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問題出現就解決

上元節將近,長安城漸有了繁盛景象。

正月十二,顏春卿走進了道政坊中的一座道觀。

道觀佔地不算大,裡面也十分清靜,讓旁人很難猜到住在這裡的是如今地位頗爲超然的李遐周。

顏春卿到時,李遐周捧着一本書在看。

見了那書的封頁,顏春卿不由問道:“你這道士,竟是在看佛經?”

“你這儒生,如何到我這道觀裡來?”李遐周反問了一句。

顏春卿撫須笑道:“我是來見老友的啊。”

“那貧道煎些好茶來待友了。”

兩人在偃師縣時打的交道頗多,相處亦是簡單自然,很快就擺上了茶具,煮起水來。

顏春卿看着李遐周那行雲流水的動作,舉起案上的茶餅聞了聞,大爲詫異。

“隆冬方過,你竟還真得了好茶?”

“前些時日,李齊物來拜訪我,送了我不少珍貴藥材,還有這幾盒茶團。更難得的是,他身邊還有個十分奇特的年輕人。”

說着,李遐周動作微微停了一下,稍稍想了一下該如何評價對方。

“那年輕人,長得雖是其貌不揚,還有口吃,可風采翩翩,能讓人忘了他的長相,談吐不凡,妙語連珠,聰慧過人,甚妙,甚妙,更難得他懂茶、懂水,還懂佛法。”

顏春卿便問道:“如此人物,名叫什麼?”

“陸羽。”

“卻是未曾聽說過。”

李遐周道:“他是個孤兒,許是因自幼相貌醜陋而爲父母所棄,竟陵龍蓋寺的住持,智積禪師在城西門外的湖邊撿到他並收養成人,他不願皈依佛門,而是跑去當了優伶。他演戲很妙,遂得了李齊物的賞識。”

顏春卿點點頭,指了指一旁的佛經,道:“你是擔心下次與他談論佛法輸了,今日躲在這偷偷惡補啊。”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怠。”李遐周莞爾道。

話到這裡,也就進入了正題,顏春卿的臉色稍微嚴肅了些,問道:“你給殿下出的那個主意,並未對他說啊。莫非是因這陸羽讓你對佛門改觀了?”

“與此無關。”李遐周道:“只不過是時節未到而已,今年畢竟還是上元二年。”

他的意思是,薛白雖然監國,用的年號卻還是李琮的年號,並未真正的登基掌權。既立足未穩,他那個主意也就不宜說出來了。

~~

少陽院。

“李遐周估計是想勸我打壓佛教。”

薛白今日沒出少陽院,翻看着田畝冊子,忽然對在一旁幫他整理文牘的李騰空這般說了一句。

李騰空微微一愣,緊接着就搖了頭,道:“豈可如此?”

她自己就是個道士,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排擠別的宗教,因此,對李遐周不免也有些惡感,委婉地提醒薛白,說李遐周又搞什麼興陽蜈蚣袋,又要打壓佛教,只怕不是甚正經道士。

薛白不由好笑,逗李騰空道:“那你呢?你卻是正經道士?”

“討厭,不理伱了。”

李騰空背過身去。

薛白只好把她拉回來,道:“好吧,我們正經得很。”

“我是擔心你,你本身就地位不穩,豈可做如此萬夫所指的得罪人之事。”

“此事,我之所以在考慮,並非是爲道家所迷惑。”薛白道:“與佛道儒之爭關係也不大,唯一讓我揮之不去的原因在於……土地與人口。”

李騰空是宰相之女,一聽也就明白了,眼神中的憂慮之色反而更重。

她斟酌着用詞,道:“我是宗室,亦是道士,聽到這件事尚且感到不妥,哪怕別的都不論,也擔心會有報應;更何況是你的敵人,他們不會想着你是爲社稷着想,只會利用此事來對付你。”

對此事,薛白的想法哪怕是對最親近之人也很難說清楚。

他也糾結猶豫,因他現在面對的情形,與原本歷史上武宗滅佛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在於,一則安史之亂提前被平定,又還沒有經歷連年的討伐藩鎮的戰急,大唐的財賦、人口並沒有損失到那麼嚴重的地步;二則大唐還沒有經歷後面幾個皇帝崇尚佛教,比如舉行迎佛骨的活動,眼下佛教還未有那般極度膨脹。

但另一方面,如今佛教寺院佔據的土地與人口,已經是不容小覷了。

北周滅佛之後,佛教的再次發展起於隋文帝楊堅的提倡;唐高祖李淵雖自詡老子後人,但也比較信佛;唐太宗晚年有憂生之慮,曾宣揚佛法,並下令度僧尼近兩萬餘人;到了高宗、武則天,更是大力崇尚佛教,到處建造佛像,寺院極盡奢華,可與宮室媲美。

隨着租庸調製的破壞,不可避免地,大量的農民除了投靠到世家大族名下,也有不少出家,或成爲寺戶、佃戶,寺院僱逃戶種地,不向朝廷交納租稅,然後兼併更多的土地,吸納更多的人口。

這兩三年間戰亂不斷,朝廷這邊捉襟見肘,國庫空虛,經濟凋敝。而佛門反而擴充莊園、擁奴呼婢,同時與大戶、地方官吏勾結,相互幫忙,私度僧侶,逃避賦稅,鑄私錢,或放高利貸各方牟利,進而霸佔普通農民的田地。

若不加遏制,只怕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薛白想要變革,想要解決田地兼併的頑疾,不能一開始就拿世家大族們、地方軍閥們開刀,相比起來,佛門是一個稍微軟一點的柿子。

這能算是他着手施政的道路上一個不錯的起點。

當然,以薛白眼前的處境,不宜做這麼大的動作。他還不是天子,會有非常多的掣肘,冒然行事,反而會起到反效果,甚至把所有事的阻力都增大。

最好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繼續積蓄實力,隱忍到李隆基、李琮都死了,內部的障礙都清除了,到時再大刀闊斧。

末了,薛白合上案上的田畝冊子,道:“放心吧,李遐周既未當面與我諫言,我也知時機未到。不過只是聊一聊而已。”

他暫時剋制住了心中的衝動,再次告訴自己還年輕,路還長,不必急在一時。

過了一會,有宮人來報,稱杜五郎請求覲見,杜家姐妹也來看望太子妃。

薛白監國之後,依舊重視情報的獲取,而杜妗正是爲他打探民間情報之人。

因杜妗到少陽院的次數過於頻繁,有時也會以杜五郎的名義前來。

這一次來,她顧不得與薛白先說些體己話,而是眼神凝重,開門見山便道:“我得到一個消息,郭子儀暗中派人到了長安,似與李隆基偷偷接觸。”

“此事屬實嗎?”

“還在查。”杜妗道,“但關於他,不僅有這一樁事。”

薛白問道:“還有什麼?”

“有傳聞說,郭子儀私下與吐蕃統帥達扎魯恭談論議和之事。”

杜妗也知這不是小事,因此聲音壓得很低,繼續道:“據說是因郭子儀的侄子郭昕奉命前往巡撫安西,如今陷於吐蕃的包圍,郭子儀爲保侄子性命,遂與達扎魯恭有了信使往來。”

薛白疑惑道:“只因他侄子就傾向於和談?”

“郭子儀的弟弟郭子云,早年就戰死沙場,只留下郭昕這根獨苗,因此郭子儀待他比兒子還看重些。”

“消息是何處來的?”

杜妗道:“有吐蕃來的商旅得知了此事,飲酒時說漏了嘴。”

薛白沉吟道:“未免太過詳細了。”

杜妗問道:“你是說,消息可能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

“不急着下定論,查查消息源頭。”

~~

數日之後,杜妗尚未查到消息的源頭,薛白卻收到了一封奏摺,是郭子儀遞來的。

郭子儀在奏摺中說,吐蕃想要與大唐議和,想要遣使到長安商議此事。

隨着奏摺,還遞上了吐蕃的國書,乃是達扎魯恭親筆寫的。

達扎魯恭說,吐蕃與大唐一樣,經歷了動盪,他們的贊普尺帶珠丹前兩年過世了,如今的贊普年紀還小,仰慕大唐,希望能與大唐重新結好,爲赤松德贊求娶一位大唐公主。

除此之外,郭子儀還附上了一封信,剖析形勢。

他先是直接表態,認爲吐蕃並沒有真正想要和平的意思,只是想要麻痹大唐。慢慢消化如今已經佔據的土地,早晚還會出爾反爾,甚至這次的議和還有可能會有詐。

但另一方面,大唐現在剛剛經歷戰亂,並無與吐蕃長期作戰的實力,倒不如先答應下來,設法要回沙州、肅州等地,打通與安西的聯繫。他在信上稱,達扎魯恭遣使與他說,只要唐廷願意議和,蕃軍願意退出河西,表現得很有誠意。

最後,郭子儀說他雖有疑惑,擔心是計。但情況如此,不能不報給朝廷,請朝廷決斷。

薛白皺眉思索着,目光不時看向地圖。

這形勢與歷史上不同,因安史之亂平定得早,吐蕃並沒有攻入關中,長驅直入打進長安。但另一方面,蕃軍也因此集中力量,在它的西線佔據了許多顯要之地,把安西與大唐腹地分割開來。

若不能把河西走廊重新打通,大唐除了要失去廣袤的疆域,絲綢之路也要被阻斷,這是薛白絕不可能容允的。

可大唐若要出兵,且不談打不打得過的問題,這必然會陷入兩個大國相互消耗國力的漩渦之中,到時,就不是隨時能停下來的了。

既然暫時不打,似乎和談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然而,事情未必真就這麼簡單,郭子儀都說了,蕃人狡詐,提出和談很可能是要使詐。

薛白一時拿不定主意,再次召了諸相議事,把吐蕃的國書遞給他們看。

幾個宰相之中,顏真卿、李泌是最瞭解吐蕃的。

“僅靠和談,若想拿回河西諸州,必不可能。”顏真卿道:“達扎魯恭若是對郭公做了這等承諾,必是欺詐之言。”

李泌道:“郭公並非輕易上當之人,既有此計,當是達扎魯恭給了相當大的誠意。”

“爲何呢?”

“是啊。”李泌亦思忖道,“拋了這麼大的餌,目的何在?”

兩人討論着認爲達扎魯恭能給出這樣的許諾,只怕不會帶來太平,反而是讓大唐放鬆警惕之後,明年必將大軍入境。

此事討論了數日,尚未有結果,如今坐鎮劍南抗擊吐蕃的李光弼卻也上了一封奏摺,稱蜀郡西北部的鬆州、維州、保州等地都被蕃軍包圍,可見蕃軍毫無誠意,堅決反對與吐蕃議和。

~~

戰事不決,薛白遂寫信給如今坐鎮於蒲州督促軍屯的王難得,詢問他的意見。

王難得竟是直接遣快馬請求入朝述職,薛白同意了,於是不過數日,王難得便風塵僕僕地趕回了長安。

宣政殿內,旁人都被驅走。

“殿下是否想過,藉機罷免郭子儀?”王難得沉吟着,緩緩說道。

薛白聞言,並沒有立即給出反應,而是目露沉思,過了一會方道:“仔細說。”

“郭子儀是老將、名將,賦閒休養,待到需要之時再命他出門,足以震懾外敵,倒不必讓他始終坐鎮前線。”

薛白懂這個意思,最大的牌是可以不打出來的,留着作爲威懾就夠了。

王難得道:“更重要的是,郭子儀並不是殿下的人。達扎魯恭看似想要議和,但早晚必興大軍來攻,到時若由郭子儀統帥三軍,萬一他心懷異志隨時可進入長安,行廢立之事。哪怕他沒這麼做,有此顧慮,如何調兵遣將?”

薛白點點頭,補充道:“還有,如今坐鎮靈武的僕固懷恩是郭子儀的舊部,僕固懷恩與我並無任何交情。一旦郭子儀對我不滿,僕固懷恩必起兵助他。”

“正是如此。”王難得道,“關中以西的心腹之地,不可完全交在郭子儀手中。最壞的情況,他聯合僕固懷恩、吐蕃、回紇,有顛覆諸位之力。”

薛白道:“此番郭子儀擅自與達扎魯恭議和,是個調走他的機會。而且,李光弼與他意見相左,可以確定,兩人不會串通,調走他基本是安全的。”

王難得道:“離夏秋之際尚早,此時調開他,好過臨陣換帥。”

薛白伸出手,拍了拍王難得的肩,道:“我若調走郭子儀,想必你也能抵禦住吐蕃入侵。”

“雖沒有萬全的把握,唯有一顆人頭寄在此處,到時若不能擋住敵軍,殿下斬了我便是!”

“國庫空虛,兵疲民乏,若不加稅賦,西北防線佈置不了更多兵力,而蕃人全民皆兵,輕易可聚起二十萬衆……”

薛白說到這裡,頓了一下。

眼下的大唐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除了郭子儀,他不乏有名將能與蕃軍一戰。

但郭子儀卻有個旁人都沒有的優點,就是他自身有威望,且已兩次擋住蕃軍的進犯,達扎魯恭怕他。

只這個“怕”字,也許就能爲大唐省下數十萬貫的錢糧。

想到這裡,薛白腦中有靈光一閃,泛起一個念頭。

“此番,達扎魯恭邀郭子儀議和,倘若郭子儀直接拒絕,那便是擅自決定國事,而朝中若想議和,必要治他的罪。因此郭子儀只能試探達扎魯恭的態度,然後上報朝廷。可他上報,自然而然地遭到了猜疑。只要蕃軍故意在蜀郡給大唐施加壓力,以李光弼剛強的性格,必反對和談。”

說到這裡,王難得反應了過來,道:“殿下之意,這些,全是達扎魯恭的離間之計?”

薛白道:“我猜測是如此。”

他鋪開地圖,繼續推演道:“倘若我們撤換掉郭子儀,達扎魯恭可趁機煽動僕固懷恩的不滿。待你上任涇原,他忽然率大軍進攻,彼時你立足未穩,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如何應對?而你一旦大敗,我在長安,也就鎮不住局面了。”

王難得頓時背上冷汗直冒。

“達扎魯恭,一個胡蠻,竟有這般心計?”

“不可小瞧了他啊。”

~~

“殿下,李齊物求見,稱有極重要之事想要稟報殿下。”

薛白記得李齊物,也是大唐的宗室重臣了,以前還是楊玉瑤的鄰居。

李齊物也是個十分上進的人物,一見薛白就十分鄭重地行禮,這也是一種表忠心的方式。

“聽說你近來給李遐周送了不少禮物,他在我這裡說了你許多好話。”薛白道。

李齊物吃了一驚,連忙道:“臣是有極重要之事要稟報殿下,只是苦於沒有覲見的機會,只好請李道長引見。”

“說吧。”

“喏。”

李齊物先是左右看了一眼,見殿中沒有旁人了,纔開口道:“郭子儀曾遣人回長安,暗中拜訪了臣,並詢問聖人的近況。”

話到後來,他聲音漸輕,愈顯神秘。

薛白問道:“他遣了誰來見你?”

“回殿下,是涇州的一員將領,名爲高暉,正是郭子儀麾下。”

“人在何處?”

“臣不知,只知他似乎還去見了不少宗室,如嗣歧王李珍、嗣吳王李祇。”李齊物道,“他言語間,更是……”

他故意又頓了一下,等待薛白追問,然後才繼續道:“更是流露出郭子儀有向吐蕃借兵,清君側之意。”

然而,一番話說完,薛白並沒有預料之中的反應,而是顯得頗爲平靜。

“我知道,李珍已與我說過了。”

李齊物一愣,不由擡眼瞥了薛白一眼,見了那雙深不可測的眼,猛地心驚了一下。

若換作李隆基、李琮、李亨等人的一貫風格,遇到這件事必然是心生猜忌,但這次,薛白不同,踱步沉思着,反而愈發確定是離間之計。

“達扎魯恭,弄巧成拙了。”

他故意低聲喃喃了一句,看看李齊物能否反應過來。

李齊物倒也不傻,身子一顫,瞪大了眼,道:“殿下之意,這莫非是,達扎魯恭的離間之計?若如此臣……臣慚愧!”

“起來吧。”

無論如何,李齊物還是藉機向薛白表了忠心,薛白遂就此事詢問他的建議。

“臣以爲,殿下洞若觀火,識破了達扎魯恭的陰謀。”

“只怕是陽謀。”

“是,是。”李齊物舔了舔嘴脣,沉吟道:“既是離間計,他除了故意在長安放出謠言,必還會慫恿郭子儀,此爲陽謀。”

“你認爲如何破解?”

“眼下撤換郭子儀不妥,不撤亦不妥。”李齊物想了想,很快有了個主意,道:“何不遣一監軍,前往郭子儀軍中坐鎮?”

“退下吧。”薛白懶得再與之多談,揮了揮手。

可他自己其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無非是寫了一封親筆信給郭子儀,誠懇地表達了信任。

這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來自吐蕃統帥達扎魯恭的威脅,依舊還在。

監國之後,薛白常常感到了難,行事不像以前那般敢想敢做。

國事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每當他想解決一個問題,卻會發現牽制了太多的問題,讓他根本不能輕舉妄動。

~~

次日,宣政殿,又是重臣們商議國事。

幾個宰相確實是比李齊物更有水平,短短數日,除了杜有鄰,都看出達扎魯恭的離間之計。

“臣願往涇原,代朝廷與吐蕃議和。”

首先提出解決之法的是韋見素。

韋見素此前雖然不支持薛白,可對於國事,還是十分上心。由他以宰相身份前去,既可安撫郭子儀,消彌離間計帶來的影響,又足夠資格與達扎魯恭談。

但薛白其實並不想談,想的是這次達扎魯恭既然耍陰謀,是否有旁的辦法報復回來。

宰相們議論時,他便順着此事在想,忽然意識到,達扎魯恭與吐蕃的小贊普赤松德贊之間的關係,就好像郭子儀與他的關係。

薛白遂問顏真卿道:“達扎魯恭與赤松德贊就沒有矛盾嗎?”

“自是有的。”

當年,薛白在南詔曾俘虜了吐蕃公主,也就是赤松德讚的姐姐娜蘭貞。正是由顏真卿出使,護送她回吐蕃,因此最瞭解這些事。

“尺帶珠丹一死,達扎魯恭除掉了吐蕃叛臣,他聯合瑪祥,掌握吐蕃大權。達扎魯恭在外作戰瑪祥則在內掌權,聲稱尺帶珠丹的死是因爲信奉佛法。”

“佛法?”薛白聽到這裡,又想到了什麼。

“不錯,達扎魯恭、瑪祥都信苯波教,而尺帶珠丹則信佛法。”顏真卿繼續道:“赤松德贊沖齡繼位,朝政爲外臣把持,自是不滿……”

薛白忽問道:“吐蕃想派使者來,來的有赤松德讚的人嗎?”

他在想,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兩個問題,也許可以一起解決。

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417章 發生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第519章 定計175.第172章 引見第341章 互幫互助79.第79章 不虧69.第69章 案發88.第88章 師徒第431章 明堂99.第99章 得寶歌271.第267章 聰明誤第3章 北海如象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90.第90章 考驗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513章 一舉三得145.第142章 改變41.第41章 劫囚第415章 常山郡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470章 立威89.第89章 厚顏薄禮第563章 寺產276.第272章 當歸327.第319章 隱患237.第234章 撕開一角238.第235章 誰負責252.第250章 一口一口吃第502章 摯愛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74.第270章 歸不歸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256.第254章 深耕第495章 漁翁之利第503章 見公義而忘私利第590章 背盟248.第246章 釋放152.第149章 點火第499章 黃臺瓜辭294.第288章 冬至第390章 心證第453章 祭婿文稿132.第129章 金飯碗第569章 較真第480章 贏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75.第75章 報案第523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225.第222章 別長安第463章 真與假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66.第66章 夜宴第559章 最有資格326.第318章 清白第442章 離間計第572章 繭房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121.第121章 舊事第542章 憶揚州40.第40章 補救第480章 贏第589章 攪動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第463章 真與假39.第39章 借刀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209.第206章 出闕276.第272章 當歸345.第337章 瞞住第573章 舊部第554章 宰相班子第339章 一場遊戲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469章 貴庶第2章 大禍臨門第496章 咸陽橋之戰17.第17章 還家第499章 黃臺瓜辭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265.第263章 審判第523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第480章 贏126.第124章 隱情第436章 都在努力第406章 北都重鎮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215.第212章 卯金刀第464章 回駕49.第49章 私藏第578章 太上皇帝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415章 常山郡第391章 忤逆不孝第548章 殿下102.第102章 攢局第534章 遠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