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激化

杜五郎一度以爲大明宮那高高的宮牆遮住了薛白看世間百態的眼,但漸漸發現,是人們的僞裝使他看不到那些慾望與惡念。

比起探查宮外具體發生的事件,更難的是分辨出人心。

“今日,我以親自考校大慈恩寺所留僧侶佛法的名義見了他們。”薛白道,“實則,我藉機查實了住持不空的罪證,與元載所言基本相符。但元載的話亦不能全信,至少他給的官員名單就不太對。”

薛白至少可以確定那份常與大慈恩寺往來官員的名單裡,元載把自己與其黨羽都拿掉了。

杜五郎問道:“那要怎麼辦?”

“可法辦,但不能以謀逆的罪名辦。”薛白道:“你去讓那小和尚淨言到京兆府狀告不空,就定擄賣良民的罪名。”

“爲何?”

杜五郎雖然能理解薛白所說的那些,可有時腦子裡總還是繞不過彎來。

政治上的權衡利弊、步步爲營,對於他而言有些太過複雜了。他的思考很簡單,比如分清善惡是非,把壞人殺掉也就是了。

面對這樣的疑惑,薛白道:“好人壞人豈是容易分辨的?他們與反對我的人糾纏在一起,盤根錯節,要殺的話,會殺得血流成河,於是會有更多人反對我,得殺更多。”

因這句話,薛白夜裡又夢到有一天自己忍不住了,提兵入宮,殺了李隆基、李琮、李亨、李俶……之後是數不清的大唐宗室、世家大族。

一開始他很興奮,可怎麼殺都殺不完,直到長安城陷入火海。

天亮了,他也就醒了。

夢中的興奮褪去,面對現實,又是有些乏味沉悶的一天。

他告訴自己,得有耐心,要像下棋一樣做全盤考慮,再一步步落子。他現在是興復盛世的規劃者,不能再動不動就掀桌子。

~~

崇義坊。

王縉的宅院佔地廣闊,據有了坊四分之一的面積。

在這樣的地段,能建如此大宅自然是貴不可言。可世人津津樂道的反而是李林甫、王𫟹,以及楊氏的奢豪,反而很少提及王縉的富貴。

因爲那些人是暴發戶,李林甫哪怕是宗室也是落魄旁支,王𫟹是庶子出身,楊氏是攀上枝頭一飛沖天,這些故事說起來總能給人一種“也許有天我也能飛黃騰達”的意趣,還有種“這種人就不配富貴”的酸味。但王縉不同,七家十姓的出身,顯赫了上千年,擁有真正的貴族風範,一切都是應得的。

楊氏姐妹、楊國忠喜歡鬥富,王縉卻根本就不需要通過高宅大院這類世俗之物來彰顯自己。世家的貴氣是一代一代的時光養出來的,不是新貴們置個大宅就能模仿的。

比如王縉的哥哥王維能買下了輞川別業,卻從不炫耀它值多少錢。才華、風度,纔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奢侈之物。

王家兄弟一向有清名,篤信佛法,素有善行,與薛白的關係也很不錯。因此,王縉萬萬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被懷疑。

“我密謀對付太子殿下?”

“不錯。”

坐在王縉對面的是一個年輕官員,正是由元載舉薦爲官的楊炎,因表現出色,已升遷爲司勳員外郎。

楊炎把一封封的供狀擺在王縉面前的桌案上,道:“證據確鑿,王尚書常年與僧人不空來往,資助頗多,不空則拿着王公的資助,暗中竄聯對殿下心懷不滿之人,陰謀顛覆。”

“並非如此。”

王縉的回答很單薄。

他這一生都是站在高處,見過的世情多,早看淡了權力富貴。因此面對這樣可怕的指責,並沒有流露出任何驚恐慌張的態度,始終是榮辱不驚。

楊炎道:“事已至此,只怕不是王尚書一句話就能推託的了。”

“殿下還未成爲儲君之前,我便是河東節度使。”王縉道,“倘若我對殿下有所不滿,在河東時便該謀劃,又何必等到現在?”

“真當我不知嗎?王尚書在河東就已假託營建寺廟之名,散出公文,使僧侶斂財募兵,意在謀逆。”

楊炎官雖小,氣勢卻很強。而且是真的拿出了證據,把王縉理佛所花費的錢財查證、統計了出來,厚厚的賬冊“啪”一下就甩在案上。

“十萬餘貫的支出,若說不是圖謀大事,誰信?!”

“我篤信佛法,甘心捐贈。”

“甘心助妖僧欺男霸女?”

“不空如此,並非天下僧侶皆是如此。”

王縉無奈地輕嘆了一聲,目露悲天憫人之態,倒顯出了佛性來。

楊炎態度強硬,若非是權職不夠,幾乎就要當場把王縉拿下。但他沒得到這個命令,遂搜了王縉府邸,拿走了賬冊、地契、書信,說是要查一查王縉到底與大慈恩寺是否勾結,有沒有共同欺佔的田畝。

如此一來,王宅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面對這種情形,王縉始終端坐在大堂上,閉上眼,一言不發。

他手裡什麼都沒拿,但手指卻有着小小的動作,彷彿在輕輕撥動着佛珠。他口中無言,但嘴脣微微張合,似在輕聲誦唸。

不知過了多久,楊炎終於是帶着人押着成箱的文冊離開了。

一個和尚也不知是從何處出來,緩緩到王縉身後,嘆道:“是貧僧連累了王公啊。”

這和尚法號含光,很早以前就與王縉交情甚深,這次因被朝廷要求還俗,他卻希望能繼續修行,不想種田,於是逃到了王縉家中避難。

“與禪師無關。”王縉道,“此事關乎權、關乎財,唯獨與佛法無關。”

“王公的處境只怕危險了。”

含光和尚雙手合什,道:“貧僧雖是化外之人,對朝堂之事卻也略有所聞。太子殿下爲奸臣元載所蠱惑,對佛門趕盡殺絕,究其根本,還是元載藉機排除異己。”

王縉一直表現得很平靜,可當他睜開眼,眼神中卻蘊藏着怒火。

他其實很憤怒,這種憤怒並不是因爲楊炎的那些話,而是薛白下令滅佛,就已經點燃了他的怒火。

這是信仰的衝突,無法調解。

因此,當得知那個詔令的瞬間,他心裡就已經不再支持薛白了。若當時他還是河東節度使,他一定不會奉詔,而會選擇在河東保護寺廟、僧侶,正面反對薛白,之後,他很可能會選擇別的皇子。

可惜的是,他已經被調回長安擔當工部尚書,手中無權,什麼都做不了,空有一腔怒火。

今日,楊炎一番話最大的影響是把他逼向絕境了。牽扯進了謀逆大案,接下來面對的很可能是抄家、流放。

王縉不得不考慮,是否要奮力一搏。

含光能感覺到王縉的憤怒,遂繼續道:“貧僧有個疑問,聖人以太子監國,可太子畢竟年輕,不知倘若太子有錯處,當由誰來糾正?”

一句話,王縉不由回頭看向了含光,只見這和尚寶相莊嚴,但眼神頗有深意。

~~

傍晚,李峴回到了宅中。

他才進門,已有僕婢稟道:“阿郎,有客來訪。說無論如何都要見阿郎,已在偏堂等了很久了。”

李峴問了兩句,親自到了偏堂,卻見是李珍坐在那裡。

兩人都是宗室,一個爵位高,一個權職重,遂也不論那些虛禮,李珍開門見山就說了他的來意。

“那位才入主東宮多久?立足未穩,甫一監國就敢滅佛,昏招,但我沒想借機對付他,我與佛門沒關係。可結果呢,他滅佛就滅佛,還不忘排除異己,辦出謀逆大案來,這是何意?把刀架到我們頭上來?”

李峴道:“你要易儲不成?”

李珍道:“不是我要易儲,他現在犯了衆怒。是滿朝官員都渴望聖人或太上皇能出面主持大局。”

李峴沒有馬上說話,而是思忖着。

一開始,他並不反對薛白抄沒寺產,認爲這是有利於社稷之事。但局勢進展到這裡,確實是有些失控的樣子。

原因有很多,表面上看,是朝臣們對元載有惡感,指元載藉機排除異己,這也是現在衆人喊得最多的。而事實上,則是寺廟牽扯了太多權貴的利益。

舉個例子,李峴知道李珍的姐妹當中就有人喜歡樣貌清俊的小和尚,想必大慈恩寺的住持不空知道李珍不少的惡行。

哪怕沒有這種勾結,平素裡過去上個香、捐些香油錢的高官重臣大有人在,現在已經是人人自危了。

現在,長安城流傳着一個說法,說是太子敢下令滅佛,很快就要遭到報應,要不了多久就會暴斃身亡。

這種言論能傳播開來,而朝廷掌握着報紙卻不能壓下輿論,可見不滿的情緒有多大了。

不僅是權貴們不滿,那些僧侶還俗去種田,也是怨聲載道,這些人又能說會道,反而使得民間對太子的風評急轉直下。

李峴其實也想過,眼下請聖人或太上皇出面主持局面,未必是壞事。

他並非是從權力鬥爭的角度考慮,也不是想要易儲。而是由太子監國本身就是有退路、餘地的,太子做錯了事,聖人出面收場,很正常。

而聖人不論從身體、才幹都不如太上皇,所以,眼下由太上皇重掌朝政,似乎是衆望所歸。

李珍見李峴久不說話,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道:“這件事可不是我一人的主張,之所以由我出面見你,只是因爲我身份尊貴。已經聯合起來的官員不在少數,甚至還有不少一度支持那位監國之人。”

“不在少數?都有哪些人?”

“我們敢這麼做,首先當然得保證能控制住長安城。”李珍道,“京兆尹楊綰,是你舉薦的人吧?他已經答應請太上皇出面了。”

“你們有何計劃?”

“簡單。過幾日上朝,百官一同請太上皇臨朝即可。”李珍道:“唯一的麻煩在於禁軍,北衙的郭千里、張小敬都是那位的心腹,但宰相們有辦法調動南衙兵力,再加上京兆尹能調動的人手,夠了。”

確實夠了又不是真要打起來,滿朝文武,再加上這麼多兵力,足以震懾到薛白。

李峴又想了想,道:“還需要說服韋見素、李泌。”

這句話便表示他已經答應了。

李珍遂笑了笑,道:“放心吧,他們都不難說服。”

~~

與此同時。

京兆尹楊綰正獨坐在衙署裡,半張臉陷在黑暗中,他在思忖,怎麼做纔是對大唐社稷最有利的。

平心而論,薛白歸回寺廟的土地、人口,他是支持的。

作爲京兆尹,他最知道每一年徵收稅賦有多難,會遇到多少的逃戶、又有多少田地是根本不收稅的。

另一方面,大慈恩寺的案子他也是最清楚的,讓他感受到了危險。

世人現在稱朝廷在“滅佛”,但朝廷自身也知道佛是不可能被“滅”掉的,朝廷要做的只是打壓、控制而已。有人正在把事態往極端的方向引,這可能會引起社稷的動盪。

得把握好度,太子殿下若是把握不好這個度,那麼,對社稷最有利的辦法是什麼?打一棒再給個甜棗。

由太子殿下先來抄沒了寺廟的田地人口,如此,朝廷得了好處,然後聖人或太上皇出面施恩,停止滅佛。重新讓信佛之人對朝廷感恩戴德。

換言之,得控制火候。

同理,在大慈恩寺的案子上,火候一定不能太過。若辦成謀逆案,牽連太廣,就可能一把火燒燬社稷。

而薛白重用元載,讓楊綰極爲不安。

這便是他答應請出太上皇主持朝政的原因。

“京尹,有人前來告狀,告的是大慈恩寺的住持不空。”

楊綰聞言就皺了眉,並不希望這種時候擴大案情。

然而,當他接過那張狀紙看過,眼神中不由閃過了驚訝之色。

“來人呢?”

“還在外面候見。”

楊綰站起身來,道:“我去見他。”

正在此時,卻又有衙役急匆匆地奔了過來,附在楊綰耳邊小聲道:“京尹,不空死在獄中了。”

楊綰臉色不變,繼續往外走去,便見杜五郎帶着一個小和尚正等在堂上。

杜五郎像是不管發生多大的事都是那副沒心沒肺的樣子,只說自己是來陪小和尚告狀的。

而當楊綰說不空已然死在獄中了,杜五郎“啊?”了一聲,露出一個錯愕困惑的表情。

“此事涉謀逆大案,不知你有何見解?”楊綰試探道。

“哪有甚謀逆大案啊?”杜五郎道,“不就是一個擄賣人口的案子嗎?現在他畏罪自殺了,結案唄。”

“結案?”

“不錯,結案。”杜五郎脆生生地回答道,代表了薛白做事的分寸感。

做事就像打獵,人們常常容易被其它獵物引走,追着兔子,看到體型更大的鹿便轉了方向。

可這次,薛白顯然是錨定了一個方向。

楊綰再次打量了杜五郎一眼,這次,他竟看到了一種不爲所動的智慧。

~~

那是一尊小小的金佛像,面容慈悲祥和。

李亨看着它,眼神中竟顯得有些癡迷。

他如今愈發信奉佛法了認爲佛能解救他脫離困厄、重掌大權。因爲佛是薛白的對立,那自然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就在方纔,楊炎帶人來搜查了他的住處,尋找他與王縉勾結的證據。

等楊炎走後,李亨就一直這樣看着佛像思忖着。

“我終於明白了!”

李亨忽然這般說了一句,引得張汀轉過頭來看他。

“你明白什麼了?”

“原來是父皇早就在佈局了。”李亨喃喃道:“父皇早就暗中收買了一批人爲他奔走,他們早就蟄伏着,才能一旦有機會就迅速組織起來。”

張汀道:“我卻看此事是偶然,誰能料到薛逆會突然與佛門過不去?又有誰能料到一點小事鬧成了謀逆案?”

“事雖偶然,衝突卻是必然。”

李亨的話似乎帶着些禪意。

他嘴角揚起些譏誚,道:“薛逆治國,早晚要與宗室、百官們生出嫌隙、怨恨。這是早晚的事,是必然,你知道爲何嗎?”

張汀道:“爲何?”

“因爲他賤!”

張汀挑了挑眉,想到薛白那雍容的氣質,並不認同李亨這種無端的發泄。

李亨卻是認真的,道:“我不是在罵他,而是說事實。薛逆的出身太卑賤了,哪怕他真是二哥的骨血,也改變不了他的卑賤,他是被當成奴婢養大的啊,怎麼能合衆人的意?”

張汀有些許理解李亨在說什麼了。

“草民奴婢,做事情就是偏激。同樣是少年進士,詩名遠播。伱能想像王維有一天會下令滅了道教嗎?不會的,因爲王維是真正的世族貴胄,有風骨。薛逆呢?最沒有的就是風骨他不容人啊,你看看他是如何待陳希烈便知。”

“奴婢出身,市井氣重,自以爲那叫‘務實’,實則是斤斤計較,說着體恤小民,做的是拿刀從佛門身上割肉。天下百姓,數以萬萬計,只需從每人手裡徵十錢,就有多少?薛逆不加稅賦,卻從能說會道的和尚頭上搜刮,他爲何能做出這等蠢事?因爲他賤,在草民奴婢裡打滾了太久了。”

“以前他裝,吟詩作賦,把自己裝扮成龍孫鳳子,現在他掌權了,本性便暴露出來,一隻草雞,掛着彩翼來裝鳳凰,如何能不掉下梧桐樹?他當然要栽,我只是沒想到他這麼快就栽了。”

李亨愈說愈起勁,也愈覺得自己的看法是真理。

雖然他被幽禁在這裡,卻也能感受到,薛白監國以後朝臣的怨恨是越來越大的。

~~

楊炎離開了十王宅,正準備去見元載,卻發現路口中站着一列禁軍。

“楊司戶,殿下召見,隨我等來吧。”

楊炎從容執禮,不慌不忙地跟着入宮,進了宣政殿。

“下官司勳員外郎楊炎,拜見殿下。”

“我知道你,你很有才幹。”薛白道,“我一直想着,往後有一日我會重用你。”

“謝殿下盛譽,下官慚愧。”

“你是該慚愧。”薛白忽然語氣冷峻了下來,道:“你身負奇才,爲何如此想不開,要鑽牛角尖?”

楊炎愣了愣,道:“不知殿下所言何事?”

“命你查抄寺產,你卻故意辦出謀逆大案,恫嚇朝臣,激化局勢,知罪嗎?”

“下官不曾如此。”楊炎道:“大慈恩寺謀逆案,乃金吾衛、京兆府所辦。至於說下官恫嚇朝臣,下官不過奉命查長安寺廟田產與朝臣之間的關聯,下官不知罪。”

薛白像是拿他沒辦法,笑了笑,道:“你這是欺我沒有證據啊。”

“下官不敢,下官只是據實而述。”

“那你兩次藉着查案之名去見忠王李亨,也是一心公事嗎?”

“下官聽聞忠王一向信佛,懷疑他與謀逆案有關,遂前往問話。”楊炎說着,猶豫了片刻,道:“此事,下官出發前已稟明過元公,本以爲殿下知曉。”

“是啊,元載一心想辦樁大案,立大功勞。你說要查李亨,他自是無不應允,想必還褒揚了你。”

“是。”事到如今,楊炎依舊不慌,從容應對道:“忠王府中確實有一尊佛像,但下官並未搜到其他與謀逆案相關的證據,故而無功而返。”

“我說過,讓元載不必再查何人謀逆,專心田畝、人口,是他不聽,還是你不聽?”

“此事是下官的錯。”

楊炎雖這麼說,可表現出的坦然態度卻能說明元載還是暗示他繼續追查謀逆案了。

他沒有留下任何破綻,從始至終都鎮定異常。

若薛白是想要試探他,也該到此爲止了,接下來或許還可以繼續重用他。

然而,薛白隨手把一迭文書丟在了楊炎面前。

“自己看吧,這些是你與李亨的對話嗎?”

楊炎拾起文書一看,只一眼,整個人就僵在了那裡。

他不明白,自己去見李亨,商談時根本沒有旁人在場,爲何兩人的對話會被一句一句記錄下來,擺在薛白的案頭?

除非是李亨身邊極信任之人背叛了。

如此懸殊的手段對比,終於讓楊炎的眼神變了,顯出了怖懼之色。

“這就是你的選擇?不問是非強弱,只管‘恩必報、債必償’?”薛白道:“你以爲挑動了朝臣們的情緒就能對付我?這次能得多少田地、人口,你最清楚,那我問你,若我把這些錢糧賞賜給長安守軍,你們還有贏面嗎?”

112.第112章 師門199.第196章 賜婚64.第64章 上元夜第358章 奪城37.第37章 節外生枝51.第51章 勿論真假第444章 內應第435章 秋後算賬第498章 國運未竭第416章 局面向好第550章 除奸宦127.七月總結(感謝月票金主“愛愛他家大可291.第285章 人才126.第124章 隱情第604章 衣冠世族第556章 歌舞盛世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第554章 宰相班子52.第52章 贈禮第460章 寶雞309.第303章 獻策38.第38章 平安無事144.第141章 書坊第442章 離間計第483章 坦白局第9章 放長線第354章 龍尾關156.第153章 妙法第8章 歸途第540章 有理說不清第585章 守土之戰第500章 富貴險中求第534章 遠賢臣157.第154章 餿主意113.第113章 家宴76.第76章 春雨第11章 無賴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507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第585章 守土之戰72.第72章 賤籍295.第289章 滿月宴第533章 獻俘闕下第416章 局面向好42.第42章 紈絝第465章 大局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第372章 彭娥99.第99章 得寶歌第370章 移棺120.第120章 尋合作第433章 南下剿賊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296.第290章 師徒第361章 去留第343章 譜寫第507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109.第109章 手掌心234.第231章 燈籠289.第283章 不問蒼生問神鬼46.第46章 當堂對質第508章 忠臣良將204.第201章 還債第604章 衣冠世族302.第296章 徵辟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第565章 激化第518章 整合97.第97章 覆試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第578章 太上皇帝第527章 義兄弟第356章 夾擊84.第84章 骨牌第512章 眷留皇位295.第289章 滿月宴251.第249章 銅幣341.第333章 螞蚱317.晚半小時發163.第160章 一念之間198.第195章 李花第485章 謊言第540章 有理說不清100.第100章 請帖第455章 速去速回第629章 羣魔亂舞141.第138章 宴前334.第326章 假想234.第231章 燈籠第396章 蓮第605章 清高子弟172.第169章 盛宴倒80.第80章 小禮物71.第71章 燈火闌珊第558章 和睦323.第315章 隱相257.第255章 新田第465章 大局第415章 常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