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

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備在稱帝后,因爲關羽之死及失去荊州的憤怒,他不顧諸位大臣勸阻,毅然決然地發動了東征。

而面對劉備浩浩蕩蕩,率領數萬大軍東征的局面,孫權當時委任了陸遜作爲江東大軍的主將,抵抗劉備的大軍。

於是乎,一場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宜都郡內發生。

那一戰,夷陵火光漫天,以陸遜爲代表的江東大軍取得全面勝利。

那一戰,季漢精銳盡喪,劉備被打的近乎全軍覆沒最後鬱鬱而終。

陸遜因此戰而名聲大噪,憑藉此戰,陸遜逐漸成爲了江東大軍的領軍將領,他也因此成爲了維護吳國社稷穩定的一根定海神針。

而現今糜暘所面對的陸遜,正是他的全盛時期。

歷史上發生的夷陵之戰是公元221年,現今是公元219年末,相距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現在的陸遜與歷史上的他相比,無論是在謀略方面、還是排兵佈陣方面的才能,都應該相差不多。

在江東四大都督中,魯肅擅長戰略,呂蒙擅長戰術,唯有周瑜與陸遜是全才。

軍政一體,術略雙全,這樣的敵人,怎能令糜暘不感到憂心。

糜暘正在腦海中急速的思考着,下一步他該怎麼做。

按照之前的情報,在呂蒙偷襲荊州的這場戰役中,陸遜是被江東一方當做迷惑關羽的棋子,領兵在陸口駐守的。

但隨着糜暘改變歷史的情況下,許多事已經朝着不可預知的方向轉變去。

也許正是因爲呂蒙的戰敗,令陸遜有機會領兵來到了前線。

依照陸遜的才能,呂蒙沒有辦法只能退兵,不代表他沒辦法。

糜暘一時之間,也猜不出陸遜的策略會是什麼。

因此糜暘也就沒辦法,如對付呂蒙那般,提前進行佈置從而令自己獲得大勝。

就在糜暘沉思的時候,王洪看到糜暘自從聽到敵軍萬餘援軍,由一陸姓將軍率領而來之後,臉上就浮現了憂慮之色。

於是他問糜暘道,“主簿可是知道那陸姓偏將爲何人?”

糜暘邊思索邊答道,“若吾所料不差,那將應該是陸遜陸伯言。”

聽到糜暘言那將爲陸遜,王洪臉上流露了好奇之色。

這人是誰?

江東因爲瀕臨荊州,所以王洪自認爲對江東的一衆名將也算有些瞭解,但實在是沒聽過陸遜這人。

王洪認爲既然陸遜這人並不怎麼出名,那應該就不是如今糜暘臉懷憂慮的原因。

想來糜暘可能是因爲,那新到的萬餘江東大軍感到憂慮。

因此王洪開口對糜暘言道,“主簿何須憂慮。”

“連番大勝之下,主簿威名遠著,現今城中上下一心,縱使敵軍增兵萬餘又有何妨。”

“堅城之下,他們唯有敗北而已。”

糜暘兩次大勝,已經成功令王洪對其折服不已。

而且哪怕孫權新到兵馬萬餘,至多也不就是恢復到原來的十萬之衆嗎?

之前糜暘都不懼,現今糜暘又何必太過憂慮呢?

聽到王洪這麼說,糜暘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他又不是擔心那城外新增的萬餘大軍,他擔心是陸遜好不。

糜暘正要扭正王洪的觀點,但因爲王洪的這番勸說,卻瞬間讓他反應過來一點。

現今陸遜聲名不顯。

因爲陸遜聲音不顯,所以王洪會誤以爲他擔心的,是那萬餘新增的江東戰兵。

因爲陸遜聲名不顯,所以之前呂蒙纔會向孫權建議,令陸遜代替他領兵駐守陸口麻痹關羽。

而且按照《討孫寶典》這本書中的內容來看,徐詳雖對陸遜記載的很詳細,但在一衆江東將領的記載中,陸遜只是排在中間的位置,不上不下。

徐詳乃是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士,又是孫權的近臣。

他這排列順序就是按照江東諸將,現今在江東的地位所排列的。

也就是說,目前在這天下中,只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的千古名將,也只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江東的定海神針。

而在目前,孫權是不知道這一點的。

現今的江東主將也不再是器重陸遜的呂蒙,而是多疑的孫權了。

孫權如今並不怎麼看重陸遜,加上他又多疑,那糜暘能做的事就很多了。

想通這點後,糜暘臉上不禁流露出了喜色。

在成都時,糜暘曾問法正道:若有一日敵軍比我軍強大,我軍該如何致勝呢?

法正答:兵多者,攻其將:將衆者,擾其心。

敵人兵力強大,就去對付他們的將領。

敵方將領如果手下人才衆多,那就依據他的性格,去擾亂他的內心,從而戰勝他。

名師不一定出高徒,但因爲有個名師,他的教誨可以令糜暘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糜暘命王洪近前,令其馬上去召集城中士子,越多越好!

孫權看着眼前的陸遜,他說出了他心中的最後一層顧慮。

“若我軍貿然分兵,繞道公安背後。

兵力分散之下,要是糜賊率兵從背後掩出,斷我軍糧道,爲之奈何?”

“糜賊善戰,這點不可忽視。”

當初糜暘爲了防止呂蒙分兵襲取其餘荊州諸郡,所以便主動出城與孫桓大戰。

在獲得大勝後,呂蒙爲了擔心後路有失,於是就放棄了分兵進軍的方法。

現在陸遜的這個計策,看起來雖好,但如果沒有辦法保障後路的安穩,那一切都是空談。

孫權的這個疑慮事關江東大軍安危,由不得他忽視。

可既然陸遜敢獻出這等計策,那自然是想好了一切事。

陸遜臉上浮現自信的笑容笑道:“要想防備這點不難。”

他繼續劍指牆上的輿圖說道,“宜都郡,控扼三峽,境內水路縱橫。”

“至尊無須由陸路發兵,可命水軍逆水而上,急襲宜都。”

“天下皆知,當今水軍有二強。”

“一爲吾江東水軍,一爲關羽所統轄的荊州水軍。”

“荊州水軍現都在漢水外阻隔魏軍南下。

現如今荊州腹地之中,再無其餘水軍,可阻止吾江東水軍縱橫長江。”

“至尊發兵宜都,無論進軍還是運送糧草,皆可借用水路而往。”

“糜賊雖善戰,但公安城中並無太多舟船。

縱使他能破圍而出,面對浩浩長江,他又怎麼能以步兵擾亂我軍糧道呢?”

聽到陸遜說的這點時,孫權的眼中亮起了亮光。

哪怕他武略再不佳,也知道要想戰勝水軍,唯有水軍。

接着陸遜又說道,“至尊可再命士卒,在城外挖壕溝,建拒馬,以此圍城,後再以大軍營帳守備其後。”

“縱使糜賊再善戰,在我軍重重守衛之下,他想破圍也是極難。”

“既然糜賊可以依仗公安城堅,抵擋我軍攻勢。”

“我軍當然也可以依營寨之堅固,兵力之優勢,阻擋糜賊破圍之勢!”

當陸遜說完他的全部謀劃後,對着孫權深深一拜。

而這時孫權,在知道陸遜的全部謀劃後,臉上已經豁然開朗。

陸遜的計策,可謂環環相扣,將江東大軍接下來要走的每步,都規劃的妥妥當當的。

而且陸遜走的每一步,都是根據實際出發。

並且充分發揮己方的優勢,可謂是令孫權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雖然今日有糜暘之辱,但今日孫權能得司馬懿與陸遜兩位大才接連獻計,這令孫權心中所有的屈辱,全部都一掃而空。

喜形於色的孫權當即起身來到陸遜身前,握住他的手言道,“若依伯言此計,伯言能有幾成把握,爲孤拿下荊州。”

面對孫權的這個詢問,陸遜自信的答道,“若一切謀劃妥當,不出差錯,荊州遜必爲至尊拿下。”

十成!

當初呂蒙向孫權獻計時,也不過是言在他的謀劃下,荊州有八成把握拿下。

今陸遜敢在孫權面前言十成。

這徹底讓孫權心動了。

看着孫權臉上心動的神色,陸遜說出了這個計策最關鍵的一點。

“要想令臣此策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攻取宜都的大將,能不能爲至尊拿下及守住宜都郡。”

“臣願毛遂自薦。”

說完後,陸遜低頭對着孫權一拜。

他知道,他的這個建議有點大膽,因爲孫權對他一向是有猜忌的。

但爲了江東的安危及未來,陸遜就算冒着會引起孫權忌憚的危險,也要一試。

果然,孫權在聽完陸遜自請出兵後,他握住陸遜的手不自覺的放開了。

他的眼神中也閃過了思慮的神色。

依陸遜所言,此番攻取宜都郡非數萬精兵不可。

數萬精兵的兵權,要全部交給陸遜,這讓孫權心中不禁猶疑起來。

他還是記着如今江東中,那些世家不安分的事。

但在取得荊州這樣大的利益誘惑之下,孫權對陸遜的自薦也有着心動之意。

就在孫權心中在快速分析利弊的時候,孫權近侍谷利來到身旁,說是韓當在外有事稟報。

聽到韓當有事稟報,孫權暫時放下了心中的利弊分析,他命谷利帶韓當進來。

韓當在一進入大帳中後,臉色焦急的他就立馬來到孫權身前對其稟報,“至尊,公安有變!”

看着韓當臉上那焦急的神色,孫權的臉色瞬間就不好看了。

這就是他辛辛苦苦穩定的軍心?

這就是他孫氏的三朝老臣?

本來孫權已經好轉的心情,在看到韓當這副表情後,又開始糟糕了起來。

他沒好氣的問他這個從小喚作叔父的老臣道,“韓公何須大驚小怪。”

“公安能有何變,難不成還是糜賊領兵出城了?”

在孫權看來,如今糜暘是以守城爲要。

只要他不貿然攻城,糜暘當不會出城浪戰。

而只要糜暘不率軍出城,又有何好大驚小怪的。

豈不料,韓當在孫權這麼說之後,竟然點頭應是。

他對着孫權言道,“至尊英明,正是糜賊率軍出城了。”

聽到韓當如此說,孫權與陸遜的臉上都浮現了驚異之色。

孫權馬上問韓當道,“糜賊可有率軍渡過護城河?”

韓當回答道,“現今還沒有。”

“方纔義封來報,說是公安西門打開,糜暘正率領着上千弓弩手出城,不知意欲何爲。”

“吾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立馬來稟報至尊了。”

孫權聽完後,馬上提起放在劍案上的佩劍,而後趕緊朝着營外而去。

糜暘詭計多端,他不得不小心。

而韓當與陸遜也緊緊跟在孫權身後,朝着大營外趕去。

當孫權來到大營外後,就看到了這時大營中的江東士卒在朱然的帶領下,已經列陣完畢,隨時等候着他調遣。

在看到這一幕後,孫權對朱然不禁心下讚許。

而後他來到大軍陣前,看着對面的糜暘領着千餘弓弩手正在嚴陣以待。

雖然孫權在糜暘的百步開外,但糜暘在看到孫權出來後,他馬上命令百餘弓弩手,搭弓射箭朝着孫權射箭而來。

在見到這一幕後,擔憂孫權安危的朱然馬上命令江東士卒持盾上前,爲孫權遮擋箭雨。

但朱然的這個舉動卻被孫權所喝止。

“敵軍弓弩手,離孤有數百步之遠,何須持盾!”

弓弩有殺傷力的射程範圍,在當世爲百步左右。

孫權離糜暘率領的弓弩手的距離足有數百步,按照這個距離,那上百箭矢是不可能會對其造成危險的。

既然不會對其造成威脅,孫權又何必命士卒持盾護衛其,徒令敵軍笑話呢?

他倒要看看糜暘到底要做什麼把戲。

上百支箭矢從公安城下而起,朝着江東大營射來。

但正如孫權所預料那般,那上百支箭矢在離開公安城下百步之後,就漸漸失去了動力,紛紛落在了地上。

在上百支箭矢落地之後,眼神極好的孫權看到了,那些箭矢的箭身上都綁着一封書信。

看到這一幕後,孫權明白了糜暘的意圖。

糜暘特意率千餘弓箭手出城,爲的就是引他出來。

而糜暘將他引出來的真正目的,爲的是讓他看這箭身上所綁縛的書信。

這糜賊就這麼喜歡寫信嗎?

在知曉了糜暘的真正意圖後,孫權命人上前爲其取來一封信。

在一名士卒從前方的箭堆中取信回來後,孫權展開細細看了起來。

他倒要看看,糜暘還能玩什麼花樣。

而在看完後,孫權臉上臉色驚怖,似如驚弓之鳥。

他馬上命人將前方的所有信都毀掉!

這時孫權用驚疑不定的眼神,看向身旁的陸遜,他問道:

“孤記得,吳郡陸氏與吳郡全氏,乃是世代姻親之好吧。”

陸遜不知爲何孫權會突然問起這件事,但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陸遜點頭稱是。

而在陸遜點頭後,孫權將掌心中的書信用力握緊,直至揉成一團。

爲什麼要吃裡扒外,背叛孤!

好的策略,也得有機會用出來不是。

好的帥才,也得有機會上場不是。

(本章完)

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章 當爲班超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推兩本書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33章 誰敢殺我?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7章 懾服徐詳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