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寧時俊二

在門子手心裡塞了一張銀票,說明了自己的身份,門子的態度明顯好了許多,“得,我給您通報下管家吧,能不能見到中堂,就看你的造化了。”門子對寧時俊拱一拱手,轉身進了大門,乘人不注意,將攥在手裡的銀票看了下,心裡一陣高興,那是一張一百兩的票子,一般情況下,能收到二十兩就算不錯了。門子心裡涌起對剛纔那個清秀的年輕人的好感,沒說的,得爲他美言兩句了。

“張總管,有一個自稱是威勝軍右翼參謀長的人請見中堂,”門子彎着腰站在張管家面前,“那人說山東有緊急軍務要面奏中堂大人﹍﹍”

張管家便是當初被龍謙一同救出北京的榮祿總管了,“威勝軍右翼?啊,是龍將軍的部隊,他姓什麼?”

“姓寧。很年輕。他帶了什麼龍謙的親筆信﹍﹍”門子見有門,心裡高興起來,吃人好處,爲人辦事,門子很想對的起那一百兩銀子。

“龍將軍沒有親來嗎?老爺昨兒還唸叨他呢。對了,你小子嘴上乾淨點,什麼龍謙?龍謙是你叫的嗎?他可是老爺的救命恩人!快請他進來在客房歇息,我去通報老爺。”

寧時俊在客房還沒坐穩,張管家便匆匆過來,“來人可是龍將軍屬下?老爺傳見﹍﹍”

寧時俊夾着那副文徵明的畫,跟着張管家進了後院,這是一座兩進的院落。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但沒有迴廊。門窗的造型也完全不同。

“卑職寧時俊,叩見中堂大人。”寧時俊進得門來,看見端坐於八仙桌上首的榮祿,馬上跪倒,大禮參拜。

“唔,起來說話。你在龍謙所部,居何官職啊?”

“謝中堂。”寧時俊站起來,規規矩矩地回道,“卑職得龍將軍賞識,現任威勝軍參謀長。”

“參謀長﹍﹍勤王之役你參加了?”

“是。卑職跟隨龍將軍參加了勤王之戰的所有戰鬥﹍﹍”

“老夫似乎沒有見過你呀。”屋裡的光線不好。榮祿看不大清寧時俊的面容。

“回中堂的話。卑職在西沽之戰後跟隨龍將軍進了北京,在東便門一帶與洋人激戰,部隊打散了,找不到龍將軍。當時局勢很亂。卑職帶手下百十號弟兄在京師躲了一段時間。聽說兩宮西狩,遂一路追到太原,才與龍將軍會合﹍﹍”

“唔。難怪老夫沒有見過你。”榮祿點點頭,“聽說龍謙有信給我?他爲何不來呀?”

“龍將軍回到山東,正趕上抱犢崮匪徒爲禍嶧縣一帶,經過幾次激戰,生擒其大頭領陶三及手下主要匪首。基本將陶三所部消滅。龍將軍本來是要親自來的,但魯南局勢不穩,數股響馬放出風來要救出被我部羈押的陶三,龍將軍生怕辜負中堂的希望,親自率領部隊剿匪,委託卑職帶了他的親筆信,將威勝軍右翼整編情況及剿匪情況面奏中堂,聆聽中堂的訓示。”說着,從懷裡將信件取出來雙手呈上。

榮祿打開信封,見裡面夾了一張銀票,也未吭氣,取出信件仔細看起來,看了一半方纔對張管家說,“看座給他。”

龍謙的信很長,字又很醜,榮祿耐着性子一張張的地看過去。總算是瞭解了這支直屬於他的部隊返回魯南的情況了,一切都算好,龍謙不負重託,一舉殲滅抱犢崮並佔領匪巢的情況,有山東地方官的上奏,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讓老佛爺很是高興,誇獎了龍謙實心辦差。但看了信,才知道仗打的很玄,龍謙回師正是時候。不過,總算是將這股巨寇剿滅了。對於威勝軍右翼的整編情況,榮祿其實不是很在意。編制越大越好,因爲他是慈禧任命的威勝軍統領。現在關鍵的就是這支部隊的糧餉了。

“你們可曾去濟南見袁世凱嗎?”

“卑職來太原時,順道去了濟南,但沒有見到撫臺大人。”寧時俊原原本本地將他在濟南碰釘子的情況報告了榮祿,沒有任何的添油加醋。

“唔,我曉得了。你住在哪裡?”

寧時俊回答了。

“這樣,你先回去等候,我會派人聯繫你的。”榮祿端起了茶杯,這就是送客了。

“這件古畫是龍將軍獻給中堂的。他說中堂雅好丹青,還望中堂笑納。”

榮祿笑了笑,“是誰的畫作啊?龍謙又是從誰口中聽本官雅好丹青的?”說着伸手接過古畫,張管家過來,幫着解開細繩,展開了畫卷。

“唔,龍謙有心了。”榮祿擺擺手,張管家將畫卷捲起來。算是收下了。

寧時俊走後,榮祿一直在思忖着龍謙的問題。這次龍謙送了重禮,一張萬兩銀票,一副價值不菲的古畫,對於沒有地盤沒有基礎的龍謙,無疑是重禮了。就榮祿的位子,不算貪。但也不是不貪。龍謙送重禮於他,更看重的是龍謙的態度。

本以爲龍謙會在安頓妥當後前來行在稟報一切,沒想到其藉口軍務繁忙只是派了人來,雖然禮數還算周全,但總是不比自身前來。袁世凱抵制威勝軍右翼的態度是可以想見的,這也是當初將龍謙派回山東的本意。榮祿默默地盤算了情勢,袁世凱是他的人,也不是他的人。比起龍謙,袁世凱的名望更高,更受朝廷重視。但正因如此,榮祿必須扶持龍謙,必須將威勝軍建立起來﹍﹍但是,核心問題是錢糧,朝廷最缺的就是錢啊。

第二天上朝,商議了成立會議政務處事宜和派醇親王爲專使赴德國謝罪事宜後,榮祿照例被慈禧留下,榮祿抓住時機向慈禧稟報了龍謙所部的情況。

“唔,總要有個章程纔好。仲華之意如何?”慈禧面無表情。耷拉着眼皮,看不出她的心情如何。

“既然任命龍謙爲沂、兗兩州鎮守使,武衛右軍還是撤出兩州爲好。龍謙忠於朝廷是沒有問題的,但其部下與袁世凱所部曾有怨恨,奴才擔心處置不當會發生糾紛﹍﹍”榮祿慢吞吞地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成立威勝軍的本意還是多幾支靠得住的軍隊,特別是京畿武力凋零的情況下。但囚居太原的朝廷幾個月來也沒有組建出威勝軍總部和左翼,一切都在籌劃中,既缺錢,復缺人。目前只有收羅的陳宦等武衛中軍數人在爲威勝軍總部和左翼奔走。朝廷在局勢粗安後,對於組建新軍的渴望淡了許多。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京師正在進行的和議上了。

“袁世凱主政山東兩年了。也沒剿滅一個抱犢崮﹍﹍倒是人家一去就旗開得勝。龍謙的兵,還是很能打仗的。”

“太后明鑑。奴才也只是擔心而已。最好是給他們劃定地盤﹍﹍”

“劃什麼疆界?龍謙不是沂州兗州鎮守使嗎?讓袁世凱的部隊撤出來就是,那麼大的山東省,幹嘛非要爭魯南幾座山頭?”慈禧擡起眼皮。看着坐在前面不遠處的榮祿。“他的兵一年要多少銀子?”

“按照袁世凱所部的標準。養一翼兵,每個月總要十來萬兩銀子﹍﹍他派的人倒是給奴才一份詳細的編制和軍費支出的明細表,奴才看過了。還算合理。”

“沂州,兗州兩州之地能養得起嗎?”

“魯南貧瘠,養一翼新軍是難的。但龍謙提出了興辦工商的想法,似有自謀生路之意﹍﹍”

“辦工商沒有錯。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看這樣好了,既然龍謙說了大話,就讓其自行籌措吧。仲華你擬一道旨給袁世凱。”

“嗻。不過,軍餉先不說,龍謙所部目前也不滿員,但器械不足,該如何補齊?”

“朝廷哪裡有錢辦這個?讓他自己想辦法好了。等北京的事了,你可去山東一趟。”

“奴才遵旨。”

“如果龍謙能自行養兵,也算爲朝廷開了條新路。漢人掌軍總歸是個隱患,你組建新軍,還要努力練一支旗兵出來纔好。咱們旗人這些子弟呀﹍﹍但願經此國難,讓國朝子弟能夠知恥後勇。”

“太后明見萬里。奴才也是想着將來的威勝軍左翼,以旗丁爲主。”榮祿何嘗不想組建一支精銳的旗人武裝,承擔警衛京畿的重責,可是,那幫大爺們除了吹牛,看戲,鬥蛐蛐,遛鳥,哪裡還能吃得了當兵的苦?

“李鴻章在北京議和了幾個月,還沒扯出個章程來,也不知要賠多少銀子。”慈禧的心事又轉到了北京。

榮祿沒有接話。北京的事,朝廷密切關注着,差不多沒隔數日就有一道摺子過來。洋人先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懲辦“禍首”身上,無奈,朝廷接連處死了一大批重臣,莊親王載勳、軍機大臣剛毅已被亂軍所殺,大學士徐桐、四川總督李秉衡已死,均追奪原官,軍機大臣趙舒翹、右都御史英年被勒令自盡;山西巡撫毓賢、禮部尚書啓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已被處斬;逃回甘肅的武衛後軍提督董福祥已被革職、通緝。但洋人仍不滿意,決意追究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的責任。事關朝廷臉面,李鴻章和慶王費盡力氣,換來個發配新疆,終身監禁。總算將洋人憋着的那口氣給順了過來。但朝廷的臉面實實在在地丟盡了。

德國人還不罷休,咬定要爲克林德公使報仇,先是要光緒帝親赴德國賠罪,幾番交涉,終於換成了其弟醇親王。準備馬上動身出洋了。

最後就是賠款了。洋人咬定要4.5億兩白銀,李鴻章憑着龍謙捉來的西摩爾及手下數百官佐,總算將賠款壓至了3億兩,以關稅鹽稅抵押,在四十年內付清。最終數字還沒有定,但慈禧已經默認了這個結果,最後就是駐軍問題了。洋人提出拆毀大沽炮臺、天津租界展界還好說,自山海關至北京沿線駐軍的條件,李鴻章卻死活不答應,和議便僵在了那裡。

慈禧其實對和談已經失去了興趣,獲得這個結果。尤其是洋人不追究她這個最大的主戰派已經令她喜出望外了。賠款及駐軍在慈禧看來都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了。而李鴻章的奏疏說賠款可以,讓洋人在腹地駐軍必將爲後世留下莫大的禍患,堅持要洋人取消這一條款,朝廷又不好明着發旨意讓李鴻章答應列強,賣國是無法避免的了,但遮羞布總要找一塊,替罪羊也要有。

榮祿的基本目的已經達到,龍謙不是想要地盤嗎?現在可以明確將魯南兩州給他了。至於軍費,既然當初在太后面前誇下海口,那你就自己想辦法去吧。

榮祿的性格就是這樣。總給人一種模糊不定的感覺。他很少堅定地支持誰。也很少明確地反對誰,很少給人留下攬權的印象,但又長期處於權力的最高峰。慈禧重用榮祿的原因絕非民間傳說的倆人曾是青梅竹馬的情侶,而是榮祿總能站在慈禧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對於兩支新軍間業已發生的矛盾。榮祿採取了一種基本中立的態度。這是他一貫的做法。他絕不會看在龍謙掏的兩萬兩白銀的份上爲蒙山軍出死力。要說下功夫。袁世凱比龍謙下的功夫既早也大。能夠讓慈禧公開表態讓袁世凱所部撤出魯南兩州。已經夠對龍謙榮寵了。

接下來榮祿迴避了寧時俊的求見。他知道寧時俊是求結果的,等關於山東各部駐地的諭旨一下,什麼都解決了。見不見都沒有關係了。但等數日後太后突然召見榮祿。看到面沉如水的慈禧,榮祿不知道哪裡有出了岔子。

“袁世凱真是膽大妄爲!真以爲他手裡捏着兩萬新軍朝廷就拿他沒辦法了嗎?”慈禧氣憤地拍着桌子大叫。

屋子裡只有李蓮英在,榮祿不知袁世凱闖了什麼禍,惹得太后老佛爺如此的震怒。

“蓮英,你告訴他。”

“嗻。”李蓮英瞟一眼榮祿,開始講述龍謙、張蓮芬及吳永在沂州境內遇伏的情景。

“這,這怎麼會?”榮祿也被嚇住了,袁世凱的部隊假扮土匪襲擊三名朝廷大員,假若是真的,袁世凱這廝不是要造反了嗎?“太后息怒,奴才素知龍謙與袁世凱有隙,這是龍謙的奏報嗎?”

“不!是張蓮芬與吳永聯名的奏報!吳永還中了槍,差點被打死!難道他倆會一起欺瞞朝廷不成!而且,龍謙所部已抓獲了數名伏擊者,其中確有沂州兵在內!也從羈押的陶三口中獲悉,抱犢崮一直與沂州駐軍有着往來的關係!怪不得他們一直拿抱犢崮沒辦法!哼哼,真是好奴才!”

李蓮英將兩封奏疏遞給榮祿,又自作主張搬過一個秀墩來。榮祿沒敢落座,先看了龍謙的報告,又看了張蓮芬和吳永的奏報,從日期上看,張吳的奏報比龍謙的報告早了一日,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而內容上也有所不同。張吳是在控訴沂州新軍,矛頭對準了袁世凱。而龍謙卻僅是陳述了事實,提出爲避免矛盾的激化,請求朝廷將威勝軍右翼調出山東。

“榮祿,你怎麼看?”慈禧盯着榮祿。

“可下旨切責袁世凱,要他明白回話。奴才以爲,或許是其部下自作主張,也可能是沂州巡防營所爲,總之,朝廷不可偏信一面之辭。”

“蓮英,你說說。”慈禧將目光轉向了自己的總管太監。

在公開場合,李蓮英從來就不會發表有關朝政的意見,但今日只是最小的範圍,李蓮英裝模作樣地想了想,“回老佛爺的話。奴才以爲榮祿大人所言甚是。但眼下應當立即下旨安撫龍謙,勿使其部對朝廷生了怨恨之心。”

“下旨切責袁世凱。要他明白回話。另外,除沂州兗州外,山東省每年向龍謙所部撥付三十萬兩,不!五十萬兩銀子,以作軍費。和前日議定的旨意,一道發往山東!”

榮祿想,龍謙必定派人走了李蓮英的路子了。不然這個老奸巨猾的太監不會如此公開地偏袒龍謙。可是,袁世凱這事做的真是失策之至!還有兩名文官作證,難怪太后盛怒。

“嗻。我這就去辦。”

“還有,要龍謙將那個陶三,以及俘獲的幾名兇手,一併送給袁世凱!”慈禧補充了一句。

經此一變,龍謙與袁世凱算是結了私仇了。榮祿想,這或許正是慈禧希望見到的吧。

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5節 探路者第14節 平叛四第2節 疑惑第2節 懷來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2節 軍規一第35節 大勢四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8節 連樹鵬第11節 北京一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3節 無錫一第20節 範德平第32節 變化八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9節 沈旦堡一第2節 抉擇第4節 周毅二第3節 龍口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36節 鑾駕回京第40節 周馥二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5節 演習第40節 誓師出山第21節 司徒均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17節 末日四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40節 周馥二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0節 戰後三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6節 破莊六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28節 階級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11節 封國柱第9節 秘子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5節 江雲第6節 家事國事第4節 陳超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8節 階級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3節 干涉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9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四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8節 連樹鵬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2節 分歧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4節 軍方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汀泗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9節 戰後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11節 北京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3節 重逢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6節 風起二第3節 春節二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0節 戰後三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5節 抗洪五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6節 平定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抗洪二第2節 國會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8節 北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