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學霸

倆個素昧平生的少年人就這樣聊了起來。姜十三這時方知,自己身在城外的摩雲觀裡,是被寺裡的“高僧”施粥救下的小命。

沒聊太久,他又沉沉睡去。

等他再次醒來,已經是傍晚時分,這次醒來後精神好了許多,肚子也開始正常的咕咕叫起來——他在橋下的那兩天,已經感覺不到餓了,只有將死前的麻木。

楊二還是在屋裡忙前忙後的照顧五個病號,見到姜十三醒來,二話沒說就出去打飯,這次端來的是一碗加了魚湯的稠粥。可憐姜十三恨不得把碗都吃進肚裡去,吃完後,他已經能緩緩坐起,靠在牆上說話了。

當天晚上,同屋的病號中有一個沒挺過來。第二天一早,楊二拿來一張新草蓆,幫新認的小兄弟姜十三換好草蓆,然後用舊席子把那具屍體一裹,搬了出去。

正午,姜十三依舊領到了魚湯泡米飯吃。

已經記不得自家上一次吃米飯是什麼時候了,來不及感概,姜十三和幾個同屋的難友比賽一樣,把碗裡的東西都刨進肚裡。

幾個骨瘦如柴的人靠坐在牆邊,摸着微微凸起的肚子,回味着魚肉飯的滋味,不約而同的露出了傻笑。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一會,屋裡進來了幾個凶神惡煞,手拿短棍的僧人,楊二見到來人,一躥而起,過去彙報了幾句。

姜十三他們幾個要老了飯的,見到這陣勢,不待人教,早已齊齊跪倒,口中“恩公,大師”的開始亂叫起來。

僧人中爲首的一位,身量宛如山嶽的大和尚低頭看了看他們,滿意的笑笑:“不錯,都不錯,都帶去‘淨身’吧。”

稍後,他們幾個就被帶出了屋子,一路被領到寺後。山牆下是一溜高低有致,青石堆砌的水池,清洌的山泉水被粗大的竹管從山上引下來。還沒等他們幾個明白過來,就被侯在那裡的幾個和尚按在椅子上剃光了頭,然後被扒去衣服,搡進了水池裡。

就着正午熱辣的陽光,姜十三算是洗了個清爽澡。洗完後他們又被趕進旁邊低一點的池子裡,這池水有些渾,還有些怪味,姜十三在喝令下又在池子裡撲騰了一會後,終於被放上了岸。

然後他領到了一件月白布短褂,一條灰布褲子,還有一雙草鞋,之前身上的那些破爛被統統被沒收了。

這之後他們每人又領到了一片指肚大的藥片,當場喝掉後,算是齊活,又被帶了回去。

傍晚時分,他又領到了今天的第三頓飯,這次愈加的豐盛,滿滿一碗乾飯,上面蓋着魚肉絲和菜蔬。姜十三吃飽後興奮的拉着楊二不住問東問西,楊二被他纏的沒辦法,就把自己這幾天打聽來的消息說了出來。

據他說,屋裡這些人都是被南海普陀山的禪師“寄養”在這裡的,摩雲觀的大師算是代同道招徒,等到他們多少能念幾句經文後,就會被送去南海的寺觀,正式出家了。

“怨不得今日要剃度呢,謝天謝地,這回咱們算是沙彌了吧?唉,也不知何時能領到渡牒。”姜十三聽到這裡,摸着自己光溜溜的頭皮,回味着糙米飯的香味,一臉興奮的說到。

“難說,還要習經文呢,學不會的都去挑土了。”楊二悶聲悶氣的回到。他沒有姜十三那麼激動,他不想去當和尚,他只想回杭州無憂無慮得做一隻小賊。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打消不了姜十三對美好的寺觀生活的嚮往,這會只能暗自鬱悶。

“習經好呀,沙彌就是要習經嘛......”姜十三已經沉浸在自己幸福的幻想中了,壓根沒注意到楊二的鬱悶。

第二天一早,姜十三他們幾個被帶進了一間偏殿,裡面已經坐了不少人,老少都有,地上擺滿了條案,條案上有沙盒和樹枝,殿前的木架上還有一塊黑板。

沒過多久,門口有人唱名:“普渡大師到......”聽到唱名,所有人急忙躬身起立,進來的是一位瘦瘦高高,身披袈裟的大和尚,和尚進門後也不耽擱,就開始在黑板上寫下幾個簡體字和阿拉伯數字,寫完後,和尚轉身一笑:“今日咱們繼續學經。”

......

每個人都有一款屬於自己的打開方式。

姜十三,這個來自處州鄉下的乞丐少年,這一刻,被穿越者正確打開。

從沒上過私塾,一個大字不識的他,只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就在沙盒上用樹枝默寫出了從一到十的漢字,順帶着把對應的阿拉伯數字也寫了出來。這還沒完,當天下午,他又新學了五個字,然後第二天一早,姜十三就把昨日學會的東西統統在沙盒中默寫了出來。

活到十五歲,歷經劫難後,才終於有機會坐下來學習文字的姜十三,發現大師教授的所謂“經文”並不繁難,無論何字,自家只需閉眼在心中默唸個幾回,便能銘記在心。

三天,只用了三天時間,少年遠超儕輩的識字速度就驚動了普渡大師。在震驚中親自出手考校一番後,姜十三這個名字,在某一張表格上的評級就變成了“甲”。少年人打死也不會想到,昨日還是餓殍的自己,今日就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人上人”。

他很快就能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含義了。

姜十三隨後被分到了一間陋室裡。陋室隨小,但好歹也算是單間,屋裡有正經的牀鋪,加上他只住了三個人。一個半老的老頭,還有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這兩位仁兄他在課堂上都見過,也都是識字小能手。

不論什麼原因,總之,在這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還能高速識字算數的人,無疑是符合了某些人的要求。姜十三很快就發現,自從住進單間後,自家領到的飯菜里居然多了雞腿和豬肉片出來。

和那些用不了兩天就被髮配去幹活的過客不同,他現在已經在課堂前排有了固定的位置,領到了專用的筆墨紙硯,每天他只需要用心學習小學語數就行了,來上課的“高僧”總是和藹的給前排這幾位抽時間專門“講經”。

第566節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422節 校場(一)第141節 農場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325節 孕婦學習班第633節 聯軍第529節 吳掌櫃的日常(八)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468節 講故事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155節 希高堂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192節 勘探隊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51節 血舞第506節 拆遷款第180節 新槍原型第446節 傻狗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468節 講故事第699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八)第8節 兩隻老闆第69節 靠近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593節 定約第272節 西班牙人的選擇第155節 希高堂第229節 羣賢畢至(二)第379節 到站第343節 開港(九)第90節 初次接觸第724節 雞肋第150節 赤崁見聞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190節 迂迴第368節 反應第287節 龍巖戰記(九)第460節 真理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587節 難唸的經第239節 火燒連營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4節 暫住第628節 討逆(六)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339節 開港(五)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60節 姜十三第618節 大會(一)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200節 展銷會第36節 夏先澤第186節 福州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457節 各方(二)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276節 惡意第416節 天津衛第538節 談話(一)第106節 齊備第303節 建制(一)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714節 收線(六)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391節 那個男人第70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四)第550節 明葡戰爭(二)第465節 溫尚書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38節 羣英薈萃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625節 討逆(三)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37節 後庭對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674節 幻變(二)第323節 過期品第284節 龍巖戰記(六)第307節 建制(五)第664節 共襄大業(一)第473節 彈劾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119節 原來的主人第92節 村落實景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729節 歷史(四)第77節 雖近亦誅第60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第660節 救反賊(六)第171節 德邦第132節 動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