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天機變 一

?

楊玄感挺近關中後,攻打弘農行宮,被弘農太守、宗室大臣楊智積使計牽制,後又在宇文述、屈突通、來護兒和衛文升的聯合打擊下自殺身亡,其弟楊玄縱、楊選獎、楊萬碩、楊民行、楊積善等人在兵敗後被俘虜,楊廣還都洛陽後下令斬首示衆,改其姓氏爲梟氏。李密韓式噁等附逆世家子弟在兵敗後都不知所蹤。楊廣在收到這次打擊後更是大怒,命御史大夫裴蘊、刑部侍郎骨儀、大理寺卿鄭善果與洛陽留守樊子蓋一起追查楊玄感的餘黨,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宗室大臣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皆因爲被舉報與楊玄感暗通或殺或逃。弄得朝廷百官宗室大臣人人自危。楊廣覺得還不滿意,一心想懲治那些參與楊玄感兵變的老百姓。

“各位愛卿,楊玄感一呼而從者十幾萬,從這件事情上看,這天下亂民實在是太多了,看來不殺是不行了,所以你們在審理的時候寧可錯殺一萬,絕對不可以放過一個。”樊子蓋一聽,心中明白這次兵變的主要原因是天災不斷,再加上遼東戰況不好,戰爭沒有帶來多少好處,就上前勸說道:

“皇上,反叛固然可惡,但如今賦稅徭役沉重,很多地方天地荒蕪,人口短缺,如今遼東戰事吃緊,運河未通,而且他們大部分都是從者,還望陛下不要旺增殺戮,就把他們都罰爲苦役去修運河吧!一面顯示聖上的寬仁,另外一面可以加快修河進度。”樊子蓋邊說邊看着楊廣的臉色。楊廣靜靜地看着樊子蓋,在樊子蓋說出要赦免那些與楊玄感叛亂的百姓時,楊廣的心裡很不舒服,可看在樊子蓋忠心耿耿的份上,再加上他是楊侗的老師,如果懲處了他,會傷了一些人的心,如今大亂剛平,一切以穩定爲主。

“各位還有其他的意思嗎?”裴蘊搶先出班奏道:

“皇上,臣以爲樊老尚書說的沒有錯,可自古以來都是以嚴刑峻法治理天下,約束人心,那些叛亂者也許有很少部分人確實是爲人所迫,但天下多有渾水摸魚之輩,接這次叛亂謀求私利者不少,要知道當年秦始皇建立起來的華夏第一個統一的龐大帝國,後來就是因爲二世皇帝對民間反叛之人充耳不聞,以普通盜賊任之,終爲大患,因此,臣以爲應該對他們明正典刑,以還天下太平。”裴蘊的話說到了楊廣的心坎裡。楊廣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秦始皇,一心要超過秦始皇的功業,而不管是在漢時還是後世的官方歷史讀物中,總把秦王朝的覆滅歷史歸咎爲濫用民力,其實根據歷史學家的考究,當年秦王朝滅亡有兩點原因:第一是以趙佗爲首的安南兵團不承認胡亥的帝國繼承人的身份,在秦王朝快要覆滅的時候沒有及時的回到中原救援

,第二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秦二世胡亥對民變的縱容,在地方官吏向他稟報民變的時候,他總是以幾個盜賊爲名,沒有馬上進行鎮壓,使得民變越來越大,終於成爲燎原之勢,使得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覆滅。

“裴愛卿所言極是,這件事情就勞煩裴愛卿了。記住,對首惡之人要嚴懲不貸,對脅從嗎!就從輕處理吧!”話是這樣說,裴蘊領旨後,以嚴刑逼供,株連等手段,殺人數萬,流放過十幾萬,抄家所得金銀百萬先給楊廣,楊廣特別高興,賜予裴蘊美貌婢女十數人。

太原河東宣撫使署官衙,李淵一直關注着楊玄感的一切消息,自從楊廣一徵高句麗失敗後,李建成在他的面前露出了一點心思,李淵害怕引起楊廣的猜疑,讓李建成驗收口風,不要再暴露自己的心思。楊玄感起兵以後,他馬上向留守洛陽

長安的楊侗和楊侑發送了請戰文書,並以防止叛亂爲名訓練鄉勇,打造兵器,對在遼東的楊廣也送去了書信,解釋一切,但楊廣和留守的王子都沒有對他有什麼表示,讓李淵有些如坐鍼氈。如今,長安、洛陽因爲楊玄感兵變受到牽連的官宦世家不計其數,被髮配到嶺南和遼東的人絡繹不絕,李淵也不敢太過表示,只好靜靜地等待。

雖然楊玄感叛亂平息,但由於隨軍主力撤退,奪得的高句麗的徒弟又被高句麗重新佔領,楊廣的心裡總是不是滋味,感覺有塊石頭壓在心頭。睡到半夜,突然滿身冷汗的驚醒。

“救命啊!救命!”睡在楊廣身旁的蕭皇后馬上向楊廣問道:

“皇上,您怎麼了?”

“皇后,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走在京城的城樓上,城樓上突然長出一棵楊樹,枝繁葉茂,上頭開滿了花,還停留着一隻火龍,哪裡知道突然龍飛走了,四面八方洶涌而來的洪水把朕包圍了。楊樹的花也開始凋謝了,京城也被洪水淹沒了。這時洪水突然退卻了,又有一棵李子樹長了起來,上面好像結出了很大的李子。所以朕就大喊了出來。這是不是上天給朕的什麼預兆。”蕭皇后聽了後,也不好說什麼,只好輕輕地安慰着楊廣。

“皇上,請恕臣妾直言,從夢來看似乎有兩個預兆。。。。。。。”

“皇后請直言!”

“皇上,從這夢中來看,可能有這幾個意思,那楊樹上面停着的火龍飛走,意思是指楊玄感叛亂平息,他做不成皇帝。而李子樹長了出來,意思可能是李家出了叛逆之臣而且未死,可能會動搖楊家社稷。所以請皇上趕快下旨,嚴令地方官員捉拿李密,以絕後患。”楊廣聽了蕭皇后的解釋,心裡的疑慮還是未消。

“這李密雖然說可以說成是李樹無疑,但着洪水恐怕。。。。。。”蕭皇后看到楊廣的臉色還是沒有好轉,只好再度安慰:

“皇上,夢這個東西虛無縹緲,當不得真的,只要皇上躬身勤儉,一切困難都會過去的。”

“也許是吧!皇后,我們繼續休息吧!”聽到皇帝的鼾聲,蕭皇后的心裡有了寫計較。

第二天,南陽公主和駙馬都尉宇文士及來向皇后請安。

“母后,孩兒帶着駙馬和禪師來看望你了。”

“兒臣參見母后!”

“參見外祖母!”

“喲!南陽!你們來了。春玉,拿些進貢的糖果餅子給禪師吃,帶他去御花園看看。”

“是!”侍候蕭皇后的宮女領命。

“真乖!南陽,駙馬知書達理,搞得禪師也這麼有家教,你可真有福氣啊!”

“母后過獎了!對了,父皇最近好嗎!我聽公爹說,父皇最近有些消廋了,是有什麼心事嗎?”蕭皇后把楊廣做的那個夢說給了南陽公主和宇文士及聽,回到公主府後,宇文士及命人請來了宇文述。宇文士及對宇文述說:

“父親,今天孩兒與公主進宮問安,皇后娘娘說皇上最近老做一個噩夢,弄得皇上總是精神萎靡,心緒不寧,我看當年李渾給我們家的侮辱之恨可以報了。”當年,李渾的父親申國公李穆死後,本來是李穆的嫡孫李筠承襲申國公的爵位,李渾暗中勾結他的堂侄李善衡把李筠暗殺後,嫁禍給與李筠有過節的堂侄李瞿曇,讓他頂罪後,蘇威在聽說了一些內幕後上奏文帝,說李家諸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希望文帝把李穆的爵位廢除,李渾聽說後很擔心,害怕自己得不到申國公的爵位,就暗中對自己的妻兄宇文述許諾:‘若是我承襲申國公的爵位,我每年就把封邑一半的收入送給你,絕不食言’。宇文述貪財,在隋文帝面前多爲李渾美言,又幫助李渾在新太子楊廣面前疏通關係,由太子出面上奏,隋文帝聽從了太子和宇文述意見,讓李渾承襲了李穆的爵位,李渾襲爵以後,對李穆留下的財產大肆揮霍,,家中妻妾出門多佩戴金石玉器,全身綾羅綢緞,卻一兩白銀,一匹布帛都不給宇文述,宇文述一直都覺得這時他一生的奇恥大辱。

“嗯!士及呀!這件事情的確能讓爲父化解心頭之恨,爲父知道該怎麼做了,你去告訴公主,讓她在宮中活動一下,還有讓她跟皇后娘娘說,皇上的心疾病爲父可以醫治,讓他放心。”宇文士及點頭遵命。宇文述回到自己的府中後,哈哈大笑:

“哼!天意呀!天意呀!李渾,你當年大概不會想到你會招到如此惡報吧!”馬上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家丁暗中吩咐一番,幾個人分頭出府行事。第二天,長安城中到處傳唱着一首兒歌:

“桃李子,有天下;楊氏滅,李氏興,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由於楊玄感造反泄露了宮廷中的一些秘聞,再加上楊廣的一些政策不得人心,遼東軍事失利,這首兒歌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幾天全城都知道了。京兆尹屈突蓋在上早朝的時候將兒歌上承給楊廣。

“大膽,放肆!傳朕旨意,徹底查明這首兒歌是誰寫的,拿住後凌遲處死,傳唱之人一律斬首,以儆效尤。”宇文述上前奏道:

“皇上!臣以爲這首兒歌並非空穴來風,自古天下欲亂之時,世間必出妖孽,上天也必定示警,這首兒歌可能就是上天給予的警示,望皇上遵從天意,按天意行事!”楊廣聽着有些心煩。‘我這幾日正好做了那樣的噩夢,難道真的有天意。’

“行了,知道了!退潮!”回到後宮,楊廣還沒有坐定,蕭皇后來到他的面前:

“皇上又是爲什麼事情心煩啊!”

“最近流傳着一首童謠,與朕的噩夢正好相呼應,所以心裡有些疙瘩。”

“皇上,臣妾正好有一件事情向你稟報,今天御花園中,大批的毛毛蟲把樹葉啃出木子得國的字樣,臣妾已經把東西帶來了。”說着,呈上了一大堆樹葉,望着上面的木子得國的痕跡,楊廣突然覺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慌。‘難道真的是天意?’這時,一位宦官上奏:

“皇上,安國師有奏摺前來。”(安國師————隋開皇年間陷害太子楊勇的那個道士,楊廣即位以後,把他蓋頭換面從安南的流放地召回,賜姓安。封爲國師。)

“拿上來!”楊廣翻開安伽的奏摺看到。只見奏摺上寫到:

“皇帝陛下聖安,貧道夜觀天相,發現紫微星有叢正中轉移之相,臣又用秘術占卜,得一讖語,名曰,木子花開天下貴,楊花落地滿地紅。望皇上小心李姓官員,最好除盡天下李姓之人,以保楊家天下平安。”

木子花開天下貴,楊花落地滿地紅。難道這李姓的大臣中還有叛逆之臣?是誰呢?楊廣把朝廷中健在的李姓高級官員像篩子一樣的篩了一遍,最終,把思路停在了兩個名字上面————申國公、右曉衛大將軍李渾、河東太原宣撫大使、唐國公李淵。他們誰纔是我大隋的掘墓人呢?

“來人啊!傳宇文將軍速速來後宮議事!”宇文述到後宮後,竭力勸說楊廣對李渾下手。

“皇上,臣以爲李渾的嫌疑更大一些,渾者,水色深也也,淵者,地之深也,再者,李渾的侄兒李敏,小名就叫洪兒,正好爲洪水之意,可能日後變天之人就是他,而且隴西李氏是我大隋第一世家門閥,李渾、李敏、李善衡等人皆掌控京師禁軍職權,一旦京畿有變,後果不堪設想啊!皇上拿他們開刀,正好穩定天下。”

“可李敏是朕之皇姐樂平公主的女婿,皇姐歸天之時拉着朕的手說,希望朕日後善待其女兒女婿,若是把李敏殺了,日後朕於九泉之下見到皇姐,恐怕。。。。。。”

“皇上,天下蒼生爲重,江山社稷爲主,先皇將江山社稷傳於陛下,若是亡於李氏,恐怕先帝在九泉之下死不瞑目呀!還望陛下三思啊!”看楊廣還沒有下定決心,宇文述又加了一把火。

“皇上,親人失去了還可以再有,可江山失去後就回不來了。”楊廣痛苦的揮了揮手。

“傳旨,命令御林軍把李渾全族捉拿,關入天牢,由尚書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蘊、許國公宇文述會審。欽此!”宇文述跪下謝恩!心裡暗自說:

‘哼!李渾,這回我讓你死無葬身之地,李淵,你還算揮做人,我也算對的起你的那些金銀財寶了。’

第三百零五章 連鎖反應 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決戰玄武門(七)第九十一章 武士彠第六百八十二章 鬥爭開始(一)第四百零一十章 算計 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屈李歸唐 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再遇謀局 一第四白三十一章 李建成再次遇刺第九十四章 雁門被圍 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戰端欲起 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戰前之戰第七章 闊海來救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遇謀局 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狄仁傑‘首次單飛’第三十九章 榮陽省親 三第四百四十六章江淮嶺南長安洛陽 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蕭樑內亂 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長安危機 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驚天大案(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夏縣屠城 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序二 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第七百三十四章 吐蕃又來(三)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九十一章 對峙突厥(三)第七十八章 楊玄感造反 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七百一十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九)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六十五章 秀寧逃婚 三第四白三十一章 李建成再次遇刺第五十五章 突厥攻略 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製造白糖第四百三十三章 王伏寶與凌敬 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進軍草原(十三)第六百八十五章 鬥爭開始(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馬邑內訌 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十道士投軍第三百五十二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三第五章 街市秘聞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府秘諜第四百五十八章 楊文幹兵變(九)第五百六十四章 進軍草原(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向東還是向西(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撫北都 三第五百五十章 李建成的謀劃(六)第七十九章 出鎮河東 一第三百零二章 連鎖反應 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得一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道玄出山 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六十四章 秀寧逃婚 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招賢納士(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承陸歸來(三)第三十八章 榮陽省親 二第二十六章 終成連理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建成的謀劃(二)第三十九章 榮陽省親 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西域諸國長安覲見(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陰謀與妥協 三第五十一章 千金公主之死 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夏王李道宗與李道玄第一百五十章 紛亂局勢 一弟伍佰零六章 鑄造新幣(六)第七百二十二章 承陸歸來(十一)第伍佰二十八章 滅蝗蟲戰爭第五百三十九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風波再起(二)第二白八十三章 馬邑內訌 七第三百八十三章 戰前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劉武周舊部的恐慌第三百八十九章 竇建德出兵 二第七百零三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第一百八十九章 許敬宗使計 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突厥動態第七百二十一章 承陸歸來(十)第二百九十章 狄左在突厥 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陰謀再起 五第四百四十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三第四百九十章 對峙突厥(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荊州總管之爭第三百五十三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四第六百章 諸國長安覲見(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輔公拓登基稱王 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議立世子第六百八十章 中日海戰(十)第五百九十五章 西域諸國長安覲見(三)第六十一章 蔡夫人的秘密第六百四十三章 向東還是向西(六)第五十七章 公主出嫁第五百八十九章 班師回朝(一)第八十二章 楊玄感造反 三第六百六十章 東北亂局(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智救李靖 一第六百零三章 針對薛延陀(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食鹽的戰爭 七第三百八十五章 出兵洛陽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邑陷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戰端欲起 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