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姜十三

還沒等他想明白,遠處就傳來一片嘈雜聲。楊二搭眼一望,隱約能看到被燒塌的前殿殘骸中,有幾十號人好似在開工,不知在忙碌什麼。

一邊伸頭張望,一邊跟着平老三來到破舊的偏殿門前,楊二看到七八個人正坐在那裡喝茶消暑。別人都不認識,唯獨有一個額頭上長着痦子的人,他不可能不認識——作爲改朝換代後幫中最扎眼的新貴之一,專責調教新人的胡閒胡大爺此刻在這裡出現,更是讓楊二心裡“咯噔”一下。

平老三上去和胡閒交接幾句後,回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長的笑了笑,扭頭便走。

楊二這時已經隱隱覺察出,自個可能被胡正氣給賣了。這摩雲觀弄不好已被胡閒包場,指不定在做什麼勾當......

然而這時哪裡還容得下他細想,看到胡閒望過來,楊二菊花一緊,急忙堆起滿臉笑容,走上前去行禮問好。

令他驚訝的事情還在後面:胡閒胡大爺竟然也不是此間主事的,楊二行過禮後,胡閒只是撇他一眼,然後馬上堆起笑容,轉頭跟坐在上首的一個大漢耳語了幾句。

這大漢光頭,一臉橫肉,赤着上身,一身精白的疙瘩肉閃着油光,身板真真有楊二兩個寬厚,坐在那裡活像一頭熊羆。一手拿着蒲扇輕搖,腰間掛着一個皮匣子,露出半截銀亮的把手來。

偷瞄了一眼大漢後,楊二趕緊低下頭來,下一刻,耳邊響起了一句口音怪異,但是很平和的問話:“小兄弟叫什麼名?”

“回大爺,小的楊二。”

“呦,這名字聽着沒勁,小兄弟多大啦?”

“十七了。”

......

前前後後把楊二的底細打問一番後,大漢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孩子不錯,我喜歡,看着就機靈。老胡,帶他去洗涮乾淨,完事後放飯,賞藥,都按章程走。”

“衛大師放心,胡閒省得。”

楊二就這樣在雲山霧繞中跟着胡閒,往寺後走去。

......

中河貫通杭州城,連通大運河,北接武林門,南出鳳山門,是城內最繁忙的一條河道。由南至北,共有九座石橋跨河而立,每日橋上行人川流不息,橋下舟楫不斷,一派繁忙景象。

登雲橋就在城北貢院旁邊,是九橋中距離武林門最近的一座,是交通要道。即便此時天色纔將將露出魚肚白,早起勞作的人已經三三兩兩的開始從橋上穿行。

橋上的人早早起行,橋下的人卻不願醒來,或者說,已經沒辦法再醒來。

姜十三在登雲橋下已經躺足兩天了。

自從兩天前餓暈在橋下後,他就再也沒站起來過。年僅十五歲,從處州一路討飯到杭州的姜十三,此刻躺在登雲橋下的爛泥地上,只剩下兩隻眼睛還有氣無力的翻着,他心裡明白,自個離死不遠了。

用盡了最後一點力氣,他把腦袋偏了過來,想最後再看一眼同患難的弟兄們。

破草蓆下除了姜十三,還有三個同樣一動不動的人,或許是屍體。一股惡臭從席子下發散出來,姜十三記得自己上一次昏迷之前,橋下還有六七號人的,沒想到一覺醒來,就剩一半了。

清晨的初陽升起,一道金光灑了過來,看到陽光,姜十三感覺到一陣熟悉的眩暈。恍惚間從中河上飄來了一艘靈船,姜十三看到死去的爹孃就站在船頭,正在向他招手,他急忙喊道:“爹,娘,帶兒走吧,兒撐不下去了......”

他閉上了眼睛。

“哧啦”一聲,靈船停在了橋下。

船上沒有鬼魂,倒是跳下來了兩個活人。這兩人都穿着麻衣,用白布裹着口鼻,走過來揭開草蓆,挨個探了探席下人的鼻息,其中一人回身衝着船頭甕聲甕氣的說道:“骨爺,只餘一個還有口氣。”

骨爺就是老骨,化人場的把頭。丐幫火併那天見機行事,當場擁立周通,事後保住了位置。老骨的差事很簡單,就是領着手下滿城收殮路倒,之後再把屍首運回化人場燒埋。

頭戴斗笠,一身老農打扮的骨爺,此刻正盤腿坐在船頭抽着菸袋,聽到手下人彙報,老骨在船頭敲了敲煙桿:“你摸着有氣,我瞧着倒是沒氣了,都擡上來吧。”

沒過一會,五具屍體已經被擡上了船,老骨掃了一眼最後被擡上船的姜十三,淡淡得說道:“喂一口水,起船。”

掛着一面無字白幡的平底船又重新啓動了,走走停停,順着中河一路南行,沿途時不時會停下再擡兩具屍體上來。直到船出鳳山水門,又沿着貼沙河繞回城東五里鋪,將船上的屍體都卸在化人場,然後又悄然起行,一路北上,最終停在了摩雲觀前的河汊裡。

過不久,從觀裡出來的人和船上的老骨辦完了交接,姜十三和另外三個奄奄一息的人被擡回了摩雲觀。

......

不知道過去了多長時間,他悠悠的從昏迷中醒來。

醒來後的第一眼,就看到一張描紫塗紅的怪臉,正在盯着自己。

“這怕就是馬面了吧,我該是到了地府。”姜十三想到。

下一刻,“馬面”卻用一口杭州土腔說道:“你可是醒了,我去打粥飯給你。”說完後此人起身而去,思維極度緩慢的姜十三這時候還搞不清楚情況,直到“馬面”將一口熱騰騰的米粥喂到嘴裡後,他纔算是回過了魂,發現自己還在陽間。“馬面”也只是一個活人,只不過臉上有大塊的紫紅胎記,再加上禿頭無發,乍一看像是鬼魂一般。

姜十三緩緩喝完半碗米粥後,精神振作了不少。他發現自己躺在一間破舊的廳堂裡,身下墊着稻草,身上蓋着草蓆,屋裡和他一樣躺着的還有四個人,唯一活蹦亂跳的就是“馬面”老兄了。

“不知恩人高姓大名,十三多謝了。”緩緩的張開嘴,姜十三沙啞着嗓子問到。

“我是楊二,算不得你的恩人,收留你的另有他人。”楊二咧了咧嘴後說到。

“哦,是楊大哥當面,不知這是何地?”

第709節 收線(一)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96節 四大將軍第440節 三屯營第309節 建制(七)第471節 面聖第61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108節 燈塔點燃第4節 暫住第688節 北歸(一十三)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607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八)第371節 問診第539節 談話(二)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625節 討逆(三)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494節 賀扁擔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2節 假劇組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534節 課程第727節 歷史(二)第628節 討逆(六)第145節 熊道第210節 殺王(七)第402節 湖中會第224節 噩耗第628節 討逆(六)第240節 困獸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678節 北歸(三)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54節 海軍建設第502節 臺北(一)第398節 連續打擊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160節 亮相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614節 廣州的白天第86節 崑崙人第148節 海底撈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538節 談話(一)第506節 拆遷款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276節 惡意第45節 崑崙神僧第249節 化工廠(二)第722節 腹心第198節 播種機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137節 鹽場和船廠(一)第386節 節奏感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483節 回航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605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六)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304節 建制(二)第12節 屍體第550節 明葡戰爭(二)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82章 分基地第684節 北歸(九)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216節 瑰寶第360節 去舟山第365節 自駕遊第724節 雞肋第424節 校場(三)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140節 鍊鋼第117節 政局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187節 接觸第505節 臺北(四)第163節 新服務第657節 救反賊(三)第724節 雞肋第108節 燈塔點燃第371節 問診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629節 討逆(七)第638節 灘頭的坑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