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節 北歸

正午。

隨着響亮的汽笛聲,棉紡廠下班了。

上海棉紡一廠是輕工業部在上海港工業園區籌建的首批重點“國有”企業之一。

所謂“重點”,就代表着至少有五名穿越衆全程、專職參與了籌建工廠的全過程。乃至建廠後,依舊會有兩名穿越衆長期負責工廠的行政和技術管理。

這種操作在早期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爲穿越衆人數太少,根本經不起撒胡椒麪一般的擴張。

好在隨着二次大會以及曹總“親政”,陸續出現在十七世紀的新鮮穿越者,填補了穿越政權的骨架,令很多原本停留在紙面上的計劃得以實施。

如今,三年時間過去,員工總數高達2500名,其中女工人數達到2000名的上海棉紡一廠,儼然已是十七世紀最現代化,規模最爲龐大的紡織企業。

隨着汽笛聲響起,工廠各個車間也響起了下工鈴聲。

這時,位於廠區正中的蒸汽動力車間,首先關閉了閥門。高聳的煙囪中,白色煙霧漸漸稀薄。

與此同時,棉紡廠長長的滑軌鑄鐵廠門,也緩緩打開了。和衙門類似的內八字牆,兩邊牆面上用紅色玻璃碎片鑲着八個大字:嚴肅認真,團結活潑。

各式新潮口號,一直沿着外牆延伸到了廠區盡頭。

“時代不同了婦女能頂半邊天。”

“匯四方巾幗共創業,造萬千精品遍神州。”

下一刻,數量高達兩千的女工,說笑吵鬧中,潮水一般涌出了廠門。

如此“熱辣鮮活”的場景,在舊時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人海一般,穿着襯衫長褲,展示出身材曲線的大閨女小媳婦,足以令初次見到的土着目瞪狗呆。

隨女工們而來的活力,四下洋溢着的青春氣息,磁石一樣吸引到了無數異性。

現如今,棉紡廠門前早已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老中青年都在門口等候......有的是接老婆回家的,有的是接女朋友回家的......最多的,是嚥着口水睜足了眼睛挑花眼的光棍們。

對大多數光棍來說,休息日去棉紡廠門口“蹲點”就是很好的娛樂節目了。他們中的幸運兒,不花一個子就能把到對眼的姑娘,從此老婆孩子熱炕頭,走上雙職工的幸福生活。

當然大部分人還是走尋常路線:上班,攢銀子,看好心儀的女工,請媒人,結婚生子。

今天,熱鬧的棉紡廠門口,依舊熱鬧。身穿工服的男女青工熙熙攘攘,無所不在。

不過,在寬廣的紅磚道旁,貌似多出來一個“奇怪”的組合。

是的,在如今的“國中國”,工業文明大肆擴張之地,穿着青袍的明國秀才,已然不多見了。

......秀才組合自然是吳法正主僕二人。

今天,是1635年的9月30日。距離吳法正陪同杜少爲來港區觀光,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時間。

這一個月的時光,秀才們可以說是把港區所有開放內容都轉了個遍。

只能說,過程是辛苦的,收穫是豐足的,震撼是持久的。

在這之後,充分感受到“力量”一詞所代表的新含義後,年輕且接受能力強的杜家少爺杜少爲,在和吳法正幾次徹夜長談後,終於下定決心,去熊道熊老爺府上投了名帖。

熊老爺的大名,如今在江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所謂的熊府,其實就是港務局後院小辦公樓......明人習慣的那種前朝後寢的格局。

穿越至今,以一己之力對抗江南諸紳的熊老爺,現如今早已將局面扳了過來,

對杜少爺這一套駕輕就熟。

見到帖子的第一時間,貼身秘書就幫熊老爺從筆記本中調出了杜家的背景資料——其中杜家幾位關鍵人物,包括這些人物的關係網、政治傾向、乃至影響力量化評估分數,熊老爺都一一過了目。

這之後,纔有了會面。

會面自然是友好和諧的。賓主就合作雙贏等一攬子共同關心的問題全面、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藉此機會,雙方進一步增進相互瞭解,在多方面取得了共識。

會後,爲體現誠意,杜少爲一行人,得以參觀了原本沒有資格進入的蒸汽動力車間。

正是在這裡,身爲陪客的吳法正,第一次見識到了“水火怪力”......力大無窮的蒸汽機。

那一瞬間,吳法正冒出的第一個意識是:“翻天覆地之力...朱明天下懸了。”

這之後過了沒幾天,杜少爲便打道回府了。杜少爺這一趟順風順水,圓滿完成了既定任務。他現在必須要儘快返家,給諸位大人稟報兼商量後續。

而吳法正,則在辭別好友後,帶着自家老僕乾脆住進了港區賓館。接下來的時間裡,吳法正打着杜家牌號四處觀覽,細細將港區每一寸土地,每一處企業都踏了一遍,可謂收穫良多。

今天來棉紡廠門前“觀景”,是吳法正在港區的最後一件事了。因爲時間不等人,現在已然到了秋季......吳法正這一趟離家遠遊已經用兩年多時間,按照約定,最遲今年底他就要返回山西老家。

————————————————————

站在人羣中,迎着來來往往好奇的目光,感受了一番大工廠下班的人潮洶涌後,吳法正無奈摸了摸臉,對始終跟在身後的老僕說道:“正午了,找地方用點飯食吧。”

老僕自無二話。於是兩人就近在路旁找了家小飯館,點了菜點了米飯點了茶水,坐在門前的涼棚下開吃。

臨了,茶足飯飽之餘,吳秀才還放下身段,和同桌的男女青工攀談了一番。

年輕的青工對於年輕秀才老爺還是有三分敬重的,所以雙方很談得來。不過青工們介紹的情況,大抵和吳法正這些日子得來的其他信息沒什麼大區別......話說現如今的初級工業區,工廠除了工種不同,本來也沒什麼大區別。

意識到這一點的吳法正,隨即失去了談話興趣。請人喝了壺茶,秀才老爺便起身打道回府了。

回到港區賓館,主僕二人開始打包收拾行禮......班船就在明天出發,船票早已買好。

吳法正這一次回鄉,可不會再沿着大運河北上了。如今走南闖北的明人都知道,海運比河運速度快了不少。

在這之前,其實明朝也一直有沙船海運系統,出發地就在上海,終點站是天津。只不過這個年代的海運條件差,航海技術落後,導致海運風險巨大,所以沒有成爲主流。

而這幾年,自從穿越者建設起高速廉價的沿海物流交通線後,明人土着對大海的畏懼感就慢慢減少了。如今凡是要走大宗貿易的南北貨主,很多都會購買上海港航運總公司的貨船倉位,再順手購買一份貨值保險。

即便這樣買下來,比起運河上那一層層的關卡和慢如牛的航速,航運公司的服務依舊是廉價的。

吳法正這次同樣選擇了海運。哪怕他從來沒有坐過海船,哪怕身爲內陸人,他天生就對大海有所恐懼。

翌日,舊世界的國慶日,新世界的......班船起航日。

青袍方巾,挺立碼頭的吳秀才,此刻揹着手,神情複雜地環視着港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來之前,他打死也想不到,天下盡然還有上海港這種遍地充斥着“鐵牛流馬”,乃至不可思議的“機關”之地。

“朝廷是如何准許爾輩就此生根發芽的?”

這個問題吳法正不得而知。

但有一件事他知道:上海港各工坊的大致產能,以及每歲從南方運到上海港的糧食數量。

這些並不是保密數字,有心商人隨便收集一點當地報紙就能找到各種數據。

吳法正統計完這個數字的那天,他就確定了一件事:大明真要亡了。

“大廈將傾,吾輩如何獨善其身?”

良久,聽到班船的汽笛聲後,吳法正終於帶着另一個自己無法解答的疑問,緩緩踏上了高大的班船船板。

正午十二點,良辰吉時。

隨着一聲長長的汽笛聲,兩艘客船組成的上海-天津單缸蒸汽物流船隊,從客運碼頭緩緩出發了。

出航後,雙船編隊並沒有走遠,而是在外港下了錨鏈等候......還有六艘貨船組成的編隊正在內港編組,不久後就會前來匯合。

而就在這個時候,無聊出艙眺海的客人們,突然間和船工一同鼓譟起來。

聞聲而出的吳秀才,愕然間看到了一位熟人......熟船。

月餘時間來一直停靠在船塢中的那艘鉅艦,此刻,正在十幾艘各式大小炮艦的簇擁下,冒着比所有黑煙都更加粗大的煙柱,晃盪着六親不認的起伏,前呼後擁,目無餘子,大搖大擺駛出了港口。

不久後,就在兩艘客船不遠處,鉅艦山嶽般船身,與客船擦肩而過。

這一刻,原本算得上高大的標準型客船,顯得那麼渺小。站在船頭的吳秀才,平生第一次在海疆中被如許龐然大物壓迫,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

慌亂中,吳秀才揚起脖頸,看到了鉅艦側舷那三個龍驤鳳矯的大字:福建號。

一道思維從他腦中閃電般滑過:“如許名號!此等僭越之舉,怕是閩地已不復朝廷所有!”

第155節 希高堂第192節 勘探隊第729節 歷史(四)第60節 姜十三第268節 阿隆索第9節 有錢啦第410節 黑煙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81節 船期和新城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157節 滯銷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155節 希高堂第469節 晨光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90節 初次接觸第204節 殺王(一)第486節 黑導遊第407節 交公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668節 共襄大業(五)第173節 買櫝還珠第682節 北歸(七)第440節 三屯營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593節 定約第117節 政局第449節 大貝勒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419節 展布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647節 赴任第541節 頭籌第379節 到站第341節 開港(七)第79節 政府不是土匪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431節 罐頭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338節 開港(四)第74節 忙碌第88節 談判(二)第453節 同行第137節 鹽場和船廠(一)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360節 去舟山第317節 草料第411節 鎮蠻號第394節 大手筆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10節 出關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312節 打野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560節 接收(三)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128節 新附民第246節 升級第162節 忍無可忍第413節 炮打徐府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198節 播種機第139節 電爐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190節 迂迴第4節 暫住第25節 到地頭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231節 羣賢畢至(四)第34節 綁票(一)第241節 崩潰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48節 緊鑼密鼓第337節 開港(三)第463節 懟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86節 崑崙人第562節 接收(五)第218節 黑土第340節 開港(六)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501節 吃貨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