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平叛五

蔡鍔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在姜義柳那裡獲知十七標已經攻佔分宜,而更前面的第五鎮騎兵標採取大迂迴的戰術截斷義軍南下的通道,軍事素養極高的蔡鍔立即意識到,自己寄予了極大希望的起義已經完了。

其實,蔡鍔早已明白,第五鎮一旦抵達戰場,義軍面臨的就是失敗了。經過二十餘天的零距離考察,蔡鍔對於第五鎮的戰力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對抗這樣一支精銳,義軍獲勝的希望連半成都沒有。

衡量一支軍隊戰力不只是看裝備和人數,更多的是訓練和紀律。而長途行軍是檢驗部隊戰鬥力的極好試金石。自濟南出發,連續保持六十里以上的行軍速度是一件值得驚奇的事情。蔡鍔認爲段祺瑞一手訓練的北洋第三鎮根本做不到這一點。部隊精神好,減員少,不擾民而給養不乏,足以反映出第五鎮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和平時的訓練水平。

唯一的希望就是龍謙對義軍放水。有沒有這個可能呢,有。證據在於龍謙挑明瞭他的身份,卻沒有限制他的活動,反而將其臨時編入了第五鎮參謀處去“見習”。還有就是第五鎮參謀處在宿營地編印的那些傳單的內容,語調溫和的勸諭,恰到好處的警告,寬大的處理方法,都證明龍謙對於義軍並不仇視,而是有着某種同情。

傳單都被快馬送至了前鋒部隊。

對抗就意味着屠殺,蔡鍔甚至希望義軍聽從勸告就此散夥了。蔡鍔不是沒有做過“策反”龍謙的努力,但連他自己都覺得語調蒼白乾癟,龍謙只是報以微笑,“蔡松坡,你還是聽我的勸告加入第五鎮吧。”蔡鍔同樣沒有答應。

大軍在九江一帶渡過了長江,進入了江西,終於抵達戰場了。就在龍謙與司徒均受邀赴吳重喜的宴請之時,蔡鍔在參謀處看到了封國柱的軍報。他登時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萬萬沒有想到,第五鎮發出的第一擊便狠狠打在了義軍的“七寸”上。

“怎麼會這樣?他們,他們也太,太笨了吧?”蔡鍔結結巴巴。

“早幹什麼去了?無論是東進臨江,抑或南下廬陵(吉安府首府),在我軍未抵之前,他們都是自由的。但我軍既然已經來了,那就由不得他們了!”姜義柳指點着地圖說。

“蠢材!”蔡鍔極度失望,不由得大罵。

“蔡參謀很是同情他們吶。”姜義柳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蔡鍔顧不上與姜義柳研討戰局了。也沒有什麼值得研討的了。以第五鎮的裝備和訓練水平,一個標上去就可以擊潰義軍了。何況第九協主力已經增援上去了。現在唯有求助於龍謙不要不開殺戒了。儘管他基本相信龍謙對於義軍抱着同情心,但龍謙手下的那幫虎狼之將未必沒有存了殺良邀功的念頭,何況在朝廷眼中起義者也算不得良民。那個十七標如此迅捷地進軍,不就是存了立功的想法?唯有從龍謙這裡討一道命令,自己帶着到前方方能制止對義軍的屠殺。能給反清勢力留一點種子也好,蔡鍔變得現實起來。

他沒有資格參加吳撫臺爲山東客軍首腦的接風宴會,他聽說龍謙回來後就去求見,但進不了龍謙所居的後院,古小林說司令已經安歇了,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好了。

焦慮不安的蔡鍔等到天明,不顧衛兵的制止在後院門口大喊大叫,將龍謙喊了出來。

“你喊什麼?有什麼急事?”

“我還是進屋給你說吧。”蔡鍔覺得龍謙還算平易近人。

“不必了,你就在這裡說吧。”

“龍軍門,你是不是給我一道手令,讓我去前方去?”

“你要什麼手令?”

“大人何必明知故問?殺人不是割韭菜,人頭掉了就長不出來了!”

“龍謙豈是嗜殺之人?相關的命令我已經下達了。放心吧。”

“我怎能放心?除非你授權給我,讓我去前方督戰。”

“這個就過分了。好吧,你可以去。我給你一個騎兵排,你去吧。”龍謙揮揮手,轉身回屋了。

劉道一現在已經對起義徹底絕望了。首要的是他必須逃出清軍的合圍圈。

時間往回推。

農曆十月二十一(公曆12月6曰),分宜被攻佔,義軍被攔腰斬斷,一縱隊反攻分宜失敗,縱隊司令趙昭死於分宜城下,接着被殺出城來的官軍驅逐,隊伍四散奔逃,近乎處於失控狀態。

到天明時分,劉道一總算聚集了百十餘潰兵,“職務”最高的是一箇中隊長,姓餘,叫餘格。

當初改編義軍,劉道一部分學了曰本軍制,縱隊是自己發明的,下面設大隊、中隊、小隊。

“怎麼辦?劉先生?”餘格問劉道一。這是個矮小瘦弱的青年,艹着湘東口音。

“先搞清楚這兒是什麼地方吧。”肚子餓的咕咕叫,劉道一一屁股坐在一塊山石上,拼命調勻氣息。跑了一夜,感覺身子骨要散架了。

“南邊那座山就是澗富嶺。”一個江西人說道。

“離分宜有多遠?”

“五十來裡吧。”

“嗯,現在首要的是將隊伍集合起來。當然,咱們先要吃頓飽飯。附近最近的村子在哪兒?有多遠?”

“那邊,七八里地吧。”還是那個江西人。

“弟兄們,大夥兒千萬不要泄氣。這一仗沒有打好,不算什麼。”劉道一意識到士氣已經極爲低落了,再不鼓動將徹底完蛋,“從古到近,革命從沒有一帆風順的。當初朱洪武起兵抗元,也打過敗仗,最後還不是將韃子趕出了中原?咱們這不算什麼。趙司令死在韃子手裡,我跟你們一樣很難過。但難過不頂用,要緊的是給趙大哥報仇雪恨!現在,大夥兒都聽我的,咱們先到那邊村子裡吃頓飽飯,然後想辦法將附近失散的弟兄們找回來,或者北上去找龔都督,或者南下廬陵,局面大有可爲。只要我們找機會打一兩個勝仗,百姓還是向着我們的。大夥兒都是好漢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向韃子低頭了!”

“對,給趙大哥報仇!報仇!”第一縱隊的官兵很多都是趙昭的老兄弟,劉道一的話算是說到了他們心裡。

讓那個江西小個子帶路,劉道一和餘格領着這百餘人摸到村子裡,敲開一家看上去最氣派的人家,聲言要主人立即準備百十人的飯食。

在山中的這個村子顯然不曉得昨晚在分宜發生了戰爭,“哪裡能做這麼多人的飯啊?”主人立即叫苦不迭,心裡怕的要死,他以爲是土匪打劫。

“我們是中華國民軍南軍的部隊,不是土匪,你不要怕,”劉道一和顏悅色地對主家說,“是反清的武裝,滿清韃子壓迫了漢人幾百年,早受夠了!你是漢人,不是韃子!弟兄們,湊些錢給這位大哥,快些弄些米來煮了,我們還要趕路。”

不是土匪就好辦,主人不敢提錢的事,“好,好,衆位好漢,千萬不要進屋了,不要驚擾了家中女眷,我這就給各位弄飯吃。”他趕緊找了一口大鍋,叫了老妻出來爲這些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的漢子們搞飯。

劉道一找遍身上,只找到四塊銀元,朝餘格們要,大家都說沒錢,劉道一無奈,硬是將四塊銀元塞給了驚慌不已的主人。

也沒什麼菜餚,大夥兒每人吃了頓白米飯,暫時解決了肚子問題,接下來就是行動方向了。

餘格提出向北去找龔春臺大隊,“咱們繞過分宜,走小路,回袁州罷。”

“不去袁州,還能去哪裡?對,回袁州……”

幾乎所有人都對南下失去了信心。或許,在袁州的那些曰子衣食無憂的特徵留給了義軍兄弟深刻的印象。

此刻,劉道一手裡只有百十號人,洋槍不過十來支,子彈沒有清點,也不用清點,因爲太少了。

憑着這點力量去打廬陵是不現實的。也只好回頭去找大隊了。接下來的兩天裡,劉道一率領這支部隊向西移動,一路上又收攏了二百多義軍,都是第一縱隊的人馬,使得他手裡的兵力增加了近四百人。他重建了第一縱隊,自任司令。沒有人反對,這種情況下站出來承擔責任是需要勇氣的,是真正的好漢。

劉道一的信心恢復了不少,他一路爲士兵們鼓勁,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堅定的革命者,都是精華了。等我們與龔大哥的隊伍會合,等我們起義的消息傳遍全國,同盟會的同志們定會在其他地方舉義響應我們,滿清韃子顧此失彼,他們就要完蛋了!

留下的隊伍對他的話還是相信的。可是事實很快擊碎了劉道一的企盼,他們從分宜西南的山區轉道北上時,在一個不知名的山村遭遇了清軍。當時是中午時分,可以看得很清楚,前面的清軍不是湖南或者江西的巡防營,而是身穿土黃色綿軍衣的朝廷正規軍。遭遇戰瞬間打響,清軍一挺咯咯嘯叫的機關槍便將義軍打懵了,叫喊着率隊衝鋒的劉道一身邊的士兵連續中彈,隊伍很快垮了下來,而對面的清軍——大約百餘人展開了戰鬥隊形攻了上來,劉道一被餘格拽着逃離了戰場,等躲過這股清軍,第一縱隊的官兵們再次剩下了百餘人。

接下來就不是戰鬥,而是逃亡了。劉道一們發現,他們的周圍,西面,東面及北面都出現了清軍部隊,清軍像是撒開了一張網。不是打仗,而是在撈魚了。兇殘狡猾的清軍僱了山民們向義軍喊話,要他們投降。到處撒放傳單,表示只要投降,不僅不殺頭,而且發給回家的路費。

百姓們還是變得不友好了,他們花錢也買不到食品了。在這之前,劉道一曾經兩次劫富濟貧,從富戶手裡搶了百十兩銀子。當然,濟的不是貧民,而是自己這支飢腸轆轆的部隊。

劉道一審時度勢,認爲不能再圖謀北上與龔春臺會合了。顯然,更多的清軍已經抵達分宜一帶,封鎖了通往袁州的每條道路。或許來自山東的北洋第五鎮全部人馬都出現了臨江以西了,那絕對不是自己惹得起的,想到這裡,身處險境的劉道一開始爲龔春臺和另一位同盟會的同志蔡紹南擔心起來。現在,他懷疑袁州已經被官軍攻佔了。不過他沒有對自己越來越少的部下說,那樣會讓他們更加失去信心。現在只能向南,先逃出包圍圈再說。

於是隊伍轉向南,朝着廬陵進發了。一天後,劉道一的殘兵與一支突然出現的清軍騎兵遭遇,劉道一腿部中彈,來不及自盡被被一個清軍騎兵揮刀打掉了他手裡的短刀,他被俘了。

第7節 太原第15節 方時俊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4節 國會四第15節 平叛五第32節 出征二第12節 進京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9節 整編前後九第24節 縱論二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4節 黑溝臺二第12節 條件第15節 新局面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16節 末日三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16節 末日三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5節 北京五第11節 戰後四第12節 平叛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26節 娜塔莉亞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27節 變化三第36節 大勢五第9節 兗州行三第17節 末日四第21節 敗露第26節 俘虜們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4節 俘虜們一第17節 山東政務第3節 周毅一第5節 外交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18節 犧牲二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4節 北京四第15節 演習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6節 破莊六第5節 狄文父子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5節 白瑞庭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38節 大勢七第2節 抗洪二第11節 伍廷芳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節 國會二第2節 美國特使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2節 初戰一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2節 初戰一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27節 風波二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26節 娜塔莉亞第3節 端方第5節 狄文父子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1節 出征一第6節 戰與撤第2節 北京二第七節第2節 齊河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8節 北洋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3節 動員第7節 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