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論

都是表弟兄姐妹們,身邊又跟隨了不少的丫鬟婆子,徐家的小姐們也沒有那麼扭捏,彼此又見了一輪禮,琦玉已翹起小嘴說:“十二哥哥,你還是趕緊進去給親家太太問安吧,我啊,要和姐姐們去園子裡逛逛,免得被你白說了。”

陳銘遠笑的一雙眼彎起來:“小琦玉果然長大了,都曉得說我了。”琦玉小嘴一撅:“那是,我現在可不是小孩子了。”衆人見這樣都笑了,陳銘遠笑的格外開心。曼娘還是頭一次看都陳銘遠,不由多看一眼。

餘下姐妹也大都如此,既彼此見過禮,少年們也就往裡面去給徐大太太問安,少女們繼續往園子裡面去,剛走出數步,就聽到陳銘遠笑嘻嘻地問俞泠:“俞表哥,那個穿月白的,就是俞家嫂子吧?”這輕浮的兒郎,曼娘頓時有些惱了,琦玉瞧見了忙笑着道:“表姐,十二哥哥素來都愛開玩笑,和俞家大表哥又是熟識的,等過會兒我讓他來給表姐道不是。”

當着自己遠道而來的表妹,曼娘也不好說什麼,雖算起來和琦玉是親親的姨表姐妹,但也不過見過幾回,和他們那些在京中常來往的表兄妹是不一樣的。八小姐也輕輕握住曼孃的手:“邱大表妹說的是,我們總要出閣的,等出了閣遇到的人總不像在閨中一樣,那時若還似現在這樣靦腆溫柔,怎麼料理家務這些?”

曼娘點頭:“我沒有惱,只是覺得有些……”不等曼娘說完,九小姐已經嘻嘻笑了:“只是覺得有些害羞?”曼娘方纔收起的惱意這下全出來了,握起粉拳就往九小姐肩頭捶去:“九姐姐慣會取笑我,等……”

不等曼娘說完九小姐已經笑着往十小姐身後躲去:“等什麼?等我出嫁,我可和你說,我的性子你是曉得的,可不會像你這樣靦腆溫柔。”曼娘方纔的三分嗔意此時變成七八分,雖被八小姐拉住,也要上前去扯九小姐。

九小姐往後一躲,誰知卻撞到了人,原本以爲是哪個丫鬟也不大在意,聽到琦玉喊宋姐姐忙站直身子,回頭瞧見是綿珠,正彎了腰在那去摸腳面。九小姐猛地想起方纔撞到時候好似踩到什麼東西,難道踩的就是綿珠的腳?忙扶住她:“綿珠姐姐,對不住的很,我沒瞧見你。”

八小姐她們也圍上來,先把綿珠扶了坐下,十小姐親自動手替綿珠脫了鞋襪一瞧,見那腳面上青了一塊,八小姐邊說抱歉邊對九小姐道:“你也是個姑娘家,怎地下腳沒有輕重,青紫成這樣?”說着就讓丫鬟快些去尋徐大太太拿些上好藥酒來,又讓婆子們擡乘小竹轎來,好送綿珠回去。

綿珠想也是有些疼,但見幾位小姐亂成一團,咬牙忍痛開口道:“不關九妹妹的事,是我聽的邱家兩位妹妹來了,想過來瞧瞧,誰知走的急了,沒瞧見九妹妹走過來。”綿珠相貌本來就生的極美,此時俏臉雪白,又咬牙忍痛開口爲九小姐求情,越發讓人對她心生好感。

衆小姐們忙齊齊安慰,此時婆子已擡了竹轎過來,衆人也沒有遊玩的心情,簇擁着綿珠上轎離去。

徐大太太聽丫鬟來報九小姐不慎踩到綿珠,要尋上好藥酒,忙讓柳嫂尋了藥酒出來,又讓柳嫂代自己致意,柳嫂自然應是。原本陪着徐大太太說話的陳銘遠已經起身道:“親家太太,孫兒在京城時和宋家妹妹也是熟識的,既她傷了腳,還請親家太太允孫兒去探望下宋家妹妹。”

陳銘遠說去,小九爺他們自然也要跟隨去探望,畢竟綿珠是客人,又是被這家裡人踩傷的,做長輩的不好去道歉,做小輩的代爲道歉也是常事。徐大太太點頭讓他們都出去了,這才轉向陳珍蘭:“貴府這位十二表少爺真是生的好,教養也好,說來沒聽說他定親的消息。”

大抵上了年紀的老婦人瞧見個出色的男子總要打聽定親了沒,也好爲自己家裡的女孩們謀劃一番。陳珍蘭自然曉得徐大太太這問話的意思,笑着道:“原本太妃瞧中了一家女兒,想去求陛下一道旨意,可誰知算命的說這孩子不宜早娶,總要再等些年議親。”

陳太妃瞧中的姑娘還要去求今上下旨,只怕是皇家女兒,這麼一說徐大太太就明白了,陳太妃既然看重這位侄孫,以後他的婚事自然也是太妃做主,別人說不得話,笑着道:“難怪九舅老爺要他出來遊歷,原來也有這個主意。”

丫鬟掀起簾子,徐琴走了進來,她和陳珍蘭也是熟識的,也無需多說也就坐下說話。徐大太太是長輩,自然是她先開口:“五姨遠道而來,我們聚在一起也是難得的,算起來八奶奶的孝期,到明年八月也就滿了。曼娘那時也是及笄之年,你大姐姐你是知道的,這些年油鹽醬醋絆的也頭疼。想早些娶媳婦回去照管着,雖說這事夫家孃家做主也成,可舅家也要商量着,不然這親戚就疏遠了。”

按說曼娘有舅舅,外祖也在,這事尋舅舅商量就是。但徐大太太曉得,陳閣老的家,陳珍蘭不說全當,也能當一大半。和子孫繁多的徐首輔不一樣,陳閣老子女上有些艱難,年過三十才生了陳珍蘭,過得兩年又生下八奶奶。此後陳夫人又沒了動靜,陳閣老四十歲那年爲生子納了一妾,可那妾也沒有生下什麼。

足足到陳閣老五十歲那年,陳夫人才老蚌生珠得了個兒子,那時陳珍蘭已經十七,見弟弟年幼,父母皆已年老,若姐妹們都出嫁了,弟弟誰來照管?放心不下家裡的事,又在家待了五年纔出嫁,那時八奶奶都嫁到徐家生下曼娘了。由此陳珍蘭雖出嫁,但陳閣老還是倚重這個女兒,大事總要和她商量。

對曼孃的婚事嫁期,陳珍蘭曉得徐家都已定了,笑了笑道:“此事親家太太要問侄女,侄女也只有樂見其成的,不過曼娘畢竟年紀不大,又失了母親,貴府雖則長輩們極多,親家太太也是疼愛孫女的,但有些細微事難免照料不到。侄女有個不情之請,不曉得親家太太能否答應侄女?”

徐大太太笑了:“你我兩家雖則異姓,卻是至親,你說的定是爲曼娘好的事,但說無妨。”陳珍蘭笑了:“侄女不過是想着,既然大姑奶奶也是長居京城的,索性就帶了曼娘和難哥兒往京城去,曼娘待嫁,我家那幾個孩子這些年漸漸長大,我倒覺得沒有孩子牙牙學語有些寂寞,想照顧下難哥兒。”

這話一說出來,徐大太太就曉得,陳家定不願意把難哥兒過繼出去,不過想想也是,難哥兒不過繼,就是陳閣老的外孫,九奶奶只是個知縣的女兒,家世哪能比得上陳家。況且徐大太太心裡也不想難哥兒過繼,現在陳家主動把這難題接過,心裡早早應了,嘴裡還道:“五姨果然心疼他們兩個,只是曼娘四伯五伯都還住在京城,縱要在京城待嫁,哪能讓曼娘住到五姨家去?”徐四爺五爺都是二老爺的兒子,一個在戶部任主事,另一個還是監生在讀書。

只要徐大太太答應就好,陳珍蘭笑的更真心:“這有什麼,曼娘平日就住在徐四爺那邊,我想她了,讓她過去我那邊住幾日,別人又會說什麼?”徐大太太心裡明白,這住幾日只怕是成月住過去了,這才笑着應了。

這邊的大事商量定了,那邊的少年男女們也說笑的很開心,綿珠傷了腳面,九小姐本是閨閣弱女,力氣也不甚大,雖青紫些,等藥酒拿來揉上疼痛也就漸漸消了。經了這事,小姐們不好立即出去玩,只有坐在那陪綿珠說笑。

不一時少年們也來了,女兒家的閨房男子也不好直接進去,綿珠也就被八小姐扶了出來,向少年們一一道謝。別人也就罷了,俞泠格外關切些,問的更仔細些,又叮囑綿珠的丫鬟千萬不能讓綿珠着了冷水,以免落下病根。

少年們心粗沒有感覺,但少女們總是心細的,先是曼娘感到有些不安,但曼娘面嫩況且當了這麼多的人又不好問出來,只是低頭絞着帕子,盤算着偷個空讓丫鬟去悄悄地問問俞泠的小廝,這師兄妹們關心本也是常事,可這未免也太關心了。

十六小姐年紀小,早已鼓了腮幫子問出來:“大表哥實在太不像話了,前兒我感了風寒,你也來探我,可就只讓我好生歇着,哪像今日問綿珠姐姐這麼細。我可是你親親的表妹。”十六小姐這一質疑,讓俞泠頓時醒悟過來此時已不是在京城,忙笑着道:“十六表妹,你在家中有爹孃有祖母祖父,還有這麼多姐妹陪着。我這個表哥自然只需叮囑就好。可師妹從小無父無母,身世堪憐,我既是做師兄的,自然要幫嬸嬸分憂,仔細關心叮囑纔是。”

作者有話要說:五姨母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