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節 落腳

任何大型行動,事先肯定會有探路尖兵,這是常識。

之前雖然沒有武漢站,但是情報總局既然在南京設了甲種大站,那麼上游重鎮也不可能放任不管。

黃忠和房延孝,一個是洞庭人,一個是岳陽人,都屬於湖北土著。他們二人組,早在兩年前就被當作尖兵派去了武漢。

此二人在武漢駐點,有點類似於後世的駐外記者站。平日裡他們不需要出任務,只需要在當地蒐集公開情報,然後隔段時間將情報捎回南京算完事。

半年前,增設武漢站的消息確認,黃忠組重要性增加。他們隨即得到南京站資金支持,開始在武漢當地購置產業,發展下級情報網絡。

緊接着,正主南望到了。

所以說,南望帶領的先頭團隊,其實是第二撥。真正的先頭部隊,是黃忠二人。

和南望在船艙見面的第一時間,黃忠二人煞是激動。孤軍奮戰這麼久,終於等來大部隊,雲開月明。

甫一見面,南望對二人也是連連溫言嘉許,毫不見外地拉着手勉勵一番。

南望態度當然要好。

這其一:能在兩年前被派出去單獨工作的人,肯定是情報系統初建時就招募的老隊員。大家彼此間其實都認識,屬於老同事,不能亂擺架子。

其二:黃忠組現在不但是地頭蛇,在當地還發展了一個袖珍情報網。再加上他們掌握的實時情報,這些都是南望這個站長現在需要的。

接下來,在今天剩下的時間,二人組需要給新站長大人做口頭彙報。

溝通是雙向的。報告本地情報之餘,在“前線”日久的二人,同樣對“後方”的情況很關心。

於是南望在消化情報之餘,也讓一旁的周乙,抽空給兩位前輩講一講後方的日新月異。

周乙於是隨便說了一些後方的消息。

譬如海軍最新的戰列艦下水,艦炮口徑幾多;鋼廠大鋼爐點火,年產鐵水幾多;“高速路”已經連通了幾多鄉鎮,臺南平原稻米又一季大豐收產量幾多等等。

以上消息大多在後方是公開的。只是周乙口中說出來的具體數據更詳細,只有相關部門才能掌握。

二人組聽得津津有味。由於平時信息傳遞不便,他們這幾年間很少能得到後方的信息。

事實上,別看是老家,但是這幾年支持二人組在遙遠的“敵佔區”奮鬥的原動力,就是這些充滿着力量的信息——穿越衆這些年來的努力,成功使自己的土著追隨者,明白了真正的力量所在。

就這樣,直到掌燈時分,船艙裡依舊在傳出細密的交談聲,時不時還會爆發一陣笑聲,夜半時分都未停歇。

——————————————————————————————

第二日一早,僱傭的2輛馬車停在了碼頭。

說僱傭其實不大合適,因爲這2輛馬車本來就是自家的。

黃忠和房延孝二人,在本地的掩護身份,就是一家車行的主人。房延孝是東主,黃忠是掌櫃。

車行是個很好的掩護職業。畢竟車行隨時都有人和物流動,方便傳遞信息和運載物資。

不過囿於二人組的規模,以及不引人矚目的行事方針,這家車行規模很小,攏共只有4輛馬車。

2輛馬車到碼頭後,準備妥當的南望和周乙幾人就上了馬車。

接下來馬車啓動,一路不停。沿江岸走了有一段路,拐進一條繁華的青石街。

這條街叫做鼓街,是碼頭區的街道之一。

事實上,這裡就是後世有名的漢正街前身。

早在明朝成化年間,河口碼頭這一片,就已經有了“河街”。再往後,隨着商貿活躍,河街陸續擴展了正街、內街、夾街及里巷。

正街也叫官街,1926年改名爲漢正街,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

在明末這個時間段,漢正街前身的“官街”,就已經是北中國最大的貨物集散地。這裡活躍着淮鹽富戶、山陝巨賈、江浙豪客、本幫商人等等各地商賈。

“貨到漢口活”這個說法,指的就是漢正官街。

南望他們今天停車的“鼓街”,和正街只隔了3條夾街。在密如蛛網的正街商業地塊,算是夏口鎮的核心地段了。

而馬車現在停駐的這一家門面,門楣高大,黑漆門匾上有着四個大字:“江浙會館”。

南老闆今天就是來江浙會館投宿的。南老爺祖籍杭州,是再妥當不過的江浙人。

地域會館這種東東,其實就是後世的綜合性酒店,功能比較齊全,吃住服務都包含。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但凡各種商貿口岸和中大型城池,都會有各地商人出資購置的同鄉會館。

會館的流行十分必要。一來,會館可以給同鄉商人提供一個商業信息交流的平臺。二來,會館裡居住的都是同鄉,大家平時有什麼捎家書之類的雜事,也方便找人代辦。

而南望今天來江浙會館投宿,則是抱着另外一個目的:揚名。

身爲武漢站站長,南望在今後的日子裡,勢必要在本地建立起大型的商業機構,以便容納龐大的駐外站人員。

這樣一來,就不能像黃忠二人組一般小打小鬧了。在同鄉和本地土著商賈這裡,來自江南的雜貨商南老爺,多少要混個臉熟,打出字號。

於是,南老爺下船伊始,便帶着隨從首先來到了江浙會館投宿。

投宿自然是順利的。只要有銀子,到哪裡都方便。進門後,南老爺很快包下了會館後進一座小院,剛好能安置他和隨從。

江浙商幫歷來都是國內商業版圖的大山頭之一,所以各地的江浙會館檔次都比較高。

夏口這一家,其內部不但有供小商販住的大通鋪,還有小院和大院,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顧客需要。

草草安頓下來。待到午飯時分,南老爺穿着一身舒適的居家棉布袍子,腰裡掛着玉佩,指頭上戴着三五個玉石,手裡還搖着兩個玉石小球,出來中庭吃午飯了。

中庭是四周長廊圍起來的露天茶會。這裡人多紛雜,有茶座,是專門用來供商人們交流的地方。

南老爺這一出來,很快就用一口鄉音,和周圍的大小商人們攀談起來。

能走南闖北的江浙商人,那都是眉眼通透的角色。大夥搭眼一瞧,再看看做派和談吐,就知道這位新來的南老爺是有實力的。

於是南老爺很快如魚得水,和各路前來攀談的商人們打成了一片。

就這樣,初到夏口的南望,在會館住了幾日,讓同鄉商賈們知道,從老家來了一位做雜貨的南老爺。

當然了,這幾日間,團隊裡也不光是南老爺在忙碌,其他人同樣在工作。

首先是貨棧。

貨棧是最好解決的。夏口是大型貿易商港,本地現存的貨棧數量巨大。有黃忠組在,團隊很快在碼頭區租賃了一間位置合適的貨棧,然後將東廣福號上的貨物轉移,並安排了人手看管。

與此同時,買宅子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南老爺不可能長期住會館。這一次帶着團隊到埠,不光是屋宅,包括鋪面門房等產業都需要陸續購置。

這一項工作,同樣由黃忠組負責。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接到後方傳達的命令,黃忠組針對今天的局面,就已經開始做準備工作了。

雖說以他們二人在本地的身份,沒辦法提前購置大型宅院,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事先收集信息。

南老爺在會館交友這幾天,黃忠組便分頭帶着周乙,以及機要組人員,在夏口鎮內四處看房子挑宅院。

最終,還是在交通方便的碼頭區,周乙拍板買下了一間前後四進的宅子。

這所宅子也是一位江浙商人的產業,算是質量比較好的新宅,一應傢俱物事都齊全,屬於拎包入住類型。

宅子的舊主最近生意虧了本,於是打算收縮業務,變賣資產回老家先回回氣。之前由於要價略高,這所宅子一直沒能出手。現在遇到部缺銀子的老鄉,宅主很痛快就交割了地契。

買下宅院的時間,是南老爺入住會館的第十天。

中古時代節奏緩慢,十天號房子買宅院算是很高的速度了。當然,衙門那邊的一應過戶手續,以及和本地保甲之間的交割籤書等官面文章,還沒有做齊全。不過這不影響大家拎包入住。

於是,十天後,簡單在門前放了一掛鞭炮,南方來的南老爺,便帶着一幫隨從和夥計,搬進了宅子。

進宅,上下內外檢查一番,確認沒有問題後,所有人第一時間圍在院中的大楊樹下,仰着脖子看機要組組長爬樹摘桃子......錯,是安裝天線。

駐外站買宅子,首要的條件就是:宅院中必須要有至少一顆高大的喬木。

很快,做過啞光處理,被僞裝成樹枝的天線安裝完畢。

與此同時,樹下機要組的廂房裡,發報機、手搖發電機等等一應設備業已調試完畢。

隨着南望一聲令下,嘀嘀嘀的發報聲,在這個位面,在大武漢區域,傳出了歷史上的第一道電波。

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29節 告辭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485節 女流氓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400節 方岳貢第498節 出逃第224節 噩耗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673節 幻變(一)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52節 新貴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110節 楊二和摩雲觀第70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二)第67節 出航前(二)第196節 夜景第50節 王對王第511節 教頭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206節 殺王(三)第5節 高科技第310節 建制(八)第679節 北歸(四)第180節 新槍原型第458節 華容道第431節 罐頭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95節 疏浚新港溪第537節 宗本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190節 迂迴第409節 調兵遣將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105節 日荷矛盾的由來第559節 接收(二)第435節 淬火第362節 落腳第386節 節奏感第174節 看片第70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一)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25節 到地頭第321節 脫毒第187節 接觸第709節 收線(一)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366節 政策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141節 農場第196節 夜景第505節 臺北(四)第27節 暗青子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485節 女流氓第28節 破莊第451節 雙鬼拍門第98節 玄武岩第572節 鴻基堡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263節 入住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596節 登艦第242節 華容道第517節 展示和震懾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154節 黃老爺第466節 解惑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445節 三角第162節 忍無可忍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450節 直線第117節 政局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371節 問診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243節 小軍閥第722節 腹心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36節 夏先澤第98節 玄武岩第380節 落腳第152節 積分第480節 買地政策第394節 大手筆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49節 齊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