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或輕於鴻毛

驪山也建了十王宅、百孫院,方便讓諸皇子皇孫陪聖人於驪山小住。

李亨昨夜入住這十王宅時,沒忍住譏笑着與李輔國小聲道了一句“你可看出了聖人的不安”。

待到次日醒來,他卻深感後悔了,認爲自己不該逞一時之快,萬一讓旁人聽到。

等到李輔國進來時,便見他坐在榻上揉着額頭,臉色深沉、陰鬱。

“殿下還在爲王節帥悲慟啊,還請節哀。”李輔國很知趣地沒有提昨夜聽到的話,提醒道:“聖人召見殿下了。”

“這麼早?”

李亨有些訝異,自從李隆基不甚舉行朝會之後,很少在清晨召見臣下,除非是出了大事。

他既不更衣、也不洗臉,帶着一身的塵土與滿臉的淚痕步入華清宮。

開陽門處,魚朝恩迎了上來,道:“奴婢爲太子引路,聖人在九龍殿。”

薛白則回答“據臣推測,王忠嗣許是被逼急了,旁人一直想要他性命。他乾脆詐死,如此矛頭便直指楊國忠、安祿山,而太子則可趁此機會到驪山一趟,他們也是想……勸諫聖人。”

“聖人息怒,此事是臣胡亂猜的。若要證實,不如以鄭伯克段於鄢之法試試?”

帶着這樣的想法,李亨稍稍駐足,遞給了他們一個沉痛而誠摯的眼神。元載很快有了迴應,無言地執了一禮,給了他這個太子足夠的尊重。

御湯九龍殿也叫“蓮花湯”,乃是聖人專用的沐浴之所,殿宇分爲內殿、外殿。

李隆基方纔在內殿沐浴之後,披着一件樣式簡單的綢袍,散着溼漉漉的長髮,直接就在外殿接見了臣子。

李隆基目光落處,李亨衣袍上滿是泥土,顯得極爲狼狽,與他剛沐浴後的乾淨飄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孩兒不敢相信這消息是真的,義兄正值壯年。孩兒太過悲慟了,失禮了。”

~~

長安,崇仁坊,范陽進奏院。

李亨到殿門時,加快了腳步,幾乎是小跑着到了殿下,徑直撲倒在地,跪在那泣不成聲。

“父皇!義兄他……”

“是。查出兇徒,爲義兄報仇。”李亨擲地有聲。

李隆基於是決定,給李亨權力,擺出要追查王忠嗣之死的樣子,看看這個兒子到底揣着什麼心思。

“誰?”

“莫要哭了。”李隆基溫言安慰,意味深長地嘆息道:“朕又少了一個兒子啊。”

“查出兇徒,爲阿訓報仇?”

李亨這才明白聖人爲何一大早便要見自己,原來是先聽薛白、元載稟報過了大事。

不論他心裡是否願意見李亨,因王忠嗣之死,他們父子之間這場會面已經免不了了。

此時說着話,李亨雙眼通紅,眼淚不止,肩膀不可抑制地抽動着,情真意切的難過,不像是演的;但,李隆基腦中在想着的卻是方纔元載所說的那句“丈人並沒有死”。

他希望這推測是假的,但以他豐富的宮變經驗來看,不無可能。年輕時,宮城中的血與火就已在他腦中深深烙刻了一個道理——不能相信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的兒子。

說什麼勸諫,在李隆基聽來,根本就是兵諫。

薛白近來開始變得圓滑了些,表情雖還平淡,卻也微微頷首,示意這次大家一起對付安祿山,爲王忠嗣報仇。

天一亮,吉溫便跑來相見,急得甚至忘了嚼母丁香,開口便道:“王忠嗣沒事。”

“義兄於南詔立下大功歸來,難免爲人所忌恨。孩兒以爲,此事當詳查。”

由此,李亨的任何一個表情,在他眼裡都像是在表演,顯得極是可笑。

可要確認太子的異心,乃至於找到證據,卻很難。對此,薛白出給了一個建議。

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纔有耐心與兒子周旋,看看這個兒子到底悖逆到什麼地步。

有何大事?不難推測,李亨知曉薛白想要除掉安祿山的心思,而元載亦希望能爲王忠嗣報仇。

彼此擦肩而過,李亨在面聖之前已幾乎達到了目的,他表了態,建立了聲望,這不僅是在薛白、元載兩人眼裡的聲望,而是朝中有識之士都能知道太子是抗衡安祿山的旗幟。至於結果,反而不那麼重要。

~~

御湯九龍殿。

聽聞這句話,李亨先是愣了一下,沒想到能這麼輕易說服李隆基。但不論是何原由,此事於他頗爲重要,他當即應道:“孩兒一定不負使命。”

此事並非他憑空猜測,而是李林甫早便稟奏過的,王忠嗣那句“我欲尊奉太子”終於是到了要落實的時候。詐死,讓宮中與朝廷都放下防備,太子趁機到驪山面聖,借徹查之名,調動兵馬,進行宮變。

李隆基閉目沉思着,緩緩道:“也好,朕交給你來查,你能給朕一個真真切切的結果嗎?”

這個宦官與李亨關係很近,雖沒有多作提醒,但刻意加快了腳步,因此在過內宮門時,他們恰好遇到了剛覲見結束而退出來的薛白、元載。

“義兄當年與我在宮中玩耍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好不容易他解甲回京,清閒下來了,我還盼着能常見見,可他竟這般去了!”

李亨還在繼續說,努力描繪着王忠嗣小時候的事,希望以此喚起李隆基對養子的情義。李隆基也在繼續想元載所言那句“太子一定知情”。

李隆基臉上遂浮起了一絲欣慰的笑容,喃喃道:“朕很理解你的心情。”

李亨不知他話中所指,只當他終於是記起王忠嗣的好了,咬咬牙,又道:“父皇,兒臣以爲義兄不是病逝的,他必是被人害的!”

就在不久前,他坐在這裡問了薛白一句“他們爲何這麼做?”

這次,他們是站在同一個立場上的。

孫孝哲十分心大,昨夜很早便睡了,還睡得很沉。

“當真沒死?”

孫孝哲倒沒有不相信,畢竟,他手下人已說過割回來的人頭並不是王忠嗣的。他只是有些心煩,殺一個人殺了這麼久還沒成功。

他揉了揉鼻子,也不嫌吉溫嘴裡的臭惡。草原上的牛羊屎聞得多了,這點口臭算什麼。

“藏在哪?”

“我還真刑訊出來了。”吉溫眼睛發亮,道:“就在昭應縣內的別宅。我已派人去偷偷打探,本想確定了再與你說。但此事該是八九不離十了。”

孫孝哲道:“我派人去剁了他。”

他殺心甚是強烈,除了因爲王忠嗣的威望讓安祿山十分忌憚之外,也因他與王忠嗣有很深的過節。天寶元年,王忠嗣北伐突厥,孫孝哲的父親便是死在那一戰當中,後來,安祿山想在雄武城截留王忠嗣的士卒,孫孝哲便是那時留在了安祿山軍中。

此番,安祿山派孫孝哲到長安獻俘,也與此有關。

吉溫道:“不急,孫將軍你想,王忠嗣哪怕還活着,在世人眼中他就是死了,作爲將領、官員,他已經被你殺了。”

“不,他詐死,因爲察覺到了危險。”孫孝哲道:“他是最可怕的野獸,躲過我們的攻擊必然會報復我們,我們一定不能猶豫,要狠,咬住他的脖子就得一口咬斷。”

“昭應縣城離華清宮很近,再動武很危險。”

孫孝哲卻有一種被人盯上的直覺,招過人吩咐道:“你去告訴阿臘多,轉移到別的地方藏,那顆假人頭埋了……”

阿臘多便是他派去刺殺王忠嗣的隊伍首領,爲了扮成南詔人已準備了很久。

吉溫聽到人頭之事,計上心來,道:“我有辦法,不如將那個人頭懸掛起來,寫上王忠嗣之首級,做成南詔蠻夷耀武揚威的樣子。可旁人一看,那頭顱是假的,便知王忠嗣詐死,那是欺君大罪。”

“有用嗎?”

“有用。”吉溫擅於刑名,對孫孝哲動不動就要殺人的做法不甚認可,道:“欺君是一柄更鋒利的刀,這次不用孫將軍動手,王忠嗣已死定了。”

兩人商議過後,當即派人去掛人頭,再增派人手往昭應縣打探。

孫孝哲不忘囑咐手下觀察好地勢,做兩手準備,倘若王忠嗣還有別的手段,大不了就直接殺了。吉溫在旁聽了,猶在說“不必”。

然而,待到下午,卻接連有不好的消息傳了回來。

“將軍,阿臘多他們被找到了。”

“什麼意思?”

“他們的藏身地沒有人,地上留着血跡,應該是被官兵發現了。”

“王忠嗣!”孫孝哲倏然變色,怒道:“一定是王忠嗣,我們落入他的陷阱了!”

他其實非常忌憚王忠嗣,也就是趁現在王忠嗣病重,纔敢動手殺人,可一旦沒殺成,他也很害怕後果。

吉溫連忙安撫這樣貌兇惡的突厥人,道:“不要緊,我們做了萬全準備。將軍的人手皆是硬骨頭,不會輕易招供。”

孫孝哲道:“伱不久前還與我說,再硬的骨頭到你手裡,也會變軟。”

“可是……如我這般擅刑訊者,不常見。”

吉溫話音方落,有兵士匆匆趕到院中,道:“將軍,有要事。太子奉旨追查要案,派人來請將軍與吉大夫到驪山問話。”

“到驪山?怎會如此?”吉溫大爲驚詫,“聖人如何能變了態度,忽然這般相信東宮?”

“因爲他說的是實話。”孫孝哲道:“就是我派人殺的王忠嗣,被人撞見了,聖人當然會相信。”

吉溫急得團團踱步,喃喃道:“如此一來,可就被動了,太子與王忠嗣這次只怕要對我們下手啊。”

“慌什麼?”孫孝哲豁得出去得多,道:“與他們拼了!”

~~

次日,晨曦一點點鋪在美麗的驪山上,御湯九龍殿內光影朦朧。

趁着黎明時無人注意,年初時被李林甫遙拜過的漢白玉像又被請了出來,披上了淡黃色的綢袍,擺在御榻上。

它完全是依照聖人模樣雕刻出來的,隔着屏風看去,彷彿是聖人還坐在那。

楊玉環則在屏風另一邊排着了戲,絲竹聲傳得很遠。

如此,華清宮中絕大多數人都以爲聖人正在御湯九龍殿與貴妃聽曲。

而上午時分,李隆基已在陳玄禮、高力士等人的護衛下,悄悄登上了西繡嶺上的降聖觀。

從這裡放眼望去,能看到山下的華清宮,以及更遠處的昭應縣城。只是隔得太遠,人都如螻蟻一般渺小。

“陛下,臣有一物獻上。”薛白上前兩步,雙手呈上一個筒狀的器物。

李隆基回頭瞥了一眼,道:“朕知這是何物,名曰‘千里鏡’,在南詔一戰中起了大用。”

“臣惶恐,臣早該呈獻陛下,只因戰事緊迫,又唯恐事先泄露,只好先行藏拙。如今做了改良,方敢在陛下面前獻忠。”

“廢話少說,拿來吧。”

李隆基隨手接過那千里鏡,陳玄禮、高力士等人也是人手一個,放到眼前一看,大感稀奇。

如此,望仙橋對面發生着什麼事,他們也能大概看清了。

很遺憾,聖人今日也許將於此再一次看到他的兒子殺入宮中。

不多時,果然見到李亨在十餘護衛的保護下從十王宅出來,走向了華清宮外的講武殿。講武殿是議事之所,聖人駐蹕驪山時,許多事朝臣們都是先在那裡商議好,再入宮稟奏。

千里鏡中看不到李亨的表情,卻能看出他離開十王宅後的振奮,頗有太子的威嚴之氣,全然不同於往日在李隆基面前畏首畏尾的恭謹姿態。

這讓李隆基覺得這種窺視很新奇,因此,當高力士問他是否先到降聖觀稍歇一會時,他搖了搖頭,非要繼續看着。倒像是一個剛得了新玩具的老小孩。

過了一會兒,有人押着一隊俘虜遠遠而來。

“聖人,那便是昨日郭千里、鮮于昊捉拿到的南詔蠻夷了。”高力士小聲稟道。

李隆基問道:“前兩日尚稱追失了蹤跡,如何又捉到了?”

面對這問題,旁人皆言不知。

薛白見無人能答,遂道:“臣以爲,該是王忠嗣詐死的同時暗中派斥候盯着,尋到了這些兇徒的落腳處。邊軍斥候,終究與禁軍不同。”

他這句話卻又引出一個問題,若說王忠嗣詐死是爲了尊奉李亨,那該是自己派人刺殺自己,演一場戲纔對。而若照薛白此時所言,那是誰派人刺殺了王忠嗣?

李隆基隱約意識到,薛白只怕是繞着彎地在進言。

但此時人都已經登上西繡嶺看着了,要拒絕這種進言也晚了。

他手中的千里鏡稍稍一移,落在遠處一個人身上。那人正走在押送俘虜的隊伍中,身材高大,在大夏天還披着一件鬥襏,蓋着半張臉。

看身形,像是王忠嗣。

李隆基沉着臉,對太子與王忠嗣這等悄悄會面的行爲,深感厭惡。

“幾人了?”他問道。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陳玄禮卻立即便明白了聖人在問什麼,答道:“太子護衛十二人,俘虜加上押送者四十五人,有五十七人了。”

“換成朕年輕時,綽綽有餘了。”

繼續看了一會,那些俘虜被押到講武殿之後,被栓在院子裡照着夏天的太陽,一個一個地受審。而那形似王忠嗣之人一直坐在長廊邊。至少從這裡看去,並無私會太子的樣子。

並未出現預想中的畫面,反而顯得枯燥了起來。

“聖人。”高力士再次問道:“是否先到降聖觀內歇息,待有動靜了再看。”

李隆基不知李亨與王忠嗣具體何時纔會有動作,放下千里鏡,才轉過身,自降聖觀內用膳、飲酒。

許久,薛白忽道:“來了。”

原來是有一隊人馬從昭應縣城而來,駛向望仙橋,進了講武殿。

~~

講武殿,偏殿的一間廡房內,李亨不嫌腥污,親自盯着審訊的過程。

他沒有問話,只是站在刑訊的官員身後,邊踱步邊看着那些兇犯的表情。

“叫什麼名字?”

“阿臘多。”

“誰讓你刺殺王節帥的?”

“段儉魏。”

李亨不耐了,吩咐道:“用刑。”

阿臘多卻是咧嘴笑了一下,道:“我招,我招……我們殺的不是王忠嗣,帶回去的人頭是別人的……”

李亨皺了皺眉。

這已不是他今日初次聽到這個回答了,心中疑惑,義兄難道還沒死,但怎麼可能呢?

另外還有一事很奇怪,他昨日才領了差事查王忠嗣之死,今日郭千里便拿到了兇徒送來,未免有些巧了。偏是郭千里也不來解釋出了何事,稱是受了傷還在路上養傷。

“先老實招供,是誰派你們來刺殺的。”

“段儉魏。”

“用刑。”

李亨知道阿臘多沒那麼快就挨不住,暫且先走出廡房,在長廊站了一會。

李輔國輕手輕腳地趨步過來,低聲道:“殿下,孫孝哲與吉溫到了。”

“帶他們在殿內等我。”

李亨心裡已經十分確定,就是孫孝哲派人刺殺王忠嗣。他遂有個簡單但行之有效的計劃。扣下孫孝哲、吉溫,詐一詐阿臘多,讓這些兇徒以爲事情已經完全敗露了,自然也就招了。

然而,李輔國卻是目露爲難,道:“殿下,怕是不妥,孫孝哲是帶着范陽軍來的。”

“何意?”

“他說是,已準備返回范陽,隊伍經過了昭應縣,得到殿下相召,又聽聞王節帥出了事,便讓大隊人馬駐紮於昭應城西,自己帶了百餘人來,皆披着甲、持着兵器。”

李輔國說着,愈發心中沒底,提醒道:“殿下,我們只怕是審不了他。”

“我會被他嚇到嗎?”李亨叱道,“隔着宮城便是天子所在,北衙禁衛雲集,還沒到范陽軍造反的時候!”

“是,那奴婢……”

“你入宮一趟,向阿翁稟呈情況,孫孝哲桀驁難馴,刺殺義兄之後,妄想倚仗兵勢拒審。我擔心出亂子,請阿翁調撥禁軍來殺殺他的威風。”

李輔國問道:“此事,可行嗎?”

他跟隨太子也有幾年了,還沒見過太子幾時有過這麼大的能量。

“可行,速去速回。”李亨知道,這是王忠嗣的死,爲他創造的機會。

安祿山那諂媚的臉皮下,藏着一顆悖逆的心,他必須得把安祿山厚厚的臉皮揭下來!

忽然,隔着院門,有人向他打了招呼。

“可是殿下在那?吉溫請殿下安康,真是許久未見了。”

李亨一看,只見吉溫遠遠地向他行了個叉手禮,看着雖恭恭謹謹,表情卻帶着譏嘲之態。

吉溫根本就不怕他這個太子,當年正是吉溫辦理韋堅案,逼得他休妻。

宿敵相見,分外眼紅。李亨一時竟是在這個小官面前無言以對,緊閉着嘴,不說話。

“不知殿下召下官來,所謂何事?”

“我義兄被人行刺,我奉旨徹查此事,召你來問幾句話。”

吉溫大爲驚訝,道:“什麼?下官聽聞王節帥是病逝,殿下何出此言?”

事情發展到現在,對他與孫孝哲其實是有些麻煩了。派去行刺的人手都被捉住了,早晚要供出他們,偏偏王忠嗣還沒死,相當於事情沒辦成,卻留下了把柄。

吉溫與孫孝哲商量之後,達能了共識,如今已只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反誣王忠嗣與李亨合謀造反。他們首先得找到王忠嗣,以此向聖人證明他欺君,之後再炮製證據,這方面吉溫還是很擅長的。

方纔孫孝哲已派人到昭應縣城內王家別宅去找過了,得知王忠嗣是今早離開的,想必便是來了這講武殿。因此,吉溫應付着李亨,給孫孝哲爭取時間。

正說着話,吉溫卻發現李亨的眼睛直了。

他轉過頭,隨着李亨的目光看去,只見一人從差役的隊伍中站起身來,掀起了頭上的鬥襏,站在那與李亨對視着。

“義兄?”

那正是王忠嗣。

他身材依舊高大,但其實是骨架撐着,因爲病了數月,已然瘦了非常多,臉上滿是病容,雙頰凹陷。

“真是義兄!”李亨大喜,道:“我們已經拿住了刺殺你的兇徒,馬上就要審出來了。”

“好。”

王忠嗣笑了笑,道:“請三郎向聖人解釋清楚吧。”

他竟是什麼都不再多做,說罷,徑直轉身往外走去。

李亨愣了愣,連忙轉頭向他的護衛喊道:“快,保護我義兄。”

吉溫更是沒反應過來,不明白王忠嗣這是在做什麼。

他連忙躥回前殿,朝孫孝哲喊道:“找到了,他從側門出去了,快追!”

孫孝哲當即拔出刀來,衝向吉溫所指的方向,遇到李亨的護衛敢來阻攔,他徑直大喊道:“太子是要造反嗎?!”

如此,藉着一股兇惡的銳氣,他衝出了側門,目光看去,卻也是愣了一下。

只見王忠嗣正獨自一人走在講武殿外,風吹動其寬闊的衣袍,顯得昔日壯碩的名將是那麼瘦骨嶙峋,他就那麼停在那,擡着頭,望着遠處的西繡嶺,像是想向蒼天證明什麼。

孫孝哲四下一看,自顧自地喊道:“王忠嗣與太子謀反!”

說罷,持刀撲了過去……

342.第334章 食子第348章 渡河第415章 常山郡311.第305章 相門女第452章 長安亂第448章 驅狼吞虎314.第308章 嚴網第434章 渡河21.第21章 隴右老兵70.第70章 夾縫生長111.第111章 派系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第391章 忤逆不孝第439章 無貴賤第2章 大禍臨門第351章 靈關道第482章 綺念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310.第304章 右相府109.第109章 手掌心294.第288章 冬至第338章 遊藝使第467章 共克時艱第395章 緩兵之計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第458章 譁變30.第30章 勢力網233.第230章 敵我41.第41章 劫囚第360章 捷報291.第285章 人才第423章 慫恿43.第43章 滿堂驚貴第448章 驅狼吞虎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299.第293章 潑冷水第426章 晉陽宮30.第30章 勢力網191.第188章 戲曲第443章 夢遊通天宮136.第133章 歲考37.第37章 節外生枝第365章 救星301.第295章 擔責301.第295章 擔責97.第97章 覆試第422章 恩人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58.第58章 人脈網110.第110章 新搭子265.第263章 審判99.第99章 得寶歌310.第304章 右相府321.第313章 道姑第374章 新的平衡第440章 威嚴落地第416章 局面向好158.第155章 事不關己60.第60章 犧牲品177.第174章 開春70.第70章 夾縫生長第489章 將晴75.第75章 報案198.第195章 李花59.第59章 選婿319.第311章 禮成第391章 忤逆不孝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256.第254章 深耕319.第311章 禮成244.第241章 點燃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第433章 南下剿賊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326.第318章 清白85.第85章 天子庠序38.第38章 平安無事315.十一月總結第463章 真與假311.第305章 相門女第2章 大禍臨門第434章 渡河第486章 幸蜀第487章 上進心78.第78章 租庸調第405章 還沒反256.第254章 深耕14.第14章 偃月堂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第458章 譁變第421章 假太守20.第20章 審118.第118章 人情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164.第161章 醉態第361章 去留81.第81章 鄰居15.第15章 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