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

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

靈堂中檀木燃燒的聲音啪啪作響,糜暘看向劉璋的目光隱有探究。

之前劉璋允諾糜暘,只要糜暘能救下劉闡的命,那麼他就會有一份大禮送上。

之前糜暘還不以爲意,只是如今劉璋能特地前來在他面前提及這件事,那劉璋對這份厚禮自然是有信心打動糜暘的。

劉璋看着糜暘那探究的眼神,他嘴脣輕啓緩緩說道:

“當年吾任益州牧之時,雖不能嚴法治蜀,但因爲趙韙曾勾結蜀中大族作亂,故而吾對彼等並非全無戒心。”

“在益州牧任上時,吾曾暗中派人收集了不少益州大族的罪證,有些蜀中大族甚至與南中一帶的蠻族互相勾結。”

“當年吾雖有罪證在手,但因爲顧忌益州穩定,故而一直未曾懲治彼等。”

“那些蜀中大族的罪證就一直在吾府中存放。”

“後吾被玄德遷來公安,玄德對我府中之物絲毫不取,那些罪證亦被吾帶來了公安。”

“子晟若有需要,可隨時差人去公安城中吾府上取走。”

說完後,劉璋就這麼靜靜地看着糜暘。

劉璋的語氣雖然很平淡,但他的話落在糜暘耳中,卻讓糜暘的眼神瞬間浮現警惕之色。

糜暘問劉璋道:“既有如此罪證,爲何當初不交給大王?”

糜暘的話語中飽含懷疑之意。

面對着糜暘的懷疑,劉璋面上流露坦誠道:“因爲吾當時有怨。”

“吾承認玄德治益州後,政績斐然,益州與我當年治下相比,百姓始有安居樂業之感。”

“但玄德與我同宗兄弟,卻奪我益州,這一點吾當年心中確有怨氣。”

“因此怨氣,吾當初故意不將這些罪證交予玄德。”

“而自從來到荊州後,吾雖然對玄德當年所作所爲不再有怨,但吾只想做一富家翁,不想平白惹上麻煩,故而對於這些罪證一直秘而不宣。”

“這事便是闡兒亦不知道。”

聽到劉璋的解釋後,糜暘用審視的目光看向劉璋,他口中的語氣已經不再恭敬。

“劉公,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呀。”

糜暘將手中的檀木放下,他心中在思索着劉璋此舉的目的。

劉璋此舉表面上看,是把一部分益州士族的把柄交到糜暘手中,但若是細細思之,這有可能也是個糖衣炸彈。

自《蜀科》頒佈之後,許多益州士族已經被這部律法,整治的叫苦連天。

《蜀科》中的法令糜暘早已經滾瓜爛熟,雖然《蜀科》講究公正論罪,但一旦是罪證確鑿,那麼其中的法令也是極嚴的。

旁的罪行就不說了,與異族勾連魚肉百姓這一罪,最輕都是斬首的罪行。

若這些罪證不在劉備手中,而是落到了糜暘的手中,如果糜暘以這些罪證,前去威逼利誘那些蜀中士族,那麼那些蜀中士族在《蜀科》的震懾下,勢必會紛紛倒向糜暘。

這意味着,糜暘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得到一部分蜀中士族的支持。

而士族一般都是同氣連枝的,得到一部分蜀中士族的支持後,其他蜀中士族的支持也會陸續來到。

而成都作爲劉備的王都,無論將來劉備的下一步戰略是什麼,蜀中一地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劉備的政治大本營。

別看蜀中士族,目前在劉備的勢力中並沒有什麼權力。

但身爲當地士族的他們,卻掌握着蜀中一帶大部分輿論的解釋權。

這一點,若是利用的好,便是所謂的“民心”。

在一個勢力中的政治大本營中,得到了當地士族的支持,這內中的含義足以令人深思。

所以劉璋是要做什麼,只是單單的爲了履行承諾?

糜暘不信。

糜暘收起自己懷疑的目光,他取起一旁地上的溫水,喝了一口,而後對劉璋道:

“劉公,人貴誠,還望劉公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見糜暘看穿了他的別有用心,劉璋並不意外。

劉璋嘆了一口氣言道,“當今之世,物慾橫流,引人嗟嘆。”

“然有些情感卻又令人無法割捨。。”

“例如將軍對孝直的孝心,亦例如吾對闡兒的疼愛。”

“爲父母者,當爲子女之計深遠。”

“闡兒有叛亂罪行在身,縱使玄德仁義,不會傷害他的性命。”

“但難保後世之君會不對闡兒動殺心。”

“吾已垂垂老矣,吾若在世,尚還能拼着這張老臉,看護着闡兒。”

“但將來若是吾百年之後呢?”

“百年之憂,當由百年之人來解。

吾只希望吾今日送子晟這樣一份大禮,在來日吾故去後,闡兒有難時,子晟能出手維護。”

“依子晟當今尊榮地位,來日做到這一點是不難的。”

說完後,劉璋對着糜暘深深一拜。

一開始劉璋想給糜暘準備的禮物並不是這個。

但隨着糜暘公安一戰獲勝,他的風頭一下子蓋過了所有同輩之人。

他的未來,只要不早夭,那必定是一片光明。

在知道這點後,劉璋就起了別樣的心思。

只是他素無大志,哪怕起了別樣的心思,亦只是一老父爲幼子考慮而已。

劉璋的這番解釋,令糜暘心中不再如之前那般忌憚。

爲子女之計深遠,這一點糜暘不久前亦在劉備身上看見過。

但糜暘並沒有馬上接受劉璋的這份禮物,只是將這件事記在了心中。

糜暘對着劉璋言道:“劉公請回吧,此事來日再說。”

見糜暘有逐客之意,劉璋想再勸說糜暘,但他看到糜暘臉上堅定的神色,他只能嘆息了一聲,從地上起身。

“今日之言,只吾與子晟可知。”

“吾之禮物就在公安中,靜待子晟來取。”

說完後,劉璋只能心抱遺憾的離開。

在劉璋離開後,糜暘復又拾起地上的檀木放入身前的火盆中,他的神色一片肅穆。

檀木燃燒發出的香氣,有安神醒腦的作用。

在檀木香氣的圍繞下,糜暘的眼神不停變幻。

他並非對劉璋手中那些蜀中士族的罪證不感興趣,只是如今還未到取的時機。

而且將那些蜀中士族的罪證握在手中,用處可不僅剛剛他心中所思考的那一點。

方纔他所思考的那個用處,乃是最自私自利,並且心思不純的人才會選擇的。

在思考一番後,糜暘的臉上浮現了頓悟之色,他已經想到將這些罪證如何用了。

糜暘起身來到法正的牌位之前,爲法正上了三炷香。

在上香之後,糜暘看着法正的牌位,細細私語道:“南中,南中!”

這時在靈堂中燭火的映照下,法正牌位上的漢尚書令的“漢”一字顯得格外的矚目。

一陣微風吹進靈堂,燭火搖曳不息,像是法正的英靈徘徊在靈堂之中。

糜暘看着那個“漢”字,他似乎感覺到法正的英靈就在周圍,他對着法正的牌位鄭重一拜道:

“恩師請放心。”

糜暘並沒有說放心什麼。

但在糜暘說完這句話後,周圍搖曳不息的燭火恰好停止擺動,靈堂內一切又恢復了平靜。

若真有法正英靈,那想來他也是信任糜暘的。

在遙遠的襄城城外的田畝中,有着大片的民居聚集地。

只是在此雖然民居數量衆多,但大多數民居皆是破爛不堪。

在一處以雜草覆頂,破木坐門的狹窄房屋中,此時正有一位青年,正蹲在屋內的黃土地上用石子不停的在擺動,似在演示着什麼。

這名青年雖然蓬頭垢面,但在他那髒污的臉龐中,一雙眼睛卻奕奕有神。

他正在盯着地上,他擺成的兩處所在正在沉思着。

那兩處地方,各自放着一塊木板。

一處木板被這名青年用木炭寫着公安二字,另一處被他寫着吳軍二字。

木炭在木板上寫出的字並不怎麼清晰,但儘管如此,木板上的字卻顯得十分工整清秀。

從這一幕足以看出,眼前的這名青年,應該自幼受過良好的文學教育。

這名青年名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

鄧艾自幼喪父,但他從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下荊州後,曾強行將當地人民北遷,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作屯田民。

當年因爲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

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鄧艾十二歲時,他又跟隨他的母親被遷徙至潁川襄城。

在襄城這裡,鄧艾機緣巧合之下,有一次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爲世範,行爲士則”。

他對這兩句話欣然嚮慕,於是爲自己命名爲鄧範,字士則。

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又改名爲艾。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鄧艾憑其才學被推薦爲典農都尉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都尉的佐、乾等下級官吏。

以後如鄧艾立下功績可能會被逐步升遷,本來這對於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爲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

但因爲鄧艾口吃,所以襄城典農都尉認爲他不適於擔任重要職務,便指派他充當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鄧艾雖然日常繁忙,但其自小卻十分喜歡軍事。

鄧艾每逢外出見到高山大澤,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

只是因爲他口吃,所以他此舉時常遭到同行人所譏笑,但鄧艾卻不以爲意。

潁川因爲地處中原腹地,與荊北距離不遠,所以不久前糜暘公安大勝的消息,亦陸陸續續傳到了襄城外。

鄧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典農都尉曾提起此戰,言語中滿是對糜暘的忌憚與敬佩。

鄧艾在知道此事後,他便求着典農都尉將公安一戰的更多詳情告知他。

因爲鄧艾平時做事勤勉,爲典農都尉解決了不少煩惱。

所以在鄧艾多次的請求之下,典農都尉就將他所知道的關於公安一戰的情況告知了鄧艾。

鄧艾在瞭解公安一戰的大致經過後,就時常在家中的地上,用簡陋的條件儘量覆盤出當時公安一戰的戰場詳情,並進行詳細推演起來。

可隨着連續數日的推演,鄧艾對當時公安一戰還是抱着疑慮。

“火燒連營,先破一營,大挫敵軍士氣是妙招。”

“潛行密林,燒燬敵軍輜重,致使敵軍軍心崩潰,更是神來之筆。”

“但爲什麼孫權會突然撤圍呢?”

“難不成是糜子晟用了什麼計策,導致他撤去西圍?”

“可到底是什麼計策呢?”

鄧艾雖然是口吃,但他在自語時,言語還是說的清楚的。

因爲潁川的典農都尉不是當事人,所以他所知道的情報大多也是從太守那裡聽來。

他只對公安一戰中的大致情況瞭解,一些細微之處卻並不瞭解。

不瞭解自然就告訴不了鄧艾。

鄧艾在不知道所有情報的情況下,想完全推演出當時的戰局詳情,自然是不容易的。

但鄧艾是個鍥而不捨的人,他要是對一點想不出,就會一直想着這一點。

隨着鄧艾手上木炭與石子的不停騰挪,他臉上的神色越來越凝重。

純粹是急的。

不過他臉上不僅有凝重之色,當他用木炭當做麾杖,將自己帶入糜暘的視角之後,他臉上對糜暘的佩服之色愈發濃厚。

雖然他沒完全推演出當時的戰局,但糜暘以弱冠之齡一萬破十萬是事實,憑此一戰,糜暘足以稱的上名將。

喜好軍事的鄧艾,對名將什麼的,最喜歡了。

再加上糜暘年紀與鄧艾相仿,在心有大志的鄧艾這裡,他很自然會將同齡人糜暘當做自己追趕的目標。

以糜子晟自效。

可以說,現在糜暘是鄧艾的半個偶像。

就在鄧艾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鄧母從田中剛剛收拾雜草回來。

春耕將近,一些耕作前的事宜都被提上日程。

屯田戶中一部分青壯被拉去從軍,剩下的青壯,亦大多擔任着小吏,各有職責。

所以除雜草這些活,自然就落在了那些老弱婦孺身上。

勞作了一天的鄧母,步履蹣跚的從破門外走進,她的動作驚醒了沉思中的鄧艾。

鄧艾生性至孝,他見他母親一副辛勞過甚的樣子,他馬上扔掉手中的炭筆,前來攙扶鄧母。

鄧艾在攙扶住鄧母之後,他口中關心地言道:“母親明日別去了,讓兒子替你去。”

可是鄧母在聽完鄧艾說的話後,蒼白的臉上流露出恐懼之色。

她搖搖頭言道:“都尉法令森嚴,最忌人不各守其職。”

“當年你替我耕了一次田,便被其當衆鞭打,傷痕累累,我怎麼忍心能讓你再受此苦呢?”

聽了鄧母的話,鄧艾少年老成的臉上浮現嘆息之色。

他將鄧母攙扶着往由木板製成的牀榻慢慢走去,但還沒走幾步,鄧母卻突然暈厥在了鄧艾懷中。

鄧艾見狀大驚,他用手觸摸了鄧母的額頭,發現燙的很,他意識到鄧母是發燒了。

他立馬將鄧母抱上木板牀上躺着,而後爲鄧母蓋上滿是破洞的被子後,他急忙奔出了房屋。

他要給他的母親去尋找醫者看病。

但尋找醫者需要錢財,他現在手中的錢財並不夠,他只能先跑向不遠處的典農都尉官署中。

但就在這時,官署中的典農都尉,收到了來自丞相僚屬的命令。

鄧艾是口吃,但爲了不水字數,以後他說的話除非爲了情節,不然不會特地去多水幾個字。

本來是24點,但早寫完早發。

(本章完)

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1章 江陵城中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7章 懾服徐詳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3章 先斬後奏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推兩本書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