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

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

公安城中這時本就兵力空虛,傅士仁又膽小怕事,若是江東大軍一旦兵臨城下,公安很可能會失守。

而一旦公安失守,武陵、零陵二郡也岌岌可危。

而那鎮守江陵的糜芳,

哎,還是別提了。

關羽是知兵且聰慧之人,這件事他本該早反應過來纔是,但他先前當局者迷,一心只想拿下襄樊二城,因此對此事沒有思慮太多。

可如今細細想來,關羽只覺得很多事都變得可疑起來。

例如孫權本來爲了防備自己,特意留呂蒙在陸口率重兵鎮守。

但豈不料在這月初,呂蒙卻突然稱病,而孫權亦光明正大的召呂蒙回建業治病。

往日中,關羽只覺得這事無甚可疑。

但這時想來,孫權一向對自己防備心深重,而且也深知自己一向忌憚呂蒙,

哪怕呂蒙真的染病,又何須令一個病人受舟車勞頓之苦,大費周章的回建業醫治,

還不怕泄露軍情,將此事廣而告之,就怕自己不知道似的。

再之後,接任呂蒙鎮守路口的乃是一個書生陸遜。

在這人接任後,還特地寫信將自己狠狠誇了一番,言辭極爲謙恭,並表示願意爲自己效力,令自己逐漸對東方放低了戒備。

如今這種種想來,關羽只覺得這越看越像驕兵之計。

而糜暘明面上在駁斥潘濬所言,實際上是在瘋狂暗示關羽後方兵力空虛,這一切都是孫權及呂蒙的詭計。

其實在入關羽大帳之前,糜暘可直接將徐詳帶入證明他所帶來的消息真假。

但糜暘卻考慮到了一點,那就是就算關羽相信了孫權即將起兵奇襲荊州,他真的會下定決心退兵嗎?

答案是不會。

歷史上曹操派去江東聯絡孫權的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密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

後曹操採納董昭意見,故意泄漏信中內容。

曹操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

被圍魏軍得信後,士氣倍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後,則進退兩難。

所以其實在江陵失守之前,曹操就已經主動告知了關羽,孫權即將背刺他。

但關羽爲何不馬上退兵,及時回防江陵呢?

一個原因是他不確定這消息的真假,覺得這是曹操的計策,他不捨得放棄即將到手的樊城。

另一個更大的原因便是,呂蒙之前專門爲其設下的驕兵之計在作祟。

在江東諸將中,關羽忌憚的只有呂蒙一人。

歷史上關羽還不知道呂蒙是裝病,所以他覺得哪怕孫權真的出兵奇襲荊州了,

沒有呂蒙那個名將統率大軍,“孫十萬”也是不容易打得下江陵、公安這兩座城池的。

所以不如等到確切的戰報傳來了,自己再去做出決斷。

因爲只要這江陵與公安這兩座城池能守一段時間,他就有足夠的時間從容退兵,

這樣的安排,戰場的主動權才能一直在他手裡。

歷史上關羽的想法是沒錯的,但他沒想到的是,呂蒙是在裝病,而糜芳與傅士仁二人,在面對呂蒙親自率領大軍攻城時,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他等來的戰報是江陵、公安兩座城池不戰而降的消息,

等來的結果是他手下的數萬一軍,幾乎一夜之間後路已斷。

正是因爲知道歷史上關羽的舉動,及其做出那種舉動的心思,

所以糜暘在一開始沒有帶徐詳這個鐵證入內,

而是在一開始故意先拋出震嚇衆人的消息,引得有人來反駁他,

這樣他才能在接下來的解釋與抗辯中,逐漸提醒關羽一些之前被他所忽略的關鍵之事。

至於爲何不直接將徐詳帶進來,合盤說出孫權與呂蒙的謀劃,

因爲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關羽的性格頗爲高傲,

要是直接將徐詳帶進來,在衆人面前說其一直被呂蒙設計耍的團團轉,關羽應該會心情不美麗。

雖然關羽可能不會太過在意這點,但爲尊者隱,糜暘主動爲關羽考慮到了這點。

如果在自己的提醒下,關羽還不能自己醒悟過來,他中了呂蒙的詭計,那到時候糜暘只能事急從權,再讓徐詳說出全部一切了。

在有着這種心思的情況下,糜暘在提醒關羽後方兵力空虛後,他偷偷觀察着關羽的臉色。

他見關羽先是想到了什麼一般皺眉,而後臉上浮現思索之色,在浮現思索之色之後,他的臉上終於浮現了明悟之色。

看到這一幕,糜暘心中深深舒了口氣。

武聖就是比他那便宜好爹好帶,一切一點即通。

就在糜暘偷偷觀察關羽的時候,關羽久在戰場中鍛煉出來的敏銳感覺,令他察覺到了糜暘的目光。

而糜暘在發現關羽,發現了自己觀察他的目光後,他微笑着對着關羽坦然一拜。

看着糜暘的這番作態,又想起方纔糜暘話語中特地加重語氣的那五個字,

關羽瞬間明悟糜暘的良苦用心。

這小子,果如大王所說聰慧異常呀,

其父與其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在明白了糜暘的良苦用心之後,關羽對糜暘的觀感直線上升。

一個根正苗紅,聰慧且又懂事的後輩,哪位長輩會不喜歡呢。

糜暘的暗示,關羽的明悟,這一事只有這兩個人才知曉,潘濬自然不知。

他見自己連續提出兩個詰問皆被糜暘所反駁,臉上一時間有些掛不住,

他潘承明可是名傳荊襄的大才,今日見識豈能不如一孺子。

在最後,潘濬提出了一個他自認爲糜暘絕對無法反駁的疑問來,

“前將軍在先前出兵北上之前,就已經在沿江各處設置了烽火臺,並派遣斥候來回巡查,若是江東有所意動,沿江斥候豈會無有所報?”

潘濬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帳內許多人的深思,

就連已經信了糜暘所言七八分的關羽,也對此事感到十分疑惑。

他之前設烽火臺,置斥候,就是他防備江東設的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若是孫權真的在醞釀起兵事宜,按常理來說,那些沿江的斥候不可能一點消息都沒傳出來。

面對這點,糜暘一時無言。

潘濬以爲糜暘被自己難住了,臉上浮現了得意之色,

但就在一會後,糜暘定睛看向潘濬,他的眼中閃出睿智的光芒,

他嘴角輕動,口中如料敵先機般說道,

“若呂蒙暗藏精兵於艨艟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以爲先驅,晝夜兼行,”

“可否盡收縛那些斥候乎?”

糜暘此言一出,潘濬大驚,全場盡皆側目!

糜暘所言有沒有可能呢?

歷史上呂蒙就是這麼做的。

關羽雖在沿江設置烽火臺,散佈了斥候,但這些都是軍事措施,這些措施並不會防備商旅或者其他民事行爲。

艨艟雖不大,但足可藏下數十精兵,而關羽佈置在沿江的斥候人數並不多,數十精兵足以對付。

衆人想到只要呂蒙佈置妥當,再施以這個計策,完全是有可能做到出其不意的。

糜暘不管潘濬大驚失色的樣子,他越過潘濬,來到關羽身前,對其深深一拜後言道,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未來,知得知失,可與爲人,知存知亡,足別吉凶。”

“吳軍之行,若施以上計,則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此非天命,必有內應。”

“吾父之所以得知孫權將奇襲荊州,乃是孫權派出間諜來城內意欲誘降吾父。

吾父乃漢室忠臣,豈可投降吳賊。

他當即命人將此間諜擒下,讓吾帶到將軍營中,並讓吾務必告知將軍孫權之狼子野心。”

如今關羽已經在自己的暗示下知曉呂蒙乃是裝病,糜暘已經沒有興趣與潘濬打嘴仗,他當即直接對關羽說出了一切“實情。”

關羽在聽到糜芳擒下了江東來的間諜,並已經被糜暘帶到了營中時,他當即令糜暘出外將那人帶入。

糜暘領命而出,很快就將徐詳押入了帳內。

徐詳在被糜暘押入帳內之後,直接被糜暘一腳給踢得跪倒在地。

在徐詳跪地後,糜暘令其將他所知曉的一切都“合盤說出。”

徐詳是畏死之人,他現在的性命在糜暘手中捏着,一切不得不聽糜暘擺佈。

他所說的一切事情大多都是實情,但惟有一些地方在糜暘的授意之下,屈改了原來的事實。

例如“三見糜芳”這事,就在糜暘的授意下,被改成了他是初見糜芳就被擒下。

而在徐詳的敘述之下,知曉了全部真相的關羽的臉色已經越來越鐵青,帳內其餘荊州諸臣的臉色也變得越來越凝重,

這其中就包括了潘濬。

在知道孫權是真要起兵襲取荊州之後,不可置信的潘濬心中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如今荊州主力俱在樊城之下,

要是江東大軍到來,

那麼荊州旦夕可失呀!

至於徐詳的身份並沒有人懷疑,因爲他說出了一件事情,讓關羽堅信,他必是江東緊要之人物。

在徐詳的敘述之中,他提及了前幾日,關羽曾令零陵太守郝普率軍襲取湘關軍糧一事。

因爲軍中缺糧,關羽纔出此下策。

但據徐詳敘述所說,這乃是呂蒙的一個計策。

他故意透露出湘關中有糧草,且表現出防備力量薄弱,爲的就是讓缺糧的關羽來襲取。

這樣是爲了讓關羽留下話柄,好讓他接下來的出兵出師有名。

而襲取湘關糧草一事,爲了穩定軍心,關羽軍中僅有幾人知曉,乃是機密,就連關平也不知,

還知道此事的就必是江東方面的重臣了。

在徐詳說完一切後,關羽氣的一掌拍在身前的桌案上,

桌案上瞬間浮現了絲絲裂紋,

可見關羽此時用力之大,內心氣憤之深。

關羽恨恨說道,“玀兒真是好算計呀。”

在聽完徐詳說完一切,帳內當即有一文臣出班拜道,

“將軍,如今看來,孫權襲我荊州一事必定爲真,其真正起兵之日,很可能就在這幾日。”

“還請將軍當即回防江陵!”

出班勸諫關羽的這人名王甫,字國山,廣漢郪人。

益州劉璋掌權時,爲益州書佐,之後歸降劉備,現今擔任荊州議曹從事,乃是關羽的心腹。

豈不料在王甫說出,立即退兵回防江陵的諫言之後,

帳內卻突然出現了兩聲聲音,

這兩聲聲音都異口同聲得說道,

“不可馬上退兵。”

這兩聲聲音瞬間將在場衆人審視,焦急的目光都聚集了過來,

這兩聲聲音,一人出自關羽,一人則出自糜暘。

看到糜暘與自己的看法一致,關羽虎目微眯,

今日糜暘在帳內三駁潘濬,暗示自己中了呂蒙的奸計,已經令他對糜暘頗多欣賞,

如今糜暘又與自己所見略同,關羽心中一時頗多意外,他對糜暘起了考教的心思,

他以手指糜暘問道,

“子晟,汝何言不可立即退兵邪!”

關羽的突然發問令糜暘一時有些懵,他剛纔只是情急之下才說出了那句話。

而且武聖你不是與我想的一樣麼,你還問我幹啥?

本來衆人的目光是在糜暘與關羽二人身上,現在關羽手指糜暘要其解釋,衆人就將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了糜暘的身上,

沒有關羽分擔火力,

糜暘只覺得他現在的背後火熱熱的,

那是被衆多審視的目光給照的!

(本章完)

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522章 上頭劉備 句句昭烈第23章 誅心推兩本書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9章 糜暘到了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七百零八章 小小人物 大大變故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請假一日章推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7章 駐守公安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章推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