,那便是現在馬謖還不知道文書中的具體內容。

所以他現在的心情是忐忑的。

當然也不能說這是諸葛亮的倏忽。

只是他也想不到以往“一心爲公”的馬謖,在還未到梁州之時,心中就會有着退縮的疑慮。

在應下諸葛亮交給他的任務之後,馬謖緩緩退出了大廳之中。

等退出大廳之後,馬謖看着夕陽西下的天邊,他不由得深深嘆了一口氣。

只希望糜牧真如傳聞中的那般,有陛下之風吧。

第二日在諸葛亮的安排下,許多騎信使帶着天子斥責梁州牧的佈告分別前往益州各地。

與他們一同出發的,正是心中滿懷憂慮的馬謖。

按禮制儘管是身爲天子使者的馬謖,也不能在到達目的地前提前打開詔書擅自觀看。

到達目的地之後,糜暘可是會檢查蠟封的。

所以當一夜的時間過去之後,馬謖心中的疑慮不僅沒有減少,反正越發深重。

只是心中的疑慮再如何深重,馬謖知道當他接下那個任務之後,他能走的就只有北上這一條路了。

時值春夏汛期,藉助着便利的水運,以馬謖爲首的這數十人使團很快就來到了南鄭城外。

而當馬謖來到南鄭城外之外,他便眼前所看到的一幕所嚇到。

只見在南鄭的城頭上,擺放着衆多已經風乾的人頭。

看着那衆多帶着恐怖死狀的人頭,馬謖心中估算一下,那高掛的人頭恐怕有近百!

馬謖出身名門,自小有着各位兄長爲他遮風擋雨,在他長大後又得到諸葛亮的器重,歷任顯貴要職。

從未經歷過戰場廝殺的他,哪裡見過這般懾人的景象。

幾乎是看到這一幕的第一時間,馬謖便用驚疑的語氣問一旁的法邈道:“這是何故?”

在馬謖到達的前一天,南鄭城中的糜暘就提前得知了這個消息。

所以他在今日特地派出法邈在城門口迎接馬謖。

見馬謖用驚疑的語氣手指那近百顆高掛的頭顱發問,法邈卻不覺得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同於馬謖,法邈雖然也出身名門,但他當年是跟隨法正參加過戰爭的。

而且那場戰爭,還是無比激烈的漢中之戰。

有着這種過往,法邈的心理素質可就比馬謖好多了。

更何況那近百逆犯,前段時間還是他親自監刑的呢。

法邈用不在意的語氣說道:“不久前南鄭城外有部分軍官因爲貪腐而發生動亂。

動亂被牧伯平定後,牧伯爲嚴正法紀,便盡皆將他們處以棄市之刑。

過後又下令將這些罪將的頭顱懸掛於城牆之上,以爲警示。”

當法邈說出了內中緣故之後,馬謖臉上雖流露明悟之色,只是從小遍讀經書典籍的他,卻還是不由自主的發出一聲嘆息。

馬謖本想說些什麼,可是想到自己的任務,他又自覺地將想說的話咽入腹中。

法邈見馬謖在臉色驚疑之後,又顯得有些吞吞吐吐的,他一時之間也不知道這個使者腦袋裡想的是什麼。

在益州因爲諸葛亮的看重,所以馬謖的名聲是很廣的。

法邈在之前自然也聽過馬謖的名聲。

可是在今日具體接觸下來,法邈卻覺得他以往在印象中聲名極佳的馬謖,卻並非是那麼完美的人。

只是法邈對這點也沒有多想,也可能是馬謖水土不服呢?

法邈在接到馬謖後,當下便提議馬上帶馬謖去見糜暘。

而心中早就想早點完成任務回成都的馬謖,當然對法邈的這個提議不會拒絕。

於是乎在法邈的帶領之下,馬謖一行人快速的進入了南鄭城中。

等馬謖進入南城城之後,城內的景象很快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南鄭作爲當初漢中郡與現在梁州的治所,按規模他肯定是一座大城。

儘管之前漢中的人口被曹操遷走不少,但是在數年的休養生息及從益州不斷遷徙流民的情況下,漢中郡中的其他縣不好說,南鄭城早已恢復爲萬戶之縣。

在當世城池的規模越大,城池中的人口越多,代表着這座城池的經濟越繁華。

但同樣的,因爲在當世還沒有很科學統籌的管理手段,所以越繁華的城池內部往往越會雜亂不堪。

人的擁堵,房屋的違建,以及市劃分的不合理等等因素,都是造成雜亂不堪的重要原因。

這一點對於曾經歷任綿竹、成都縣令的馬謖來說,最爲了解不過。

可是當他進入南鄭城中後,他卻發現至少在南鄭城中,儘管目前他眼睛所視之處尚不能冠以井然有序四個字,但也絕對稱不上雜亂。

城內的行人,市中的攤販基本上都在安分守己的在各自的區域活動着。

甚至隨着愈發往南鄭城深入,馬謖還發現有些不少縣兵在拆毀着一些高牆。

而且他還看到在拆毀高牆的縣兵之旁,還有着許多豪族的私兵在旁。

可是儘管私兵的人數多於拆牆的縣兵,那些私兵也只能默默在一旁看着。

那些高牆很多都是豪族的,當然那些高牆是誰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很礙事。

攔街而建的高牆,是城內的豪門大戶圈地自守的一種手段,也是他們彰顯自身身份的一種方式。

他們這樣不僅讓街道顯得擁擠,還會造成一個很大的隱患。

對於一座城池來說,街道便是他的生命線。

當有外敵入侵時,條條街道便可將城內的守城士卒源源不斷地送往各方城牆之上。

並且當某處城牆有難時,只要城內的街道保持通暢,那麼從其他城牆抽調援兵也十分之方便。

可以往豪族大戶攔街而建的高牆,卻無疑成爲這一條條大動脈之中的毒瘤,這顆顆毒瘤除去可以滿足他們的私慾之外,於國於城毫無半分益處。

這些隱患在以往馬謖不是不知道,只是由於成都、綿竹皆是大縣,裡面盤踞的豪門世家勢力強大。

所以當過往馬謖想對這點隱患進行解決時,卻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前功盡棄。

執掌縣政以來,他的縣兵別說拆毀那些違制的高牆了,就是他們想執行公務時,也會因爲城內衆多違制高牆的阻擋而不得不繞路。

所以當馬謖進入南鄭城中,看到這以往他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一幕時,心中的感觸會比常人顯得更深。

馬謖深知糜暘想做到這一點遇到的阻力有多大,但同時他也感受到糜暘現在在南鄭中的權威有多盛。

拆的就是豪族的臉面。

護的便是公家的利益。

見到這一幕後,馬謖轉頭指着那些在旁無奈觀望的豪族私兵,對着駕馬在身後半位的法邈興奮地說道:

“梁州,真州牧也!”

馬謖的這句話初聽起來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

只是在當世還真的有虛假太守,虛假州牧。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無非就是那些當地的世家豪族。

法邈感受到馬謖言語中的興奮,他的臉上也流露出笑意。

在這段時間中,糜暘用近百顆血淋淋的人頭,極大的震懾了南鄭城的一衆上下。

特別是在吳懿閉門不出的情況下,糜暘手中的權力再無人可以牽制掣肘。

不管南鄭城內的一衆豪族世家是怎麼想的,至少他們表面上對糜暘的命令都是順從至極。

而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城內漸漸流傳起一種說法,那便是將糜暘比作當世的“夏日之陽。”

煌煌烈日,又有誰會不感到畏懼呢?

不過雖然法邈臉上浮現笑意,但是他卻並沒有說什麼。

他只是繼續帶領着馬謖朝着州牧府走去。

不久後,法邈就將馬謖帶到了州牧府中的糜暘面前。

面對天子使者的到來,儘管提前知道是馬謖這個街亭戰神,但是糜暘還是給出了充分的尊重。

在馬謖到來時,糜暘早已令人在大殿中設好香案。

由於糜暘的提前準備,所以馬謖可以第一時間宣讀劉備的詔書。

不過在正式宣讀之前,馬謖出於心中的疑慮還是提前提醒糜暘道:“這是陛下的斥責詔書。”

糜暘是帶領着梁州一衆重臣,一同迎接劉備的詔書的。

所以當馬謖的這句話落入糜暘及他的衆臣耳中時,他們的臉上都浮現不解之色。

特別是糜暘。

他不解他收取吳懿兵權一事,難道真引起劉備的不滿了嗎?

見糜暘及他身後衆臣皆因爲這句話而臉色變化,馬謖心中的忐忑更甚。

在忐忑之下,馬謖快速在衆人面前拆掉蠟封,取出了劉備給糜暘的詔書。

當展開詔書看到其中的內容之後,馬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卻徹底放下。

他這時才完全明白諸葛亮派他來的真正用意。

聰慧的他,當然看得懂詔書中內容的真意。

馬謖心中的忐忑瞬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歡快的情緒。

在長長鬆了一口氣之後,馬謖快速在衆人面前將劉備詔書中的內容念出。

而糜暘及衆臣在聽完詔書中的內容之後,臉上的疑惑之色也瞬間消失不見。

這哪裡是什麼是斥責的詔書,分明是劉備給糜暘撐腰的詔書呀!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衆人心中無不對劉備的英明感到敬佩。

而看着糜暘衆人臉上的喜意,馬謖的心情越發放鬆。

在心情的放鬆之下,馬謖想起了方纔在城外他想說的話。

他見糜暘現在心情不錯,而自己又覺得糜暘的確名不虛傳,因此他便當衆出言提醒道:

“梁州貧瘠,民風彪悍,野心之輩有恃無恐,不服久矣。

雖今日牧伯破之,明日恐復反耳。今牧伯坐鎮北疆以震北賊,首舉當爲穩定人心。

今牧伯戮盡罪臣想以除後患,本非仁者之道,又豈可如願?

夫治政之道與用兵之道相同,服心爲上,滅身爲下,謖竊替牧伯憂矣。”

聽完馬謖的提醒後,糜暘還未有所反應,他身後一衆重臣的心中卻大多浮現一個想法。

這哪裡來的書呆子?

今天下班晚了點,問題不大。

繼續碼字去咯。

可能要晚點,凌晨發。

(本章完)

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8章 關羽之憂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463章 空城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