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富得流油的內帑

“周賓?”李自成心道,昨日讓他查封火器局與國庫內帑,不知道有什麼收穫,隨口道:“傳召!”

周賓身着鎧甲,隨着盧陽快步入了東暖閣,翻身拜倒於地,“臣周賓,叩見皇!”

“免禮平身!賜座!”李自成讓盧陽奉了茶水,道:“周將軍,何事稟報?”

“回皇,臣奉旨查了大明戶部的國庫和朱由檢的內帑……”

“怎麼樣,朱由檢給朕留下了多少銀子?”李自成心道,查抄不過是形式,天命軍大兵壓境的時候,朱由檢自己都沒銀子花,難道好心給自己留下大量的銀子?

“國庫的確空虛,只有區區三千餘兩,”周賓的臉是抑制不住的興奮,降低聲音道:“但朱由檢的內帑,卻有千萬存銀!”

“奧……嗯?”李自成神色一動,不知覺向前靠了靠,“你說什麼,內帑有多少銀子?”

“回皇,內帑有千萬存銀!”

“千萬?你沒有看錯?”李自成雖是第二次聽到,卻還是不敢相信,明朝末年,天下多災,加連年對遼東用兵,朝廷不是早入不敷出嗎?朱由檢的內帑有千萬存銀,爲何還要攤派遼餉、練餉、剿餉?

內帑裡的存銀,難道朱由檢不知道嗎?還是朱由檢捨不得用?

如果有機會找到朱由檢,一定要親口問問他,看他是不是守財奴!

“回皇,臣當時看到這些銀子,也是吃了一驚,”周賓的臉,是毫不掩飾的興奮,“臣當時根本不敢相信,親自查點過後,雖然不知道確切的數值,但不會少於千萬兩,都是銀錠,銀錠年份,自萬曆八年開始,萬曆八年以前的銀子,倒是未見。 ”

萬曆八年?李自成默默思索着,似乎明白了什麼,內帑的銀子,都萬曆帝爲子孫留下的,自萬曆八年始有結餘,看來是張居正的新政起了作用。

或許朱由檢是要將這些銀子留到最關鍵的時刻使用,可是京師城破,這些銀子也未發揮出作用……

到了那個時候,人心已經渙散,軍隊一擊即潰,已經不是銀子的問題了。

朱由檢戰略的失誤,白白便宜了自己,不對,是幫助了華夏,有了這些銀子,華夏能做許多事情,發展教育、工業,開疆拓土等等。

千萬兩銀子,如果放在自己的內帑,國庫或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不過,也不能全部放在內帑,新朝百廢待興,到處需要銀子。

“周將軍,銀子的事,暫時封鎖訊息,不能對外透露。”

李自成有些擔心,這些銀子一旦讓將士們知道,一定有不少人眼紅,苦了這麼多年,肯定有人想要分銀子。

這些苗頭絕對要不得,天命軍是軍隊,不是流寇,便是戰利品,也是要交集處置的。

“臣明白,除了幾個進入內帑的親兵,絕對沒有任何人知道,便是這些士兵,臣也是反覆交代,讓他們守口如瓶!”

周賓告辭之後,李自成明知李信和秦大年已經在等待,卻沒有及時召見,而是一個人在書房悶坐了好一會,他不僅是想着千萬兩銀子的用處,也是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

李信和秦大年二人入了東暖閣,給李自成行了禮,然後分別在木椅落座。

李自成淡淡笑道:“獨立營、第三營軍心如何,進入京師後,有沒有被京師的奢華的迷了眼?”

李信和秦大年對視一眼,忙起身道:“皇放心,軍隊還是那個軍隊,絕對不會因爲入京,削弱了戰鬥力。”

“這樣好,”李自成微微點頭,“天命軍拿下了京師,但這隻能是一場普通的攻城戰,這不是天命軍的終點,相反,還有很多戰鬥在等着我們。”

“臣明白,臣一定會設法保持士氣!”

李自成淡淡地道:“我們能進入京師,兄弟們功不可沒,給兄弟們一些福利,例如增加一些肉食,也是可行的,但天命軍是一支以天下百姓爲己任的軍隊,有自己的理想,有嚴格的軍律,有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不能因爲攻破京師失去了昔日的方向,將大好局面拱手讓人。”

秦大年明白,皇的意思,華夏尚未一統,士兵們不能懈怠,還得繼續努力。

李自成卻是笑道:“即便華夏一統,完全繼承了大明的故地,軍隊也要保持原先的優良傳統,絕對不能出現理想、方向的動搖,華夏雖然入主京師,但天下尚有許多百姓需要我們去幫助、去解救,我們務必保持一顆平常之心。”

李信忙拱起手道:“臣明白,無論國家發展至何種程度,軍隊都要置身事外,都要堅持原先的搏殺#精神。”

“李公子說得不錯,國家如果富強了,會爲將士們的家眷提供更好的生活,但於將士們,一切都沒有變化,”李自成頓了一頓,笑道:“兩位將軍說說,天命軍拿下京師之後,下一步該如何進軍!”

秦大年看了李自成一眼,小心地道:“國家尚未統一,天命軍下一步的目標,自然是渡過長江,直指江南。”

李自成點點頭,目視李信,“李公子的意思呢?”

李信原本的想法,也是和秦大年差不多,國家尚未統一,天命軍接下來的目標,自然是南下,甚至會動用水軍的力量,一舉突破長江,拿下南京,華夏纔算基本統一天下。

可是,皇的意思,顯然並不急着南下。

難道皇不想統一華夏,將大明完整接受過來?不,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皇在西寧邊陲之地的時候,當時天命軍的實力非常渺小,皇不僅穩固甘肅、青海,還向青海以南、邊牆以外擴張,在青海以南設府立縣,還在邊牆之外設置了河西都督府,歸化當地的遊牧部落。

皇的目標不是江南,難道是這些邊陲之地?沒道理呀,如果要規劃這些外圍地盤,等國家統一了,可以集力量向這些地區拓展疆土呀!

李信的思索饒着大明的國土跑了一圈,心忽地一動,忙道:“皇的意思,難道是關外的韃子?”

孺子可教!

李自成含笑點頭,他如此提點李信,是爲了關外的遼東!他的計劃,是將韃子暫時交給李信,“兩位將軍是否認爲,此時此刻,天命軍應該一鼓作氣,拿下南京,再集全國的力量於關外的韃子作戰?”

兩人雖然沒有說話,但他們的臉,的確有這樣的疑問。

李自成並不急着給出答案,而是端起茶水,品了一小口,讓他們有思索的時間,稍稍瞪了片刻,見兩人依舊沒有要說話的樣子,方淡淡笑道:“朕和你們的想法一樣,也是想先統一華夏,然後集力量於關外的韃子作戰。”

李信似乎嗅到了什麼,忙到:“難道韃子又要入關?”

秦大年有些擔心地道:“如此以來,我們豈不是要雙線作戰?”

“你們的擔心很有道理,所以這次朕單獨召見你們,”李自成的表情剎那間嚴肅起來,“韃子暫時尚未來到邊牆,但據漢清局的人回報,他們已經做好準備,很快便要從盛京出發,等攻破南京,回頭再集力量對付,時間根本不夠。”

李信與秦大年都是面顯憂色,雖然沒有說話,但擔心之情溢於言表。

“原來朕看錯人了,”李自成微微嘆口氣,“既然你們對韃子懷有恐懼之心,你們不必去山海關了。”

“皇,臣等……”李信和秦大年一驚,慌忙離座下跪。

“平身吧!”李自成含笑道:“韃子的騎兵,的確是天命軍的勁敵,你們沒有與韃子的騎兵作戰過,心懷畏懼,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過錯。”

“皇,臣等絕對不是害怕韃子,”李信忙道:“臣只是擔心,如果兩線作戰,後勤補給,士兵裝備等,可能會出現難處,臣擔心的是國家,絕對不是害怕韃子!”

秦大年也道:“皇,臣等都是一直跟着你的老人,不要說韃子,便是讓臣深入遼東,臣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哈哈,你們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李自成見激將法奏效,心暗自高興,“韃子的騎兵,戰鬥力的確強大,大明舉全國之力,在遼東還是節節敗退,不過,韃子現在的對手,不是明軍,而是天命軍!”他的面色忽地沉下來,“如果天命軍不能打敗韃子,收回關外之地,那我們取代大明,是整個華夏的罪人!”

“皇……”

李自成擺擺手,道:“韃子的騎兵雖然強大,但天命軍的將士,從來不會害怕任何對手,敵手越強,越能展示天命軍的戰鬥力,不瞞兩位將軍,天命軍曾經在賀蘭山重創過韃子的騎兵,當時統兵的便是韃子如今的攝政王多爾袞。”

秦大年微微點頭,李自成當日在賀蘭山重創韃子騎兵的事,他是知道的。

李信卻是十分驚,天命軍當日遠在甘肅,怎會遇韃子的騎兵?經過秦大年的解釋,方纔明白,多爾袞當日爲了尋找蒙古林丹汗的遺孀,這才帶着一萬騎兵來到賀蘭山,被李自成親率天命軍重創後,狼狽逃回盛京。

李自成向兩人輸灌了許多有關韃子騎兵的知識,然後將獨立營與第三營合併,組建新的的第三營。

新的第三營由李信擔任主將,秦大年擔任副將。

兩部原先有十二個團,如果直屬於營,團的數量太多,不利於垂直管理,李自成在營和團之間,增加了“師”這個單位,每師轄四個團。

第三營原先的四個團,既是精銳的老兵,又裝備了步槍和山地炮,被整編爲第一師,原第一團團長周鳳梧,任第一師師長;

獨立營原先有八個團,其第一二三四四個團合編爲第二師,原第一團團長李牟任第二師師長;第五六七八四個團合編爲第三師,原第五團團長王光恩任第三師師長。

三個師還不夠,李自成向李信、秦大年兩人承諾,等京師三大營的士兵初步整頓結束,還將給第三營增加一個師的編制。

新的第三營,將達到四個師,八萬人的編制,相當於後世的集團軍了。

李自成擔心秦大年有什麼想法,畢竟他加入天命軍很早,軍功也不少,不過,對付韃子的騎兵,還是李信這樣的少壯派更合適,而且李信在軍事的大局觀也是遠超秦大年。

幸好秦大年也知道自己年歲大了,精力難免受限,也很樂意擔任李信的副手。

這次第三營的整編,人員變化並不大,團以下基本原封不動,所以李自成只給了李信十日的時間,十日之後,隨時做好前往山海關的準備。

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409章 死者生者第539章 收房第593章 南下巴蜀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471章 吃裡扒外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1252章 又是藏人第183章 賭約第644章 拜年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1128章 大清出事了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1063章 團圓飯第639章 蹭腥對近來更新的一點說明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32章 紅杏出牆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796章 增援開封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334章 白夫人第538章 緣分第654章 什麼都沒做第466章 拜師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885章 誘餌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191章 郭爾羅斯人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709章 商洛山第310章 東征隴右(十六)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1160章 並頭而睡第983章 七千勇士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886章 兩軍混戰第135章 理由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 1321章 南原省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110章 嫁妝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768章 心病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1041章 海匪第1144章 飛上天空第1333章 甘丹赤巴第1301章 會安碼頭第41章 考覈第639章 蹭腥第88章 格殺勿論第46章 不受歡迎第113章 比較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003章 劃江而治第977章 大學士范文程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193章 正妻第401章 婢子有那麼不堪嗎第1145章 饒餘郡王府第127章 選擇第25章 了斷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