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寺產

四月的微風輕拂過大明宮黑薰色磚瓦,襯得恢宏的殿宇愈顯空曠。

政事堂中,李泌從案牘間擡起頭,看着窗外的陽光明媚,總覺得近來這日子少了些什麼。

沒有天寶年間的歌舞昇平,也沒有勾心鬥角的權力之爭,每日都是平淡的政務,但李泌並不認爲這種平靜會一直持續下去。

他轉頭看向了李峴議事時常坐的那個位置,此時還是空的,他知李峴近來很關心各地節度使,時不時總會接見一些官員、瞭解地方上的事務。

表面上看,作爲宗室的李峴正在爲朝廷集權盡心盡力,事實上,卻有可能是薛白在分散宗室的注意力,甚至打着讓宗室與節度使兩敗俱傷的主意。

李泌從不忌於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權力場上的人物,雖然他是一個仙風道骨的道士。

今日顏真卿與杜有鄰也不在政事堂,唯有韋見素坐在那似乎是睡着了。

“聽說,元載回京了。”

忽然,閉目養神的韋見素開口說道。

李泌方纔還在想近來朝堂上沒有大的爭權奪勢,聞言不由微微苦笑,道:“不錯,此時正在見殿下。”

韋見素道:“元載頗有心計,可爲人貪鄙,恐怕會成爲李林甫、楊國忠啊。”

他這麼說其實還是高擡元載了,在他心裡,至少李林甫與楊國忠出身還不錯,元載卻出身貧寒,更加貪婪卑賤。

李泌問道:“殿下召回了不少擅於錢糧度支的官員,莫非是要有大動作?”

“本就沒想能瞞過長源。”韋見素道:“吐蕃使者雖走了,問題的根本卻還未解決啊,若今秋達扎魯恭興兵進犯,朝廷從何處拿出軍費來?國庫空虛,則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

“既需籌措錢糧,可是要加賦?”李泌故意問道,“難道是改稅制?”

可薛白的打算,他們都心知肚明。

韋見素乾脆直說道:“殿下不願加賦,眼下更非改制之機。無非收回天下寺產,以解燃眉之急。招元載回來,想必是主持此事。”

“韋公竟答應了?”

“說實話,我並不想答應。”韋見素道:“但殿下的性情你知曉,這些錢糧、田地、人口他必然要拿,若非從寺廟拿,還能從哪拿?”

朝廷需要,總能拿到,或是給普通百姓加稅,或是清查世家大族的隱田。且不提別的財富,數千萬畝的田地,近百萬的人口,加稅需再加十分之一。

韋見素不願在自己宰執期間發生這樣的事,又不願沾盤根錯結的田地兼併之弊。相比起來,佛門反而是比較好捏的軟柿子。

李泌看穿了這些,道:“治大國如烹小鮮,韋公與殿下這是要下重藥。卻是否想過?殿下立足未穩,如此行爲,必遭致非議。”

何止是非議,薛白現在還只是太子,就敢與一整個佛門作對,必然會遭到強烈的敵意,原本蜇伏下來的一些政敵必然會伺機而動,把他從儲君之位上掀下來。

李泌在意的並不是薛白的位置穩不穩,而是擔心這種權力鬥爭會讓才平靜下來的局勢重新震盪,那就不是社稷與百姓之福了。

他之所以問韋見素這些,是想試探一下,看看韋見素之所以答應薛白此事,是迫於無奈,還是故意縱容薛白肆意行事,給宗室勢力創造機會?

韋見素一絲一毫都沒有表露出內心深處的想法,只是嘆息道:“能勸的老夫都已勸過了,殿下一意孤行,且此事於社稷有利,只好依從。”

李泌遂微微搖頭,沒再說什麼。

不多時,有人來報,稱元載前來拜會韋見素。

韋見素略作沉吟,起身,到官廨單獨與元載相見。

這一趟被貶謫之後再回來,元載顯得沉穩了許多,眼神中的狂熱之情被一種更深沉更復雜的情緒所取代,氣質就平和了許多。

“見過右相。”

韋見素“嗯”了一聲,因他對元載沒有好感,神態冷淡。

元載以前因爲出身而常受人白眼,包括在王忠嗣家中時也是,他性格就有些敏感,很在乎別人是怎麼看他的。可如今似乎坦然了一些,雖然明顯感受到韋見素看不起他,他也不以爲意,直接就公事公辦地說起正題。

“方纔我已見過殿下,殿下與我談及了收繳天下寺產,放僧侶、寺奴還籍爲宵一事,此事重大,讓我聽右相的吩咐。”

韋見素聲音硬邦邦的,道:“殿下是擔心我做不好啊。”

元載道:“下官略懂些籌算之術,或能爲右相盡微薄之力。”

不管怎麼說,事情很明白地擺在眼前了,薛白想要對付佛門,先徵詢了韋見素的同意,請韋見素表了態,等到具體做事的時間,又派心腹元載來主理此事,利用了韋見素,卻不那麼信任韋見素。

“這是大事。”韋見素道,“你有何看法?”

“下官方纔苦勸殿下收回成命。”元載道。

這回答倒是出乎了韋見素的意料,因爲此件事本該是元載重新得到重用、進而飛黃騰達的機會。

但元載的態度卻很誠懇,道:“殿下選擇清查佛門寺產,而非加徵稅賦,出於愛民之心,可此事於他的地位並不有利,萬一使得社稷動盪,則悔之晚矣。”

倒是難得這樣一個貪鄙之徒的看法與李泌有相似之處。

韋見素問道:“你勸服殿下了?”

“不曾,殿下心意已決。”元載道,“既如此,我所能做的,唯有辦妥這樁差事。”

韋見素看向元載,彷彿從元載的一雙眼睛裡看到了波瀾。

大唐朝堂爭權奪勢的風波才平靜下來不久,似乎又有新的暗流開始涌動了。

~~

午後,李峴拿起了一封公文。

他近來忙於調查各地的節度使,對政事堂一些瑣事沒那麼在意,但有哪些大事正在發生他還是知道的。

今日朝廷又任命一批官員,想必是在爲清查佛門寺產做準備,李峴既知道,還是要求看一眼。

“這其中大半都是元載所舉薦,殿下已然同意了。”韋見素道。

“若是韋公也同意,我自是沒有異議。”

李峴說着,目光忽然一凝,落在文書中的一個名字上。

“楊炎。”

他心想這名字好熟悉,之後,腦海中就浮起了那日看錶演時偶遇的年輕人。

“你也留意到此子了?”韋見素道:“楊炎確實有才,可堪重任。難爲元載這等庸庸碌碌之輩能有如此眼光。”

李峴其實也有眼光,他早就看出楊炎的才華,也曾想舉薦楊炎爲官。

可那夜醉後深談,楊炎流露出了對東宮不滿的態度,這讓李峴感到不安,因此歇了這個念頭。

現在,元載舉薦了楊炎,那元載知道楊炎的態度嗎?

李峴不能確定。

他放下了手中的公文,交還給韋見素,道:“確實都是人才啊。”

原本他還想提醒一聲,這名單裡也許有人想要顛覆東宮,可最後還是把這句話嚥了下去。

畢竟他是忠於宗廟社稷,不是忠於儲君個人,楊炎不過是醉後幾句牢騷罷了,小題大作的話反而要掀起冤案,使得人心不安。

“果真要滅佛了?”李峴問道。

韋見素擺擺手,道:“只是收回田畝、人口而已。”

~~

除了這些宰相知道薛白的真實打算,現在天下間的輿情反而是說監國太子崇佛,佛教馬上要大爲興盛了。

理由有幾個,比如殿下與皎然關係很好,還贈了他一首詩,比如朝廷下詔褒揚了去往吐蕃傳教的慧證禪師。

據說,慧證禪師到了吐蕃境內就被迎爲上賓,連吐蕃贊普都要拜他爲師。對這樣的傳聞,僧侶們的反應十分熱烈,忘了去算一算這個時間慧證禪師能走到哪裡。

就在他們的氣氛最熱之時,朝廷的一道詔書給他們澆了一大盆冷水,無情地潑在他們的光頭之上。

朝廷竟是直接要求拆毀天下間的寺廟,長安、洛陽、太原可各留五寺,天下各州可每州各留兩寺。拆毀寺院之後,石木材料用於修廨驛,鐵像用於鑄造農器銅像與鐘磬用於鑄錢,金銀佛像則充實國庫。寺產田畝全部收歸朝廷,丈量之後再作分配。

所留之寺則分爲三等,上寺三十人,中寺二十人,下寺十人。其餘僧尼一律還俗,佃戶、奴婢統統納入民籍,統計之後分田繳稅。

詔令一下,天下譁然。

~~

下詔之前,薛白先給李遐周看過。

李遐周看過,第一反應是倒吸一口涼氣,驚問道:“殿下爲何給貧道看這個?”

“你是最初勸我做這件事的人。”

“貧道沒有。”李遐周當即否認,道:“若貧道真這般做,豈非要受萬人唾罵?”

“你在心裡勸我了。”

薛白根本不給他反駁的機會。

李遐周能感受到薛白的壓力,遂也不再否認,站在那默認了此事,之後道:“殿下有大毅力。”

“說些奉承話是沒用的。”薛白拿起印章正要往那詔書上蓋,忽然又停了下來,問道:“你有恐懼嗎?”

“貧道……有。”李遐周難得承認了,“我雖喜歡裝神弄鬼,卻也怕世上真有神鬼,怕報應不爽。”

“你是道士,還能怕佛家的報應?”

“怕。”

薛白倒是不信這些,可有瞬間,那持着印的手也抖了一下。

他想到自己是兩世爲人,忽也不敢那麼確定地說自己不信神鬼、不信報應了。

往日從來不曾在意過可此時此刻,那詔書上的文字忽然像是活過來一般,開始亂轉,讓人眼花繚亂,看不清是什麼。

他眯了眯眼,努力去看,看到了佛祖悲天憫人的眼,看到了無數虔誠的身影。

“殿下?”

李遐周見到了薛白的恐懼與猶豫,道:“如今做這件事是太急了,何不等伱登……”

“佛是度人的。”

薛白閉上眼,靜下心來,不去理會那些雜念,緩緩道:“信佛,信它能減少世間的苦難,可當信徒們越來越虔誠,大雄寶殿上的煙火越來越鼎盛,寺院的規模越來越大,田產越來越多,當僧侶們穿金戴銀、呼奴喚婢,他們修的還是佛嗎?”

他似乎在自言自語地給自己打氣。

“他們修行,修的是躲避稅賦,將全部的負擔強行壓於無能爲力者身上,這便是他們的善。他們修的是俗世的權勢富貴,既如此,便該面對世俗的規矩!”

“啪!”

一聲響,那印章毫不猶豫地蓋在了詔書上。

李遐周閉上眼,知道事情已無可挽留了。

他是修道之人,本該灑脫自在,不可有與佛門一爭高下之念。因此,哪怕此前想給薛白建議,最後也沒開口,便是深知捲入這種紛爭,必然會毀了自己的道心。

現在,道心終於是毀了。

~~

入夜,大雁塔。

月光皎潔,映着那高高的塔身,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卻有一個身影躡手躡腳地走來,一直到了塔下。

這是個小和尚,他擡起頭,眯着眼,就在月光下看着刻在塔上的文字。可天還是太暗了,他看不清,於是點起了火把。

終於,火把的光照下,他找到了那一列字。

“唐天寶七載戊子科狀元薛白。”

小和尚遂嘟囔道:“恩將仇報的大壞蛋!”

說罷,他拿起手中的匕首便朝塔磚上劃去,很快把薛白的名字劃掉。

之後他猶不過癮,乾脆把薛白那“慈恩塔下題名處,廿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也劃掉。

“該死的壞蛋……”

忽然,遠處有人喊道:“你做什麼?!”

小和尚轉頭一看,只見自己的師兄弟們涌了過來。

衆人衝到塔下拿火把一照,眼看太子殿下當年的雁塔題名的榮耀沒有了,全都大驚失色。

“完了!”

“原本大慈恩寺還有機會成爲長安五寺之一,現在全完了!”

“你怎麼敢的?誰讓你把殿下的舊名劃掉?!”

“師兄,你們不是說殿下是壞……”

“沒說!”

小和尚還在解釋,被吼了一句,眼中便落下淚來。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寺廟中的動靜驚動了外面的金吾衛,很快就嘩啦啦地有一羣兵將涌了進來。

很快,他們就看到發生了什麼。

“以匕首劃太子舊名,你等要造反不成?!”

“鐺。”

一聲響,小和尚手裡的匕首就落在了地上。

他沒想到這一樁小事,似乎要釀成了大案。

~~

次夜。

案上擺着一尊小小的佛像,做工精巧,慈眉善目。

李亨跪在佛像前,低聲誦經,似乎尋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其實他一直以來就是信佛的,究其原因,也許是他心裡不喜歡他的父親李隆基,因此對武周反而有些好感。

而如今失去了權力、自由,以及尊嚴,被囚居於此,他活得很痛苦,佛法是少數能夠撫慰他的東西。

這個夜裡很悶,窗外的天很暗。忽然,一道閃電把屋中照亮。

李亨剎那間還以爲是佛祖顯靈了,擡起頭一看卻有些失望。

“轟隆!”

天空中打了一道雷。

有人推門進來,李亨轉過頭,只見張汀匆匆忙忙地奔了過來。

“汀娘,你素來害怕打雷,今夜如何過來?”

張汀今夜懶得再在李亨面前表現出柔軟的一面,徑直道:“有人來求見。”

李亨被幽禁於十王宅,早已心灰意冷,萬萬沒想到今夜還能有不速之客求見,迫不及待地起身,忙不迭便奔向外堂。

然而,才跑了幾步,他卻停了下來。緩緩轉過身,用一雙滿是恐懼的眼睛看向張汀。

“你說,不會是……不會是殿下故意試探我吧?”

他不認爲自己還能有機會對付薛白,最大的願望只是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張汀卻是冷笑了一聲,問道:“你難道覺得他會放過你嗎?”

忽然,天空中又一道閃電,照亮了她有些慘白的臉。

“之所以他現在還沒殺你,是爲了堵天下人的悠悠衆口。”張汀道,“可你看吧,等到有朝一日,他繼位登基,時機成熟了,他一定會殺了你。”

李亨嚥了咽口水。

張汀道:“所以,哪怕今夜是他派人來試探你,你也一定要見。反正早晚都是要死,你爲何不能像男人一樣搏一搏?!”

李亨依舊沒有勇氣,末了,向堂中的小小佛像看了一眼。

似乎佛祖那慈悲的眼神給了他莫大的勇氣,他點點頭去見了來人,一見面,他就有些驚喜。

“是你?!你怎麼來了?”

“忠王,時間緊迫,我長話短說。”

“好。”

“太子正在滅佛,忠王可曾聽聞此事?”

“什麼?”李亨大驚,嚅嚅道:“這是……是對付我的理由?”

他心中不由浮上悲涼之意,想道果然薛白不會放過自己,這次竟是因爲自己信佛就打着滅佛的旗號來殺自己。

如何能自保呢?總不能說那佛像是張汀的,然後再與張汀和離吧?

轉念一想,也未嘗不可。

“稍安勿躁,此事並非針對忠王,如今長安城已是人心惶惶,恐有鉅變。我今日來,只問忠王一句話。”

“但說無妨。”

李亨感受到對方神色肅穆,也正襟危坐,屏息以待。

“忠王是否願迎奉太上皇重理朝政?”

“當然願意。”李亨毫不猶豫地回答了。

之後,他愣了一下,在心裡問自己,這是自己的本心嗎?

自從成爲太子以後,他真的很討厭,甚至可以說是深恨李隆基。

他無數次想過自己奪權繼位之後的情形,他會給李隆基賜很多女人但殺掉他的摯愛,讓他老朽的身體毀於酒色,以回報當年一次又一次的逼迫。

甚至於,他夢到過自己親手掐住他的脖子,掐掉了那老東西最後一絲生機。

可現在,因爲薛白,他恍然意識到自己竟可以與李隆基重歸於好。

他可以與他的父親聯合起來,讓一切回到最初的時候。

“是發生了什麼嗎?李倩……”

“忠王不必着急,太子倒行逆施,早晚要激起變亂,靜觀其變即可。我會向太上皇表明你的態度。”

來人說罷,起身迅速離開了。

李亨看着他消失在夜色之中,心潮澎湃,情難自已。

他看出來,李隆基並不是現在纔開始想要奪權,而是早就在暗中籌備,拉攏人心。這次是薛白露了破綻,於是李隆基的勢力迅速開始竄聯。

“坐在龍椅上四十多年的皇帝,如何是一個監國不到一年的太子能輕易壓住的?”

曾經是太子的李亨,以前從沒想過自己會冒出這樣的想法,這就像是對他的人生的嘲諷。

~~

大雨傾盆而下。

薛白站在宣政殿中,居高臨下地望着雨中的長安城。耳畔卻縈繞着讓他十分不悅的聲音。

“殿下,這恐怕是上天的警示啊。”

“請殿下收回成命,不可再繼續滅佛。”

官員們三言兩句地勸諫着,最後,薛白只說了兩個字。

“退下。”

不一會兒殿內只留下韋見素、元載等負責清查寺產之人。

薛白便道:“韋公說說吧。”

“老臣亦認爲,這場暴雨是上天警示。”

“我是請韋公說說回收寺產的進展。”

韋見素道:“民間怨聲載道,僧侶們並不配合,甚至有人因此而謀逆。”

“不過是在磚牆上劃了幾筆,算什麼謀逆?”薛白倒是想得很開,道:“把人放了吧。”

元載道:“殿下,大慈恩寺的幾個僧侶妄稱圖讖,指斥乘輿,證據確鑿,倘若放了,只怕有心人會利用此事。”

事實上,他們都很清楚,韋見素所說的“謀逆”指的並不是大慈恩寺的幾個和尚。

相反,現在朝臣中有非常多的官員指出,那些和尚在太子的舊名上畫圖讖,是在作妖詛咒太子,而且指斥太子的言論也是所有人都聽到的,必須重懲。

只差沒有說出“交構聖人”之類的話了。

這是逼着薛白必須嚴辦那幾個和尚。

嚴辦了矛盾便要激化,但若不嚴辦,必然會讓反對滅佛之人感受到薛白的軟弱,引起更大的反對浪潮,激化出更大的矛盾。

但,薛白還沒糊塗,考慮事情不像李隆基晚年那樣只管自身權威,他首先得關心真相,然後纔是維護他的顏面。

“既然查明瞭沒有謀逆就把人放了,大慈恩寺依舊爲長安五寺之一,但所留僧侶必須是佛法最高深的三十人,我會親自考查……”

第407章 血口噴人第571章 決策者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272.第268章 春歸284.第279章 狼人234.第231章 燈籠第476章 騙子335.第327章 哪吒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225.第222章 別長安82.第82章 自立門戶第613章 一波又起102.第102章 攢局第3章 北海如象第491章 過香積寺178.第175章 科舉試第473章 嬌貴第572章 繭房101.第101章 接洽124.第122章 道宮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95.第95章 讒言158.第155章 事不關己337.第329章 技窮第616章 弒君的刀第507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84.第84章 骨牌43.第43章 滿堂驚貴第622章 秀民第428章 盟主第358章 奪城第521章 死守汴州298.第292章 一片冰心第414章 傳承102.第102章 攢局13.第13章 奸相第613章 一波又起212.第209章 鋪路第624章 各懷心事第533章 獻俘闕下第469章 貴庶第537章 自強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第589章 攪動第391章 忤逆不孝212.第209章 鋪路第494章 放下屠刀225.第222章 別長安60.第60章 犧牲品114.第114章 踏青172.第169章 盛宴倒第499章 黃臺瓜辭163.第160章 一念之間第6章 螻蟻275.第271章 不歸237.第234章 撕開一角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第542章 憶揚州第451章 風吹去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第485章 謊言第393章 下一步第609章 變法53.第53章 珍饈第524章 謹慎第564章 俗世的快樂第598章 心結285.第280章 隱藏第437章 相惜第521章 死守汴州103.第103章 名單99.第99章 得寶歌第341章 互幫互助261.第259章 地主之誼313.第307章 羅鉗第557章 新官上任第392章 國本動搖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第352章 十月渡瀘第626章 如狗第529章 老巢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124.第122章 道宮217.第214章 長生殿184.第181章 誰貪第486章 幸蜀338.第330章 疑惑第523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347章 大渡河第474章 堅城52.第52章 贈禮第373章 狎臣第351章 靈關道128.第125章 敵友183.第180章 貪心294.第288章 冬至51.第51章 勿論真假202.第199章 家人第520章 出鎮212.第209章 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