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牛得志以爲經過23日早晨的惡戰後,美軍已開始退卻,此時正是展開追擊擴大勝利之時,然而情況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順利,美軍並非兵敗如山倒,相反整個退卻非常有組織,他本以爲是自已部下決心不足,行動緩慢才讓美第2師安全撤退的,可是當他親自了解了一下情況後,發現問題並非他想象的那樣,除美軍抵抗頑強之外,最大的麻煩來自於自然地形。第3裝甲旅是機械化部隊,美軍也是機械化部隊,雙方都裝備有大量裝甲車輛,因此雙方的戰鬥基本上是裝甲兵間的戰鬥。可是這裡的地形是起伏不定的山地,不利裝甲機械化部隊行動,所以戰鬥是雙方小規模裝甲部隊間的決鬥。此時又值夏季,茂盛的植被影響人的視野,雙方坦克兵常常只能在相距幾百米時才能發現對方的身影,在如此近的距離之內,火控系統的優劣已無意義,裝甲薄厚也無關緊要,無論是M1A1,還是99A坦克的裝甲都無法承受對方的穿甲彈一擊,可以說是“一擊必殺”,因此誰先發現對方,並首先開火,誰是勝利者。這對於防禦者來說太有利了,只要找一個好的隱藏處,幾乎不會被對方首先發現。更麻煩的是被擊毀的裝甲車輛常常阻擋道路,令志願軍無法通過。

正當牛得志爲推進速度快不起來發愁之時,第348團團長王清洋率部隊趕來了,爲加快第3裝甲旅的推進速度,總部特意將該團增派給他們。王清洋在研究一下形勢之後,採取了一個特殊的戰法,他讓戰士們徙步發起進攻,這讓戰士們非常不理解,該團可是機械化步兵團。不過他們發現這一決定是正確的,徙步進攻遠比乘車進攻更有優勢。

志願軍的裝甲車輛從火線上退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持步槍的中國步兵。這時美國人可犯愁了,別看步兵已被許多人視爲過時的兵種,但步兵並沒有視淘汰,朝鮮的情況對於步兵實用非常有利。起伏不定的山地地形與茂盛的植被的掩護,讓志願軍的步兵可以輕易接近敵人的陣地,等美軍發現正在靠近的志願軍時,他們發現手中的反坦克武器用於對抗坦克還可以,對付步兵則一點也不適合,坦克與步兵不是一類的目標。對付步兵,美軍竟沒有好辦法;炮兵因彈藥不足,無法實施有限地炮火封鎖,坦克與裝甲車因地形不利,無法有限的機動,失去機動能力的坦克效率大減。這種情況下步兵可能是對付步兵的最有效手段,可是美軍中的步兵太少,韓國步兵戰鬥意志又太弱,因此志願軍步兵進展還是不錯。

步兵攻擊進展順利,令牛得志心情不錯,正在這時電話又響了,他拿起來電話聽了一下隨即掛上了,原來諸葛子龍又打電話來請戰來了,諸葛子龍坦克營經過早晨的戰鬥後,一直處於待命狀態,這個營可是寶貝,牛得志不願輕易使用。不能參加令諸葛子龍心急如焚,因此接二連三的打電話請戰,頻繁的程度讓人受不了,最後不得不按“騷擾電話”處理。可是每次將電話掛斷不久,諸葛子龍必會再打,可謂之“屢掛屢打”,其實他也知道這樣不好,可看着其它部隊開赴一線投入戰鬥,自已還在後面待令,感覺沒法再難受了,總是忍不住打電話向上邊請戰。

等到了夜上11點了,諸葛子龍身邊的電話突然響起來了,拿起電話就聽見牛得志那邊快速命令道:“聽着,敵坦克部隊出現,我命令你的坦克營立即實施反擊,一定要把對手的坦克全部清除!好了,你的坦克立即出動吧!”還沒等諸葛子龍回話,他就把電話放下了。

當部隊出發起,諸葛子龍發現與他們一起行動的還有一些北朝鮮人民軍的T-55坦克,這讓他大爲不解,T-55還能打坦克戰嗎?

戰鬥開始後,他又發現他們面對的不是美軍,而是韓國人,對付韓軍88式坦克使用99A不是大材小用嗎?事後才知道是情報有誤,讓志願軍以爲美軍主力來了。

當最後一輛韓軍坦克被99A坦克擊毀,人民軍的坦克手們終於有了大展身手的機會,別看他們使用的是老的不能再老的T-55坦克,可在韓國士兵的眼中,T-55與99A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可怕的殺人機器,因爲他們手中的反坦克武器已經用光了。

這次劉曉光可能有點倒黴,戰鬥開始不久,坦克上的無線電天線就被一枚彈片削斷,造成通信不暢。他只顧猛衝猛殺,先是與大部衝散了,接着又走錯了路,等他們發覺時已闖入了敵人的縱深,與大部隊失散,衛星定位系統又出了問題,讓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方位,好在,他們發現有4輛人民軍的T-55坦克跟着他們,後來才知道這幾輛坦克上的通信系統太次了,他們與上級失去聯繫後,一直不知道應怎麼辦,所以決定跟着志願軍走。這種情況下劉曉光竟一點也不急,不但沒有率隊往回去,反而率隊南下,用他的話說是:“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也許是由於當時太混亂了,或者這太出人意料了,所以這支由一輛99A和4輛T-55組成的隊伍竟然沒有被發現,也沒有受到攔截。

“注意!左面有情況!”劉曉光突破叫道,剛纔他發現左面不遠處有異常情況,此時他們正在沿着一條小路緩慢前進。

情況很快查明瞭,原來不遠處有一支敵裝甲部隊正在補充彈藥和油料,他可不想放過這個大好機會,於是將人民軍坦克上的幾個車長找來,研究作戰方案,雙方雖然語言不通,不過大家馬上明白了他的意圖。大家立即返回自已的坦克準備戰鬥,隨着他將手一揮,幾輛坦克緩緩開出隱蔽處,向目標開去。這時敵人還沒有發現危險,其實正在接近的T-55坦克已經被發現,不過沒有引起注意,誰也不會想到人民軍的坦克會出現在這裡。

正在補充彈藥和油料的是美軍的一個騎兵營--相當於解放軍的機械化步兵營,坦克和步兵戰車的發動機被關閉了,軍官們正在開會,部隊馬上就要投入戰鬥了,士兵們則抓緊時間休息,連日的戰鬥讓人感覺到休息的重要性。

99A坦克一直開到距敵人約600米處才停下,不敢再進了,再進太危險了。

“先等一下,等我們的朋友到位了,再送美國佬見上帝去!”

“小趙,這回可看你的了,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前面那8輛M1A1全部送回老家去,如果你放過一個,我們就死定了!”小趙是他的炮長,一個非常優秀的炮手。

“放心吧!我保證一發一個。”

“好,那幾個傢伙就歸你了,我來招待他們!”劉曉光說着已將手中的機槍瞄準正在列隊的人羣,全部美軍人員正在一處空地上集合,好象他們的上官要發表什麼講演。

“開火!”99A坦克的車體隨之一動,接着一輛M1A1坦克發生了爆炸,並燃起大火,數秒鐘後第2輛M1A1坦克也被擊中起火。劉曉光手中的機槍也幾乎同時開火,將毫無準備的美國人放倒了一片。

接着人民軍的T-55坦克也開火了,T-55是以步兵戰車等防護力弱的目標,T-55坦克的100毫米炮對付M1A1坦克的效果等於零,然而對付M2/3步兵戰車則可以保證一發即毀。M1A1被擊中燃起的火光也爲T-55能夠擊中目標提供了不少幫助,否則依賴T-55的火控系統很難擊中目標。

小趙的射擊技術的確不錯,發發命中,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摧毀了全部M1A1,當然這與坦克安裝了自動裝填機是分不開的,人工裝填決對保證不了這麼快的射速。

其實使用人工裝填並不是M1A1的大缺點,真正的麻煩是99A坦克是從美軍坦克後方開火,要想還擊,M1A1的炮塔要轉180度,而且此時全部M1A1坦克正排成一排,坦克之間的間隔很小,炮塔無法迴轉180度,除非將炮管去掉,這是不可能的。因此M1A1坦克根本沒有開火還擊的機會。

“夠了!撤退!”劉曉光命令道,“什麼?撤退?”小趙不解的問道,“見好就收吧!彈藥用的差不多了,再不走一會就麻煩了!”於是他們先撤了,人民軍的那4輛坦克也撤了一下,等被打得暈頭轉向的美軍清楚過來時,他們已經走遠追不上了。

這一仗打的可謂“漂亮”,被許多戰史學者被列爲經典戰例,解放軍裝甲部隊則將此戰編入了教科書。至於此戰美軍的損失情況,美軍自己一直沒有公佈過,劉曉光等人當時沒有仔細統計過戰果,所以數字有好幾個,幾乎成了一個不解之迷。不過己方的損失相當準確,參戰的5輛坦克全部被擊中,好在都是輕傷,多是被機槍或25毫米機關炮擊中,無一人員傷亡。

撤出戰鬥之後,他們與4輛T-55會和之後,立即北返,因爲他們的彈藥都所剩無幾,沒法再打了。這時劉曉光又做出了一項大膽的決定:“把大燈打開!”結果一走上暢通無阻,因爲誰也沒有想到他們會如此大膽,不過在他們超過火線,就要順利返回已方防線之時,出了“麻煩”。他們被當成敵坦克遭到射擊,令人慶幸的是這個誤會很快被更正,不幸中的萬幸是誤會沒有造成什麼損失。

除了正面戰場上的失利之外,讓威斯特感到頭痛的問題還有許多,首先空中支援減少了,由於志願軍空軍戰機積極活動,已將美韓空軍主力拖入無休止的空戰中,無力爲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被寄予厚望的航空母艦艦載機的表現也讓人失望,因爲要留下相當數量的戰機來保證航空母艦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在解放軍戰機不時“光顧”的情況下。解放軍突然登上金門島和馬祖島,臺海局勢進一步緊張,將美國艦隊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了,能來派出支援朝鮮戰場的戰機數量很少,可謂“杯水車薪”。

另一個讓他感到頭痛的問題是補給不足,所謂的補給不足不是補給物資數量不足,而是物資無法及時足額運交一線作戰部隊。美軍空軍正忙於向韓國運送部隊,沒空爲一線部隊運送補給;人民軍在撤退前對港口、鐵路、公路等都進行了破壞,使北朝鮮境內的海運與鐵路運輸系統無法使用,只有公路系統還能供部隊使用,不過公路系統在戰鬥中的損壞也很嚴重,再加上游擊隊的不斷襲擾與破壞,所以運輸效率很低。

美國人從不在乎除己方人員生命之外的一切物資消耗,不知道什麼叫節約,韓國軍人也多少受到了這種習慣的影響,有時甚至好象在與美國人比消耗速度。戰鬥開始不久,各部隊手中的彈藥即消耗光了,新運到的彈藥也會很快消耗光,根本無法建立儲備。

就在這個時候,韓美聯軍的補給線上又被插上一把刀--朝鮮西部集羣於23日下午5點發動了進攻,進攻開始不久,威斯特即從各種情況報告中判明,朝鮮西部集羣的攻擊目標是處於韓軍控制下的順安。如果順安被攻佔,那麼韓美聯軍的一條重要補給線將被切斷,數萬部隊將陷入志願軍的包圍之中。他非常清楚這一點,一邊嚴令順安守軍死守,一邊調動大軍增援。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有關的決定也不存在問題,遺憾的是他再次錯估了形勢。以爲所謂的朝鮮西部集羣不過是一支擁有最多不超過2萬名已失去戰鬥力的人民軍殘兵組成的隊伍,僅派出一個韓國步兵師增援,認爲一個師的增援部隊足夠了。實際上,這點增援遠遠不夠,朝鮮西部集羣的兵力達7萬,其中作戰部隊5萬,等他發現情況不巧,再增派部隊已經晚了,最先派去增援順安的那個韓國步兵師已被擊退,順安守軍則於當晚8點放下武器投降。

順安的失守對於韓美聯軍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意謂着運交一線部隊的補給品將大量減少,而且數萬部隊有可能陷入包圍之中。奪回順安、打通補給線成爲最優先解決的問題,於是數萬韓美聯軍部隊直指順安,可惜這些部隊不能同時到達,而朝鮮西部集羣的目標並非僅僅是順安,待順安守軍一投降,他們立即揮師南下。此舉可謂“大膽”,北面的敵人還擁有強大力量,如果此時調集大軍回援,再與南部的敵軍配合,必將對朝鮮西部集羣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力,那時情況就不妙了!其實北面的韓美聯軍部隊確有回援之意,但其正面受到志願軍的強大壓力,指揮官們不想、也無法從激戰中的一線抽調出部隊回援,僅能派少量部隊回援,自然無力突破人民軍阻擊部隊的攔截。

沒有後顧之憂的朝鮮西部集羣集中力量向南發起了強大攻勢,立即讓韓美聯軍陣角大亂,這個攻勢出現的太突然,也太強大了,韓美聯軍怎麼也不會相信在佔領區的後方竟存在着一支強大的敵軍,也沒有想到他們會主動出機,奉命奪回順安的韓美聯部隊完全以進攻者的角度去準備,等戰鬥開始了,意識到自已已經成爲防禦者,這纔想起自己沒有進行防禦的準備工作。更重要的是,美韓部隊是剛從各處臨時抽調來的,沒等各部隊到齊,戰鬥就開始了,各部隊是隨到隨投入戰鬥,無法集結成“拳頭”。

朝鮮西部集羣的攻勢進展很順利,可是中朝混編旅的人根本高興不起來,因爲該旅被編入預備隊,準備在最關鍵的時候投入到最關鍵的地方,然而進攻太順利了,讓該旅一直沒有機會投入戰鬥。看着別人“大吃大喝”,自已連“喝口湯”的機會都沒有,這感覺的確很難受。不過情況很快有了改變,韓美聯軍必竟不是烏合之衆,很快就從最初的混亂中恢復過來,開始組織反擊。投入中朝混編旅的時候終於到了!

中朝混編旅一趕到戰場即與韓軍的第34步兵師遭遇,這個師的戰鬥力確實不弱,投入不久即在人民軍的防線上“撕開”了一個口子,正快速向人民軍縱深突進。然而中朝混編旅也不是“軟的”,於是發生了一場遭遇戰,雙方的隊伍都是在行進間直接投入戰鬥的,這可是一場不講究戰術、硬碰硬的戰鬥。

中朝混編旅的投入立即阻止住了韓第34師的攻勢,避免了人民軍防線的崩潰。狄青龍職務爲中朝混編旅的參謀長,他原來指揮的步兵營已交給薛一卒指揮,他不喜歡呆在後方的指揮所內,戰鬥開始不久就以:“指揮員下一線是我軍的光榮傳統!”爲藉口,親自帶着隊伍上了一線。結果旅指揮所內的高級指揮員只剩下盧頓與藍語煙,盧頓自認缺乏軍事指揮能力把指揮權交給了藍語煙。這下好可,指揮全旅的重任一下子全落到了她的肩上,這讓她感到負責重大,不過她現在最關心薛一卒的情況,甚至多少有些擔心。幾個小時前薛一卒率領全營秘密的出發了,計劃滲透到敵後去活動,可是出發了這麼久了竟一點消息也沒有傳回。

別看狄青龍下到了一線,但還是不時“干涉”她的指揮,這不很快打來電話命令道:“敵人太多了,不能硬拼,研究一下來個側冀迂迴,如果我們的兵力不足,請求上級支援!”

面對“干涉”,藍語煙不但不“反抗”,反而回答道:“明白!這個問題我也想到了,上級也同意,目前正在研究具體的方案,很快就可以實施!”

“還有,薛一卒那邊有消息嗎?”

“他們出發之後,一直沒有消息。”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一定是過去了!”

就在韓軍認爲損失太大,感覺有點支持不住時,發覺人民軍已支持不住開始後退了,於是韓軍士氣大振,想都不想的就展開猛攻,人民軍也隨之失去抵抗的信心,很快敗退而去。正當韓國人高高興興地追擊之時,竟受到了美國飛機投下的炸彈“歡迎”,原來美國人出於好意,特意出動大批飛機,準備實施一次飽合轟炸,爲韓國地面部隊開路,可是當美機趕到時,韓軍正好衝到了原訂的目標區內,等美機投完全部炸彈才接到有關空襲目標區變更的命令。

經過美機一番飽合轟炸之後,韓軍已成強弩之末,進攻勢頭立減,人民軍當然不想錯過這個良機,埋伏於兩冀的部隊率先實施反擊,形成左右迂迴之勢;接着正面的部隊也開始反擊。早已埋伏多時的人民軍裝甲團也及時全部投入戰鬥,幾十輛T-55坦克和裝甲車共同組成了一支裝甲縱隊,構成一股由鋼鐵組成的洪流。經過美機的空襲之後,本已所剩無幾的韓軍坦克,很快化爲“廢鋼鐵”。

韓軍的抵抗很快在裝甲縱隊的衝擊下崩潰了,這真叫“兵敗如山倒”,失去鬥志的韓國士兵不顧一切的逃路了,軍官們命令根本沒有人聽,實際上軍官們也加入逃兵的隊伍中,韓第34師就這樣崩潰了!一支美軍試圖讓韓國士兵停下來,返回去戰鬥,可是這根本辦不到,因爲當逃兵的人實在太多。

韓國士兵逃跑的速度可真快,大部分人在人民軍兩冀部隊會和之前逃出了包圍圈,幾乎讓這個合圍計劃破產,可是數以千計的逃兵毫無秩序的逃跑造成很大混亂,許多正在趕來的增援部隊經過逃兵的衝擊後,部隊建制全亂了,戰鬥力大打折扣,甚至有幾支部隊被完全衝散。韓美聯軍的部分部隊佔領了幾處陣地,試圖阻止人民軍推進,可是在夜幕下人的肉眼根本無法分辯遠處的東西,即便有夜視器材的幫助也只能看到有限距離內的東西,且往往能看到,而分辯不出敵我。緊緊跟在逃兵之後的人民軍又常常誤入敵羣,敵我雙方混雜在一起。面對衝過來的人羣,守軍根本分辯不出那些人是已方的逃兵,那些是敵人,等分辯出來往往也晚了。

人民軍在裝甲洪流的引導下迅速發展,不過攻勢不久即暫停下來,原來裝甲部隊衝擊的過快,將其它部隊遠遠地拋在後面,因此裝甲部隊要停一下,等其它部隊跟上來再繼續進攻。對於暫停進攻的命令在戰後成爲一個相當有爭論的問題,引得許多人打起了“筆仗”。

當天戰鬥開始前,薛一卒即率領他的營與師偵察連一起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是滲透到敵後,實施破襲。全體人員輕裝之後,分爲幾股分頭行動,走在最前面的是師偵察連,師偵察連任務是負責探路,一路之上,全靠師偵察連才順利滲透到敵後。越過最危險的地段後不久師偵察連與薛一卒等人分手,單獨繼續南下,執行偵察任務。

送走師偵察連之後,薛一卒令一面讓部隊分散隱蔽起來,一面派出偵察排四處尋找目標,待偵察排返回將偵察到的情況進行會報之後,他發現四周都有可值得攻擊的目標,最後選定目標--一座大橋。這座橋橫跨於一條小河上,河水雖不深,但運送物資的汽車無法涉水過河,只有通過這座橋。以前這座橋並未受重視,可順安被攻佔之後,韓美聯軍運送補給的車隊就不得不改路經過此橋,以繞過順安。此時負責守衛大橋的是美國第十山地師的部隊,這真可謂“冤家路窄”。

薛一卒的計劃可謂大膽,此橋已有重兵保守,且附近有敵人大部隊,可說是“虎口拔牙”。迅速給部隊下達任務之後,薛一卒的指揮部也隨迫擊炮排轉移來距大橋不遠處的預定陣地--一座小山的山頂,從這裡可以俯視整個戰場,他與翔風在山頂上指揮,迫擊炮排將迫擊炮架設於後山腰上,位置不僅隱蔽,而且處於火炮射擊的死角相當安全。

“打吧!還等什麼?”翔風將全部目標的射擊參數計算完之後,有點急切地問道。

“再等一會!其它各組此時不一定能到位,多等一下!”薛一卒一邊不慌不忙的回答道,一邊用望遠鏡仔細觀察着目標。由於擔心無線電會被敵人截獲,他們的無線電電臺只收不發,此時雖不知道各組的具體情況,但能估算出各組的大致位置,並且相信各組的無線電臺都打開了,正準備接收命令。

等了近半個小時之後,薛一卒認爲差不多了,於是打開手中的無線電臺,對着話筒說道:“注意!注意!節目慶祝活動開始!”這就是表示行動開始的密話,反覆說了幾遍之後,他又命令道:“迫擊炮射擊!”然後他又舉起望遠鏡觀察彈着點。

接着遠處也響起了槍炮聲,原來爲保證攻擊大橋的順利,特意派出了了若干個戰鬥小組四周騷擾,分散敵人的注意力,這下子敵人的後方大亂!

狙擊手與反坦克導彈已將橋面封鎖了,大橋西端的守軍無法增援大橋東端,令大橋東端守軍陷入孤立的地位,不過守軍很鎮靜,沒有被突然打的驚慌失措,相反迅速做出反應,以猛烈的火力還擊。3連2排的項少龍本想帶着他的班借炮擊的掩護快速衝進敵人的陣地,可半路上就被美軍的火力攔住,無法前進。不過美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不時有迫擊炮炮彈準確地落入他們中間,但又不知道炮彈是從那飛來的,炮位雷達截獲的雷達反射信號太亂,根本沒法計算出正確的炮位,看來當初特意要求這些新式82毫米迫擊炮炮彈確實對了,當然這與優秀的炮手加上翔風的準確計算分不開的。

正當雙方爲爭奪大橋東端陣地展開激烈的交火之時,大橋突然發生了爆炸,原來正面的進攻不過是一種掩護,目的是掩護爆破小組炸橋。美軍雖然在大橋附近的河灘上部署了地雷,可是由於沒有專門布放於水中的地雷,而沒有在河中佈雷,而爆破小組正是涉水到達橋下將數包炸藥安放於大橋下,成功的炸燬了大橋。

炸燬大橋之後,薛一卒即率部撤出了戰鬥,這裡不是久留之地,如果等敵人清醒過來再撤就晚了,實際上他們撤走不久,敵人的增援大部隊就到了。

突然間遠處火光沖天,接着是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原來被派去實施騷擾的偵察排,在排長肖壁的率領下,竟然誤打誤撞上一個大型後勤中心,這個後勤中心專門負責西線韓美聯軍部隊的補給任務,由於運力不足,大量彈藥等物資正積壓在這裡,由於這裡沒有什麼倉庫,全部東西都是露天存放。戰鬥中一堆炮彈被流彈引爆,結果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引起了整個戰爭期間最大的一次爆炸,雖然美韓兩國都拒絕公開這次爆炸的損失情況,然而人們都相信這次爆炸的損失相當慘重,因爲製造這一事故的肖壁等人後來回憶說,如果不是他們見勢不妙,立即撤退,否則他們也會一起被“報銷”。

其它幾個小組的戰果也不小,一個小組將一個大型通信中心破壞,另一個小組竟冒充韓國人襲擊了美軍的一個營地,結果引起美韓兩軍不明不白的大打一場,美軍的一個機場也受到他們的炮擊。整個行動取得的成果可謂豐收,付出的代價也小的很,全營負傷或陣亡人數不足30,而且大部都是輕傷。

戰後有人這樣評價這一戰鬥:“該營的行動非常突然,使敵人反擊計劃還沒有實施就破產了!有力的支援了朝鮮西部集羣的進攻行動,而朝鮮西部集羣的進攻則打亂了敵人對該營的圍剿行動,讓該營得以安全撤退!”

橋樑被炸、後勤中心被摧毀,通信中心被毀、營地受攻擊、機場遇炮擊,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不能讓人感到好受,尤其是這些事情幾乎是同時發生,更讓他受不了的是“造事者”事後全跑光,沒抓住一個,以至於威斯特聽到這些消息之後差一點暈過去,這真是“雪上加霜”,

前方戰場失利,後方大橋被炸、後勤中心被摧毀,朝鮮西部集羣又快速推進,整個形勢進一步惡化,威斯特意識到繼續堅守現有的防線已不可能,在沒得到韓國人同意的情況下,他下令實施大踏步的撤退,將防線後撤至平壤以北。然而韓國人則認爲形勢沒有惡化到無法收拾的境地,勝利還是有希望的,爲此拒絕立即撤退,並派趙東雲去勸說威斯特,然而威斯特根本聽不進去,依然堅持撤退計劃。最後韓國人不得不同意撤退,不過美韓兩軍高級指揮官間的爭論已浪費了許多時間,在此期間美軍部隊已奉命開始撤退,韓國部隊則繼續堅守着陣地,可是韓國人根本無法單獨堅守美軍撤退後留下的防線,製造整個防線更大的漏洞,結果聯合國軍向平壤以北地區撤退的速度比計劃快速了許多。

24日上午,南下偵察的志願軍第3裝甲旅所屬的師偵察連順利進入平壤,同日下午,朝鮮西部集羣的先頭部隊開入平壤,至此平壤解圍!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階段作戰行動也隨之結束,志願軍雖然取勝,但勝的並不輕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韓美聯軍雖然敗退了,但主力依然尚存,因此更大規模的戰鬥正在運釀。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