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

包稅人這個職業,是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早期的歐洲是純粹的封建社會傳承,國王和領主權利劃分很清楚,大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都是唯一主人,所以很多王室和地方領主都會順手把轄區的收稅權承包或者拍賣給商人,用來換取穩定的財政收入。

這種情況在中世紀後期達到了巔峰。

而亞洲這邊則不一樣。

自秦始皇創建大一統王朝後,封建制就變了味道,國家的稅務通常來說是由中央政府委派地方官衙來收取的。在這方面,中國的地主階層沒有歐洲領主那麼大的權利,儘管他們可以用各種辦法偷漏以及分享侵吞財政,但這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和包稅人也沒有太大關係。

包稅人真正進入中國人視野的,還是在蒙元時期。當時的文盲蒙古人搞不定財政這一塊,又不放心漢官,於是在佔領中國後就將國家稅收分包給了色目人——隨着蒙古人來到中國的各種歐洲商人。

這種毫無管控的包稅制肯定是玩不下去的。稅官花1塊錢買到收稅權,勢必要在轄區搜刮到10塊錢,這樣一來,民怨沸騰各地抵抗頻發,蒙古人最終在中國只堅持了幾十年就待不下去,包稅制是公認的滅亡禍首之一。

時間來到明代,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在明朝中後期,包稅制又漸漸出現,成爲了一些地方官衙的賦稅可選擇項目。

通常來說,選擇包稅制的地方縣衙,會將夏秋兩季的收稅權,包給當地一些有能力從百姓手中收到錢糧的“強力”人士,以便節省行政成本,完成財政上交。

這種收稅方式在明朝中後期漸漸有了市場,算是自發形成的一種分包模式。

包稅在一開始還算不上主流,但是到了明末,隨着中央王權的日漸虛弱,縣衙這種末端觸角的行政能力也隨之減弱,面對日益敗壞的地方亂局愈來愈無能爲力,於是包稅制就有愈演愈烈之勢。

所以當今天談判時丁立秋提出包稅這個詞後,谷縣令並沒有太過驚訝,因爲這幾年下來,周邊已經有一些府縣這樣做了,只是開放程度不同而已。即便是谷泰自己個,也曾經一度考慮過將秋賦包給縣中的幾家大戶,只不過他一直猶豫沒有成事而已。

最終,谷老爺沒有考慮多久,就點頭答應將今年的夏秋兩賦交給丁師爺......人家提前把錢穀送進了縣衙的庫房,這天底下就沒有出過這麼好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來說,錢穀入庫那一刻,今年的賦稅本來就應該是丁師爺的,縣衙方面實在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一場很重要的小型會議就這樣勝利結束了。這場會議,標誌着穿越衆由海到陸,由被動到主動,“深入敵境”,正式對明朝的基層政權開始了社會改造進程,意義深遠。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增城縣的明人開始經歷了一撥撥前所未有的悲喜劇目。

最先開始的,是徭役。

就在花廳會後不久,農曆還沒有過年之前,增城縣下屬的各村社裡甲就正式開始了動員,配合着下鄉辦差的衙役,將挑選出來應役的民人都發配去了縣城。

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的徭役,如果想交錢免役的話,需要多交一倍的銀子。

另外,今年的這次加急徭役,並不是去清掏河道,而是去黃埔一個勞什子軍港做工。

對於後一條來說,消息閉塞的民人並不感冒,因爲到哪裡都是去做工,掏河道還是修軍港對他們來說沒太大區別。

但是前一條可就要命了:很多民人交不起翻倍後的役銀。

這種局面,要說民人不怨聲載道是不可能的。馬上就要過年,卻要因爲交不起銀子而被迫出外應役,留下村裡的家小無人照應不說,還要自帶乾糧,怎麼看都是一樁苦差事。

然而抱怨也沒有用,畢竟徭役這種事千百年來就是如此運作的,輪到今年去應役的人最多隻能自嘆倒黴,也沒人敢反抗凶神惡煞的官差和裡甲。

於是,不久之後,由各村裡甲帶隊,增城縣下屬的應役民人隊伍,就陸陸續續來縣城集結了。

到了城南小校場,裡甲持着文書名冊,和坐在棚子裡的文書交接清楚後,他身後這幾十號滿臉麻木的勞工,穿越衆就算是正式從貪婪的官僚系統中接管了。

下一刻,悲喜劇正式上演:勞工們在排隊登記完畢後,每個人當場領到了3塊閃亮亮的銀餅子!

傻乎乎,攥着銀餅子不知道是什麼情況的勞工們,接下來聽到了一旁拿着古怪喇叭,說話有若雷鳴的人聲:大夥這次是去給廣州城曹大將軍扛活,曹總兵愛民如子家中還有金山,所以也不在乎這幾個小錢,今番凡是前來應役的,每人每月統統發三個銀餅子,不用等到月底,月初就結賬!

聽完大喇叭的喊聲後,原本如喪考妣的勞工們瞬間就炸了鍋,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語,然而緊緊攥在手心的銀餅子又提醒了他們,這就是真的!

在這個時代,非技術工種,只懂賣苦力的勞工,一個月想賺3兩銀子那是不可能的。現在得到這一筆意外之財,很多人都歡喜得傻了:不是說好來白打工的嗎?怎麼發工錢了?

這幫被強制徵發來的勞動力,自然沒聽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句話。

穿越衆這次徵發徭役,其實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大明的行政系統,用最快速度,強行將曹總兵的私人口碑擴散出去,讓周邊民衆知道,給曹總兵扛活是一條好路子。

現在第一批榜樣既然來了,那麼肯定會得到優厚待遇。下一步,當勞工們在縣城聚齊後,就被送到了黃埔軍港。這批人在軍港被一分爲二,其中一部分搭船去了臺南,名爲扛活其實是去帶薪參觀學習先進制度,另外一部分人就地安置乾點雜活,每天有吃有喝還有各種勞保牛仔布工作服下發,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

就這樣過了半個月後,揣着銀子,扛着軍港下發的過節稻米風雞和勞保用品的勞工們,得到曹大人恩賞,喜滋滋地回鄉“過年假”去了。

隨着這些人回鄉後的消息散播,搞清楚了今年這次徭役是怎麼回事的增城當地人,在翻過年後,拖親帶友,拖家帶口源源不斷,紛紛跑來要求做“徭役”。

丁立秋的徭役系列行動,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第646節 站長第83節 柴系統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593節 定約第230節 羣賢畢至(三)第153節 妹子第337節 開港(三)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417節 落腳和撕逼第421節 選拔第221節 人質第96節 四大將軍第48節 緊鑼密鼓第96節 四大將軍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360節 去舟山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第209章 殺王(六)第66節 出航前(一)第36節 夏先澤第155節 希高堂第308節 建制(六)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328節 會議(三)第639節 火光第474節 爆吧第217節 第N類接觸第632節 各方勢力的聚會第272節 西班牙人的選擇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709節 收線(一)第224節 噩耗第468節 講故事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710節 收線(二)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175節 前程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362節 落腳第304節 建制(二)第343節 開港(九)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319節 大田作物第537節 宗本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9節 有錢啦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322節 鍾四毛第52節 新貴第446節 傻狗第651節 落腳第365節 自駕遊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367節 跌倒第424節 校場(三)第451節 雙鬼拍門第460節 真理第83節 柴系統第372節 黑狀第181節 入役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446節 傻狗第158節 小書房第6節 迴歸第64節 粉墨登場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227節 有光號第579節 官邸會議(三)第5節 高科技第36節 夏先澤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53節 縣令和師爺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313節 竹鼠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114節 同船不同命第614節 廣州的白天第88節 談判(二)第203節 傳道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423節 校場(二)第543節 使節培訓第713節 收線(五)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422節 校場(一)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35節 綁票(二)第367節 跌倒第72節 油畫第284節 龍巖戰記(六)第55節 南望第16節 靶場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158節 小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