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

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

在糜暘進入內室之前,他喚了張嶷一起進入。

在這支上萬人的水軍之中,糜暘所搭乘的這艘樓船,既是大軍的中軍帥帳所在,亦是糜暘的居所所在。

樓船上的內室更是糜暘的私密寢所。

在糜暘帶領張嶷進入之前,糜暘讓關嫣先去往別室,而他就在內室中單獨召見了張嶷。

對於劉備此番安排的兩位賢才,相比於呂乂,糜暘更爲看重的是張嶷。

歷史上對張嶷的評價爲:儀貌辭令,不能駭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

爲臣有忠誠之節,處類有亮直之風,而動必顧典。雖古之英士,何以遠逾哉!

這樣的評價在一衆季漢輔臣中,能與張嶷相媲美的亦不多。

只可惜由於張嶷主要活動在後三國時期,所以他的事蹟很少有人知道。

在進入內室之後,糜暘讓張嶷坐下,糜暘的這個舉動令張嶷有些受寵若驚。

他自小出身貧寒,這種出身令他從小受盡的忽視不少。

今身份貴重的糜暘讓自己進入他的寢室中,這是一種看重與信任。

但是張嶷性格毅重,他亦不是扭捏之人,在對着糜暘一拜後,便在內室中坐了下來。

在張嶷坐下後,糜暘問張嶷道:“伯岐對漢興郡中申氏兄弟,怎麼看待?”

對於張嶷此人,在糜暘的心中,他的重要性不比鄧艾差。

接下來,他要想迅速控制住漢興郡的局勢,便需要利用好手中的每一張牌。

雖然目前他在天下間有着一定的名望,目前手中又有着近萬大軍,但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對於申氏兄弟這種地頭蛇,糜暘從來不會掉以輕心。

而張嶷這種允文允武的幹才,將會成爲他接下來極爲重要的一條臂膀。

面對着糜暘的詢問,張嶷沉思一番後答道:“漢興郡現今僅有三縣,早在初平年間,西城、上庸二縣便在申氏兄弟的掌控之中。

二十多年以來,想來申氏兄弟在西城、上庸兩縣中勢力已經根深蒂固。”

“府君初來漢興郡中,雖有威名在身,但威名未深入當地民心。”

“故而當此之時,府君若想做到政由己出,則申氏兄弟勢必會成爲府君的阻礙。”

“當初嶷任職的縣中有賊寇攻城,嶷便懷疑賊寇此舉,與縣中的豪族未必沒有關係。”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府君更應該對申氏兄弟懷抱戒心。”

聽着張嶷的判斷,糜暘臉上流露出贊同的神色。

這便是他爲何尋找張嶷,來商討如何面對申氏兄弟的原因。

張嶷出身貧寒,這樣的人,天然就會對地方豪強不會有着什麼好感。

加上張嶷曾經擔任過一縣功曹,功曹被稱爲右職,掌管着一縣的人事升遷。

有着這番履歷在,張嶷對地方豪強也會比常人有着更深的認識。

當初張嶷因爲守護縣長夫人,而在賊寇羣中殺出一條血路開始聞名,但是什麼樣的賊寇,可以強大到攻打縣城,甚至讓縣長棄城而逃呢?

自小隨着劉備四處征戰的糜暘,也覺得這樣的賊寇必定不是普通流寇,很可能就是縣內的豪族招引來的外應。

這亦是當世地方豪強慣用的手段了,養寇自重,一旦縣令或者太守不符合他們的心意,他們就招引賊寇攻城,驅散甚至殺害縣長或太守。

剛纔在進來前,糜暘所說的那句“政由己出”已經讓張嶷重新認識了糜暘。

現在張嶷見糜暘臉上流露出贊同之色,他心中對糜暘有了更深的認識。

方纔在宴席上,張嶷見糜暘與申儀相談甚歡的樣子,還以爲糜暘涉世未深,容易輕信人。

畢竟糜暘戰功卓著是一回事,但理政與打仗並不是一回事。

理政的關鍵在於知世事,方纔能理世事。

張嶷是蜀中人士,對糜暘的過往知道一些。

他聽聞過糜暘“太子四友”的名聲,所以他方纔在宴席上只以爲,糜暘乃是尋常不明世事的貴公子,纔會對申儀缺少防備。

現在看來,是張嶷多慮了。

糜暘不僅善戰,對於人心世事之險惡,亦是知之甚深。

糜暘看向張嶷,既然張嶷對漢興郡的局勢有着清晰的認識,那麼應當會有應對的方法。

所以他繼續問張嶷道:“既然伯岐認爲申氏兄弟會成爲吾的阻礙,那伯岐可有計略教我?”

見糜暘詢問自己有何計略,張嶷想起方纔糜暘在宴席間的那副表現。

從糜暘將他單獨召進內室,詢問他對申氏兄弟有何看法一事可知,糜暘心中應該早有除去申氏兄弟之意。

所以方纔糜暘在宴席上的那副做派,很可能便是爲了迷惑申儀。

在猜出糜暘的意圖之後,張嶷答道:“若嶷所料不差,方纔府君在宴席上所爲,乃是虛與委蛇,故意降低申儀之戒心。”

見張嶷猜出了自己的目的,糜暘笑着點頭,張嶷果是智勇兼備之輩。

不論是從完全掌控漢興郡的目的來說,還是歷史上申儀後來的表現來說,對於申氏兄弟這樣可以輕易掀起叛亂的地方豪強,糜暘都沒有放過的道理。

但是糜暘又知道申氏兄弟的勢力在漢興郡經營多年,必定早已經深入到漢興郡中方方面面,在這樣的情況,哪怕他有一萬大軍在手,亦不能貿然行動。

要麼不動,一動就要一擊斃命,不讓申氏兄弟有反撲的機會。

而要想完成這個目的,欲擒故縱當然是最好的辦法。

張嶷迎着糜暘的笑意接着說道:“府君英明,申氏兄弟不可卒除,此時府君不應與他們硬碰硬。”

“依嶷所想,府君不如繼續與申儀交好,進一步降低彼等戒心。”

“申氏兄弟能盤踞漢東多年,想來亦是狡詐之輩,一時交好並不足以讓彼等放低戒心。”

“等將來府君到達上庸之後,一方面可暗地派人收集申氏兄弟罪證,另一方面可加緊操練麾下士卒。”

“一旦府君麾下士卒練成,有一戰之力時,來日再擇機將申氏兄弟之勢力一網打盡。”

聽完張嶷的計策後,糜暘高興地站起身來,他來到張嶷身前,糜暘一起身,張嶷也立即從坐席上起身。

這時糜暘握住張嶷的手讚道:“伯岐腹有良謀,果治世之才。”

關於如何對付申氏兄弟,糜暘曾早與鄧艾商量過,最後商討出的計策與張嶷所建議的相差不多。

之所以糜暘還要找張嶷商議,爲的便是兼聽則明。

畢竟如今在他手下諸臣中,歷任地方過並且值得信任的,便只有張嶷而已。

現在有經驗的張嶷亦提出相似的計策,讓糜暘心中對將來清除申氏兄弟在漢興郡中的勢力,更多了幾分自信。

面對糜暘的稱讚,張嶷有些愧不敢當,畢竟他也能看得出,糜暘可能早已經有了類似的謀劃。

在對張嶷贊完後,糜暘對張嶷繼續言道:“之前吾一直有成立一支親軍的想法,可苦於無將率之人選。

今日與伯岐一談,得知伯岐是幹才,吾想延請伯岐任吾帳下督一職,不知伯岐意下如何。”

在當初荊州招兵結束之後,糜暘就有打算從原一千五的公安士卒之中,抽出五百精銳當做他的直系親軍。

雖然他在之前的招兵之中,亦發現了不少可堪造就的人。

但是在生死大事面前,相比於那些新投入的人才,已經經過歷史證明過的張嶷,無疑是他目前更可以倚重的人。

畢竟能力高低暫且不說,張嶷的忠勇,那可是歷史有名。

至於新招收的那些人才胚子,等他完全掌握漢興郡後,自然會足步加以培養重用。

糜暘現在是偏將軍,沒有開府的權力,但有些職位他還是能自行任命的,例如鄧艾的書佐,以及門下督一職。

門下督,意爲帳門下的都督,多爲一軍主將的親軍統率。

能擔任門下督一職的,必是主將的心腹親信。

而且門下督雖現在品級不算高,但亦是秩比三百石的職位,與一般小縣縣長的品級相同。

而之前張嶷只是一州從事,秩比不過百石而已。

將來隨着糜暘軍職的升高,張嶷門下督的秩比亦會水漲船高,最高可至千石,這已經算邁入高官的行列之中。

見糜暘邀請自己擔當他的門下督一職,張嶷臉上浮現感動之色。

與他一同追隨的呂乂,現今還未被糜暘授予任何職位。

而且當初他護衛縣長夫人殺出一條血路,雖立下功勳,但最後亦只是平級相調。

如今他得到糜暘的看重,直接連躍三級,這是糜暘對他器重與信任的表現。

張嶷當即對糜暘跪拜道:“蒙府君信愛,嶷必殺身以報。”

糜暘前途無量,又敏銳英明,加上對他信重,這樣的人,張嶷沒有理由不追隨。

況且劉備之所以將他調撥給糜暘,就是讓他好好追隨糜暘的。

張嶷性格持重,並不會說什麼漂亮話,但他是個重情重義的漢子,一旦他說出的話,就一定會用生命去踐行諾言。

看着下拜的張嶷,糜暘連忙將張嶷扶起,而後他對着張嶷言道:“吾親軍五百,待到達上庸城中後,立即調撥給你。”

面對糜暘的安排,張嶷自無不可。

在西城縣城中的縣署之中,方纔從樓船上下來的一臉酒意的申儀,正一人坐在內堂中。

這時一人獨處的申儀,他的臉上思緒之色不停閃動,看他如今的這副樣子,哪裡還有半分剛纔在糜暘面前的醉意。

申儀正在回想着剛纔在宴席上的,糜暘的一舉一動。

從表面上來看,糜暘對他不如劉封那般高傲,亦不如張飛那般懷抱戒心。

但申儀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需要兄長耳提面命的弟弟了。

在獨掌一城事務多年以來,他對於人心莫測這一點,有着清晰的認識。

而且糜暘威名顯著,對於這樣的人,申儀是不會掉以輕心的。

單單通過一次會面,就對糜暘的爲人下判斷,這不符合申儀的性格。

申儀並非是起了反叛之心,只是他知道,糜暘作爲漢興郡的太守,又有着一萬大軍在手,若是他對申氏一族起了什麼歹心的話,那無疑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其實對於申儀來說,他並不在意漢興太守是誰,也不在意自己是否就是太守。

他最在意的是,漢興郡的太守會不會對他申氏造成威脅,會不會阻礙他申氏在漢興郡中的勢力擴張。

所以接下來糜暘的態度與行動,決定了申儀對他的態度與行動。

雖然糜暘手中有一萬大軍,但是他申氏在漢興郡一地經營多年。

若萬一真到了兵戎相見的那一步,佔據地利人和的申氏族兵,不一定沒有一戰之力。

在思索之後,申儀伏在案上開始寫信。

不久之後,一封信箋就已經寫好。

申儀呼喚進一位族人,在這位族人進來後,申儀將手中寫好的信遞給他,讓他連夜出發,將這封信送到上庸城中的申耽手中。

這位族人在取過信後,便快速離去。

在族人離去之後,申儀熄滅了房中的燈火。

就看接下來糜暘會怎麼做吧。

若他真的無有歹意倒也罷了,若他接下來有什麼壞心思,那麼申氏一族亦不是好惹的。

懷抱着這種想法,申儀最後陷入了沉睡之中。

不久之後,上庸城中的申耽收到了申儀的來信。

在看過信中內容之後,申耽的臉色頗顯沉重。

他知道他弟弟的性格,相比他,他的弟弟更多了幾分野心。

以往申儀積極進取的態度,的確對申氏一族勢力的擴張,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但是今非昔比。

當初天下大亂,諸侯割據,漢中郡周圍並沒有太過強大的諸侯。

所以他們申氏才能在亂世之中,憑藉在當地的影響力快速壯大。

但在如今,漢中王劉備已經基本統一荊益兩州。

在這樣的情況下,申氏一族不能再有絲毫不臣之態露出。

這也是他當初將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爲質的原因。

申儀若再不改改他的性格,那麼遲早有一天,會害了申氏的。

在這種想法之下,申耽當即寫了一封回信,讓這位申氏族人帶回西城給申儀。

各位晚安。

(本章完)

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章 江陵城中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4章 屠殺?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7章 駐守公安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459章 萬事俱備 東風自來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4章 屠殺?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7章 懾服徐詳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訂婚啦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