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一章 心有不甘

潤州丹徒縣是一座大縣,這裡航運發達,倉庫衆多,各種大大小小的商鋪在縣城內星羅棋佈,大多批發經營江南各地物產。

在縣城西城門附近有一家經營宣紙的店鋪,宣紙剛剛發明了幾十年,宣紙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

雖然發明了數十年,但上等宣紙的產量並不高,主要供朝廷用來書寫詔書,而這家經營宣紙的店鋪則主要經營中下等紙張,店鋪的名稱也取得簡單,叫做宣城紙鋪,除了宣紙外,還經營筆和墨。

中午時分,一名夥計小跑回到店鋪,進門便嚷道:“掌櫃,出大事了!”

這家鋪子正是劉士寧設在潤州的情報點,劉洽執政時,並沒有在各地設立情報點,在劉士寧的不斷要求下,劉洽纔開始在長安、洛陽、成都三地設立情報點,後來又漸漸擴展到合肥、揚州、丹徒、吳縣、潯陽、江夏等地設立情報點。

這家紙鋪已經設了五年,收集到大量情報提供給劉士寧,立下不少功績,由於它比較隱蔽,潤州官府的紙張還是由它來提供,潤州官府從未發現它竟然是劉士寧的情報點。

掌櫃姓錢,夥計的叫嚷讓他狠狠瞪了一眼,“在胡說八道什麼?”

“掌櫃,真的是大事!”夥計看了看兩邊,欲言又止。

錢掌櫃起身使了個眼色,夥計連忙跟着他向內院走去,走到院子裡,錢掌櫃道:“說吧!究竟出了什麼大事?”

夥計連忙道:“長江碼頭上來了很多軍隊,足有數萬人,聽說是晉軍前來支援兩浙道。”

“胡說!從哪裡憑空冒出來的軍隊?”

“是真的,來的都是劉家的大海船,聽說是從東面過來的。”

錢掌櫃愣住了,東面就是海上,從海上過來的嗎?

半晌,他又道:“你確實是幾萬援軍?”

“我確實打聽到了,掌櫃不信,可以問問官衙內的內應。”

事關重大,錢掌櫃還真不敢相信,他立刻找了一個送紙結帳的藉口去了州衙,他們在州衙內用重金收買了一名掌管刑獄的法曹參軍事,不多時,法曹參軍馬應良來到州衙對面的酒樓,在二樓靠窗處找到錢掌櫃,他在小桌對面坐下。

錢掌櫃給他斟了一杯酒,低聲問道:“聽說今天發生了大事?”

馬應良點點頭,“三萬晉軍今天上午抵達了潤州碼頭,由大將李冰統率。”

錢掌櫃倒吸一口冷氣,情報竟然是真的,他又問道:“援軍是從哪裡過來的?”

“聽說是海路過來的,具體來處我也不清楚,但我推斷只能是河北。”

“河口港?”錢掌櫃脫口而出。

“很有可能,聽說劉家在那邊停泊了幾百艘大船,今天正好就是劉家的船隻運來援軍。”

錢掌櫃沒有心思再坐下去了,他結了帳,匆匆趕回紙鋪,大半個時辰後,一隻信鴿撲棱棱飛起,在天空盤旋一圈,向宣城縣方向飛去。

.........

此時,江南東道新節度使劉士寧就在宣城備戰,他原本是在替父親守靈,但他得到了長安發來的情報,韓滉進京了,劉士寧立刻意識到,韓滉很可能是進京求援去了。

劉士寧顧不得有重孝在身,立刻調動兩萬大軍集聚宣城,準備從宣州進攻江南腹地,但劉士寧並沒有立刻動手,一方面他在等父親下葬,按照風俗,必須請高僧誦經七七四十九天後才能下葬,另一方面他在也等江夏的消息。

那是他最晚的出兵時間,只要晉軍在江夏登船,不管父親有沒有下葬,他都要率軍出擊了,以閃電戰佔領潤州、常州和蘇州,迫使援軍無法停靠碼頭,而不得不返回。

劉士寧年約四十歲,正當盛年,也是他野心最熾熱之時,閹黨的腐敗統治使他看到了機會,如果能統一長江以南,他就成爲能和郭宋、朱泚對抗的第三勢力。

劉士寧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兩浙道,兩浙道地域廣闊,北至長江,南到福州、建州,這裡人口衆多,土地富庶,是爭奪天下極好的後勤腹地。

事實上,當晉軍奪取襄樊時,劉士寧便意識到,自己的時機已經不多了,而恰好在這時,一直反對他謀奪江南的父親病逝,沒有了父親的阻擋,劉士寧野心迸發,出兵已經箭在弦上。

房間裡,劉士寧正和幕僚範弘商議出兵細節,雖然範弘勸他先攻下湖州和常州,奪取最大的糧倉,但劉士寧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奪取潤州。

“兩浙道的軍隊都是民團,裝備差,訓練落後,我可一戰擊潰,但他們水軍卻頗爲犀利,所以我想考慮用閃電戰,先進攻水軍大營,奪取他們的戰船,然後再回頭收拾其他軍隊。”

“只怕主公一出兵,就會被對方發現。”

劉士寧微微笑道:“這一點我已經考慮過了,我一不走官道,二不白天行軍,利用夜色掩護行軍,晝伏夜行,他們發現不了,再利用晚上突襲水軍大營,三百艘戰船就落入我的手中了。”

● ⓣⓣⓚⓐⓝ● ¢ ○ “主公的方案其實也不錯,只是稍稍有點冒險。”

劉士寧哈哈一笑,“我不怕冒險,不如虎穴,焉得虎子!”

這時,有侍衛在門外道:“啓稟主公,潤州緊急鴿信!”

“呈進來!”

侍衛快步走進來,呈上一支紅色信筒,劉士寧一愣,竟然是十萬火急的情報,出了什麼事?

他心中涌起一種不妙的感覺,急忙打開信筒,慢慢展開疊好的紙條,上面只有一句話,“三萬晉軍已從海路抵達潤州,主將爲李冰!”

劉士寧的眼睛驀地瞪大了,半晌,他‘啊!’的大叫一聲,跳了起來,一腳把桌子踢翻。

嚇得幕僚範弘連忙後退,急問道:“主公,出了什麼事?”

劉士寧頹然坐下,仰頭長嘆道:“我判斷失誤,悔之晚矣!”

範弘從地上撿起紙條細看,他也嚇了一跳,怎麼回事?三萬援軍已經到潤州,他看到海路,頓時明白了,一定是從河北出發,乘海船南下,纔會這麼神不知鬼不覺抵達潤州。

他們之前都以爲援軍會從江夏過來,郭宋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居然走海路過來,他們確實判斷失誤了。

這時,劉士寧忽然咬牙道:“他們剛乘海船來到潤州,一定還在休養,來不及部署,我們還有機會。”

範弘無語了,這簡直就是冒險,但他也理解劉士寧的心情,心心念念準備了五年,卻被晉軍搶先一步,這口氣他怎麼可能咽得下?

“還是太冒險了,請主公務必慎重考慮!”

劉士寧冷冷哼了一聲,“我就是因爲太謹慎才失去了先機!”

.........

宣州在江南地區是一座大州,主要是面積大,山地多,它在東面和潤州、常州、湖州接壤,劉士寧目標非常明確,派一萬大軍直撲常州晉陵縣。

劉士寧對江南各城都很瞭解,晉陵縣城牆高大寬厚,易守難攻,城內糧食儲備有二十萬石,是一座可以長期堅守的城池。

而且晉陵縣正好扼守住南下必經之路,一旦把晉軍牽制在晉陵縣,自己的大軍就能佔領蘇州、湖州、杭州、越州等大片地區。

儘管晉軍佔了先機,先到潤州,但他們需要時間休養調理,這就使自己有了後發優勢。

與此同時,劉士寧以天熱肉身易腐爲理由,將父親的停柩時間由四十九天改爲二十一天,要求父親靈柩在兩天內下葬。

........

在太湖以西的山區,一支萬人的軍隊在大將李清陽的統領下,正疾速殺向常州。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會(十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無可忍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九百八十八章 請客深意第九百二十三章 搜尋敵酋第六百一十四章 公孫家族第十二章 蒼鷹猛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玉門遇襲第八百四十二章 千里追蹤(下)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四百八十六章 藩鎮作亂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秋後算帳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三分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接受條件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二百零七章 天子病重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七百零五章 攻佔王城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四路大軍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七百九十七章 江南風緊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八百一十二章 勢力代表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動了疑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國都失陷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奔襲宣州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戰局不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洛陽異動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百官投票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闖關過卡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風暴(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乘船出川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四十二章 斬盡殺絕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八百九十一章 各自爲陣第八百零四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