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

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

隨着劉備與曹操各自將手中敬向對方的酒飲下,代表着由曹操提起的“漢水之約”正式生效。

也許這條暫時劃分兩家疆界,兩家共同罷兵的約定並未付諸於文筆,更未蓋上任何一方的王印。

但劉備與曹操都知道,能夠決定“漢水之約”是否有效的,不在於那些文字與縹緲的信譽,而在於形勢。

正如曹操所說當今的形勢,繼續打下去,最後兩家只會兩敗俱傷而已。

而只要形勢不變,那麼這“漢水之約”自然就會一直有效。

但若是一旦形勢有變,兩家再次大戰的時候不會遠的。

在與劉備達成了“漢水之約”後,曹操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只是他面上卻不動聲色。

他感覺暴雨將至,亦覺得身體又有些不適了,所以他已經有了離去之意。

曹操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對着劉備言道:“玄德,今日你我二人煮酒論志,或者在將來會成爲一段佳話。”

“但可惜,今日你我都無法說服對方。”

“你我就像一面銅鏡,各自映照着雙方的另一面。”

“只不過這樣纔有趣,人生在世,好友難得,對手亦難得。有伱在,操的一生纔不至於那麼無趣。”

“你我志向之對錯,就交由後世人去評說吧。”

“今陰雨將至,吾當北歸,臨別之際,操最後以一次舊友的身份,向你拜別。”

“吾先走一步了。”

說完後,曹操從船頭上起身,對着劉備一拜。

曹操的這一拜,令劉備想起了當年在洧水河邊,亦是有一立志要匡扶漢室的曹司空對其一拜,迎接他的到來。

時光匆匆,當年滿腔熱血的曹司空,怎得就變成今日的竊國大盜曹操了呢?

劉備起身對曹操亦回了一禮,猶如當年的劉徐州感謝曹司空對其的迎接。

二王互拜之後,天上的兩條雲龍似有所感,齊齊消散在天空之中。

似乎在映照着二王最後的結局,終究不分勝負。

在劉備回拜之後,曹操立馬轉身步入船艙中,令夏侯尚撐船返回北岸。

這時曹真跟隨曹操回到船艙中,曹操看向他問道:“那個糜暘記住了嗎?”

曹真臉色慎重的點點頭。

曹操揹負雙手,望向這已經陰暗的天地,他對着曹真囑咐道:

“記住他,以後他會成爲你此生大敵。”

世間又出英才,可惜他曹孟德,此生再無機會與此英才過招了。

在曹操率先離去後,劉備命關平前去撐船,留下了糜暘在他身邊。

劉備令糜暘坐在他身前,糜暘從命坐下。

劉備看向他一手調教出來的糜暘,劉備問道:“你知道今日曹操,爲何會特意只帶子侄出來相會嗎?”

面對劉備的疑問,糜暘思考一番後答道:“曹操是在暗示他曹家後繼有人?”

糜暘的回答令劉備臉上露出了笑容。

“你很聰慧。沒有辜負孤對你的期許。”

“只是你還有一點沒說對。

曹操有此舉,是意在告訴孤,要想平定當今亂世,一代人的力量不夠,需要後代的接力。”

“雖然孤一直想親手平定這亂世,但孤今年已經六十。”

“花甲之年,孤不知還能再征戰幾年了。”

“孤所器重的諸臣中,便是孔明,今年亦已經四十。”

“而太子方纔十四。”

“歲月從白駒過隙,無法挽留,大漢的將來也許會落在你們下一代的肩上。”

“在下一代中,你天資最高,戰功最著,與太子關係最爲親近。”

“太子年幼,而你卻能輔佐太子很久很久。”

“縱使天下能在孤這一代平定,但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子晟,你願意繼承孤的志向,爲這世間萬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嗎?”

劉備說完後,用清澈的目光看向糜暘,期待着他的回答。

面對劉備的看重,糜暘心中感動,也許是劉備今日與曹操相會,有所感觸纔會說出這番話。

也許劉備是在未雨綢繆。

但無論如何,劉備對其的器重與期許是深厚的。

糜暘對着劉備一拜,口中鄭重承諾道:“臣必效死以踐大王志向!”

糜暘的慷慨應答令劉備大笑起來,曹操後繼有人,他劉備又何曾不是呢?

在劉備與糜暘交談的時候,關平已經撐着艨艟回到了南岸。

當艨艟停穩之後,糜暘就攙扶着劉備起身,一起踏上了岸。

劉備等人上岸之後,早就守在岸邊的關羽等人就紛紛圍了上來。

見諸臣皆在,劉備不動聲色,他命諸臣回到帳中議事。

在劉備與諸臣回到帥帳中後,劉備就將方纔他與曹操所談的“漢水之約”告知了衆臣。

帳中諸臣聽後,各人神色不一。

但他們對於兩家共同罷兵一事,都是贊同的,包括關羽。

益州自漢中之戰後,就已經元氣大傷,要不是劉備執意要救援關羽,益州至少一年內,是不會動兵的。

而荊州更不用說,經歷了數場大戰,國力民生已經受創嚴重。

要不是去年關羽擊破徐晃收穫了大批糧草,恐怕現在數萬大軍就已經斷糧了。

而且現在已經慢慢步入春季,春耕時分將到,一年的春耕關係一年的糧食收成,是絲毫耽誤不得的。

只是雖說要退兵,但具體要怎麼退,卻不能馬虎。

畢竟曹操向來詭詐,不能完全聽信他一面之詞。

劉備先看向張飛,令其率領本部兵馬回返東三郡,暫時董督三郡要務。

先前張飛爲了穩定東三郡,將當地豪強申氏兄弟一併帶來,這畢竟是權宜之計。

東三郡一下少了兩個太守,終歸對發展當地民生不利。

劉備發出命令之後,張飛立馬出班領命。

只是在張飛離去前,劉備特地再次對張飛囑咐道:“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莫要再犯!”

劉備善於知人,他深知關羽與張飛雖然都是一時名將,但兩人的性格都有着缺點。

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此次荊州之難,雖說大多原因在於孫權,但關羽的性格亦是一種誘因。

所以如今在面對張飛臨去之前,劉備特意對其囑咐。

面對劉備的勸誡,張飛臉有動容,而後對着劉備一拜離去。

劉備的類似勸誡不知道對張飛說過多少次了,但張飛卻總是不改。

對於這點,劉備也頗爲無可奈何。

在安排了東三郡的事務之後,劉備便沒有再下命令。

畢竟對面的十萬魏軍未撤,他不可能將兵馬抽調太多離開。

這時馬良出拜對劉備言道:“若兩方罷兵,那我軍所俘虜的魏軍該如何處置?”

馬良此言一出,劉備的臉上亦浮現了難色。

本來按常理來說,俘虜的士卒如果是青壯,那麼便可以打亂編入己方大軍中,若是老弱,便遷入人口稀簿地區進行開墾荒田。

但這種方法,可以對吳軍如此,對一部分魏軍卻沒辦法。

因爲曹魏的軍制內容中有一項創新式的發明,那便是“錯役制。”

建安初年,曹操爲了防止士卒背叛並且加強對兵權的控制,故而在新徵服地區及邊要地區,採取力役交錯政策。

丁夫不從本地徵發,而遠從他處調遣;兵役亦如之,兵士必與其室家所在地隔開。

即所謂“人役戶居各在一方”,時稱“錯役”。旨在防止閤家逃亡、叛變。

這個舉措很不通情理,卻很好的預防了士卒的叛逃。

歷史上,夏侯霸投降季漢之時,以他的身份,竟然沒帶走多少士卒跟隨他。

再比如“淮南三叛”中的毋丘儉時,在壽春叛亂過程中,大多士兵不想與他一起叛亂。

再有,後來鍾會在姜維的慫恿下想自立蜀中。誰知,還沒有成功的鐘會就被屬下殺死。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從這三個典型的例子當中可以看出,因這三人的才幹,竟然都無法鼓動麾下士卒與彼等共同進退。

當然,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但從以上三個例子中,亦可足可體現錯役制的作用。

更何況在建安十六年前後,曹操更加重了對叛逃士卒的處罰措施。

例如從先前的單單考竟士卒妻子,變成了對叛卒的父母,兄弟,妻子盡殺之。

建安二十年之後,曹操甚至還打算加重處罰,“在軍之士,見一人亡逃,誅將及己”,對整個叛逃士卒的軍隊進行株連。

在這種種的高壓處罰措施之下,投降的這數萬魏軍很難收歸己用。

恐怕一放出來,這些人就因爲擔心家人,全跑回北方了。

這也是當初糜暘哪怕招蠻兵,也不用那些魏軍降兵的緣故。

哪怕以重利相誘,面對家人的安危,大部分魏軍士卒肯定是心心念念想回到北方的。

甚至當初如果將魏軍降兵放出來,要是于禁利用魏軍降兵的逃歸心理,來個反戈一擊,那糜暘就成鍾會第二了。

這也是劉備面露難色的原因。

因爲與曹操一方長期敵對,所以帳中諸臣都對曹魏的錯役制十分了解。

當馬良問及魏軍俘虜該如何處置之後,衆人都知道馬良是在擔心錯役制。

白白放走是不可能的,那不是在加強魏軍的實力嗎?

但如果不能收歸己用,一直關着他們也不是辦法吧。

有一種好辦法,可以解決這種顧慮。

那就是寧殺錯,莫放過,將那些在家屬、籍貫在河北的魏軍盡數誅殺,留下的自然是可用的了。

但這種辦法沒有人會提,畢竟以劉備的性格,不可能會去做如此殘忍的事。

就在帳中諸臣盡皆爲難的時候,糜暘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糜暘出言對劉備進言道:“臣記得當年曹操亦俘獲了不少荊州民衆,前往汝穎附近屯田。”

“如今大王所慮者無非魏軍降卒念及親人安危,不能盡心爲我軍所用,後期逃回北方。”

“但同樣的,當年曹操從我荊州中所擄走的衆多民衆,他們當然也會思鄉情切。”

“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因思鄉之請,因念家之情,那些民衆在汝穎等郡想來亦不會安分。”

“既如此,大王何不與遣使與曹操商議,我軍可以部分魏軍降卒,與其交換當年被從荊州遷走的百姓。”

“如此一來,魏軍降卒的事好解決,而且荊州的人口之數亦可以得到補充。”

在中國古代,人們的鄉土觀念十分濃厚,只有遇到嚴重的天災人禍,在本地實在沒有出路了,人們纔會被迫背井離鄉,骨肉分離。

否則只要有一絲希望,人們還是會留在故土。

留戀故鄉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訴求。

建安十四年時,曹操爲了防備孫權,打算強制遷徙淮南民衆,蔣濟就因這事勸諫過曹操。

但曹操不聽,仍然決定強制遷移江淮民衆,結果江淮十餘萬百姓因爲受驚嚇逃到東吳境內。

有此經歷在,想來曹操不會拒絕這個提議,畢竟這個提議對兩方都是好事。

劉備聽了糜暘的獻策後,大喜。

“子晟之策,上佳。”

在採納了糜暘的建議後,劉備當即命馬良替其出使與曹操商討此事。

只是令糜暘沒想到的是,他這一舉不僅解決了劉備的難題,還爲他招攬了一位大才。

當曹操回到北岸後,他亦立即召集衆臣將與劉備訂立“漢水之約”的事說了出來。

曹魏諸臣聽到此事後,心中全都鬆了一口氣。

在孫權敗後,他們早就想退兵了。

在將此事告知諸臣後,曹操馬上下了兩道命令。

一個是命人立即去關中傳令張郃,令其退兵。

第二個是他下令讓曹仁前去安排一應退兵事宜。

就在下達這兩個命令之後,丞相主簿蔣濟出拜問曹操,被荊州俘虜的數萬魏軍該如何處置。

蔣濟此問,令曹操一時也放了難。

那數萬降軍他當然想要回來,但劉備會輕易的放回來嗎?

就在曹操爲難的時候,不久前從公安回來的司馬懿出班對曹操進言道:“大王可與劉備互換人口。”

隨後司馬懿就將自己的見解一一說出,竟與糜暘在劉備面前說的相差不多。

而曹操在聽完司馬懿的建議之後,他面色猶豫似在思考。

在曹操猶豫的時候,蔣濟亦出身支持司馬懿的建議。

“大王莫忘當年遷徙淮南民衆一事。”

在蔣濟的提醒之下,曹操終於下定決心打算採納司馬懿的建議。

可就在這時,帳外有人來報說是劉備使者求見。

曹操命人將劉備使者馬良帶進來,在馬良進來之後,將劉備的意思轉達給了曹操。

可是令馬良感到奇怪的,曹操與一衆曹魏臣子在聽完後,臉上都浮現了怪異的神色。

最後還是曹操問馬良道:“可否告知,此建議是何人向你主獻上?”

雖然馬良不知道曹操爲何會關注這個,但這並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馬良對曹操微微一拜道:“乃我軍偏將軍糜暘所獻。”

在馬良這麼說之後,曹操用有趣的眼神打量着司馬懿,他口中別有意味地說道:

“仲達今日,何故智遲?”

而司馬懿在聽到糜暘與他竟然想的一樣之後,他心中閃起了異樣的情緒。

鄧艾要出來了。

繼續碼字。

評論區恢復啦,大家水起來,增加人氣!

(本章完)

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番外:亡國之恨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52章 魂斷鬱陵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