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第278章 脈絡

是夜,崔祐甫沒有睡好,次日起來眼睛都是腫的。

他去往萬年縣衙時腦子裡還在想着昨日的案子,穿過坊門,卻見薛白正坐在一個餺飥攤子前,這已是兩人近日來第三次在這裡相遇了。

“薛郎是在等我?”

“沒有,我住在這附近,出來用朝食。”

“你上衙要遲了。”

“是啊。”薛白不慌不忙吃着餺飥,“住在宣陽坊,卻在長安縣任職,真不方便。”

崔祐甫受夠了他一天到晚賣關子,懶得再問,徑直轉入縣衙。

有案子不能查,他這萬年尉無非是世家子弟混個資歷,容易讓人輕視。

然而,沒坐多久,便有小吏過來請他到令廨去,還提醒了他一句。

“是刑部派人來了,問昨日那案子。”

崔祐甫心念一動,暗道還真給薛白猜對了,真有人在推波助瀾。那既是刑部來人,該是右相府希望這案子能查下去。

令廨中,馮用之被罵了個狗血淋頭,展現了附郭縣令的難處,可當見崔祐甫過來,馮用之馬上又能恢復從容,揮揮手道:“查,任海川的命案務必查清。”

“喏。”

崔祐甫第一時間想去找在縣衙外吃朝食的薛白聊上一聊,趕到門外。恰見薛白正付過了餺飥錢,準備離開。

他上前問道:“薛郎還不去長安縣衙?”

“這就去了。”

“薛郎若有話與我說,現在可以說了。”

說着,崔祐甫走近了些,低聲又道:“我信你。”

“沒有。”

薛白笑應着,餘光看向長街另一頭,他的人已經暗中跟上方纔離開的那名刑部官員了。

他不是爲了崔祐甫而來,是猜測有人利用他們查案,他想把對方查出來,若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這隻黃雀與崔祐甫這隻蟬並無太多可說的。

“薛郎應該知道很多吧?”

“你去查也會知道。”薛白道:“想必會有人故意透露線索給伱,線索該是指向王鉷。”

“爲何?”

“你自己查。”

“就不能直接把知道的都告訴我?”

薛白笑了笑,也不回答,揮揮手就走了。

他似乎不急着去長安縣衙,向北而去。

崔祐甫縱有名門風範,此時也是大爲着惱,咬牙暗下決心,一定要查清真相,務必要比薛白知曉得更多。

長街上,幾個閒逛的漢子偷眼往他們所在的方向看着。

末了,其中一個漢子拐過小巷,出了宣陽坊,到了皇城安上門附近,向另一人道:“長安、萬年兩個縣尉碰頭了,該是在一起查案。”

~~

達奚盈盈昨夜沒睡好,正對着銅鏡看着臉上的黑眼圈,手指染了脂粉抹着,嘴裡問道:“都跟上了?”

“是,給萬年縣施壓的,該是刑部尚書蕭隱之;偷偷盯着萬年縣衙的那些探子,最後到御史臺報了消息。”

“御史臺?”

這結果完全出乎達奚盈盈的預料,她不由停下動作,喃喃道:“王鉷怕被查出來,派人盯着進展不成?那是我們跟蹤錯人了?”

沒人能回答她這個問題,她思忖了一會,沒能理清頭緒,遂問道:“郎君在何處?我得去見他。”

“郎君到興慶宮去獻寶了。”

~~

興慶宮。

薛白還沒有單獨求見過李隆基,過去他也沒這個資格,都是被召到宮中,或是隨着楊玉瑤一起的。

但如今他也算是京官了,於是決定試了一下,以免李隆基覺得他任何事都賴着楊家姐妹。

他也不知是怎樣一個流程,八品官請求面聖合不合規矩,甚至連李隆基是睡是醒也不知道,總之就到初陽門遞了告身。

“長安縣尉薛白,有新物件想要獻給聖人。”

不等一句話說話,守衛宮城的幾個禁軍臉上已顯出憋不住的笑容。

“誰不識得薛郎?告身便不看了,在此候着,破例替你通傳一聲便是。”

“多謝了,幾位將軍如何稱呼?”

“哪是將軍,不過是當差……”

這些禁軍平時見人就喝“退”,但聊開了就會發現他們多是勳貴家的傻孩子,有的性格張揚些,有的靦腆些,金光粼粼的盔甲下並沒有什麼殺伐氣。

不多時,竟是吳懷實親自來見薛白。

“聖人正在小朝會商議國事,真見不了你。”吳懷實誠懇道:“是真的,一會國舅出來,薛郎問他便知。但若信得過我,要獻何新奇物件,可由我替你轉交,聖人一得空便替薛郎表功。”

“好。”

薛白不擔心他在這種事上使絆子,直接將手裡的匣子遞上去,道:“也就是些簡單的玩樣,規則都寫好了,聖人一看便知。”

吳懷實反倒愣了一下,臉上泛起感動之色,笑道:“薛郎竟這般信我。”

“我有何不信吳將軍的?”

“是啊,我還怕薛郎因爲呂令皓之事怪我呢。我是高將軍門下,其實與薛郎纔是一家。”吳懷實接過那匣子,輕撫了兩下,道:“這是薛郎分潤我的功勞啊,往後但凡有事,只管與我開口。”

“我在偃師也是公事公辦,吳將軍不以私事掛懷,胸懷坦蕩,讓人敬佩。”

兩人願與對方示好,彼此說着好話。

不多時,只見楊國忠在幾個宦官的引領下出來,與之並肩而行的還有一位老道士。

長安城多的是仙風道骨、清癯飄逸的道士,這位老道士卻是身材瘦小,其貌不揚,唯獨一雙眼睛極爲明亮,能看透世間萬物一般。

出了宮門,楊國忠先請了那老道上了馬車,走向薛白。

“阿白如何在此?”

“上次花萼樓御宴,阿兄獻了琵琶,我卻什麼也沒獻,今日只好來彌補一二。”

“哈哈哈。”楊國忠爽朗而笑,親熱地拍了拍薛白的肩,“你早說嘛,往後我給聖人獻寶時帶你一份又有何難?”

關於楊銛死後留下的政治遺產,兩人之間本該有所爭執,但薛白回長安這些天,耽誤於韋會的案子,卻是始終沒機會與楊國忠好好談一場,今日便借這機會試探了幾句。

“聽聞阿兄舉薦楊光翽爲鹽鐵使判官?”

“不錯。”楊國忠道,“你也知道,元載此人短視而貪鄙,咎由自取被貶官了。榷鹽卻是楊家的大業,故而我任楊光翽來辦,你覺得如何?”

因爲想到榷鹽一事最初還是薛白提出的,他最後隨意地問了一句。

薛白道:“我以爲不妥。元載雖有野心,卻有實才;楊光翽貪鄙遠勝元載,卻毫無才能。阿兄何苦用他敗壞官聲?”

“原來如此,可惜你沒有早回來,否則我必先問過你。”楊國忠笑了起來,“此事已經定下了,沒奈何。”

“無妨,如此接下來關於榷鹽的官員任命,阿兄可否先與我商量?”

“好!”

楊國忠爽快答應,轉身要走,卻是沒忍住回過頭來,笑道:“再送你幾句萬金之言吧。你升遷不算慢,一年中狀元、一年從畿縣尉升到赤縣尉,但你可知我馬上要換紫袍了?在仕途上,我的建議你還能聽一聽。”

說着,他指了指薛白的官袍,再指了指自己。

“升官這件事,心誠則靈,你首先得想着升官,凡事爲了升官而做。你在偃師縣,力就沒使對地方,如今回了長安,更該想清楚該如何立功、立功後有何闕額,若還有不懂的,來找我,楊家有你一個位置。”

“阿兄的話,我聽懂了。”

楊國忠得意而笑,揮了揮手,自翻身上馬,引着那馬車而去。

薛白這才往長安縣衙。

纔到衙門,便有一名家僕過來,低語道:“郎君,達奚娘子有消息想遞給你。”

薛白接過那消息,看了一眼,神色毫無反應,將紙條收好,道:“讓她傍晚到杜宅見我。”

“喏。”

薛白則到令廨求見賈季鄰,問道:“敢問縣令,萬年縣衙可是把殺害任海川的兇手查出來了?”

“你如何知道?”

“猜的。”薛白道,“事態已經漸漸清晰了,這案子不管我們想不想查,它都會水落石出的。”

賈季鄰沉默着,道:“崔祐甫今日在新昌觀找到了線索,有人看到殺任海川的兇手了,萬年縣正在緝拿,海捕文書遞來了。”

薛白看了眼那海捕文書,問道:“這人是誰縣令應該知道吧?”

屋中沒有旁人,賈季鄰疲憊地閉上眼,揉着額頭,嘆道:“是王焊的部曲。”

“王焊派人殺了任海川,這件事會有何後果?”

“會有何後果?我不知。”賈季鄰道,“真讓人不安啊……”

~~

傍晚,杜宅。

薛白與杜五郎在後花園坐下,看着一身婢女打扮的達奚盈盈端着托盤走來,神色都有些異樣。

她不適合這個打扮,氣場就不相符。

“此案的脈絡已浮現出來了,李林甫設局,對付王鉷。”達奚盈盈道,“李林甫唆使韋會、任海川接近王焊,意圖拿到王鉷的把柄,此事被王鉷看穿了,因此殺了韋會、任海川,李林甫再故意引出此案。”

“原來是這樣。”杜五郎道,“這麼一看就很清楚了。”

薛白卻搖了搖頭,道:“你派人跟蹤,盯着我與崔祐甫的人是到了御史臺?”

“是,該是王鉷派人……”

“不是他。”薛白緩緩道:“如果我猜的不錯,背後的指使者該是御史中丞楊國忠。”

“爲何?”

“整件事,不是哥奴的作風。”薛白斟酌着用詞,最後評價道:“太有失水準了。”

杜五郎不由問道:“哥奴很有水準嗎?他陷害我阿爺的時候……”

“哥奴就不是爲了陷害你阿爺,當時他的目標是李亨,只借柳勣一封狀紙,輕描淡寫就使東宮自斷臂膀。反觀這次韋會案,做得太多了,而且,更像是楊國忠的作風。”

“什麼作風?”

達奚盈盈道:“獻寶。最初,任海川接近王焊,就是要給聖人獻些延年益壽的丹藥,並在胯下掛藥袋,使那話硬起來。”

她當着兩個少年毫不避諱,杜五郎聽了羞澀地低下頭。

“不錯,拋開那些花裡胡哨的部分,這般低俗的內核,當是楊國忠的手筆。他也許比李林甫更迫不及待地除掉王鉷。”

薛白說着,回想起今日與楊國忠的談話,很能夠體會到那種想要青雲直上的心情。

而到了楊國忠這個地步,要更進一步,必須除掉王鉷,須知王鉷身兼二十餘職,和糴、轉運、刑律、立法,居然還是京兆尹。

該如何立功?立功後有何闕額?這句萬金之言說得很清楚,查出韋會案,功勞會有,闕額會有。

但,除掉王鉷之後,楊國忠真會與他薛白共享功勞嗎?

只怕是要將他一起除掉。

韋會案根本不是薛白查出來的,它是自己一點點浮現出來的,若薛白一開始斷定韋會是自殺。到時一旦事發,他必會被指爲同黨。

“還有個疑惑。”達奚盈盈沉吟道,“不過是殺了任海川、韋會而已,也不是什麼大罪,如何能扳得倒王鉷?”

這也是薛白想從賈季鄰口中確定的事。

李隆基對王鉷的恩寵,是遠超很多人的預想的。即使是李林甫,也未必能如王鉷那樣爲李隆基徵收無數的私帑。這也是王準的底氣所在,用彈弓射斷一個駙馬的玉簪算什麼?對方捧殺又如何?以王家的聖眷,根本就無視任何攻訐的手段。

唯獨有一個罪名。

“謀反。”

薛白心裡早有答案,哪怕沒得到確認,他還是篤定地吐出了這兩個字。

“只能是謀反大罪,才能夠撼動王鉷,才值得楊國忠如此算計,纔有可能連我也一起除掉。”

“啊?”杜五郎毫不驚訝,只有些無奈地嘀咕道:“這一年一年的,有太多人謀反了吧?”

說着,他彎着指頭數,也不知在數什麼,直到把十根手指頭都數完。

薛白沒說話,靜靜坐在那看着杜五郎手上的動作,像是在彈指之間看到了大唐王朝殘酷而自私的權力鬥爭。

每一根手指彎下,就像一個身兼數鎮節度或身兼數十官職的重臣倒下。

一會兒之後,杜五郎感受到氣氛異常的安靜,擡起頭來,驚訝於他們都在看他數數,愕然道:“看我做什麼?”

“沒什麼。”

“唉,楊國忠也進益了,能算計人了。那你既然看出來了,我們怎麼辦?”

薛白想了想,眼神忽然豁達了些,道:“我寫封信,遞給你二姐吧。”

~~

幾日過去,長壽坊的告示牆上還貼着海捕文書。

薛白每次路過都會看一眼,明知那海捕文書上畫的是何人,但身爲長安縣尉的他卻毫無表態。

他心裡開始在奇怪一個問題,他都回長安好一陣子了,李林甫這次竟沒有招他見面相談,達成共識。

許是看楊國忠如此能幹,已能佈局陷害王鉷了,不屑於理會他了,或是將他當成一個死人了?

思忖着這些,薛白開始感受到長安城的權力鬥爭又在形成一場新的風暴,而他顯然已經被裹挾在裡面了。

“薛郎。”

尉廨前站着一個九品官員,一見到薛白就笑了出來,道:“下官已在此恭候薛郎多時,京尹想請你過去聊幾句。”

薛白問道:“眼下這時候,京尹見我,妥當嗎?”

“見或不見,區別只怕不會太大。”

“好。”

薛白確實也打算見一見王鉷,比起暗中相見,這種光明正大的公事相見反而更好些。

京兆府在光德坊,離得並不遠,兩人走路過去,路上,薛白問道:“我回長安,爲何衆人都稱我爲‘薛郎’而非‘薛縣尉’?”

“是覺得薛郎才幹,不應只是縣尉,想必很快也就要高升了。”

“借你吉言。”

薛白以前是常來京兆府的,但過去多是被捉拿過來,以官員的身份來公辦還是第一次。

短短三年多時間,京兆尹從韓朝宗、蕭炅,換成了王鉷,這次來,能夠感受到府衙的氣氛比以往嚴肅得多。而王鉷只是兼任京兆尹,甚至不常來上衙。

官廨卻佈署得很奢華,連長廊上都鋪着厚厚的地毯。

“京尹,薛郎到了。”

王鉷正負手站在窗前,轉過身揮揮手,示意旁人退下,他要與薛白單獨聊。

“手下人不會做事。”

開口說的第一件事,王鉷就指了指走廊上的地毯,道:“走路都沒聲音了,有人來偷聽都發現不了。”

薛白道:“好在我與京尹也不是說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王鉷平時很忙,說話不繞彎子,開門見山道:“你在偃師立了大功,查出了安祿山派高崇、高尚兄弟動搖東都,圖謀不軌,可惜朝廷沒有引起重視。”

“不錯,安祿山要造反,高氏兄弟罪證齊全,可聖人似乎不信?”

“因爲右相在庇護他,右相還指望着安祿山助他阻止太子登基,此事我願在聖人面前舉證,但需你配合,你可有膽量與安祿山爲敵?”

薛白之前與王鉷打交道還是少,此時仔細打量了對方一眼。

王鉷在大唐官員裡算是瘦的,那一身紫色官袍尺寸略大了些,披在他身上更襯得他瘦弱,相比於他的兇名,顯然是見面不如聞名。

但這也許正是李林甫一直以來能容得下王鉷的原因,身材就沒有宰相應有的高大威儀。

可王鉷的眼神卻充滿了真誠之感,很能打動人。

“你我聯手,除掉安祿山,請李林甫罷相,往後我保你前程一帆風順,如何?”見薛白不答,王鉷再次問道。

“我很想答應。”薛白道:“但前提是……王京尹能保得住自己嗎?”

“聖人信我。”王鉷板着臉道:“聖人對我的信任,你絕對可以放心。”

“既如此,爲何殺韋會、任海川?”

“他們該殺。”

“他們手上有你或者王焊謀反的證據?”

“栽贓陷害而已。”

薛白道:“若真是栽贓陷害,我們今日就不會在此談了。楊國忠設的局雖然糙,但只怕是拿到了真的證據,纔敢這麼有恃無恐。大概是驪山刺駕案之後,楊國忠便對你有所懷疑,派了與王準有仇的韋會、招搖撞騙的道士任海川接近王焊,結果真發現了什麼?”

“假的。”王鉷因薛白的態度愈發不悅,“李林甫猜忌我、楊國忠視我爲絆腳石,皆欲害我,我兄弟易欺,他們遂故意使任海川接近於他。待你查清安祿山謀逆之真相,他們竟愈發喪心病狂,寧可包庇逆賊,也要除掉我。但你知道嗎?我不會如何,你的處境才危險。”

“是嗎?”

“你除掉高氏兄弟,舉證安祿山,已經徹底得罪他們,他們首先是栽贓我以洗清罪名,下一步自是要對付你。”

說着,王鉷放慢語速,認爲自己說得有些多了,想要說服薛白的意願有些太過於明顯。

但轉頭一看,薛白神色依舊平靜,若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只怕很難爭取到他全力相助。

“你得罪了太子,之後得罪了李林甫,檢舉安祿山之逆心,與張去逸亦不善。”王鉷語帶貶損,“如今楊銛一死,你與楊國忠反目成仇已是必然,放眼朝堂,重臣皆視你爲敵,唯有我可助你。”

薛白道:“那,京尹希望我怎麼做?”

王鉷略略沉默了一下。

他剛說可以幫薛白,馬上便聽到這個問題,感覺有些嘲諷。但以他的心性,絕不至於因此開不了口。

“接下來,他們必要攻訐我,你得在聖人面前說公道話,韋會案顯然是構陷;你務必聯絡貴妃、陳希烈,並利用邸報爲我聲援;我知道你手上還有更多安祿山大逆不道的證據,交給我,我會向聖人檢舉安祿山……”

薛白確實還有證據。

比如說高尚去見公孫大娘時,帶的一塊千牛衛兵曹參軍劉駱谷的令牌;比如在偃師還有一些鐵器;比如高崇留下的一些記錄。

他思忖了一會,緩緩道:“有一塊令牌,但證明不了什麼。”

“給我。”王鉷道,“我來查,還沒有御史臺查不了的事。”

“好,我夜裡派人送到京尹府上。”

王鉷稍稍鬆了一口氣。

他分明是嚴肅的人,且公務繁忙,此時卻願意花時間陪薛白多聊些話題。

“長安縣尉不是能讓你施展才能的位置,添個資歷罷了,下一步若要升遷,御史臺是最好的選擇。在御史任上任到七品,再遷六部,紅袍就不遠了……”

薛白一直在觀察着王鉷,注意到他始終蹙着眉。

“王公。”

“何事?”

“你兄弟不會是與任海川計劃着……毒害聖人吧?”

王鉷倏然變色,下意識地轉頭看向屋外的長廊,深怕有人不知不覺地走過來。

~~

與此同時,崔祐甫正帶着一衆萬年縣的差役包圍了靖安坊的一個小院。

“確定就是這裡嗎?”

“小人親看所見,被送進去那漢子,與這海捕文書上的人一模一樣。”

崔祐甫遂俯下身湊過去,以他平時離賤民最近的距離,小聲問道:“誰讓你來報案的?”

“小人真看到他進去了啊。”

“嘭”的一聲響,差役們已經撞門衝了進去,大聲吆喝着。

“拿下!”

“縣尉,人已經死了!”

崔祐甫大步趕進小院裡,只見一輛板車上放着一口棺材,被緝捕的王家護衛正躺在其中,顯然這是剛剛被滅口,正打算送出城掩埋。

“還沒跑遠,給我追!”

“追!”

崔祐甫知道,這案子馬上要破了,但他卻有一種被人操縱於股掌之間的感覺。

能立功,能升官,唯獨心裡不太舒服……

~~

洛陽,道德坊,杜府。

杜妗收到了一封快馬遞來的信,打開一看,竟全是奇怪的符號。

她遂連忙回到閨中,栓上門,從枕頭下拿出一本書來,對照着信上的內容,重新寫了一遍。

薛白用句平實,倒像是當面在與她說話一般,看到後來,她不由會心一笑。

“此回長安所見,似比以往更烏煙瘴氣,天寶盛世,謀逆大案竟連年不絕。想必不久之後王鉷將要謀逆,恐難阻止。然若有‘安祿山之叛兵’暗入京城,隨王鉷一同舉事,方教朝野上下大驚失色。”

~~

也就是這天夜裡,薛白把劉駱谷的令牌交給了王鉷……

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233.第230章 敵我265.第263章 審判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36.第36章 兩頭通吃第422章 恩人174.第171章 去與來第11章 無賴324.第316章 太池宴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192.第189章 輸贏92.第92章 申告第12章 引見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95.第95章 讒言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55.第55章 落地生根154.第151章 造相146.第143章 世情如紙337.第329章 技窮27.第27章 邊軍履歷第486章 幸蜀77.第77章 孝子196.第193章 初奏264.第262章 奪印第427章 傳檄23.第23章 撿來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總結第485章 謊言26.第26章 鐵案196.第193章 初奏第342章 眼光243.第240章 斬蛇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29.第29章 金吾衛第444章 內應299.第293章 潑冷水136.第133章 歲考118.第118章 人情第1章 長安雪第432章 選擇第6章 螻蟻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249.第247章 接手254.第252章 善緣(2合1)209.第206章 出闕220.第217章 順臣純臣第470章 立威289.第283章 不問蒼生問神鬼172.第169章 盛宴倒280.第276章 跋扈249.第247章 接手221.第218章 心結第441章 都不團結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第370章 移棺第449章 喜與狂42.第42章 紈絝150.第147章 秉公無私第406章 北都重鎮第368章 真功勞317.晚半小時發55.第55章 落地生根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200.第197章 刊報院42.第42章 紈絝337.第329章 技窮274.第270章 歸不歸136.第133章 歲考238.第235章 誰負責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102.第102章 攢局196.第193章 初奏第477章 長安的反擊第433章 南下剿賊270.第266章 發苗44.第44章 信任318.第310章 婚禮218.第215章 劉氏吉主第405章 還沒反148.第145章 繼任者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309.第303章 獻策315.十一月總結54.第54章 白膏油第460章 寶雞307.第301章 遮羞布97.第97章 覆試第435章 秋後算賬54.第54章 白膏油193.第190章 吏部試第405章 還沒反18.第18章 追兇者76.第76章 春雨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281.第277章 壓不住第461章 餘燼90.第90章 考驗第437章 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