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節 京觀

這裡面不但有三大系統派出的人馬,還有孫承宗和某曹姓總兵派出的,手持露布沿途一路報捷的快騎。

到了這時候,東林黨再跳出來質疑就是腦殘了。因爲連文官系統自己派出去的信使,也彙報說親手驗證了韃子人頭。

所以現在皇極殿廣場上沸反盈天,是個人都在興奮地討論着前所未有的大捷,包括維護禮儀的御史在內,破天荒都在拉着信使打問,肅穆的故宮大廣場,罕見的,在早朝期間第一次變成了菜市場。

人們有這種反應是正常的。

在之前的圍城戰役中,可以說京城裡所有人都有了被韃子衝進來屠城的思想準備。不知有多少人半夜被嚇醒,又有多少人做好了殺掉自己妻女,然後上吊尋死的準備——這裡面尤其以今天站在廣場上的官員居多。

所以今天得知了好消息後,就像溺水人被消防員搭救,絕地反殺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長期以來處於壓抑晦暗心態的明人官員們頓時放開了拘束,再也顧不得章法了。

大廣場上像開鍋一樣,皇極殿前的小圈子同樣也很熱鬧。

此刻的崇禎皇帝,正微笑着端坐於龍椅上,在對腳下一個信使發問。

解開了心中一些疑惑後,皇帝一臉滿足地點點頭:“看賞”。

然後信使磕頭領銀子走人,然後下一個信使又被帶上前,然後皇帝又開始微笑着從另外一些角度問起同樣的問題來。

與此同時,比皇帝低了一層的丹墀上,溫老戲骨坐在一個馬紮上,一手捋着鬍鬚,正滿臉慈祥地看着皇帝耍寶。

老戲骨方纔在聽到信報後,第一時間就搖搖欲倒。不過這次是真的:昨晚到現在老溫看似八風不動,其實承受了巨大壓力,這一下釋放出來後,有點遭不住了。

好在老溫身旁都是聰明人,第一時間反應過來誰是勝利者後,幾隻手伸出來就將老溫給扶住了。

臺上皇帝見此情形,急忙順水推舟,給老戲骨升了位置,並賞了他一個馬紮,坐在了離皇帝最近的地方。

殿前的熱鬧場面一直持續到皇帝問完了最後一個信使爲止。

這個時候,由首輔周延儒領銜的文官集團,才組織好了秩序,率領上千名文官正式開始三跪九叩,爲皇上賀,爲大明賀,慶頌這場從未有過的驚天大勝。

今天已經失態多次的崇禎皇帝,則是心潮澎湃,躊躇滿志地接受了羣臣道賀,並且再一次不顧儀態地大笑起來。

到了這個時候,羣臣才意識到,原來一向冷硬陰沉的皇帝,也還是個年輕人啊!

..........................................

當天的早朝,上至君王,下至羣臣,都發生了諸多不合規之處,算是創造了一項有明以來的新記錄。不過這點小事在驚天大勝面前,也就順理成章了。

早朝結束後,沒到中午,京城裡得知真相的明人就開始放起了鞭炮。一時間滿城處處煙火,連皇城內的太監宮女也放起了煙花,一片喜慶的過節氣氛。

從早上那一刻開始就沒合過嘴的年輕皇帝,這一次又破例了。他破天荒地下令給宮人們在這個不是節日的日子裡,集體放了一次賞。

同樣的節目也在京城的各家各戶裡上演着。

除了那些工薪階層之外,其餘不說王公貴族了,但凡是家中有奴僕的,都或多或少發了喜錢,堪稱普天同慶。

伴隨着節目的,則是幾個上了京城熱搜榜的名詞在傳播——“曹川”“漳潮副總兵”“綠襖營”“天津義從”“廂車拉人頭”“阿敏”“碩託”。

而在接下來的兩天裡,京師人民又陷入了一種幸福而忐忑的等待中。

每當有一騎背上插着加急旗號的哨探從東邊進城,猶如水波一樣的信息就開始往四周擴散:綠襖營到薊鎮了,綠襖營到三河了,綠襖營到通州了,到城外了......

三屯營距離京城300華里,快馬最多兩天就能到。

當時京城出來的哨探是在半路和曹總兵相遇的,這之後由於曹總兵帶着廂車,所以速度慢了些。

直到開完早朝的第二天,4月6日的傍晚,穿越衆率領的大隊騎兵才過了通州,在京城東邊的廣渠門外號了房子駐紮下來。

雖說這之前已經有一些部隊來到了城外,包括提前進城的孫承宗等將領,但這些人都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然而當曹總兵的綠襖軍到站後,京城裡頓時狂躁了起來,很多人紛紛從廣渠門出城,都想看看傳說中的神兵長什麼樣。

這之後看到圍觀人羣越來越多,穿越衆見勢不妙,於是趕緊把裝着人頭的廂車擺出來供吃瓜羣衆參觀,部隊則是保持了警戒,除了前來碰頭的薛海元之外,嚴禁閒雜人等接近。

這一下人更多了。要不是一隊騎馬的官員驅散了土著,大概廣渠門今天就要堵了。

這隊官員是曹總兵理論上司,兵部派出來傳旨的,其中還夾雜了幾位禮部官員。

負責傳旨的是兵部武選司郎中。

擺好香案下跪接旨,下一刻,抑揚頓挫的古文字就從郎中嘴裡唸了出來。

張冬東這兩年出入明國官場,已經把古文技能點到了專精水平,所以他沒費什麼事就聽懂了旨意。

щшш¸ TтkΛ n¸ ¢ o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崇禎先是狠誇了曹總兵幾句,道了辛苦,然後又給綠襖營賜下了酒水,肉食。

聖旨上最後說,要士兵們好好休息,明日一早,京城裡就要舉辦獻俘大典!

磕頭領了這道旨意後,瞬間從皇帝代言人切換成普通官員的兵部郎中滿臉堆笑,一邊和曹將軍拉着關係,一邊指揮手下將馬車上的酒水肉食卸下來勞軍。

到了這一步,兵部官員的任務就結束了,接下來是禮部官員上場。

禮部官員更加熱情:他們頭上的大佬這次就是拜曹總兵所賜,馬上要入閣了,所以來的都是溫體仁指派的下屬,避免出現幺蛾子。

禮部這邊有兩件事。一是和曹總兵溝通明天大典的流程,二是培訓。

培訓什麼呢?面聖禮儀。

和新科進士一樣,曹總兵同樣是初次進京面聖,所以禮部貼心派人來連夜培訓,務必使曹總兵和其餘要面聖的幾位都知道規矩禮數。

就這樣,曹總兵來到京城的第一夜匆匆過去了。

................................

當4月7日朝陽升起的那一刻,廣渠門緩緩打開,穿越衆這次率兵北上的最後一個大任務:進京獻俘,拉開了序幕。

事實上今天這次活動,已經不是“獻俘”而是“獻人頭”。

一隊穿着明軍服飾的騎兵,押着令人震撼的車隊首先進入了城中。原本的廂車拆掉了側板,變成了板車,4000顆人頭就整齊擺放在車板上。

隨着騎士和一長串板車的行進,早已擠滿了主街兩旁的京城土著,迫不及待地發出了歡呼聲。

穿着長袍的明人們一邊呼喊,一邊咬牙切齒地盯着板車上那些面貌清晰,醜陋無比的人頭,流露出了仇恨和恐懼交織的眼神。

就在不久之前,這些人頭還在城外肆虐,將京圜地帶變成了一片白地。幾個月下來,京城裡的土著幾乎家家帶孝,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草民,無不損失慘重。

如今看到這些強盜授首,土著無不滿心痛快。車隊前行了沒多久,人羣中就出現了女人慘烈的哭喊聲。要不是有衆多衙役和兵丁的阻攔,這會的街面上,人頭早就被土著全部搶回家泄憤去了。

長長的車隊從東邊的廣渠門進入,一路往西,走過了一半外城,然後來到了京城的中軸線,外城和內城的交界點:正陽門。

這個位置,大概就在後世的英雄紀念碑附近。

此刻的道路兩旁,包括臨街的商鋪窗戶以及屋頂,都擠滿了男女老少各色明人。而且從內城開始,明人的服色氣色都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不愧是聚集了明國最多富人的的一座城市。

從這裡開始,車隊往北轉了個直角走向了皇城方向。

在正陽門之後,是用石欄杆圍成的一個方形廣場。明朝時這裡是鬧市街道,俗稱“棋盤街”。

穿過棋盤街後,車隊終於到了終點站。

此處有下馬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而對面一座巍峨的城門,就是明清兩朝的國門象徵——大明門。

大明門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門,清朝叫大清門,民國時期叫中華門,到了後世,此地被改建成了紀念堂。

門內就是皇家御道,除過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龍車鳳輦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過。

看到車隊過來,早已等候在這裡的大批兵士紛紛上前,取下了板車上的人頭。

這些士兵身手敏捷配合熟練,他們在大明門主門的兩側,用韃虜的人頭開始堆集起金字塔型的,漢人用來誇耀武功時的必備道具——京觀。

而就在這個時候,遠在東邊的廣渠門處,又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喝彩:漳潮副總兵曹川率領的大部隊,開始正式入城了。

第92節 村落實景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380節 落腳第461節 過夜第501節 吃貨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152節 積分第92節 村落實景第121節 外籍勞工第528節 吳掌櫃的日常(七)第725節 接力第30節 杭州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241節 崩潰第405節 同心圓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19節 來龍去脈第447節 打援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675節 幻變(三)第511節 教頭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459節 再造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312節 打野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384節 真正的目標第454節 降將第721節 逐鹿第211節 殺王(八)第38節 羣英薈萃第635節 鄭和島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411節 鎮蠻號第514節 兜截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363節 曹大頭第23節 冷兵器第407節 交公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43節 合作模式第210節 殺王(七)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688節 北歸(一十三)第484節 到埠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141節 農場第164節 淨街第305節 建制(三)第483節 回航第169節 轉運第360節 去舟山第104節 新型貿易第453節 同行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630節 夜訪第16節 靶場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712節 收線(四)第223節 接活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393節 賊巢穴第234節 羣賢畢至(七)第16節 靶場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628節 討逆(六)第242節 華容道第454節 降將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434節 亂戰第659節 救反賊(五)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64節 粉墨登場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437節 休假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275節 養豬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424節 校場(三)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123節 珠光寶氣的協約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699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