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接班人

第14章 接班人

關羽性格直爽,當一個人有能力時,無論這人是敵是友,年長或是年幼,他都會毫不掩飾他對他的讚賞。

糜暘從未經歷過兵爭謀略之事,他的計策行不行,最終還得關羽這個當世名將來決斷。

如今看關羽這副讚賞不已的樣子,足以證明糜暘所獻計策的可行性。

困擾自己及衆人的如何擊潰徐晃一事,竟然被糜暘這麼輕描淡寫的三言兩語之間給解決了,關羽如今對糜暘的內心評價已經更上了一個層次。

但在得到糜暘一個良策後的關羽,現在卻擺出一副猶不知足的樣子,他以手指糜暘道,

“徐晃大軍在一側,我軍無法速退,子晟有計策解決我軍這個困擾。”

“現今孫權大軍蓄勢待發,即將襲我荊州,

這令我擔憂在與徐公明作戰時,後路有失,子晟應當亦有計策可解我這個困擾。”

現在的關羽對糜暘可謂是信心十足,在說完這番話後,他用充滿期待的目光看向糜暘,

那目光中隱藏着對糜暘的信任。

關羽目光灼灼,神情期盼,他這時看向糜暘的目光,猶如一位見獵心喜的的獵者,看到了一隻渾身雪白的麋鹿一般。

糜暘並沒讓關羽的期待落空,他既然敢毛遂自薦來這樊城處見關羽,自然是來之前就考慮好了一切。

他此來樊城,既是爲了救關羽,亦是爲了一鳴驚人。

他爲的是自己可以在襄樊大戰這個契機中,爲自身謀得最大的利益。

糜暘迎着關羽熱切的目光,對其一拜道,“孫權賊子,武功不振,久攻合肥不下。”

“又因其覬覦我荊州沃土,故而早就對我南郡虎視眈眈。”

“然其今日敢發兵攻我,無非仰仗呂蒙有奇謀,且我荊州目前因爲北伐而兵力空虛而已。”

“但孫權年少掌權,且戰功黯然,所以他無法如其兄長一般,以戰功鞏固權威,以戰功懾服江東上下羣臣。”

“這造成了其多疑善忌刻的性格。”

“既如此,將軍可根據其性格設一計,擾亂其判斷,以達到慢其出兵的目的。”

說完這些後,糜暘手指還跪在地上的徐詳,他繼續說道,

“此人不僅乃江東重臣,亦是孫權同鄉舊友,與孫權感情深厚。”

“將軍可借其手寫一封信,信中內容爲,”

“我父南郡太守已決意投降,還請君候當即發兵,以免時機拖延日久,陡生變故。”

待糜暘說到這裡,帳內諸人盡皆有些錯愕。

關將軍要他設計拖延孫權的發兵日期,怎的糜暘還建議讓孫權的好友兼心腹,寫信催促孫權儘快發兵呢?

此刻在帳內諸人之中,唯有關羽似乎領悟到了一些糜暘此舉的意圖。

見帳內諸人大多臉有詫異之色,糜暘自信的繼續說道,

“孫權乃是多疑之輩,當其收到徐詳這封信時,他會覺得,既然徐詳已經成功說服我父投降,那他爲何不回江東親自稟報此事?”

“反正要將此機密之事宣於紙上,託於旁人送到他手中?”

“若徐詳真成功說服我父投其,此乃大功一件。

按常人所爲,徐詳當立即回江東領賞纔是。

縱算徐詳可按捺住領賞之心,但兵事在即,爲了避免兵事牽連有性命之危,徐詳亦當馬上回轉江東纔是,”

“可如今卻不見人,唯有一封書信到來,按孫權之多疑性格,豈不會多加猜想嗎?”

待糜暘講到此處,帳內的諸人中較聰慧者,如王甫,趙累,潘濬三人臉上已經都齊齊浮現瞭然之色,

其中王甫更是激動地說道,

“若按孝廉這麼說,那孫權在收到徐詳信後,定會以爲此信有詐。”

“孫權會認爲此信雖是徐詳親筆所書,但其可能行蹤暴露被我軍所擒獲,而後他這封信是在我軍的脅迫下所書寫的。”

“在如此以爲之下,他會猜測我軍此舉爲的便是,以徐詳之信引誘其及早出兵,而我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已經設下伏兵等他主動出擊。”

聽到王甫領悟了他說的意思,糜暘對王甫笑着點頭道,

“然也。”

“孫子兵法有言: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那孫權自稱孫子後人,這孫子兵法他自然是熟讀於心。

加上其多疑的性格,自然就會以爲這是我軍故意設下的誘敵之計。”

“但其卻不知,我軍爲的就是讓其以爲此乃我軍設下的誘敵之計,好讓其不敢貿然發兵襲我荊州。”

“唯如此,方可拖延孫權發兵之日期,爲我軍擊潰徐晃贏得寶貴的時間。”

孫權對權謀制衡之道乃是當世翹楚,但其對於兵家計謀一道不精通,這幾乎是當世人所公認的。

嗯,亦爲後世人所公認。

徐詳將機密事件隨意寫在紙上,拖別人送回江東,這基本是個有腦子的都知道,

徐詳可能已經被擒獲了,孫權又不傻,自然能猜到這點。

所以孫權會以爲,明面上這封信是徐詳寫給他的,實際上這封信是關羽假借徐詳之手寫給他的,而關羽爲何會如此做呢?

關羽威震華夏名聲在前,孫權自然不會以爲關羽是傻子。

他只會以爲這是關羽設下的誘敵之計,爲的就是要將其誑進荊州的,他所設下的包圍圈中。

但孫權不會想到,他所認爲的這一切,是糜暘想讓他認爲的,

糜暘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名爲設誘敵之計,實則是設疑兵之計,延誤其出兵日期。

糜暘話音落下後,帳內衆人皆是一副用看怪物的眼神看向糜暘,

這種把握人心,詭譎莫辨的計策,是一個剛剛及冠的年輕人可以想出來的?

而此時關羽看着糜暘,就猶如在看一件瑰寶一般。

他今年年近六十,一直想爲自己找一個接班人,繼承他的理想與抱負,

這樣的接班人,前提是要對劉備忠心,其次是要有智謀,能力,

而如今看來,糜暘這兩個條件都符合。

雖然帳內諸人此時都被糜暘的兩個計策,給震驚到。

甚至認爲在糜暘的這兩個計策下,如今他們所面對的困局,似乎已經找到了一條光明的出路。

但還有一人對糜暘的這條疑兵之計有點擔心,

這人便是一直以穩重而爲關羽所信賴的趙累。

(本章完)

第3章 先斬後奏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26章 早知道不去公安了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1章 第三條路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22章 出獄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4章 父子對質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讀)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