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節 突至

時間:“兵營密約”三日後。地點,登州水城官碼頭。

這個時間點,位於山東半島的登萊巡撫衙門,已經收到了京城快馬加鞭送來的軍情戰報:大淩河之戰官軍一敗塗地,損兵數萬,逃回錦州者不足半數。

接到軍情的孫元化除了一開始大吃一驚之外,也就僅止而此。畢竟這些年輸過太多,大家現在對東虜事都相當冷靜了。

當然,心中即便毫無波瀾,正常工作還是要繼續的,於是孫元化便緊急召集沙正明孔有德等武將軍議。

從大局上說,登州這一組側翼+南方海軍的偏師組合,其實私底下並不在意關外大敗,因爲主戰場本來就不干他們這些旁支派系的事。

即便是和東林黨過從甚密的孫元化,那也最多是替國家惋惜一下就到頭了。畢竟玩政治就要講派系,徐光啓-孫元化這一系,在朝中屬於基督小派系,根本無意也無力插手朝中任何大事。

而早就知道關外大敗的穿越者,這時候只能裝作吃驚的樣子大喊一聲:“軍門,我等當即刻出海往援關外!”

孫元化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這個時代訊息傳遞緩慢交通不便,按常理,南方勤王軍通常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趕到北方,所以朝廷根本不可能給登州偏師設定具體時間。

也就是說,今天所謂的緊張,其實與會各方都是裝出來的......總要講個政治正確。

然而從個人角度來講,現在出海也是必須的。

畢竟孫元化已經接到了軍情,穿越衆的船隊也已經在登州修整了幾天,這時候再不出海,容易在事後落下把柄。

所以沙正明一聲大吼,正好吼在了孫元化心頭:他就是怕這些軍頭鬧什麼幺蛾子。

見沙正明如此上道,老孫急忙捻鬚點頭:“嗯,關外逢遭大敗,如今祖大壽還在淩河苦苦支撐待援,局勢危急。幾位將軍即準備妥當,依本官之見,須宜早不宜遲。諸位將軍,還請速速發兵吧!”

“末將尊令!”

沙正明起身領命,已經被做通工作的東江諸將自然也隨同起身,齊齊應命。

如此,一場各方心照不宣的軍議就這樣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標準流程:巡撫大人親切送別,大張旗鼓,碼頭斟酒,誓師出征。

這是必須要走的程序,稍後孫元化還會有奏摺發出,以便大張旗鼓告訴朝廷:我這邊開始行動了,登州臣僚們都很努力!

於是乎,滿載着糧食、日用雜貨的船隊就這樣出發了......哦對了,還有兵員:孔有德部1500精銳,比歷史上多了一倍士兵,少了800匹馬。

一切都在穿越衆計劃之中。

——————————————————————————

從登州出海的話,距離渤海灣對面的旅順、遼河口(盤錦)乃至東江鎮這些熱點地區都是非常近的。像是最近的東江鎮總兵駐地旅順,距離登州的直線海程還不到150公里,對於航速平均4節的船隊來說,一天一夜時間,就能看到海岸線。

然而孔有德這次坐着穿越者的船隊出海後,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往常不是這樣的。東江鎮的小船,很多時候挑一個風浪平靜的日子順風南下,靠目測就能飄到山東半島。

這次,徒一出海,船隊先是徑直東向,然後向北、向南、向東,七拐八拐之下,離開了海岸線參照物的土著,很快就不知道船隊在大海的什麼方位了。

不但方位迷失,土著現在連大概航速都預估不出來:船隊有時候會冒起黑煙,無視水流因素,忽快忽慢。

再加上這兩天海上天氣不好,時不時飄一些冬雨,天空濃雲密佈,於是孔有德驚訝地發現,他現在居然連船隊的大致方位都失去了......是在山東,還是高麗?

領教了厲害的孔有德一干人,只能像之前一樣,低下高昂的頭,跑去作戰室內學習先進經驗。

穿越衆就這一點好:從不藏私。

得知土著意圖後,沙正明呵呵笑着指派航海官臨時客串教官,給學生講解最先進的航海定位。

而當學生們終於弄懂海圖上那些線條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後,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這時候,突然有人拍了一下大腿:“如此說來,此地不就是廣鹿島嗎?”

“看來這位將軍畢業了啊!”

學生們瞬間一股腦從艙中跑了出去。再一看,嚯,目光所及處的那座島子,可不就是大家熟悉已極的廣鹿島嘛!

廣鹿島就在大連外海,後世屬於長海縣管轄。

長海縣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海島縣,國內唯一的海島邊境縣。此地與朝鮮半島相望,是東北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地區。

在十七世紀,長海縣下轄的五個大島,以及周邊的皮島(今朝鮮椴島)等地合起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江鎮“本土”了。

此刻,位於廣鹿島外海的穿越船隊,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下錨降帆,準備依次進港。

在遼將的想法中,船隊貌似應該直接進渤海灣,去遼河口嘗試登陸。再不濟也應該去旅順,聯絡東江鎮當下的總兵官黃龍,商討從旅順金州一線登陸事宜。

來廣鹿島是什麼鬼?

一干遼將自然不知道穿越衆葫蘆裡賣什麼藥,也不好直接張口問,於是他們在發現船隊來到廣鹿島後,便找到了正在艦樓上觀景談笑的沙正明二人,搭訕套路走起。

自從密約後明顯底氣粗了不少的李九成,見面便笑呵呵地先人開了口:“兩位大人,好興致啊!說起來這廣鹿島也算風景秀美,待上岸後,老李我是地主,定要引貴客盤桓一遭!”

“老鐵們來了啊!”自從密約簽訂後,兩家勢力愈發熟悉起來,稱呼也都改成家常型的了。

打一聲招呼後,張中琪指着距離此處東南方向,約有十幾華里的另一處島子,饒有興趣地問道:“老李,你可知那處是何地?”

李九成心想你這不是調笑老子嗎,屁大點地方,幾個島子,老子都待了多少年了,能不知道嗎?

於是他笑呵呵說道:“那處是獐子島,無甚出息,弟兄們平日裡也就是捕些海味過活。”

李九成這麼隨口一答,不想張中琪卻說出一段令他回去後百思不得其解的話來:“老李,雖說我們沒來過這兒,不過我可知道,此處有海味不簡單。”

“哦?不簡單?”

張中琪湊過臉來,神神秘秘地附耳說道:“此處扇貝有腳,當逢歲末,遂攜其家眷,遠赴倭國雲遊,至來年方歸!”

“哦......這樣啊......大人高見!”

李九成一臉懵逼,傻傻地應和着。

第171節 德邦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494節 賀扁擔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442節 接觸第710節 收線(二)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35節 綁票(二)第26節 打聲招呼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16節 靶場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153節 妹子第729節 歷史(四)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716節 收線(八)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240節 困獸第516節 紮根第514節 兜截第684節 北歸(九)第484節 到埠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453節 同行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366節 政策第607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八)第12節 屍體第397節 堂上交鋒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158節 小書房第23節 冷兵器第560節 接收(三)第364節 意向協議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428節 手術第305節 建制(三)第118節 公開信第33節 年夜驚變(二)第474節 爆吧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149節 臺江防禦方案第82章 分基地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117節 政局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70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一)第592節 毛承祿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97節 居者有其屋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190節 迂迴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605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六)第640節 立錐第364節 意向協議第449節 大貝勒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464節 暗中佈局第37節 後庭對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132節 動真格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644節 年話第463節 懟第76節 江山多嬌第86節 崑崙人第355節 開港(二十一)第558節 接收(一)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271節 下午茶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177節 船廠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361節 參觀團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269節 葡萄牙人的來歷第678節 北歸(三)第665節 共襄大業(二)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171節 德邦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466節 解惑第241節 崩潰第15節 購物第224節 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