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風波二

由於援兵的及時到達而逆轉了山道伏擊戰的龍謙當然不能丟下張蓮芬和吳永回鄭家莊,他必須安置好負傷的吳永。而且,他需要抓住沂州道遇伏、吳永中彈負傷的帶來的機遇,促成張蓮芬和吳永聯名上奏朝廷,控訴袁世凱所部光天化日之下襲擊朝廷大員的罪行。打出這張牌,對於正在太原爲威勝軍右翼待遇奔走的寧時俊一定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而安排江雲回去的主要目的是從陶三口中取得有利的口供。

wωω⊙tt kan⊙c o

不顧驚恐和疲勞參加了對俘虜突審的張蓮芬驚怒異常,連稱“駭人聽聞”,不用龍謙提示,當即便起草了彈劾袁世凱的具名奏摺,陳述了自己與吳永知府爲何同龍謙將軍前往沂州,如何突遇伏擊賴隨行官兵拼死護衛僥倖生還的事實,要求朝廷嚴懲兇手,爲無辜死難的威勝軍右翼官兵做主。這份奏摺請龍謙過目並要他聯名時,龍謙提出了不同意見,那就是將重點放在事實的陳述上,而不是控告袁世凱。爲什麼這樣做?龍謙冷靜地講述了自己與袁世凱所部的恩怨,指出沂州駐軍勾結漏網土匪,主要針對的是自己,而不是您和吳知府。這樣的話,自己就不適合在奏疏上簽字了。而且,沂州駐軍勾結土匪的罪行,或許是下級軍官之爲,袁公未必知曉。直接彈劾袁撫臺,我們手中並無證據,還是不要這樣寫吧。

張蓮芬身在官場數十年,在山東供職的時間也不短了,對於龍謙與袁世凱的恩怨一清二楚。此番龍謙得蒙慈禧賞識,駐軍魯南,受到袁世凱排擠的現狀也很清楚。原以爲出了這檔子事。刀把子被龍謙攥在手裡,一定會大做文章,跟袁世凱惡鬥一番,出一出胸中的惡氣。誰知此人心胸如此開闊,竟然有爲袁世凱開脫之意。不禁大爲佩服。“退思,張某沒想到交到你這樣的好朋友,比起你來,張某真是白活這把年紀了。兩軍陣上有萬夫不當之勇,統軍征戰直令洋人束手,治理地方自有錦繡文章……便是這心胸氣度。張某是萬萬不及。”張蓮芬嘆道。

若是能一舉扳倒袁世凱,龍謙當然不會客氣。以袁世凱的人望,朝廷斷然不會因爲這件事幹掉袁世凱。既然如此,還不如將目標縮小一些。於是,在龍謙的暗示下,張蓮芬與吳永的奏疏變了調子。將火力對準了袁世凱手下的沂州諸將,給他們結結實實地安上了勾結土匪戕害朝廷命官的罪行。提醒朝廷,此事已激怒了威勝軍右翼所部官兵,若不能妥善解決威勝軍右翼與沂州駐軍間的矛盾,後果難以預料。

吳永的傷勢不算嚴重,初步判斷沒傷着骨頭,安頓好其在嶧縣養傷。龍謙急急趕回了鄭家莊,去處理內部的問題。他萬萬沒有想到,沒想到直接折返鄭家莊的江雲已掀起了一場風暴。

嚴厲批評了周毅、魯山等人並將始作俑者江雲關了禁閉,斷然釋放了所有的“疑犯”後。龍謙將自己關在了屋裡,讓從警衛連臨時調來的通信兵小薛燒了一桶熱水,美美地洗了個澡。

龍謙相信,向鄭誠提供自己行蹤的,十有八九就在被釋放的人中間。江雲的偵察方向沒有錯,但方式錯了。存在隱患和導致部隊不穩兩種後果擺在那裡,龍謙當然會做出穩定部隊的選擇。

鄭誠和鄭篤這兩個傢伙絕對不會嚥下那口氣。侵奪其家財帶來的仇恨高於殺父之仇。儘管鄭經並不是直接死於自己之手。龍謙相信,只要鄭氏兄弟不死,這個仇恨就不會泯滅。但是現在顧不上去處理鄭誠了,遺憾那天程二虎帶來的騎兵沒有捉到鄭誠,不然情況會更加有利。

龍謙嘗試着去做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嘗試着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和處理一切問題。自己已經融入了這個世界。闖入了當今中國最高當權者的視野,擁有了一支對自己忠心的軍隊,不過用了三年多的時光。龍謙獨自盤算冥想時,對自己的成績暗暗地驕傲。龍謙斷定,由於有自己的到來,歷史正在被改寫。未來會怎樣,令人期待也令人焦慮。當前最主要的是真正掌控兩州,建立更大範圍的,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地。做不到這一步,其餘的都免談。

沂州道遇伏是一個意外,更是一個機會。以張蓮芬和吳永出面向朝廷控訴,肯定比自己派寧時俊斡旋的效果好。龍謙判斷,寧時俊不會在袁世凱那裡拿到任何想要的東西。並不是之前蒙山軍與武衛新軍數次對壘的宿怨,而是威勝軍的成立和自己被派回魯南,徹底斷絕了與這位晚清梟雄和解的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將越來越成爲袁世凱心中的大敵。既然註定是不死不休的敵人,抓住一切機會找對手的麻煩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了。張蓮芬與吳永的聯名上奏會不會促使朝廷下令讓袁世凱的軍事勢力退出魯南,龍謙並無保證。但這方面的努力應當不遺餘力地去做。

江雲莽撞地啓動了公開整肅內部的動作之所以不妥當,是因爲帶來的後遺症遠大於查出一兩個奸細,特別是在部隊吸納了近千名陶三舊部的情況下。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龍謙自執掌蒙山軍帥印後,就暗暗發誓不走曾經的歷史上有過的錯路,比如大規模的肅反,自相殘殺。滿清政權實際上在洪楊之亂後就四分五裂了,中樞對地方,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控制力逐漸失去,表現在表面的,就是督撫威權日重。而去年發生的禍亂,更是加重了這一趨勢。如果蒙山軍要走向統一,那就必須面對利益各異的形形色色的實力派,用武力消滅對手的辦法在龍謙看來並非上策,那樣對國家實力的損耗太大,即使統一全國,也無法應對撲面而來的世界局勢的鉅變。

對於歷史,龍謙其實是一知半解。可資利用的東西並不多。但他有限的歷史知識告訴他。就文化的繁榮,思想的活躍,春秋時期恰恰是最高峰。現在我們在文化上引以爲傲的東西,大多誕生於春秋戰國的混亂年代。隨着中央集權的出現和董仲舒的歪理盛行,儒家學說成爲了統治者的工具。徹底失去了獨立性。隨着學術的淪喪,中國人慢慢地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也慢慢地失去了創新的能力。所謂治亂循環,在龍謙看來,恰恰是禁錮思想的後果。但實際情況是,統治者總將更加嚴厲地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思想上文化上的統治作爲治理動亂達到長治久安的路徑。

能不能走出一條新路?能不能真正建立一種包容各方,兼容幷蓄的文化氛圍,允許各種流派的思想在一部憲法的框架內共存?這是龍謙最近不斷考慮的問題。這是一條完全沒有人走過的新路,國外沒有研究,中國的歷史肯定沒有,非此即彼是我們最主要的文化特徵。但這卻是龍謙深爲鄙視的。所以。自他執掌蒙山軍,從來沒有整頓統一過思想,有的只是統一的紀律。只要不違反軍紀,你想說什麼,你想幹什麼都可以。

實現自己有點幻想的理想,蒙山軍無疑是唯一的載體。所以,這種文化的建立。必須自蒙山軍始。但軍隊又是要求絕對服從絕對統一的武裝集團,軍隊當然越“純”越好,有思想的武器是危險的。這一對矛盾是困擾龍謙很久卻找不到解決方法的難題,而且,他目前尚無任何一個人可以敞開心扉去探討這些問題。

至於部隊的穩定,龍謙相信除掉陶三舊部外,原先的基本部隊不會因爲此次大規模的逮捕審訊而出現問題。陶三舊部分散在各部隊中,並未集中,這就問題不大。

現在,他必須處理好這件事了。先從哪裡下手呢?

洗完澡後。龍謙換了一身軍服,獨自去了周毅一家所住的院子,劈頭便遇見了王月蟬。

“對不住了,我向你道歉。”龍謙不太會稱呼王月蟬,叫鄭太太似乎不合適。叫名字呢,說起來她還是周毅的長輩,這該死的封建多妻制。

“龍司令,”王月蟬沒想到龍謙竟然給她道歉,眼圈立即紅了。

“是他們莽撞了。周兄當時的心情我理解,你也該理解。若是心裡有憋屈,責備我龍謙便是。我知道你絕不會當內奸。”

最後一句話將王月蟬弄哭了,開始是抽泣,後來乾脆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哭聲驚動了抱着女兒的鄭嬋,一看院子裡是龍謙,立即呆住了。

鄭嬋以及溫氏都在這次事件中被架在了火上。因爲周毅在軍中的地位,她們的人身尚未受到侵犯,但切切實實感到了巨大的危險。因爲王月蟬的被捕,鄭嬋確信,即便是她處於王月蟬的地步,一樣會被抓起來。

好在龍謙回來了,好在龍謙制止了恐怖的蔓延。

“龍司令,您過來了,他不在家﹍﹍”

“周夫人,我不是找周毅的。是來看看你,也看看她。她受了委屈,我已表示了歉意。”龍謙面無表情地看着蹲着地上哭泣的王月蟬,轉臉對鄭嬋說,“你和你母親想必也受到了驚嚇。現在沒事了。但我還是想跟你說幾句,”龍謙斟酌着詞語,“周毅是你的丈夫,是我出生入死的兄弟。這次他做錯了事,錯的是做事的方法,不是肅奸本身。令兄策劃對我的襲擊是鐵一般的事實,不是我龍某人的虛構,更沒有冤枉令兄。那一仗如果不是上天垂憐,我就會和那幾個陣亡的兄弟一樣死在沂州道上了。如果發生那樣的事,對於你會是什麼結果,你可以想一想。所以,我勸你徹底與鄭誠斷絕關係,不要幻想着保存什麼親情了。鄭誠已是我的敵人,也就是蒙山軍,包括周毅的敵人。周夫人,你做到我要求的這一點,你就是我蒙山軍的家眷,是我龍謙的嫂子。希望你想清楚。”

鄭嬋臉色雪白,“龍司令,俺是個婦道人家,嫁雞隨雞,怎麼能害您?那不是害我夫君嗎?”

“就是這個道理。話雖說的重了些,但鄭誠畢竟是你的兄長,我只是希望將來如果,我說是如果,你們要站穩立場,曉得誰才能給你們幸福。”龍謙見王月蟬站起身,“王月蟬,你是蒙山軍的兵,我就多說了,這件事與你無關。但我還是要找出奸細來。我給你一個任務,你好好想一想,究竟問題出在哪裡?不要跟別人說,直接向我報告。”

“我?”

“對,就是你。這是我給你的命令。”

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2節 這一仗六第34節 沂州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15節 末日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12節 預備役第39節 第十鎮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6節 比武放對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35節 沂州三第24節 寧時俊一第7節 政府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3節 初戰二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27節 風波二第7節 意外第10節 寺內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3節 新局面一第4節 春節三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節 北京二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4節 平叛四第37節 起步第34節 清廷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20節 軍委會第37節 起步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4節 去哪兒?第3節 無錫一第17節 刺殺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6節 隨營軍校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1節 秋瑾二第11節 北京一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3節 重逢第40節 周馥二第17節 刺殺第30節 軍火採購第6節 諜戰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3節 機場宣言第8節 許思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10節 生意第10節 生意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2節 坦克第12節 預備役第16節 新局面四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5節 外蒙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6節 軍餉第2節 汀泗一第14節 末日一第10節 唐紹儀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12節 進京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7節 孫娟們二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30節 戰長沙三第七節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28節 招商會四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0節 民黨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37節 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