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

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

不知過了多久之後,一夜的廝殺漸漸過去,天邊已經漸漸泛起了魚肚白。

想來今天會是個好天氣。

在糜暘率領百騎離去後,陸遜就護衛着孫權來到一處山丘之上。

在安排好山丘的防務之後,陸遜就命人四處去招攬流散的吳兵吳將。

但隨着各處的傳令兵回來,他們口中的回稟聲令孫權心中如墜冰窟。

“衆營皆空,兵士死散,沒人應答。”

就算北營已經被徹底燒成灰燼,但大火併沒有深入東營與南營。

兩營合起來總計有上萬頂營帳,但如今在如此多的營帳之中,各部傳令兵竟然大多單人而歸,可見這一戰吳軍死傷有多慘重。

但孫權還是不死心,他想着再等等。

這時孫權身邊唯一的大將陸遜勸說孫權道,“衆心離散,不可複用,我們應該立即奔往長江以東。”

“否則若糜子晟率大軍迴轉,至尊危矣。”

面對着陸遜的勸諫,孫權人依附在馬鞍上嘴中嘆息連連,但最終還是沒有下達命令。

難道十萬大軍就這麼沒了嗎?

當初合肥一戰,雖然他被張遼追擊的幾乎身隕,但是他的大軍並未折損太多。

見孫權還一副不死心的樣子,陸遜將孫權強扶上馬,而後他以劍鞘擊打戰馬,讓戰馬將孫權帶走。

陸遜則是率領着數百吳兵,跟在孫權身後朝着公安港快速而去。

當陸遜護衛着孫權來到公安港後,發現此處所有的戰船幾乎已經被糜暘的一把火燒了精光。

長江上到處都是焦黑、散裂的木板。

見到這一幕,孫權面若死灰,最後還是陸遜沉着冷靜。

他命令身後士卒找來幾塊還算完好的木板,而後將他們拼接在一起,製作成了一個簡易的木筏。

陸遜親自撫着孫權上了木筏,而後他爲孫權親自執杆帶着孫權朝對岸劃去。

至於身後的那數百吳軍,陸遜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

這時朝陽已經出現在天空上,和煦的陽光散在公安港之中。

孫權坐在木筏之上,想起當初他由千人護衛,乘坐着高大無比的樓船來到這公安港中。

但如今,公安港中的大火燒了整整一夜還未停息。

而他自己,堂堂一江東之主卻坐着一簡易木筏,十萬大軍如今只剩下陸遜一人在爲其撐杆。

這種悲涼的景象,令孫權在木筏之上擊打木板唱起了《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飰,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孫權語氣悲愴,唱着唱着就流下了眼淚。

這首詩中的老兵尚還能回家,但他命令出征的那十萬大軍,最後又能回去幾人呢?

而正在撐船的陸遜,聽到這悲愴的歌聲,他眼睛也已經通紅。

十萬大軍當初意氣風發得從江東出發,但如今卻只剩他與孫權以一木筏逃回江東,人間大悲莫過於此。

這一戰,打得江東太疼了!

在公安城外,數千漢軍加上數千蠻兵匯聚成一股近萬人的大軍,正在追殺着已經潰不成軍,慌不擇路的數萬江東大軍。

數萬江東大軍在漫無目的的奔逃之上,漸漸跑到了洈水之旁。

公安原名孱陵,不僅靠近長江,而且縣外不遠處就有兩條長江支流油水與洈水。

當數萬吳軍逃至洈水前時,他們才發現前方已經無路。

可是見到後方近萬漢軍已經殺至,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冒險涉水而過。

洈水雖然水量豐富,但卻河道狹窄,一時間根本沒辦法容納數萬吳軍一下子渡過。

所以縱使這數萬吳軍大多是精通水性之輩,但他們一下水之後,就因爲人數衆多,在水中引發了大面積的擁堵。

在密集雜亂的水下,水性再好,最後也只有溺斃一途。

當剛與大軍匯合的糜暘領軍到達洈水之後時,他就見到數萬吳軍大多已經在洈水中,但因爲沒辦法及時游到對岸,所以溺斃在水中的不計其數。

洈水上很快就浮現了衆多的屍體,而因爲這數萬具屍體,洈水幾乎爲之不流。

雖然有少部分吳軍已經逃到對岸,但除了在水中淹死的大部吳軍,這時在糜暘身前的還有近萬吳軍。

這近萬吳軍早已經嚇破膽,他們在見到洈水已經不能渡過,而後方追兵已至的情況下,就紛紛跪下請降。

近萬吳軍的請降聲響徹在洈水旁的山谷之中,面對着近萬吳軍的請降,糜暘並沒有馬上決斷。

這時于禁趕緊拍馬來到糜暘身前,他臉上滿是潮紅之色,今夜一戰實在打的太痛快了!

舒暢程度與當年他所經歷的官渡一戰相比,不相上下。

于禁對糜暘言道:“主簿,城中糧草不多,若受降這近萬吳軍,城內恐有糧荒。”

要是之前的于禁他還會對糜暘建議,將這近萬吳軍盡皆屠戮,然後築成京觀擺在公安城下,以此來宣耀武威,震懾孫權。

但隨着與糜暘的相處,于禁深知哪些話該說,哪些話提都不要提。

他只是默默提醒,城中已經缺糧的事實而已。

本來城中的糧草就已經不足一月之數,要是再受降這近萬吳軍,不出半月,公安城中的糧草就得告急。

于禁的建議,讓糜暘的臉上顯現了思索之色。

而糜暘的思索在衆人看來就是遲疑。

在當代,主動投降叫請降,而被請降的一方是可以拒絕的。

糜暘的遲疑,讓他身前的近萬吳軍變得恐懼起來。

這近萬吳軍的膽氣已喪,甚至連手中的武器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他們的將校指揮系統已經被全部打亂,雖然他們人數不少,但要是糜暘下令身後的漢軍屠殺他們,他們是沒有反抗之力的。

就在近萬吳軍的恐懼越來越強的時候,糜暘將手中的長劍收入腰間的劍鞘中。

他大聲喊道:“吾受降!”

當糜暘這句話一出,近萬吳軍因爲撿回了一條命,紛紛感激涕零的對糜暘俯首叩拜不停。

而糜暘那收劍回鞘的舉動,也落在了近萬吳軍中一位將領的眼中。

他也心甘情願地對糜暘叩拜起來。

在受降了近萬吳軍之後,一夜的戰鬥已經臨近尾聲,糜暘令軍中將校將這近萬吳軍如之前一般押入城中。

然後他就在四處尋找着關平的身影。

方纔他就聽說關平受了輕傷。

當他找到關平時,卻見關平正在一處地上包紮着自己的大腿。

原來在剛纔高強度的戰鬥之中,關平爲了激勵士氣,一直身先士卒,所以大腿上受了點傷。

糜暘駕馬來到關平身前,因爲取得了一場酣暢大勝,糜暘這時的心情非常之好。

糜暘於馬上看着關平已經將大腿包紮完畢,對着關平笑言道:

“關校尉,汝即將名留青史,作何感想。”

見糜暘駕馬來到他身前打趣他,關平沒好氣地從地上撿起一顆石子,扔向馬上的糜暘。

他口中沒好氣地說道:“再名留青史,亦不還是在你之下。”

“以後再也不當你的副將了,我爲你負傷,伱不出言寬慰我就罷了,還來調笑我。”

糜暘躲過關平扔來的石子,他聽到關平的假意責怪,臉上笑意不減。

他於馬上伸出手掌遞向地上的關平,口中言道:“主將這不是來接副將回家了嗎?”

見糜暘還算有點良心,關平臉上方纔流出笑容。

他握住糜暘的手掌,而後在糜暘的拉扯下,一躍上了糜暘的馬上。

在關平上馬後,糜暘便駕馬朝着公安城走去。

因爲擔憂牽扯到關平的傷口,所以他刻意放慢了速度。

這時天上的太陽已經完全顯現,明亮的日光照射在公安城外的這一騎身上。

隨着日光的挪動,糜暘載着關平緩緩朝着公安城行進而去。

在行進之間,關平突然問糜暘道:“子晟,我們打贏了?”

關平的語氣中還有着不可置信。

糜暘揚鞭指向身邊不斷經過的排成長龍的吳軍降卒,他肯定地答道:“嗯,我們贏了。”

在得到糜暘肯定的答覆之後,關平臉上浮現了無比激動的神色。

“子晟,你說將來後世史官會如何記載我們今日一戰?”

關平的疑問,把糜暘問住了,他這哪裡知道。

話說,這小子剛纔不是不激動嗎?

關平見糜暘沒有回答,他也不在意,他只是自顧自得言道:

“名留青史已是肯定,只是不知道後世史家會如何記載這一戰。”

“要不我們上書大王,令安國爲史官吧,以安國與我們的關係,想來會公正記載今日一戰。”

“子晟,我們這一戰,亦可能被後世將領所學習。”

“就是不知道父親知道你我今日一戰後,會作何感想。”

“往日中,他一直對我期望甚高,今日我能做出如此成就,他想來也會十分開心。”

糜暘:.

一向沉穩的關平,在知道今天發生的一切不是夢後,他就一直在馬上不停的與糜暘說着話。

糜暘一開始還會答應兩句,但他見關平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於是便不再應答。

關平有這副反應很正常,因爲今日一戰,勢必將來會在史書中大書特書。

甚至成爲在三國時期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的戰役。

而作爲此戰獲勝方的副將關平,說名流青史都是輕了的。

漢族哪個男兒,面對着光宗耀祖、青史留名八個字能不激動。

糜暘亦不是聖人,他也很激動,但他想說的話,都被關平說了,他最後只能沉默了。

憑藉着戰馬的腳力,糜暘很快的就回到了公安城的城門之下。

在擊潰了城外的十萬吳軍之後,早有人將這消息報給了城內的王洪。

王洪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幾乎高興地要跳了起來,光宗耀祖,光宗耀祖呀!

當初南下是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個決定了!

而後王洪命人快速將這大捷傳遍了公安城中,一開始當這捷報傳開時,公安城中陷入了詭異的寧靜之中。

但很快的,在一瞬的寧靜之後,公安城就像沸騰的熱水,開始躁動起來。

無數百姓開始跑上街頭,他們看到了緊閉了數月的公安城門已經大開,這時從城門之外,正在押運進一隊隊吳軍的俘虜。

那些吳軍的俘虜個個垂頭喪氣,面若死灰,而相反身旁看守吳軍俘虜的漢軍,個個趾高氣揚,臉上帶着掩飾不住的驕傲。

在看到這一幕後,公安城中的百姓,方纔最終確信了那捷報中的所言。

糜督火燒連營,一萬破十萬,城外吳軍盡如飛灰!

那可是十萬如狼如虎的敵軍呀,竟然就這麼被糜暘摧枯拉朽般的消滅了。

以往十萬吳軍壓城所帶來的的緊張壓迫感有多深,這時公安城中的百姓心中的興奮就有多深。

這一刻,他們都以身處在糜暘治下而感到無比自豪。

數萬公安百姓的內心在不斷沸騰着,他們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興奮。

他們紛紛跑回家中,取出家中的鍋碗瓢盆,而後當做軍中的鑼鼓一般,在大街上,在里巷中,手中敲擊個不停。

每敲擊一下,他們就從口中發出一陣陣歡呼。

數萬聲歡呼聲,數萬聲鐵器擊打的慶賀聲,猶如一陣陣海浪般,籠罩在公安城的上空,久久不願散去。

而這一點,當糜暘與關平進入城門之後,便瞬間達到了高潮!

數萬齊聚在街頭巷尾的公安百姓紛紛擁擠着,他們都想一睹糜暘的真面目。

人影如潮,躁動不安。

在公安百姓見到糜暘的那一剎那,數萬聲可以震碎蒼穹的歡呼聲頃刻間拔地而起!

當糜暘還沒出現時,數萬公安百姓的歡呼聲還不統一,但在糜暘出現後,數萬聲歡呼聲立馬統一。

“糜郎!”

“糜郎!”

“糜郎!”

聲聲糜郎匯聚在一起,像是一陣陣九天之雷般,響徹了方圓數十里。

這一幕,讓糜暘的面色很是潮紅。

這一日,公安因爲有糜郎而驕傲!

這一日,公安因爲有糜郎而澎湃!

當日,公安城中,有數十騎從城中飛奔而出。

“大捷!”

“大捷!”

“大捷!”

每一騎口中都大喊着這句話,他們要將一個大捷傳遍四海九州,他們要讓他們的糜郎名震天下!

一章寫4小時,下一章大概18點前出。

修改還要一小時

寫書不易,多多支持。

(本章完)

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9章 糜暘到了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489章 曹真咆哮 劉曄黯然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50章 夜襲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