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

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

司馬懿看向曹丕,對曹丕問道:“大王可是擔心天下之中,將有許多人會反對大王稱帝?”

對於司馬懿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曹丕點點頭言道:“當年以先王之威望,都不敢貿然代漢自立。孤剛剛繼承王位,根基未穩,這件事更不能操之過急。”

聽着曹丕的顧慮,司馬懿自信言道:“大王多慮了。”

“當年先王未曾稱帝,乃是因爲先王雖未有天子之名,然卻有天子之實。”

建安十八年時,漢天子冊封曹操爲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

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四月,漢天子進一步冊封曹操爲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

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

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漢天子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這數年來劉協對曹操的種種賞賜,早已超出諸侯王該有的禮儀規格,那些禮儀都是非天子不能擁有的殊榮。

甚至早在曹操征討漢中之時,漢天子更賜予了曹操隨意封賞官職,侯爵的權力,曹操的封賞一旦發出,等同天子之命。

在經歷那些賞賜之後,曹操名義上雖非天子,但實際已經有天子之實。

wωω ●TTKдN ●C○

魏國名義上雖僅僅只是一個王國,但從官職、禮制等方面實質上已經是獨立的一個王朝。

例如劉備所建立的漢中王國,他王國中將軍最高位分僅僅是四方將軍。

他想拜于禁爲衛將軍,封關羽爲荊州牧,都要經過上表漢天子這道名義程序。

而曹操卻可以直接任命大將軍這種最高軍職,簡直就是將漢家規章制度放在地上踩踏。

曹操之心,路人皆知,曹操早就做好了篡漢的一切實際性準備。

因爲過往曹操所擁有的種種特權,令曹丕對司馬懿的話微微點頭。

司馬懿說的是天下人皆知的事實。

在曹丕點頭之後,司馬懿接着言道:“但大王不同,大王初登王位,沒有先王的蓋世威望。”

“大王今已經繼承先王的所有權位,自然先王那些屬於天子的殊榮亦將繼承。”

“先前先王在位時,以先王的威望,他享受天子的所有權利,天下人心中或許有不滿,但亦不敢公然反對。

但是大王沒有先王的威望,若大王再以王爵享受天子專屬之權力,長久以往,勢必會引起各方不滿,到時大亂將生。”

“爲預防這一點,大王必須要名實相副,既然已經享受天子之權力,不如再建極稱帝,以做到名實一致,徹底穩定天下人心。”

在說完這點後,司馬懿接着說道:“漢自安帝已來,政去公室,國統數絕,至於今者,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

是以桓、靈之間,有命圖讖者,皆言‘漢行氣盡,黃家當興’。

今先王克定六州,中原安定,人心思變,早有立新朝之望。

先王應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殷勤事漢,羣生注望,遐邇怨嘆,有周文王之德。

今大王承基應命,有周武之風,臣愚以爲虞、夏不以謙辭,殷、周不吝誅放,畏天知命,無所遲疑也。”

方纔司馬懿先從穩定天下人心的方面,勸說曹丕稱帝的必要性。

接着他再訴說曹丕稱帝的可行性。

司馬懿並不是在大言不慚,目前在曹丕的勢力範圍內,的確有許多人希望改朝換代。

單單從士人方面來說,不說司馬懿自身便是出身世家,便是陳羣、桓階、華歆、王朗等天下聞名的大名士,之前或多或少都有對曹操有過勸進之舉。

只是出於某些原因,沒有公開化而已。

那些天下聞名的大名士之所以會有勸進之舉,乃是因爲在曹操生前,已經斬斷了他們的退路。

漢高祖於宗廟白馬盟誓,“非劉姓者不得稱王”,這條鐵律被漢室天子守護了數百年。

就連當初的王莽權傾朝野,在稱帝前亦不敢逾越這一步稱王,只敢稱爲“安漢公。”

但曹操卻敢於打破這條鐵律,以異姓稱王。

他的這個舉動早已經讓天下忠於漢室的人痛恨無比,可以說當曹操稱王那一刻起,他曹氏一族就永遠不可能再做漢室的臣子。

而曹操建立魏公國之後,在數年之間,將本來官籍掛在漢室的臣子,幾乎全部都賜予了魏國的官號,曹操此舉最大的意義便在於逼麾下的大臣站隊。

一旦臣子掛上魏臣之名,他們對漢室不忠之名就已經無法洗去。

若是一旦讓漢朝復興,漢天子重掌權柄,對曹氏一族是災難,對那些已經掛上魏臣的大臣來說,亦是所不願意見到的。

不是沒有人察覺到曹操稱公稱王的真正政治意圖,不是沒有人想維護家族清譽做漢臣,那人叫荀彧。

但荀彧後來的結果顯而易見,中原士林之領袖,漢室掌握權柄之實相,最後被逼自殺。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那些屬於魏臣的士人、大將來說,他們只能希望魏國能夠代替大漢統治天下。

唯有這樣,他們將來纔不會被清算,唯有這樣他們纔不是漢室逆臣,而是輔佐聖君建立新朝的開國之臣。

這便是曹操威逼漢天子讓他魏國亦有三公九卿,亦有大將軍等官職的原因,這便是曹操所用強權威逼出的“人心所向。”

在司馬懿這麼說之後,曹丕的臉上已經浮現考慮之色。

身爲魏國太子多年,對於如今魏國上下的人心如何,曹丕瞭解的不比司馬懿少。

看着曹丕臉上的考慮之色,司馬懿最後對着曹丕言道:“長文在近幾日,有一新選拔官員之法想獻於大王,有此法在,大王稱帝之舉將再無阻礙。”

聽到司馬懿這麼說,曹丕瞬間對司馬懿口中的新選官之法來了莫大的興趣。

他連忙問道:“是何選官之法?”

在曹丕充滿期待的目光之下,司馬懿緩緩說出了那五個字:“九品官人法。”

在說完新選官之法的名稱之後,司馬懿便向曹丕詳細解釋了這九品官人法的內容。

隨着司馬懿的步步敘說,曹丕的眼神越來越亮。

曹丕的政治智慧是不差的,當他逐漸瞭解這九品官人法的內容之後,他便敏銳的發覺到這種新的選官之法,有利於爲他選拔大批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一旦此選官之法公佈出去,他必然得到天下世家大族的積極擁戴!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之前曹操爲其所打造的“人心所向”令其在稱帝時,不會受到多大阻力。

但一旦這新選官之法公佈,那麼他便將徹底得到天下世家的擁護,從而在他們的極力擁戴之下,登上那夢寐以求的至尊之位!

當司馬懿說完九品官人法的所有內容後,曹丕不禁於內殿之中大笑起來。

外殿曹操靈幔迎風飄搖,內殿曹丕笑聲燦爛無比,這諷刺的一幕,卻代表着司馬懿完全說服了曹丕。

在曹丕笑完之後,他看向司馬懿言道:“來日孤稱帝之日,便是你封侯之時。”

曹丕知道天下沒有不講究利益的忠誠,司馬懿爲他精心籌劃,爲的不就是建功封侯嗎?

既如此,只要司馬懿能爲他排憂解難,那他便給司馬懿想要的。

天色已深,司馬懿緩步走出了大殿。

當殿門緩緩打開的那一剎那,司馬懿扭身看向身後的曹操靈位,在離去之前,他再次對着曹操的靈位深深一拜。

所謂之九品官人法,類似的想法陳羣早在先前就有,畢竟如此複雜的一個選官制度,是不可能瞬間就想出來的。

如今陳羣能有信心正式提出這種選官制度,那是因爲這種制度早在他的心中思謀無數次,才漸漸完備。

司馬懿今日對曹丕說的話,全部都是真的,他沒有以假話欺瞞曹丕,但他卻將一些話選擇性的告訴曹丕。

其實早在數年以前,陳羣就曾建議曹操實施類似九品官人法的選官制度,但卻被曹操所否決。

也許那時九品官人法還只是個想法,沒有詳盡的內容打動曹操。

或許那時曹操是出於某些顧慮否決了這個建議,但不管如何,現今曹操的繼任者十分高興的採用了這種選官制度。

這便足夠了。

司馬懿站在大殿之外的石階之上,他遙望着天空的西南方向,嘴中喃喃道:

“天命如此,大漢將亡,又豈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說完這句話後,司馬懿的腦海中響起了他一個個視作對手的人。

劉備、關羽、諸葛亮、糜暘.

他的嘴角浮現一絲笑意,那笑意似在嘲笑他們自不量力。

漢建安二十五年三月初,魏王曹操病逝於鄴城,這個消息從鄴城王宮而出,以極快的速度朝着四面八方散播而去。

當中原各地的官員,將領知道這個消息後,紛紛嚎啕大苦,換上喪服爲先王曹操舉哀。

那些被要求前去奔喪的官員,當收到來自鄴城王宮發出的王令時,立即將政務安排好之後,便朝着鄴城狂奔而去。

他們如此着急,一是想趕在曹操的棺槨下葬之前趕到鄴城見曹操最後一面,二是向新王曹丕表忠心。

至於駐守各地的將領、如曹仁、曹彰、夏侯惇、張遼、張郃等,他們雖無法親自前去奔喪,但亦紛紛派出使者前往鄴城,表達哀悼之意及向曹丕表示臣服之心。

因爲今世的歷史已經發生改變,曹操不在洛陽病逝,曹丕亦在曹操身邊,所以歷史上曹彰將兵問魏王璽綬何在的一幕並未發生。

就連各地發生的一些兵變如“以爲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亦在主喪大臣賈逵的寬容處理之下,漸漸穩定了下來。

整片北方大地,雖然在知道曹操病逝的消息之後,頃刻間陷入悲傷之中。

但因爲有着許多大魏忠臣的齊心協力,北方的局勢亦漸漸穩定下來。

遠在許都的漢天子劉協在得知曹操身死的時候,臉上顯露了喜色,一直壓在他頭上的一代霸王終於被上天收走了。

但劉協在許都皇宮中還沒高興多久,一隊裝備齊整的魏軍就在曹真的帶領下,闖入皇宮之中。

面對着曹真的下拜懇請,面對着魏軍的刀刃威脅,劉協含淚下詔,命曹丕爲魏王、丞相,一切禮制皆如先王曹操故事。

同時劉協下詔改元“延康”,以今年爲延康元年,自今年三月起,天下所用年號皆爲延康。

曹操雖死,但北方的軍政大權,依舊牢牢掌控在以新王曹丕爲首的魏國王廷手中。

同時曹操已死的消息,正越過漢水與長江,往華夏的南方大地快速傳播而去。

一代雄主徹底隕落,天下風雲亦將發生鉅變。

漢延康元年三月,一支萬人的士卒隊伍行進在益州北部的大地之上。

這支隊伍便是剛剛從成都出發的糜暘率領的大軍。

在從成都中取了足夠的軍械糧草,及在成都中修整了一段時間後,糜暘終於開始率領大軍北上。

糜暘此行的路線是先一路北上到達廣漢郡內,然後在廣漢郡內的涪水一路溯水北上。

入巴西郡中進入漢水水域中,再從漢水水域中一路北上,進入漢興郡。

這條路線乃是最快到達漢興郡的路程,乃是劉備派來輔佐糜暘的呂乂提出的。

在進入廣漢郡的範圍之後,糜暘就收到了曹操病亡的消息。

這封消息乃是從後方的成都傳來,想來是劉備知道這個消息後,命人快馬加鞭傳給糜暘的。

在知道這個消息後,糜暘倒是不如鄧艾等人一般驚訝,畢竟他早就知道曹操即將病死的事。

看着手中的情報,糜暘見曹丕已經將年號改爲延康,他便知道,曹丕如歷史上一般,想篡漢稱帝了。

延康的寓意爲延續安樂,維持穩定,這代表着目前曹丕的政治訴求。

畢竟不穩定,他怎麼篡漢。

歷史上曹丕大概是今年底篡位的,雖然今世的歷史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但人心並沒有變,曹丕的稱帝舉動可能會晚,但絕對不會消失。

想到這一點後,糜暘的內心中充滿了急切。

一旦曹丕稱帝,劉備亦會在羣臣的勸進下,延續漢統,天無二日,到那時劉備隨時會出兵北伐。

所以留給糜暘的時間並不多,他要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操練好麾下士卒,並且囤積足夠的糧草,這樣才能在將來的北伐之中大放異彩。

穿越三國,不參與北伐,那人生不完美。

想到此,糜暘召來了呂乂。

(本章完)

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33章 誰敢殺我?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22章 出獄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9章 糜暘到了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4章 接班人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5章 于禁跪伏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