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第129章 金飯碗

紫雲衍慶樓。

李隆基坐忘了半日之後,確實感到身體輕鬆了些。

張垍、李泌爲他引見靜玄真人之事,他確是頗爲滿意的。

才睜眼,已有內侍趨步趕來,稟道:“聖人,有河北的貢品到了。”

聞言,李隆基撫須而笑,道:“過了中元節,朕便返回長安了,胡兒有何貢品還要送到終南山來?”

“回聖人話,是饒陽郡的貢桃,今晨到的長安,恐不新鮮了,因此送來。”

“胡兒有心了。”李隆基朗笑,很是開懷,“貴妃最愛吃這些,快給她送去。再拿些來,給幾位上師嚐嚐。”

“遵旨。”

“謝陛下厚愛。”

不多時,高力士親自端着托盤上樓分桃。

待走到李泌面前,這位年輕的道士起身,雙手接過桃子,彬彬有禮卻不失世外高人之風度,舉手投足間分寸拿捏得極好。

李泌有真才實學,近來講解道法連聖人也服氣,已命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

這意味着道家爲東宮討好聖人,終於有了巨大回報。其中也離不開高力士、張垍合力爲東宮說好話。

同時,一筐筐的貢桃被端進宗聖宮,送往楊貴妃的住所。

它們是連着枝葉被剪下,以日行千里的驛騎送來,此時猶帶着露水。

這意味着安祿山以及背後的右相府,在討好聖人這一方面絕不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哄得楊貴妃高興纔是最關鍵的,楊貴妃偏就好嘗這類時令鮮果。

安祿山的貢品還遠遠不止於此,近來聖人也常常唸叨“待八月,看看胡兒送了什麼來”,爲此,連打骨牌、看故事的心思都淡了……

~~

秋坐金張館,繁陰晝不開。

陰天的終南山中無暑氣,屋中,玉盤上擺着幾個貢桃。

楊玉瑤午間已嚐了一顆,此時心思卻不在這美味上。她坐在銅鏡前,滿意地看了一眼自己未施粉黛的容顏,目光又向屋外瞥去。

終於,門吱呀一聲開了,明珠帶着薛白進來。

“誰?”

楊玉瑤背過身去,慵懶問道。

“瑤娘,是薛郎君來了。”

“他倒捨得來了,我昨日白等了許久,該是不配見薛郎才氣。”

明珠瞥了薛白一眼,示意他好自爲之,萬福退下。

薛白道:“盧鉉盯着我們,除掉他了我方纔敢來。”

“哪個?”

“上元夜詆譭你我關係的那個御史。”

“他怎就詆譭了?”楊玉瑤不由莞爾,回過身道:“你說,他如何詆譭了?”

薛白避過她的眼神,不答,神態正經,略帶含蓄。

楊玉瑤眼睛一亮,拉過他的手,道:“都怪玉環心軟,斬草不除根,沒除掉這個……誰來着?”

“盧鉉。不用記了,已經除掉了。”

“長得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開口就是害,真是個妖怪。過來我看看,你近來在玉真公主那,可讓她欺負了?”

“沒有,我忙着交構諸王、公主、駙馬。”

楊玉瑤不由好笑,道:“聽說了,算我又欠高將軍一個人情。卻也怪了,這些人爲何總是污伱?”

“也許是我真這般做了?”

“就像旁人詆譭我們的關係,其實都是真的?”

“嗯。”

薛白認真地點點頭。

楊玉瑤愈覺好笑,眼神中秋波流動,拉過他的手,低聲道:“我姐妹就住在院中,她們去赴宴了,我待不了多久也得過去。”

她大概是想說,今日不太方便,卻又沒說,總之是想親近一小會也好。

連薛白也不太懂這種女子心事。

“你嚐嚐這個。”楊玉瑤捧起一顆貢桃,“此桃名爲‘燕紅桃’,確是好吃,汁多且甜……”

話到一半,她擡眸看去,看了薛白的眼睛一會兒,忽道:“你與往昔有些不一樣呢。”

“如何不一樣?”

楊玉瑤初時說不上來,卻分明能體會到薛白氣場上的變化,想了想,遲疑道:“好像是……霸道了些?”

“嗯?”

莫名地,楊玉瑤竟是被他注視得低下了頭,體會到了久違的少女嬌羞之感。

她心想今日是不方便的,遂道:“我給你剝桃嗎?”

“不剝桃。”

楊玉瑤還得趕去赴宴,明知來不及了,輕輕推了推薛白,似要拒絕,最後卻又沒有說她不方便。

她今日穿的也是道袍,顏色素淨,其實比平時那豔麗輕薄的披帛更襯她不施粉黛的容顏。一條腰帶繫着纖腰,反而更勾勒出身段。

同樣的道袍,穿在李騰空身上是清麗出塵,楊玉瑤反而被裹得更顯飽滿了。

~~

楊玉環目光落處,張雲容連忙上前捧起一顆燕紅桃,桃子很大,她一隻纖纖玉手有些握不住。

桃紅色的輕薄果皮被剝下,顯出裡面誘人的白色果肉,均勻肥美。

張雲容動作輕柔,仔仔細細地將它剝得乾淨了,只見桃尖上的果肉發紅,泛着果味清香。

“給我吧。”

楊玉環接過,咬了一小口,只覺果肉細嫩,入口即化,汁水充沛,滿口餘香。

她其實是有些貪嘴的,遇到這種好吃的,眼睛裡不自覺地帶了滿足的表情,美得不可方物,看得張雲容呆了呆,連忙遞過手帕,擦拭順着她嘴角流下的桃汁。

“貴妃吃東西像個孩子。”

楊玉環小口吃了好一會,把吮乾淨的桃核吐了,隨意的小小動作竟也顯得嫵媚。

堂上,許合子、謝阿蠻、薛瓊瓊等人還在討論新詞牌唱法,但終究是討論不出來的。

楊玉環由着張雲容替她洗手,笑問道:“三姐怎還不來?真到要用她時,反不見她人。”

“怕是在屋裡睡着了,奴婢去請。”

“她排場大,我去請她。”楊玉環笑着站起身來,向衆人道:“你們且議着,我請人去找詞家問問。”

她也不要一衆宮娥跟着,自提着裙襬一路往三位國夫人的別館去。

別館中,明珠連忙迎上,正要開口。

“貴妃。”

“三姐睡着了吧?我去喚她。”

楊玉環登上臺階,忽然,隱隱聽到裡面傳來楊玉瑤一聲叫喚。

“降不住了……降不住……”

“三姐?出何事了?”

屋中聲音頓消。

楊玉環擔心姐姐,示意明珠推門,進了屋中,繞過屏風,只見帷幕還在晃動。

掀開一看,楊玉瑤背身而臥,髮髻凌亂,雪白的後頸上帶着汗,人還在微微喘息。

“等了大半日,三姐不肯赴宴,悶在屋裡做甚?”

“睡着了。”楊玉瑤打了個哈欠。

“瞧這一身汗,不熱嗎?”

“不熱的。”

“方纔在門外聽到三姐喊了呢?”

“我,”楊玉瑤稍稍遲疑,“我做了個噩夢。”

“哦?什麼夢?”

“有個妖怪……很是張狂,一時沒能降住它。”

楊玉環笑了笑,轉身擺弄着桌上的貢桃,道:“想來三姐是看了薛白的故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想必是的。”

“說起薛白,他近來給玉真公主師徒作了好幾個詞牌,皆是新的格律、曲調。”

“是嗎?”

“我們鑽研許久,一首都未能完整唱出,三姐何不招他來問問?”

楊玉瑤伸出白嫩的胳膊,將落在地上的道袍拾起,問道:“我嗎?我招他來?”

“聖人忙於修道,總不好我以貴妃之名召見外臣吧?”

“那……明珠,你去玉華觀請薛白來。”

屏風後,明珠似乎有些慌亂愣了一下,萬福道:“是。”

“玉真公主師徒就在我宴上,稱他今日不在玉華觀。”

“不知他去了何處,也許在何處交構諸王?”楊玉瑤道:“我讓人去找,你且回宴上稍待,我馬上便來。”

“好吧。”楊玉環笑道:“三姐也知我喜歡音律,這幾個新詞牌可夠我玩好久。”

~~

詩詞一道從來與音律分不開,樂府詩許多本就是歌,盛唐的詩亦是歌,五言、七言往往都有固定的曲調。

也會有新的調子,因聖人、貴妃都非常喜歡,近年來常有新的教坊樂曲,文人們按這個曲調填詞,便是“詞牌名”三字的意思。

旁人只是依調填詞,但薛白卻是隨手就連着創了好幾首新曲。

外行人不以爲然,對於愛好歌曲的人們卻無異於一場盛宴。

宴上,李季蘭小心翼翼地將眼前的杯盞推開些,鋪開彩箋,把腦中忽然浮現的詞句記下來。

聽名家唱了薛白的新詞牌,她已有了許多想法,像是發現了寶藏,這也想拿,那也想拿。

她心想,難怪薛郎說自己寫的戲曲有些過於工整了,只有聽過這些富有變化的曲詞,才能寫出《長亭送別》那樣滿口餘香的戲詞來……

“季蘭子,你說薛郎隨手就將這些詞作交給你了?”謝阿蠻忽走過來問道,“真未交代旁的嗎?”

李季蘭再次聽到這問題,點點頭道:“是,薛郎才氣無雙,這般詞句也是如尋常事一般。”

“可怎麼唱?”謝阿蠻有些苦惱,沉吟着喃喃道:“幾首當中,《浣溪沙》是最簡單的,正體雙調四十二字,只與教坊曲稍有不同,其它卻是一首比一首難。”

許合子也過來討論,道:“《蝶戀花》還是簡單的。”

說着,袖子輕拂,再次開口試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雖只唱了這幾句,天籟般的聲音入耳,李季蘭聽得胳膊上起了疙瘩,心想若讓許合子唱一整齣戲,也不知是何光景?

這就是貴妃的宴席,隨時能聽到名家唱新曲。

“永新找到感覺了嗎?”

隨着這句黃鶯般的聲音,楊玉環轉回了宴上,道:“詞家恐還要許久纔來,我們卻可再試着唱一遍。”

“可以試試。”

薛瓊瓊於是在古箏前坐下,素手輕擡,撥絃。她是宮中第一箏手,古箏彈得極好。

樂聲起,許合子再次開口。

謝阿蠻提着裙子,小步趕到堂中,輕盈地舞動起來。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李騰空看着這一幕,竟是又呆住了。

她其實前幾日便聽到了這些詞,以道法修爲強壓着心中情緒,可此時一看她們演繹,又有了別樣感受。

還萌發了許多個不該有的奇奇怪怪的想法。

“連這些傾國傾城的女子都喜歡他的詞句呢?可他又是爲誰寫的呢?”

“騰空子,你可是修道之人,如何能有這般虛榮妄念?”

“你且看她們唱啊彈啊舞啊,實則是他寫給小仙你的詞呢,不高興嗎?”

“心中魔障已起,騰空子,快揮慧劍斬了它,你的道法便又可再高一層了……”

“錚!”

箏聲忽然拔高,又轉爲輕柔;謝阿蠻長袖一揮,身段更柔;許合子唱到最後一句,眼中竟是落下淚來。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李騰空聽得心尖一顫,如中了魔障一般。

……

忽然,隨着一陣掌聲,有人踱步而來。

“永新唱得好啊。”李隆基朗笑着步入堂中,“一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見過聖人。”

“都不必多禮,從來先有曲,再有詞。薛白作詞卻每要人替他譜曲,架子倒大!”

李隆基佯罵了一句,竟是瀟灑地在小凳上坐下,要來一個琵琶。

“但你們有幾處唱得不對,朕來。”

這舉止,不像是威嚴的一國之君,卻盡顯一代音律名家的風流。

“臣妾來舞。”

楊玉環當即走到堂中,裙襬飄飄,似仙女下凡。

不知何時,楊玉瑤也已到了,在她大姐的身旁坐下。

她擡頭往堂外看去,遠遠地,明珠正領着薛白過來。

他也重新收拾過了一遍,看起來又成了人畜無害的少年郎。

~~

“詞家來了。貴妃交代,薛郎可直接入內。”

“多謝。”

薛白步入堂中,聽到李隆基那蒼老的聲音正在唱那首《蝶戀花》,唱得確實好。

他不懂音律,不由思忖着該用怎樣的誇讚之詞。

下一刻,他卻是目光一凝。

有個女子正在堂中蹁躚起舞。

她舞得不快,卻很輕盈,輕盈得像是腳尖踩到了他的心尖。

他分明是不懂舞蹈,卻不由自主地進入了她舞中的情境……她舞的該是蝴蝶與花,動時,彩袖招搖似要飛起來,靜時,腰肢款擺如風中花朵。

忽然,她回過頭來。

一張嬌美的粉面,兩灣秋水,一點朱脣,神色間帶着綿延的情意與哀傷之色,動人心魄。

對視間,薛白被莫名地震撼了一下。

樂曲一停,他才意識到,是楊玉環在舞那首詞裡的情緒。

只是這詞確實還是太短了。

讓人想寫長調,寫散曲……

楊玉環笑了笑,提着裙襬回到上首的位置上。

“哈哈。”

李隆基放下手中的琵琶,恰見到薛白,笑道:“詞家到了,以爲朕唱得可對啊?”

他問的是對不對,其實頗難回答,怎麼說都像是在聖人面前拿大。

薛白乾脆也不絞盡腦汁去恭維,實話應道:“這詞我只是胡亂拼湊的,從未想過竟還真能唱出來。”

李隆基聞言又氣又笑,罵道:“小小年紀,溜鬚拍馬功力不凡,油滑。”

罵歸罵,可見這句話還是讓他極高興的。

……

那邊楊玉環才坐下,聽得這一番對答,見薛白慢騰騰的反應,不由笑了一下。

她有些容易出汗,才跳了小小一支舞,脖子上已有細膩的汗珠,頗覺惱人。

張雲容替她擦了汗,當即又奉上已經切好的貢桃果肉。

楊玉環嚐了幾塊,頓覺好吃。

“貴妃。”有內侍上前一步,小聲提醒道:“這是胡兒特意從河北送來的貢桃。”

“我知道。”

楊玉環本就打算向聖人誇一誇安祿山的。

恰在此時,李隆基也落座了,她便拿起一塊桃肉遞過去。

“聖人。”

李隆基卻還在與薛白說話。

“朕不信你能填詞,卻不通音律,且唱一首。對了,不唱是欺君,唱了纔是油滑。”

薛白頗爲難,道:“聖人恕罪,我真是五音不全,恐有污聖人耳目。”

“朕恕你無罪,唱。”

“遵旨,那我就唱那個《一剪梅》。”

薛白不會音律,但他小時候,恰好常聽母親唱一首以這首詞作歌詞的《月滿西樓》,於是清了清嗓,準備開唱。

見此情形,楊玉環頗覺有趣,不由放下了手中的桃肉,一雙漂亮的眼睛轉向了他。

薛瓊瓊準備彈箏,謝阿蠻打算起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衆人皆是一愣。

平心而論,薛白唱得不算難聽,聲音還是好的……但,也只有聲音是好的。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謝阿蠻偷偷抿脣一笑,還是起了舞,只是舞姿顯得俏皮了些,與這詞的意境略有不搭。

許合子卻是一擡眼,目露驚訝之色,像是驚訝於薛白能唱得如此一般,可還是呆住了。

李隆基搖了搖頭,自拿了那桃肉吃了,心中以有這樣的臣子爲恥。

然而,他忽然眉頭一動,看向薛白。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楊玉環也意識到了,目露震驚之色,站起身來,低聲道:“這是……新的唱法?”

李季蘭腦子裡把自己的詩與這首詞對比着,覺得不論詩意的話,同樣寫愁,終究是這首詞唱起來更婉轉多變,不由心想“薛郎作詞,爲了教我寫詞呢”。

薛白看似少年,臉皮卻是厚的,在這種衆人的環顧下,竟還能用大白嗓唱下去,氣息不亂。

他這種堅持終是有了作用,畢竟詞是好的,薛瓊瓊的箏音也是好的,終於還是能將人帶入那詞句的意境之中。

楊玉瑤回想起方纔的繾綣,抿了抿嘴偷笑,目光愈發溫柔。

卻無人注意到李騰空的反應。方纔聽許合子唱,讓她心魔叢生,好不容易纔冷靜下來,拼命穩固道心,沒想到,薛白竟還要親自對她唱……着實是有些過份了的。

終於,他唱到了最後那一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有人驀地眼睛一酸,低下頭去。

……

良久。

李隆基閉目沉思,再睜眼環顧堂中衆人神情,發現只許合子、楊玉環能聽出薛白唱法的不凡之處。

他想評點幾句,最後卻無奈地搖了搖頭。

“就連朕,也不知該誇你還是損你。”

薛白有自知之明,應道:“能得聖人這般說,已經是誇我了。”

李隆基似有嘆息,恨鐵不成鋼。

“對了,方纔貴妃想說什麼?”

楊玉環還沒完全回過神來,聞言卻也忘了方纔想對聖人說什麼。

她看了薛白一眼,抿脣一笑,道:“聖人吃了炒菜、打了骨牌、看了故事,今日又聽了他這歌,總得賞他些什麼纔是。”

李隆基大笑,道:“還只是一隻小猴子啊。”

他擡手一指薛白,板着臉教訓道:“朕每聽人告你的黑狀,可見你是個好惹事的!學學李泌,他像你這般大時可比你沉得住氣,如今他不過二十五歲,朕已賞了他六品要職。”

這說的是李泌十六歲時作詩出山、被張九齡勸回之事,薛白不久前才聽李泌說過。

高力士不由提醒道:“豎子,愣在那做甚?還不謝陛下隆恩。”

聖人的意思已明顯了——“等你年紀大點賞你個高官噹噹。”

能讓楊貴妃開口討恩賞,豈有落空的?

129.第126章 自由54.第54章 白膏油235.第232章 暗宅291.第285章 人才第423章 慫恿第375章 私怨第448章 驅狼吞虎第423章 慫恿85.第85章 天子庠序第387章 岩羊279.第275章 長安尉335.第327章 哪吒第453章 祭婿文稿第359章 成王敗寇58.第58章 人脈網37.第37章 節外生枝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121.第121章 舊事204.第201章 還債127.七月總結(感謝月票金主“愛愛他家大可第475章 平涼對策110.第110章 新搭子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42.第42章 紈絝155.第152章 新派系145.第142章 改變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80.第80章 小禮物134.第131章 新朋友53.第53章 珍饈第437章 相惜129.第126章 自由第456章 挾天子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第473章 嬌貴84.第84章 骨牌164.第161章 醉態第374章 新的平衡第349章 大樹寨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440章 威嚴落地第450章 驅狼吞虎285.第280章 隱藏154.第151章 造相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462章 忠與逆第438章 都是對的324.第316章 太池宴239.第236章 背郭170.第167章 念奴嬌120.第120章 尋合作第382章 同宗281.第277章 壓不住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第117章 魚鉤215.第212章 卯金刀67.第67章 一夜魚龍舞308.第302章 狡辯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477章 長安的反擊257.第255章 新田306.第300章 春來明主封西嶽250.第248章 鑄鐵第369章 情敵198.第195章 李花217.第214章 長生殿21.第21章 隴右老兵136.第133章 歲考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163.第160章 一念之間第1章 長安雪230.第227章 每個兇手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第406章 北都重鎮98.第98章 御狀314.第308章 嚴網249.第247章 接手第9章 放長線第354章 龍尾關190.第187章 曲江宴第373章 狎臣304.第298章 人間薛公子第356章 夾擊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99.第99章 得寶歌159.第156章 高高掛起第350章 俘虜第453章 祭婿文稿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第394章 北風行第353章 建關第444章 內應113.第113章 家宴第455章 速去速回第416章 局面向好331.第323章 螭第341章 互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