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

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

這位淵渟嶽峙的男子,便是時任軍師將軍,署理大司馬府事的諸葛亮。

當年劉備在初步平定荊南四郡後,首創軍師中郎將一職由諸葛亮擔任。

軍師,本義便是參議軍事。

所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其實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是作爲軍事謀臣的。

畢竟那時候劉備地盤只有新野,根本就沒有繁雜的政務可以處理,以劉備自己的才能,就足以處理新野的政務。

建安十三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承他荊州牧的位子。

那年曹操剛剛統一北方,爲了一統天下,在得知劉表身死的消息後,他便親自率20萬大軍南下荊楚。

劉琮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向曹操投降。

那時諸葛亮勸說劉備,出其不意攻打劉琮,可趁機佔領荊州,但諸葛亮的這個建議因爲劉備不忍而沒得到實施。

同年,諸葛亮爲了抵抗曹操的大軍,毛遂自薦親自到柴桑遊說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抵抗曹操。

遊說的過程中,諸葛亮巧妙的把握住孫權的心理,從政治、軍事,人心三個方面成功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一起出兵抵抗曹操。

在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回到北方後,是諸葛亮率先建議劉備以部分江夏郡與周瑜置換部分南郡,以方便劉備征討荊南四郡。

劉備能拿下荊南四郡,諸葛亮在居功至偉。

劉備感念諸葛亮的功德,便首創軍師中郎將一職讓諸葛亮擔任,並同時讓他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

從那年開始,諸葛亮逐漸成爲了劉備勢力中事實上的“丞相。”

在劉備攻下益州之後,諸葛亮被劉備任命爲軍師將軍,署理左將軍府事。

在漢末,各地諸侯因爲礙於名義問題,不能直接建立一個新的中樞朝廷,來統率勢力中的各郡縣。

因此在實際的需要下,各地諸侯採取了一個則中的辦法。

那便是他們在具備開府資格之後,便會構造出一個將軍幕府的架子,以此架子來代替中央朝廷在己方勢力中的作用,統御地方各郡縣。

而署理劉備幕府的諸葛亮,也從名義上正式成爲劉備勢力中的“丞相。”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同時自稱爲大司馬,他原來左將軍的幕府亦正式成爲了大司馬幕府,同年,諸葛亮順勢署理大司馬幕府。

可以說,自從很多年前開始,諸葛亮便是劉備勢力中毋庸置疑的二把手。

當年諸葛亮治理蜀地後,爲了維護民生,崇尚嚴刑峻法,有怨氣的大族很多。

那時法正對諸葛亮援引漢高祖進關中後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諸葛亮能寬容治理。

但法正的建議卻被諸葛亮所否決,由此可見,在劉備的勢力中,政策的決策權,除了劉備之外,一直就掌握在諸葛亮手中。

哪怕在漢中王國建立後,劉備設立尚書檯,以法正爲尚書令,這一點亦不曾改變。

因爲今日是漢中王劉備遠征得勝歸來的日子,所以諸葛亮今日特地讓羣臣穿着官服迎接以示鄭重。

今漢世祖再創大漢後,將漢的五德之屬改爲火德,因此近兩百年以來,大漢高級官員的官服皆爲紅色。

身長八尺的諸葛亮頭戴高山冠,內着青色錦衣,外穿一件深紅朝服。

在他腰間佩掛着一條紫綬,紫綬一端系在他腰間的組帶上,另一端蓋住裝着金印的鞶囊。

紫綬垂腰而下,迎風微微擺動,無形中顯示着諸葛亮的地位。

本來儀表出衆的諸葛亮在這副裝扮下,更顯得氣度不凡。

就在諸葛亮閉目養神站在道邊,等着劉備王駕出現的時候,他身後的許慈上前一步,來到他身邊對其言道:“孔明,周羣今日未來。”

許慈,字仁篤,南陽人士。

許慈年輕時師從劉熙,精通鄭玄經學,多年鑽研《周易》、《尚書》、《論語》等。

建安年間,許慈與許靖等一道來到蜀地。

劉備平定蜀地後,益州地方歷經喪亂破壞,學問之事久廢不舉。

於是劉備聚集法典圖籍,淘汰各家學說,並且任命許慈、胡潛同爲學士,與孟光、來敏等一起掌典文獻古籍。

劉備的本義是希望這四位名士,能夠同心協力,恢復蜀中一地的文學。

但許慈性格狹隘,加上當時正是百業草創之際,學術商討動輒就引發不少疑議。

所以在那四人中,許慈、胡潛經常互相爭勝攻擊,忿爭毀謗,聲色俱厲。

兩人之間書籍從不互通有無,有時還尋釁廝打,以此震懾對方。

正如劉備所評價的那般:許慈雖博涉多聞,然德業不佳,僅爲一時之學士。

許慈的爲人劉備知道,諸葛亮也知道。

聽到許慈的話後,諸葛亮的眼睛逐漸睜開,而後諸葛亮看向了許慈。

諸葛亮的目光雖溫和,但他的那雙眸子深沉如水,在這樣的目光注視下,許慈一時間竟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許慈感覺好像自己心底間的所有秘密,都被看穿了一般。

諸葛亮看向許慈後,他言道:

“仲直今日身體抱恙,故而未曾前來。”

聽到諸葛亮的話,許慈的臉上浮現焦急之色。

他以爲諸葛亮被矇蔽了。

許慈接着對諸葛亮言道:“前幾日,周羣還經常出現在各大宴席之間,高談闊論,絲毫不顯病態。”

“大王王駕回歸的日期,將軍數日前就曾宣諭百官過。”

“周羣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今日告病,將軍難道不覺得疑惑嗎?”

“我料彼定是因爲上次之事,而對大王心懷怨懟,故而今日才特意不來迎接。”

聽完許慈的話後,諸葛亮的臉上並沒有浮現怒色,而是依然平靜如水。

諸葛亮對着許慈言道:“許公想來是多慮了。”

面對諸葛亮的不以爲意,許慈臉上的焦急之色愈濃。

他今日會主動在諸葛亮面前,彈劾周羣有不敬劉備之舉,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周羣往日裡多與他作對。

第二個原因是周羣往日裡仗着自身在益州的名氣,對諸葛亮的施政方針多有抨擊之舉。

對於諸葛亮,許慈是真心敬重的。

故而他發現今日周羣假意託病未來後,便想着提醒諸葛亮這一點。

心懷怨懟,不敬王上這一點,罪行可大可小。

只要諸葛亮利用的好了,是足夠讓周羣受到苦楚的。

甚至可以一舉拔除掉這個,往日裡一直誹謗新政的狂徒。

許慈覺得他今日彈劾周羣之舉雖然有私心,但對諸葛亮亦是有利的。

畢竟周羣在益州名聲不淺,他往日裡的誹謗給諸葛亮的施政造成了不少阻礙。

他本以爲諸葛亮聽到他的彈劾後會開心,豈不料諸葛亮是這副不在意的樣子。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也許是諸葛亮還不理會他的深意吧。

想到此,許慈見目前周邊無旁人,因此他便壓低聲音對諸葛亮言道:“周羣狂生耳!”

“他往日裡就對《蜀科》這部將軍親自編寫的法典,有諸多不滿及誹謗之語。”

“今其既然敢不敬王上,將軍不若以此罪之。”

“一則可以正視聽,樹立威信。”

“二則可避免來日有不好傳言,會傳至王上耳中。”

許慈說完後,滿臉期待的看着諸葛亮,希望他臉上流露出意動之色。

他都已經將話說的這麼明白了!

但可惜,許慈失望了。

諸葛亮臉上沒有浮現意動之色,反而他在聽到許慈的話後,還深深皺起了眉。

諸葛亮臉上浮現嘆息之色,他對着許慈言道:

“許公,仲直今日雖稱病未來迎接王上,然目前尚無證據證明,他此舉乃是因爲心懷怨懟。”

“無證即不可論罪,執法當不偏不倚,何能以猜測論罪乎?

況且許公所言周羣誹謗國法之語,更大謬矣。吾當初制定《蜀科》,所爲者乃是造福百姓。”

“吾非聖人,《蜀科》亦非聖典,有所疏漏不足之處,再是尋常不過。

仲直或出於私心而對《蜀科》不滿,然我不可因爲私心而因此對其定罪。”

“其所言者,若有道理吾當從之。若乃狂言,吾一笑置之即可。

《蜀科》是害民苦民之法,還是愛民養民之法,一切自有公論。”

“況且主上命吾留鎮成都,保境安民,此乃主上對吾的信任。權力公器也,爲臣者不能亂用,更不能用此來打擊異己,黨同伐異!

今日之言,吾以後不希望再聽到。”

說到最後,諸葛亮的語氣已經有些嚴厲。

而許慈在諸葛亮嚴厲的語氣之下,臉上不禁浮現慌亂之色。

他根本就沒想到,諸葛亮會因此生氣。

成都城中不是時有傳言,荊州與益州士人一向水火不容嗎?

怎得諸葛亮還會維護周羣?

但其實許慈不知道的是,諸葛亮維護的不是周羣,而是他心中執政公正,一心爲國的政治理念。

面對諸葛亮的訓斥,許慈最後只能收起心裡的小心思,臉上帶着慌亂之色退後。

許慈這慌亂的一幕,被諸葛亮身後的許多大臣所看見。

但他們並不知道許慈對諸葛亮說了什麼,所以心中也只能暗暗猜測。

只是種種猜測,在他們看到眼前那挺拔高大的身影之後,亦都紛紛按捺了下去。

就在這成都外的十里郊外,看似穿着一色威嚴袍服的成都衆臣們,心中卻都或多或少打着各色各樣的算盤。

僅僅百餘位臣子,就涇渭分明分成四個派系。

若沒有一心爲公的諸葛亮坐鎮,成都城在劉備走後,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

更別說爲遠征在外的劉備,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兵力了。

就在許慈退下之後,龐大的上萬人隊伍,已經出現在了成都衆臣的視線中。

看到這一幕,站在衆臣之首的諸葛亮,臉上流露出了笑容。

大王,到了。

在如一條長龍般的行軍隊伍出現在衆臣眼中後,衆臣的臉上如諸葛亮一般,紛紛流露了喜意。

不久後,那支龐大的王駕隊伍已經來到了諸葛亮面前。

在上萬人隊伍中間的正是劉備的王駕。

今日諸葛亮親自率領百官於成都城外十里外郊迎一事,劉備是知道的。

因此當隊伍中的前鋒報告百官就在不遠處時,劉備命人撤下了他身前的車門。

不久後當劉備的身影,清晰的出現在諸葛亮及百官眼前後,諸葛亮立即領着百官紛紛朝劉備一拜。

“臣等恭賀大王凱旋歸來。”

百餘聲祝賀聲,響徹在成都城外的田野之上。

劉備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百官身前的諸葛亮,在王駕在衆臣面前停穩後,劉備下了王駕來到諸葛亮身前,扶起了他。

劉備將諸葛亮扶起後,他握着諸葛亮的手言道:“這數月以來,辛苦孔明瞭。”

面對劉備的慰勞,諸葛亮只是微微一拜答道:“臣做的是本分之事,談不上辛苦。”

雖然諸葛亮這麼說,但劉備卻不會不知道諸葛亮的辛苦。

在他領兵三萬支援荊州時,益州就還沒從漢中之戰的元氣大傷中恢復過來。

後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還能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爲他不斷徵集糧草,這其中的艱辛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而這時,糜暘亦來到了諸葛亮身前。

之前在隊伍中,糜暘就一直駕馬跟隨在劉備的王駕左右。

因此當劉備看見諸葛亮之時,糜暘亦是看到了他。

與別人不同,糜暘與諸葛亮有師徒之名,故而他主動來到諸葛亮身前執弟子禮對其拜道:

“葛師安好。”

諸葛亮先祖本爲葛氏,琅琊諸縣人,後徙陽都。

因爲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爲氏。

所以若要對諸葛亮表示尊稱,稱呼葛公或者諸葛公都是可以的。

面對糜暘的行禮,諸葛亮臉上浮現了笑意。

對於這個弟子,他亦是想念的。

諸葛亮點頭對糜暘言道:“回來就好。”

說完後諸葛亮便轉頭看向劉備,奏請劉備道:“城內已經清宮除道,還請大王入城。”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奏請,劉備並未馬上同意。

他用探尋的目光,在在場的衆臣中看了一圈。

最後劉備轉頭看向糜暘,對其言道:“你帶領一隊精騎入城,去周羣府上,將其帶出城來見孤。”

糜暘雖不知道劉備爲何突然會有這命令,但他在得令後,立即領命而去。

而當劉備說出這番話後,諸葛亮臉色微變。

他想起了張裕!

諸葛亮正要諫阻,劉備卻擺手止住了他。

劉備負手在後,他望着眼前俯首的羣臣,眼神中閃爍着鋒利的光芒。

他對諸葛亮言道:“孤自有分寸。”

停電了,用手機碼的,影響我速度。

本來最多4小時的事,拖到了快7小時,暈死。

繼續碼字,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章 江陵城中第463章 空城計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零五章 挑釁糜暘 天真孫登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訂婚啦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2章 出獄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