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節 亂戰

亂石林立,雜木遍地的谷底,兩夥不期而遇的探馬互相對視了三秒。

和身旁另外兩個見識廣博的護衛不同,一直待在天津衛的梅撫西,今天是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真韃子。

同樣呈品字形站位的三個韃兵,爲首一人身材矮壯,滿臉橫肉,神情精悍,泛着青光的頭皮上留着韃子標誌性的豬尾巴。

此人上身穿一件灰色的對襟皮襖,下身套着肥大的紅色棉褲,馬後掛着弓囊,腰繫長刀,拇指上套着鐵扳指,渾身上下都寫滿了精銳二字。

跟在青皮韃子身後的,是兩個戴着氈帽,身穿皮袍,皮膚黝黑粗糙,同樣控弦配刀的騎兵。

在梅撫西三人確定了來者身份的同時,對面三騎第一時間也開始了行動:呼喝駕喊聲中,那三人同時開始催馬往這邊緩步走來。

之所以緩步,是因爲兩山之間的谷底到處都是亂石和雜樹,馬兒必須要找準落腳地才能前行。

“副隊,打槍!”

就在這時,始終沒有發出動作和指令的梅撫西,被身邊的隊員拍了下胳膊。

“啊,是,打槍。”猛然間驚醒的年輕人,這時急忙取下後背上的二八大蓋,開始掏出子彈準備上膛。

.......................

戰場經驗這種東西,是一定要親自體驗過之後,士兵纔會蛻變。

像梅撫西這種人,即便是從小就按照將種的路子來培養,技藝超羣軍略無雙一身火化帶閃電,然而沒有真正上陣體驗過殘酷的生死氛圍,始終是年輕人的軟肋。

所以剛纔在看到三個真韃的那一刻,年輕人呆住了。

這一刻,自天啓年以來韃子在正面戰場上的赫赫威名,還有在各地殘殺明人的兇殘惡名,以及“滿萬不可敵”這種黑暗雞湯,統統在年輕人的腦海中開始發酵。

梅撫西就像一個季前賽準備十足,上了正賽卻發懵的新秀一樣,平時的所學全部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雜七雜八的胡思亂想。

直到旁邊隊員提醒他,梅撫西這才從發懵狀態中驚醒過來,急匆匆準備射擊。

科技改變戰術。

對於三個韃兵來說,他們最遠的攻擊距離也不過是五十米。事實上想要弓箭能對全神貫注的敵人產生效果,那最好將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二十米之內。

所以三個韃兵第一時間就開始催馬前進。

而小隊這邊由於有梅撫西的一杆槍在,所以三人不用前進,兩個隊員這時拔出了刀,靜等梅撫西開槍。

“嘭”的一聲後,槍管冒出一股白煙,打偏了......

滿臉漲紅的梅撫西趕緊送彈上膛,同時用牙齒狠狠咬了一口舌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集中注意力。

當三個韃兵突進到二百米距離上時,梅撫西的第二槍命中了青皮韃子......坐下的戰馬。

射人先射馬,梅撫西終歸沒有忘記教官的話。像他這種訓練時間不長的火槍手,在二百米的距離上,射馬是最佳選擇。

至於命中一個晃動的人頭,那都是電影看多了。這時候除非有專業士兵用裝了瞄準鏡的突擊步槍打出連發,否則很難擊中人頭。

被鉛彈命中的蒙古駿馬當場人立而起,將背上的騎士甩了下去。

跟在後邊的兩個氈帽韃子見此情景不由得大吃一驚。然而久經戰陣的韃兵下一刻迅速反應了過來,兩人隨即大聲呼喝,繞開死馬,毫不猶豫地催馬開始加速衝擊。

經歷過多場戰陣的韃兵經驗豐富。雖說沒有料到對手的火槍射程如此之遠,但是兩人第一時間就選擇了最正確的應對:加速衝擊,趁敵方裝彈時拉近距離。

一槍打中敵方坐騎後,梅撫西精神一振,之前的緊張感消失了不少。這時候他腿也不抖了,臉色也變正常了,一手從腰間彈袋中取出鉛彈和火帽,給步槍上膛,開始下一次瞄準。

然而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

兩個氈帽韃子這時已經學了乖。他們不但全身縮在馬後,而且特意藉助着大石和樹木的掩護,精準控制着馬匹往這邊趕來。

這時候梅撫西的槍法就有點跟不上了。說到底他也只是經過了短期射擊訓練的菜鳥,無論是訓練時長還是消耗子彈的數目,都遠遠沒有達到普通新兵的標準。

所以他後面兩槍都差了準頭。對於不再勻速前進,而且左拐右繞的敵騎,兩槍都打在了樹幹和石頭上。而對面的韃騎每躲開一槍後,就能突進五六十米。

冬日的薄陽下,兩個韃兵就這樣緊催着胯下戰馬,踩踏着殘雪在一步步靠近。看似單調的馬蹄聲愈來愈令人窒息,殘酷的殺戮氛圍令人喘不過氣來。

而這邊的小隊成員,現在連來者的面目都看得一清二楚了:低顱闊面,眼角狹長——蒙古人。

當兩個戴着氈帽的蒙八旗突進到了前方四十米距離時,梅撫西今天的第二次命中終於姍姍到來:一個蒙兵的右肩被鉛彈擦過,頓時血流如注,丟開了已經提在手中的馬刀。

由於這杆二八大蓋的存在,導致兩個蒙兵被迫改變了常規戰術。正常來說,突進到五十米後雙方應該停馬,互相先比較幾輪箭術再說。之後纔會根據情況進入肉搏戰——箭術弱的一方會主動發起攻擊。

然而在這杆可怕的鳥銃面前,兩個蒙人沒辦法停馬,所以弓箭也失去了作用。

至於所謂的騎射,那是在大部隊施展覆蓋射擊時,所有騎兵對準一個大致方向拋射出去的。具體到一個單兵在這種局面下,想要在顛簸奔跑的馬背上精準射擊,那都是搞笑的,只有電影會這麼演。

這就是受傷蒙人丟掉馬刀的原因:在確定對手的鳥銃威力巨大後,兩人便提前抽出了刀準備肉搏,然後受傷,然後丟刀......釘子和馬蹄鐵的故事說得就是這個,小細節滾雪球決定成敗。

就在受傷蒙兵用左手抽出腰間短刀,繼續咬牙衝鋒時,梅撫西身旁兩個隊員同時發一聲喊,對衝了上去。

這兩人之前常年護衛商隊跑口外,和各路蒙古馬匪都廝殺過,手底下早就有了人命,所以對於騎戰十分精通。

眼下雙方的距離已經拉近到三十米以內,蒙古兵用不了幾秒就能衝到面前。這個時候,如果不對衝肉搏的話,己方將失去馬匹的衝擊勢能——梅撫西明顯不值得依靠,兩個隊員不能賭他在幾秒內殺死對手。

當兩個隊員揮刀衝出去後,梅撫西手中的火槍便沒用了。

背起槍,對着自個狠狠罵了一句“蠢材”後,梅撫西咬牙抽出馬刀,同樣催馬衝了過去。

對衝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兩個隊員剛剛把馬速提起來,四騎已經開始錯蹬。

就在這一刻,四把刀同時“砍”了下去。

騎兵在交錯砍人時其實根本不用費力,更多是擺好馬刀角度,等待對手自己撞上來:依靠馬匹的衝力可以輕鬆割斷對手的脖子或者手臂。

四馬錯蹬之後,雙方迅速分開。

戰果是很明顯的:之前用左手拿着短刀的蒙兵,他的胳膊已經飛了起來,血漿飄舞,就像史蒂芬周的那道鮮花拔絲一樣在空中劃出了軌跡。

另外一對交手者打出了平手局,雙方在空中對輾一刀,誰也沒有佔到便宜。

這時候蒙古兵就有些坐臘了:剛剛和對手拼了一刀,身體在馬上還沒有恢復平衡時,梅撫西已經趕了過來,順勢又是一刀。

蒙古兵高超的騎術和精湛的技藝救了自己一命。在這千鈞一髮之時,他索性脫開右腳馬鐙,藉助大腿一甩之力將身體後襬,彈起的手臂精準揮動,險險和梅撫西又對了一刀。

第一回合結束:明人方大優,形成了三對一之勢。

斷臂的蒙人此刻已經是廢物了:顛簸的戰馬令他傷口大量噴出血液,失去了武器的獨臂俠,已經在馬上搖搖欲墜,隨時就要栽倒。

給了馬匹不到十米的緩衝距離後,兩個隊員勒住馬繮,呦呵掉頭,舉起染血長刀,一左一右對準健康的那個蒙兵衝去。

蒙兵這時同樣掉過馬頭,狂吼一聲後催馬迎了過來。

動作慢了一拍的梅撫西,這時正在勒繮掉頭。他已經想好了,等雙方再錯一次蹬後,即便蒙兵不死,射擊角度也有了,他打算轉過馬頭後就取槍瞄準。

下一刻,梅撫西愣住了。

人類在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中,用無數次的經驗教訓在基因上篆刻了一道本能:面對生死一瞬的猛獸、敵人或是危機場面時,不動,或者說嚇傻,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這時轉身逃跑,那麼猛獸一定會從背後撲過來——從背後撲倒獵物同樣是猛獸的本能。

如果迎上去搏鬥,還是必死之局。

只有不動,營造出一個雙方對峙的局面,或許還能等來一線生機。

這就是爲什麼大多數人在遇到生死危機前會嚇傻的原因:基因裡刻好的。

梅撫西這時就嚇傻了——就在他左側十米遠的一顆大石旁,那個一身橫肉,矮壯敦實的青皮韃子,已經拉滿了手中弓。灰黑色的精鐵箭頭閃着寒光,一如韃子那冷漠的,看死人般的眼神一樣。

下一刻,弓弦鬆開。

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673節 幻變(一)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368節 反應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699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八)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632節 各方勢力的聚會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42節 反賊們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559節 接收(二)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517節 展示和震懾第192節 勘探隊第321節 脫毒第21節 王國棟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192節 勘探隊第640節 立錐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620節 大會(三)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595節 甲板衆生第84章 電信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311節 瘟疫第711節 收線(三)第503節 臺北(二)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134節 砸響窯第485節 女流氓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42節 反賊們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264節 熟悉環境第174節 看片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41節 動力爲王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30節 杭州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680節 北歸(五)第379節 到站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118節 公開信第534節 課程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719節 各處的開端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7節 狗死了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67節 出航前(二)第445節 三角第609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第60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第86節 崑崙人第158節 小書房第320節 水利第568節 落腳事宜第359節 開港(二十五)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415節 北上第53節 縣令和師爺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421節 選拔第26節 打聲招呼第461節 過夜第43節 合作模式第452節 層層推進第624節 討逆(二)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269節 葡萄牙人的來歷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275節 養豬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351節 開港(十七)第503節 臺北(二)第268節 阿隆索第267節 捕魚第591節 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