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轉變

南京。

光復大道36號,內閣總理大臣官邸。

“對德宣戰”

這個消息簡直如同一把利刃直捅袁世凱這位內閣總理大臣的心窩,儘管同意在宣戰書授印,可是在授印之後,他整個人卻完全處於極度惶恐之中,一種對未來的惶恐不安之中。

下議院反對他,他不害怕;貴族院反對他,他也不害怕,甚至就是輿論攻擊他,他同樣也不害怕,因爲他知道,無論是下議院也好貴族院也罷,甚至就是左右政局的輿論也好,最終,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並不是下院各黨派的勢力和貴族院那些勳貴們對總理大臣人選起關鍵性影響,至於輿論也不過是在某種程度上左右政局罷了。

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陛下

在袁世凱的內心深處,他真正害怕的也只有陛下,那位看似臉上永遠都帶着笑的陛下,纔是真正讓人恐懼的所在,如果他信任一個人,無論如何,那一個人,都不會倒臺,如果他不信任一個人,那麼……可以說,對袁世凱而言,陛下的信任就是他的命根子,命根子上出了問題,便一切都完了。

突然間,通過對德宣戰一事,袁世凱發覺自己沒有力量了,或者說失去了陛下的信任,因爲直到最後一刻,他才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回老家看看”的不安,終於隨着陛下對德宣戰,而變爲了現實。

用冰冷的雙手抓起侍立在一旁的黎淵的手,有氣無力地說。

“伯顏,看來這次輪到我了。”

黎淵雖說是保皇黨人,可早在帝國元年,他便在內務部任職,可以說,正是這位畢業自日本中央大學法學系的高才生,在一旁的幫襯才使得袁世凱面對繁雜的新法在內務部仍有得心應手之感,而後來在朝鮮時,同樣是黎淵在一旁出謀劃策,讓他以朝鮮總督的身份出臺一個個旨在平定朝鮮的法律、法規,雖說黎淵並不算是袁世凱的親信,可卻勝似親信,在袁世凱離開朝鮮後,黎淵是他唯一從總督府帶回國的秘書,其任總理大臣後便任命其爲內閣總理秘書長。

黎淵望着雙目失神的袁世凱,但出言安慰道。

“總理,你放心,這麼多年,對您,陛下可以說是信任有加,這件事,說是陛下的授意,到也不虛,不過,總理,假如,當初陛下把他的打算告訴你,你會怎麼辦?是支持陛下,還是反對陛下?”

黎淵的一句話,倒是讓袁世凱的手慢慢地恢復了熱氣,沉吟良久,他知道自己會作什麼樣的選擇,肯定是反對對德宣戰,在貴族院、下議院親德派佔有絕對優勢,即便是拋開中德同盟不說,德國還是唯一平等待中國的列強,膠澳租界地的歸還,多年來的技術合作,九年間,中國派出了八萬留學生,六萬餘名留學生留學德國,相比之下,不過是一萬留美、五千留英、五千留法。這造就了在中國存在着龐大的親德團體,在這種情況下,對德宣戰,根本就是沒事找事,即便是自己個再傾向陛下,到時也會強烈反對,甚至不惜代價的讓陛下收回成命令。“國人親德,衆所周知,可海軍親英,也是衆所周知,在這個前提下,也只有海軍會贊同對德宣戰,所以,這纔有了海軍在德屬東非、德屬新幾內亞的行動,當然是陛下授旨的,至於宣戰,不過是事後追加罷了。”

在說話的時候,黎淵也覺得奇怪,他也弄不清這裡面的蹺蹊在哪裡,只得又繼續說道。

“歸根到底,陛下還是爲了海外的利益。”

而袁世凱輕輕地搖着頭說。

“你只看其一,沒看其二啊”

說着袁世凱的臉上露出些苦色。

“海軍的行動比宣戰書要早,而內閣署印宣戰書,晚於海軍宣戰,這一點是不變的,海軍那邊有陛下給他們撐腰,要知道,海軍,海軍那可是陛下的殷股之臣”

提及殷股之臣,袁世凱只在心下感嘆一聲,全中國、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皇帝或許是士兵的皇帝,但是海軍卻是“皇家”的海軍,出身前清的海軍對皇室一直有一種感恩戴德之心,而陛下同樣將海軍視爲殷股。

“說白了,這件事上,海軍開戰於前,可海軍是奉皇命行事,可內閣呢?”

袁世凱閉上了眼睛。

“內閣可是要負監督之責的現在宣戰是利用海軍的即成事實,可若是親德派反戈一擊,到時……”

瞧着總理的那個樣子,黎淵倒在心裡想到:若是真要是這麼發展的話,恐怕到時真的要內閣負責,方能平息得了親德派的反戈一擊,海軍是陛下的殷股,如果攻擊海軍陛下肯定會不高興,到時,恐怕人們只能攻擊內閣了。

雖說心裡想通了這一點,但黎淵嘴裡卻依舊安慰。

“總理放心,一切都會好的,無論如何,海軍開疆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這開疆之功是誰也無法忽視的,相比於親德情緒,國家的利益總是爲上的”

“唉”

袁世凱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微微地閉上了眼睛。

“但願,陛下能念在我……”

聚集在皇宮內作戰地圖室的人,等侯陛下已經近半小時了。

來晚了,在朝作戰地圖室走去時陳默然在心裡如此想到。

在三個小時前,自己接見了實業界的代表,主要是和他們勾通對德宣戰的事宜,當然最重要的是向他們灌輸一個觀點——中國實業界如何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有利時機發展壯大自己,在談及利用戰爭實現自身工業大發展時,自己講得很起勁,忘記了看鐘點。

“很快,我們所有的工廠那怕就是日夜趕工亦無法滿足來自協約國的定單”

“我們要利用歐洲企業因戰爭撤出東南亞、印度、非洲、南美的有利時機,向這些地區輸出我們的商品”

“就是歐洲本土,隨着大量企業轉入軍需,英國、法國的市場,同樣需要我們的商品”

對於中國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次天佑,現在中國的黃金儲備只有可憐的68噸,甚至白銀儲備亦不過只有兩億多元,這九年,中國的工業是有了飛速發展,可是代價卻是大量黃金外流,利用紙幣政策收回的十三億元白銀,十一億元流出海外,數十億華元外債,雖說未到山窮水盡的困境,可若是一戰不打響,想要維持良性發展,就需要不斷加大外債,最終卻又將進一步惡化國內經濟形勢,敢於借錢是好,可錢借多了,單是利息都能拖垮中國的經濟。

現在好了,世界大戰打響了,中國加入了協約國,整個世界的市場都將對中國敞開大門,這些年充分發展起來的工廠企業,可以源源不斷的製造出商品,甚至就連“計劃經濟”中超計劃的多達15億元的商品,很快也能銷售一空。

總之,眼下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啊在自己的領導下,中國將充分的利用計劃經濟的優勢,進一步加快中國的發展,當然最重要的卻是另外一點……

所有被召集的人都已到齊,在陳默然才走進辦公室,他對誰也不看,只是在剎那間仰着巴掌微微擡手致意。

“見過陛下”

在財政大臣管明棠、農商大臣熊希齡、帝國銀行總裁黃會允三人鞠躬時,陳默然揮了下手。

“平身坐”

接着陳默然便坐了下來,然後便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

“好了,你們都知道,我們現在是宣戰而不應戰,不到迫不得已,中國肯定不會捲入大戰,總之,對於這場戰爭,就像緊急內閣會議上朕的表態,利用有利時機,充分發展“戰爭特需經濟””

開門見山的同時,陳默然又把視線投給黃會允。

“黃卿,從現在開始,帝國銀行必須要放鬆銀根政策,向一切民間資本提供貸款,同時收縮國有企業貸款……”

“什麼?”

一聽到收縮國有企業貸款,管明棠整個人的眉頭一跳,他詫異的看着陛下,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這個時候難道不應該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帶頭作用嗎?相比於民間資本,國有企業的規模更大、產能更大、技術更強,自當……”

作爲財政大臣的管明棠可是身兼着帝國工業委員主席、帝國國有企業管理委員會等多個職務,或許他並不贊同國進民退的工業發展道路,但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卻知道,中國想要獲得最大利益,必須進一步的充分發揮過去九年間建立起的國有企業的作用。

“所以,纔要對國企收緊銀根,對民間企業放鬆銀根,同時國有企業還可以向民間企業派出技術人員,如果條件合適的話,政府可以將一部分規模小的企業出售給大型企業,這場戰爭對於我們而言,不僅僅能一舉扭轉我國的經濟發展危局,同樣也將會改變中國的產業經濟模式”

陳默然看一眼管明棠,緩聲吐出一句話來。

“過去咱們是國進民退,現在卻是要國退民進”。.。

第28章 新董事第33章 交談第48章 變化第171章 利益第159章 壯士斷臂第162章 前途無量第57章 白宮貴賓第136章 需要第218章 談判第160章 審第35章 十年之別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49章 月不高第50章 家第38章 臣與君第16章 沒必要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148章 選擇第24章 戰胡兒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42章 姐妹間!第94章 何爲真理第99章 織網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61章 好與壞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142章 輿論114章 交易下求定閱第40章 鏖戰第16章 沒必要第63章 江畔第108章 回家第277章 對話第96章 逮捕的憂慮第170章 南北心思第29章 陷害第209章 陰謀現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140章 抉擇(中)第20章 日不落帝國的算盤第27章 要快要狠第208章 中日親善第110章 長大的感動第53章 巴格達第225章 欣賞與現實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96章 逮捕的憂慮第98章 不擇手段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140章 抉擇(中)第102章 上鉤第124章 跨時代的第138章 界線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17章 虎口奪食第189章 兩個人第165章 海容第1章 多事之春第177章 南北震第47章 理由第105章 兵與民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236章 我的帝國!第169章 學與工第160章 陰謀鏈第12章 cross the Rubicon第114章 陰影第108章 誤區第63章 江畔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52章 商人第37章 帝國第76章 目的所在第125章 勾勒幾筆第201章 爾計我算第147章 輪迴第27章 要快要狠第30章 大連內外第58章 我需要嗎?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44章 陰謀第216章 盟友間第14章 跟我走吧!第88章 地方第211章 增援第78章 政治部的特殊使命第120章 魔鬼的復活第248章 內憂第70章 非國所能受第103章 我會記住你們的第103章 我會記住你們的第168章 算術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40章 鏖戰第184章 夜戰第81章 威脅第162章 前途無量第200章 暴雨第126章 捆綁第130章 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