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

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

在糜暘從枕頭下摸出那本冊子後,他拿出來一看,發現手中的這本冊子,應該是剛裝訂而成的。

而這本冊子的封面寫着“正謀實錄”四個大字。

法正看着糜暘手中的這本《正謀實錄》,他對着糜暘言道:“這本書是爲師在成都舊病復發之後,就已經開始寫了。”

“萬幸在吾病倒不能執筆之前,終於將這本書寫畢。”

“這本書中,記載了爲師的一生所學,共分爲五卷。”

“卷一察人任才,卷二霸圖雄略,卷三教戰將體,卷四縱橫國策,卷五政體明道。”

“這其中有些你已經學過,還有些爲師本來想等你回到成都,再教授與你。”

“但如今想來,恐怕爲師以後再沒機會教導伱了。”

“這是爲師一生的心血,亦是爲師一生的驕傲,吾可以死,但吾的學識、才華不能因爲吾死而消亡。”

“在爲師走後,希望你好好研讀這本書,將爲師的學問發揚光大。”

聽到法正將如此重要的東西傳授給他,糜暘心中十分感動。

一方面他是感動法正對他的看重,願意將他畢生的心血傳授給自己。

一方面他是感動法正對他的無私,畢竟法正還有兒子,而法正卻將這本書傳給了自己。

糜暘手中緊緊握住這本書,將它放入懷中,而後對法正承諾道:“恩師放心,暘必不負恩師厚望。”

“日後百年青史之上,恩師之遺書當與恩師一同流芳千古。”

聽到糜暘這麼說,法正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爾後他看向劉備言道:“吾兒庸碌,還望大王恩待。”

面對着法正的這個請求,劉備含淚應允。

在將所有事都囑託完畢之後,法正讓糜暘將自己從榻上攙扶起來。

劉備見狀本想阻止,但法正卻笑道:“來日大王光復漢室,吾身爲大王輔臣,想來會青史留名。”

“吾可不想將來青史記載,吾法正是死於榻上。”

說完後,法正在被糜暘攙扶着從榻上起來後,他來到窗臺邊。

就是這短短几步,似乎已經耗盡了法正所有的力氣。

看到這一幕,劉備面容一急,他趕緊來到寢室的外堂。

他在外堂的書案之上,攤開一面白淨的帛書,開始在上面奮力書寫着什麼。

“法正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漢,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

“自任事以來,正務眩惑之術,違貴尚之風,譬之郭隗,非其倫矣。”

在劉備在親筆書寫着他的王詔時,法正靠在糜暘的肩膀上,他現在已經氣若游絲,但看着窗外的風景,他的心情卻變得極好。

春天方至,在窗外的院落中,有着一方池塘,而在池塘邊上種植着許多柳樹。

在冬季猶如老人的柳樹,在這步入初春的天氣之下,他似乎重新煥發了生機。

從法正的目光看去,柳樹已經重新長出了細嫩的枝丫,現在雖不多,但在不久後,這代表新鮮朝氣的嫩芽勢必會長滿整片樹頭。

看到這一幕,法正對着糜暘言道:“時光流逝,一歲又一歲。”

“吾少時,曾登上關中大山,遙望蒼茫大地,那時吾便立下壯志,要在這秀麗江山中,留下己方姓名。”

“幸天憐吾,雖使吾飄零半生,但最後能得遇明主佳徒,展我心中抱負,傳我畢生所學,吾願已足矣。”

“所有王圖霸業終抵不過歲月侵襲,唯有不變的,便是人才代代而出。”

“但人生在世,卻有牽掛。”

“當年吾遊歷關中之時,曾發現塞外民族趁我華夏內戰之際,休養生息,蠢蠢欲動。”

“今吾華夏勢強,彼等便俯首臣稱,但塞外異族皆狼子野心,慾壑難填。”

“待爲師這一代人皆離去之後,守護華夏的重任,便落在了你這一代人身上。”

“因你戰功,又因你外戚身份,將來你之成就不可限量。”

“太子仁弱,無雄主之手段。”

“子晟你要切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於塞外異族,不要因爲他們一時伏低而放低戒心。”

“你要一輩子防着他們,必要時,犁庭掃穴,爲後世中原掃平禍患!”

“在吾書中的第二卷內容,便記載瞭如何應對異族之法,你要多多研習。”

“縱使來日華夏不能一統,華夏亦不能爲北方異族所侵。”

聽到法正的囑託後,糜暘的眼中雖然已經被淚水所浸沒,但他還是點點頭,口中言道:“弟子記住了。”

在囑託了這點後,法正接着對糜暘言道:“江東孫氏,公安一戰後,元氣大傷。”

“但江東世家衆多,英才輩出,不可輕視。”

“孫權有勾踐之奇,似此人,若論守土當爲當世英才。”

“江漢與淮泗是江東要害之地,但同樣,江東亦是江漢與淮泗腹心之地。”

“江漢與淮泗未一統,不要輕圖江東,只要江夏爲我軍所得,那麼江東終不能對荊州造成什麼威脅。”

法正越說越精神,但他的聲音卻越來越小。

其實他現在很累,但爲了囑託糜暘,他還是在強撐着。

當初劉備在得知了糜暘公安大勝後,便曾寫信給法正,向他祝賀。

依法正對劉備的瞭解,劉備雖沒有明言,但從他的信中話語中,已經透露出有將糜暘培養成下一代臣子之首的意圖。

因爲這個意圖,所以法正今日纔對糜暘囑咐這麼多。

這時法正已經幾乎睜不開眼,但他還是鼓足最後的力氣對糜暘言道:

“至於孟達,他是有才能的,但他無遠見,私心太重。”

“這樣的人,你要會用,用好了他會成爲你的一大臂助。”

“關中孟氏與法氏齊名,當初是吾建議大王將其貶謫爲你的部下。”

“當初馬孟起之所以於關中落敗,除了他智不及曹操之外,還因爲他出身低微,不得關中士族之心。”

“吾法氏在關中頗有聲名,而關中孟氏在關中亦名聲不菲。”

“若你將來進兵關中,以我弟子之身份,加孟達之支持,想來會取得不少關中士族支持。”

“吾亦建言大王,若他來日稱帝之後,會將汝之姑母糜夫人追贈爲皇后,到時候你糜氏一族,便是外戚妻族。”

“太子生母甘夫人早逝,並無族人留下,而糜夫人有救太子之恩,如此你的地位再也無法撼動。”

聽到法正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爲了他鋪了如此多的路,糜暘的淚珠順着眼眶不停留下。

他只能默默聽着法正今日所說的話。

當說到最後一個字“動”時,法正的呼吸已經開始急促起來。

當初在成都時,醫者就建議他的病體不能外出,但他擔心劉備出征有失,故硬挺着一口氣一步步東來。

在江陵病倒之後,在昏迷之時,他隱約聽到醫者說他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他能撐住這麼多日,就是想在臨死前見劉備與糜暘一面。

而當心中所說的話,快說完之時,他心中硬提着的那口氣正在快速的消散着。

到了最後,法正的神智已經越發迷糊,他覺得自己好睏。

法正用盡最後的力氣看向他眼前的這個愛徒,見糜暘的臉龐這時已經被淚水所掩蓋。

法正想再伸出手爲糜暘擦去淚水,但他的身體已經再擠不出一絲一毫的力氣了。

最後法正用微不可聞得聲音,說了他此生中最後一句話。

“待王師北定關中,記得送爲師回家。”

說完這句話後,寢室內的長明燈似乎被窗外吹進來的風所侵襲,紛紛熄滅。

法正亦永久地倒在了糜暘的肩上。

感覺着肩上的老師,最後無力的徹底倒在他的肩上,意識到法正已經逝去的糜暘,再也不壓抑着內心的悲哭,痛哭了起來。

在外室的劉備剛剛寫完王詔中的最後一句:正見理之明,料事之審,一時謀臣,無出其右。

今封法正爲華陽亭侯,享食邑八百戶。

可就在劉備方纔停筆的那一剎那,他就已經聽到了糜暘的哭聲。

糜暘的哭聲令劉備心神大震,他的手不經意間用力,折斷了手中的毛筆。

點點墨跡瞬間浸染了劉備的王詔。

而隨後劉備的淚水也一滴滴落在了王詔上,密集的淚珠蘊散了王詔上的墨汁,墨汁散開之後,在王詔上似乎形成了一個“翼”字。

是日,漢尚書令、華陽亭侯法正病逝於江陵。

是日,王命下,江陵全城縞素。

在幽深的靈堂之中,一身粗布麻衣的糜暘跪坐在法正的靈柩之前,爲法正守靈。

按禮制,守靈本應該是死者直系親屬應該做的事。

但如今法正的兒子法邈不在江陵,那麼這事理應由糜暘承擔起。

爲法正守靈的糜暘,多日不食肉腥,這數日來,他一直只以水米入肚,所以沒用多久,糜暘整個人就瘦了一大圈。

這可心疼壞了糜芳。

糜芳有勸說過糜暘,做做樣子就好,但卻被糜暘拒絕。

法正對他恩重如山,情如父子,況且死者爲大,他怎麼能在長輩的喪禮之上偷奸耍滑。

漢中王劉備在法正入棺的第一日,便在法正的棺木前痛哭不絕,幾欲暈倒。

這幾日雖然劉備未曾再出現在法正的靈堂之中,但據糜芳所說,劉備這幾日一直以淚洗面,不能視事。

對於劉備的這種反應,糜暘也可以理解。

畢竟法正一死,等於劉備的一條臂膀被折斷,加上法正與劉備的君臣情誼,怎能不讓劉備對法正的逝去感到心痛不已。

而除了劉備之外,在驚聞法正逝去的噩耗後,目前在荊州的一應重臣,只要是能脫開身的,都會抽空到江陵城中親自弔唁法正。

而如關羽、趙雲甚至更遠的張飛,在聽到了這個消息後,亦紛紛派遣親信族人,來江陵城中替他們弔唁法正。

作爲將劉備一步步扶上漢中王位的法正,衆人往日對其都十分佩服,而當其離去之後,衆人心中亦十分悲痛。

只是今日,法正的靈堂中來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

這人便是劉璋。

作爲原益州牧,法正的原主人,劉璋的到來似在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

因爲不管怎麼說,站在劉璋的視角,當初法正等人是背叛他的人。

劉璋邁着沉重的步伐,緩步踏入靈堂之中。

他剛一進入靈堂,就看到了形容枯槁,雙目通紅的糜暘跪法正的牌位之下,往身前的火盆中不斷放着檀木。

檀木在火盆中啪啪作響,火光映照在糜暘的臉上,令糜暘在這灰暗的靈堂中顯得格外矚目。

劉璋在對着法正的牌位與棺木行完禮後,他便徑直來到了糜暘身前,對其勸解道:“逝者已矣,還請將軍節哀順變。”

“孝直在天有靈,會知道你這番孝心的。”

劉璋今日一身黑衣,他來到糜暘身前後,便在他對面跪坐了下來。

在寂靜幽深的靈堂之中,護衛都在堂外,現今堂中只有糜暘與劉璋二人。

糜暘見劉璋能不計前嫌,來送法正最後一程,他心中亦頗爲感動。

糜暘以作爲法正家屬的身份,向劉璋鞠了一躬,以示感謝。

“劉公今日來,若恩師在天有靈,想必也會十分高興。”

法正不是完人,但他亦不是小人。

當年迫於心中的理想,爲了施展自己的報負,法正轉投劉備,這一點在法正心中一直頗爲愧疚。

現今劉璋能拋棄往日恩怨,前來爲法正弔唁,糜暘十分感謝劉璋。

面對糜暘的感謝,劉璋面露嘆息。

“以往的事都已經過去了。死者爲大,璋又何必一直懷抱往日恩怨度過餘生呢?”

劉璋的豁達令糜暘心中佩服。

也許他不是個良主,但他卻是個好人。

這時劉璋看向糜暘言道:“璋今日入府,一是爲弔唁孝直。二是爲拜謝當日子晟活子之恩。”

見劉璋提起此事,糜暘不以爲意。

當日糜暘北上江陵,將一衆重要俘虜及罪犯都帶到了江陵。

而高臺封賞之後,劉備就意欲對身爲江東內應的劉闡進行處罰。

但那時糜暘沒有食言,在劉備面前爲劉闡求情,在糜暘的求情之下,劉備並沒有將劉闡處死。

糜暘此舉,也算是履行了當初的諾言。

“你我有約,人無信不立。況且非劉公,吾尚不能伏殺江東三將,吾只是履行約定而已。”

見糜暘說到“人無信不立”五個字,劉璋贊同的點點頭,而後他言道:

“子晟所言正是,現今亦是吾履行諾言的時候了。”

聽到劉璋此言,糜暘擡頭望向了他。

(本章完)

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398章 女王遭斥 曹真哭諫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33章 誰敢殺我?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作者的話,請進來觀看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章 江陵城中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