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節 撫遠號條約(一)

“奉了誰家的聖旨?哈哈!”

聽到安南使節先聲奪人的質問,邵強仰頭大笑:“笑話,爲何要奉旨?”

鄭春堂又驚又怒:“笑話,兩國交兵,邊將豈曰無旨?”

邵強莞爾:“咱這叫地區低烈度衝突,哪裡就到兩國交兵了?”

怪異的漢話令飽讀漢家經綸的鄭春堂一時滯言。稍稍品咂一下後,他才明白過來。

“好哇,果真是沒有聖旨的!”隨即,這位身材在安南人中算得上挺拔的貴官,背過手,雙腳不丁不八,一臉捉姦在牀的冷笑:“無詔擅起邊釁,這是造反滅族的大罪。你家伯爺在崇禎皇上那裡,擔得起嗎?”

“唉,你這官兒,咋就聽不明白呢?我給你說清楚點啊。”

坐在上首的邵強,無奈摸摸鼻子:“忠勇伯曹大人身爲廣東副總兵、實職漳潮總兵,這大明自長江以南的海疆,都是歸曹大人統管的。莫說這北部灣紅河口......嗯,你們叫東京灣,便是再南邊的暹羅海,自古以來,那也在廣東副總兵的權轄之內。”

邵強頓了頓補充道:“這個叫九段線。嗯,你書讀得少,沒聽過不怪你。”

“那麼既然是權轄所在。”邵強繼續引導對方思路:“似近日這等小衝突,就沒必要事事請旨了。京城和邊地遠隔千里,你說邊將擅開邊釁,我還說邊將有臨機處斷之權呢。”

鄭春堂瞠目結舌。下一刻,想明白的他POSE也不擺了,跳腳開始大罵:“砌詞狡辯!爾等蠻軍毀我國都,這也算小衝突?還有那什麼九段線,一派胡言!”

安南使節暴跳如雷,早在某些人預料之中。所以邵強看到來人口噴毒語,倒也沒有發怒,反而笑眯眯地安撫:“老兄,求同存異,有什麼事都可以慢慢談,火氣不要那麼大嘛。”

鄭春堂迅速冷靜下來。事實上他剛纔是藉故發作,然而看到對方不爲所動,就知道自家這招魯莽測試沒用。與此同時,他的心情也變得沮喪起來。

這之前,升龍府內的文武精英們,在今天出使前也大致琢磨出了惡客心態:對於互不摸底的敵對雙方來講,先開槍,再開槍,然後坐下來談,是肯定符合強勢一方利益的。畢竟弱勢一方領教了實力後,會予取予求,省卻許多手腳。

正是基於這種猜測,所以鄭春堂今天一上來,就緊扣“違旨”這一條抓住不放。

————————————————————————————

在安南朝堂上下獲知可以派使者談判那一刻,這個國家的精英們就知道,付出代價的時候要來了,大概率的。

儘管事情還遠沒有明朗化,但如此龐大凶猛,前所未見的艦隊,每天的耗費肯定都是天價。光這些天打進升龍府的精鐵炮彈,就不是小數目。

那麼不管來者是明國哪一路人馬,既然花費了如此鉅額的軍費,自然不會是走錯路了纔來炮打升龍府。安南人用腳趾頭就知道,對方一定有所求,而且所求甚巨。

這從之前鴻基地方官送來的報告中也能窺見一斑。

所以雖然還不知道虎狼的確切來意,但既然是虎狼,那麼無非是要吃肉喝血。虎狼嘛,安南人這些年在中南半島一意擴張,做慣了虎狼,是很懂虎狼心態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應對?

打是肯定打不了的。這些日子來,上至後黎朝的實際掌控者,清都王鄭梉,下至升龍府看城門的小兵,都被這支從天而降的艦隊打怕了。

安南人傳統的軍事手段,在這支無敵艦隊面前絲毫沒有作用。截止今日,射程內的小半個升龍府已經被炮彈摧毀,古老的都城處於癱瘓中,掌控安南北方的鄭氏集團,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而對手卻來去自如,看那副悠閒模樣,隨時可以再次發動攻勢。

在毫無道理的巨大力量面前,安南朝堂迅速認清了現實,達成了默契:“撫”。

其實就是認輸講和的體面語而已。

沒辦法,既不能“剿”,可不就剩下“撫”了嘛。

安南人不知道,這種無奈的選擇,其實在另一個位面的歷史進程中,實在太過普遍。不知道有多少落後的農業國家,被工業化的炮彈砸碎了一切尊嚴,忍受了種種屈辱。

當然了,雖說眼下安南人認清了現實,但是不代表就會束手投降予取予求,總是要層層抵抗一番的。

那麼就在鄭春堂出發前,安南人在羣策下,還是找出了一個對手的弱點:無旨。

這個信息是結合了鴻基方向傳來的文件,以及荷蘭顧問提供的曹氏資料判斷出來的。

這個攻擊對手無旨意的道理很簡單:弱者唯一能依靠的,只能是體系。直白點說:貧民戰勝強盜的辦法,就是利用官府的力量。

於是,哪怕安南國一慣關起門來過日子,哪怕安南朝堂上下一慣視大明如虎狼從而嚴加防範,可到了這個要命的時候,這幫人卻又突然想起大明是宗主國了......

是的,安南人意識到,只有在大明的政治框架內,纔有可能用不多的代價,將這位兇殘至極的曹姓總兵打發回去。

崇禎皇上一夜間又成了安南小邦的救苦救難菩薩......皇上,請把您家下凡作惡的坐騎領走。

這就是鄭春堂今天一上來,死扣朝廷詔令不放的原因所在。

可是鄭春堂失望了。

經歷過朝堂歷練的鄭春堂,從這位邵參議的表情動作乃至語氣,很輕鬆就判斷出來,對方不在乎“擅起邊釁”這個罪名,

這個判斷令鄭春堂暗叫不妙。

不過到了這一步,不管心下怎麼想,表面上的態度肯定還是要強硬的。於是下一刻,鄭春堂繼續按照計劃說道:“好教諸位得知,下邦派去參貢崇禎大皇帝的使節,已於十日前出了紅河。”

四下冷眼環視一週,重點掃視了左手邊那一堆官員士大夫模樣的明人後,鄭春堂冷聲說道:“哼,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諸位在我安南做下如許好事,總是要見天日的!”

“好吧好吧,你們願意告家長就去!”邵強今天已經是第二次無奈摸鼻頭了,他對安南人追着朝廷旨意這個動作實在無語。

“不過這位鄭大官人,兄弟這裡還有忠言相告。”下一刻,邵強和那夥士大夫同樣對了個眼色後,面帶玩味地補充道:“這天朝上邦的皇上,也不是那麼好見的。京城管的嚴,你家那些使臣,小心被當成盲流押回原籍。”

鄭春堂聞言硬氣回道:“哼,這個就不勞參事費心了。”

事情進行到這裡,原本一直打算說正事的邵強,也大概明白了安南人的戰術。這令他有點生氣,感覺被人擺了一道:“那麼除了廢話,你這安南官兒,到底有沒有來談正事的意思?”

質問一句後,邵強惡狠狠地說道:“我可告訴你,大夥這次擺了排場,是給你家公爺面子。今天要是把話說不清楚,那你就再不用來了,過幾天,咱們升龍府王宮見!”

之前穿越者制定的安南攻略,本來就是階段性的:如果炮擊打不垮安南人,下一步肯定是要使用軍隊登陸攻佔升龍府。再往後,假設安南人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屈服的話,那就一把火燒了升龍府,大家拍屁股走人......過段時間再來燒。

所以邵強的話並不是虛張聲勢。如果今天判斷安南人沒有服軟的跡象,那麼所謂的談判就會立即終止,炮擊恢復。下一次,當艦隊再來的時候,可就是裝滿了從鴻基港帶來的陸軍和開拓軍士兵了。

見到之前還和藹可親的對手突然間露出了本來面目,還揚言要攻佔升龍府,理智和判斷力告訴鄭春堂,對手說的是真話。自家再東拉西扯的話,很可能會被立即趕下船,那時候就沒辦法交差了。

於是鄭春堂下一刻也迅速變了臉,恢復成了公事公辦的公務員作風。

截止這一刻,曹鄭雙方之前通過戰爭才建立起來的接觸渠道,終於開始發揮了作用。

而當雙方都開始認真談判時,節奏就變得很快了。

畢竟現實情況是一方很強大一方又很弱小,所以這種一邊倒的所謂“談判”,其實更像是一場“通知會”。

通知什麼呢?

“喏,這上面都是我家伯爺的意思......都是好事,主要是爲了睦鄰友好大家一起發展奔小康。鄭官人這裡先看看,有什麼不懂的問我,回頭叫你家公爺蓋章。”

下一刻,鄭春堂接過了一張潔白的,薄薄的紙。

紙上用標準的小楷,寫着所謂的伯爺“想法”。

這些想法,包括了建立升龍府“使館區”,鴻基“自貿區”,以及“三口通商”,“協定關稅”,“農產品自由收購”,“治外法權”等林林總總一十五條條款。

鄭春堂看了一會後,覺得自己有點頭暈腿軟,於是他尋椅子坐了下來。又過一會,鄭春堂把所有條款看完後,大概明白了其中七八條的意思。

拋開那些他暫時還鬧不明白的條款不說,只是其中最簡單直白的幾條,就令鄭春堂打算和眼前這些人同歸於盡了:“敢問大人,這使館區,可是國中之國之意?”

“每歲助曹氏餉銀百萬?我安南歲入尚不足百萬!”

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469節 晨光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206節 殺王(三)第343節 開港(九)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659節 救反賊(五)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46節 瞧病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505節 臺北(四)第212節 殺王(九)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351節 開港(十七)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631節 調停第188節 焦姐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45節 崑崙神僧第137節 鹽場和船廠(一)第588節 艙房夜話第229節 羣賢畢至(二)第372節 黑狀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104節 新型貿易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639節 火光第69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二)第81節 船期和新城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192節 勘探隊第76節 江山多嬌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674節 幻變(二)第148節 海底撈第529節 吳掌櫃的日常(八)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642節 小年第590節 上賊船下不來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497節 人棍第20節 攔路虎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206節 殺王(三)第678節 北歸(三)第468節 講故事第517節 展示和震懾第1節 守株待兔第487節 白馬王子和新旗艦第270節 表兄弟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618節 大會(一)第36節 夏先澤第43節 合作模式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224節 噩耗第12節 屍體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88節 談判(二)第642節 小年第186節 福州第25節 到地頭第87節 談判(一)第86節 崑崙人第72節 油畫第505節 臺北(四)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539節 談話(二)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481節 後果第398節 連續打擊第383節 上硬菜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243節 小軍閥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563節 接收(六)第402節 湖中會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412節 觀光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405節 同心圓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636節 甲板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