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御前辯

隆慶皇帝爲李彥直奏請改舊制一事,召朝臣御前廷議,除了大臣言官之外,魯王周王甚至景王也都到了。胡敬宗是景王的老師,也跟着來了。

宮中但有消息,錦衣衛都向陸府通報,陸炳這時已經臥病在牀,陸爾容特地趕來北京照看,聽說之後,陸炳不免有些失望道:“除了魯王周王之外,怎麼都是些小角色在鬧,可惜,可惜。”

陸爾容在旁邊說:“爹爹只管養病,管他們做什麼,這些人斷不是徐閣老的對手。”

陸炳道:“那幾個小言官確實不值一哂,不過魯王周王若都來了,這事就有些不好辦。說到底,這次要決斷的終究是宗人府的事,那也就是他們朱家的家事。首輔雖大,但皇帝一遇上魯王、周王、景王,講論起這事來就是叔伯兄弟談自家事情,內閣都不大好插嘴了。若硬要說話,那就是失禮。”又再命人打聽,卻說周王魯王先進去了,景王和大臣們都還在外頭等着呢,陸炳微一沉吟,笑道:“徐階終究是徐階,這下子,那幾個小言官只怕連怎麼死都不知道了。”

金鑾殿外,朱淛和幾個御史、給事中湊在了一起,說:“李哲擅改祖制,大悖朝綱,今天天子臨朝,又有諸王衛護,道理又在我們這邊,咱們正好就此事匡扶天子,貶斥奸臣。朝廷能否重建威信,就在今日了!”

有個叫於文龍的御史說:“只是如今鎮海侯勢大,宰相又傾向於他,今日朝會,只怕未必順利。”

幾個年輕氣盛的就道:“此事幹系大明國本,就算是捱了廷杖,我們也在所不惜!”

朱淛卻笑道:“自我發了那邸報,就已經準備好了棺材,今日若閣臣不講道理,我就撞死在金鑾殿內,也叫奸邪之輩知道大明還有錚錚鐵臣在,讓他們不敢肆意妄爲!”

衆言官一聽,紛紛叫好,氣勢便爲之一壯。

那邊胡敬宗則密密叮囑景王,說:“今天王爺只要能把握好分寸,便可與當今天子重建信任,如今大敵當前,陛下也正需要親兄弟的扶持,只要貶逐了徐階,廢了李哲,天下一定,王爺您就是輔政親王了!到那時,雖非九五之尊,卻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不想他們在殿外等了又等,就是不見天子召見,從天明等到中午時分,景王心想自己和隆慶是兄弟,魯王周王都是旁支,旁支先進去了,卻讓兄弟在這裡等半天,這事只怕不對勁,就也有些畏懼了,魏良弼本已告病沒來,這時葉洪便也有退縮之意。

一直等到中午,廷內纔來宣召,原來徐階和丁汝夔早上先上殿求見,稟奏了許多其它的要事,論手段小皇帝哪裡是徐階的對手,一聽是什麼兵禍造反天災什麼的就緊張了,其實大明如此廣袤,這幾年年景又不是很好,要找出幾件動亂和災情真是再容易不過,但這動亂災情究竟算多大的事,這就要看首輔怎麼說了,小皇帝見識短,聽說是動亂災情心想這種事可拖不得,就優先處理了,所以就將這廷議押後了,一直到中午時分,御廚房送上午膳來,隆慶也就請兩位宰相和魯王周王一起吃,等吃完了,才猛地想起景王和大臣們還在外面呢。

景王和諸臣都是天還沒亮就趕來的,按明朝規矩,由於朝會可長可短,若是朝會長時,中途又不能暫退休息,大小便就很成問題,所以大臣朝會之前一般都剋制了不喝水,甚至不吃東西,免得上朝時忽然內急了難堪。如此等了一個上午,餓得頭昏眼花了,原有的幾分氣勢都沒了,人人心裡都咒罵徐階把持宮廷,故意害人。

進殿以後,景王等都不由得一呆,隆慶對景王倒也客氣,特下座來拉他的手,把這個小王爺感動了一番,這時周王魯王分列左右,朱淛正要說話,徐階奏道:“此次是論四代以外,非嫡系王侯宗室之事,所以有若干疏遠宗親也不遠千里而至,希望得陛下召見,參與廷議。”

隆慶皇帝心想這次要議的本就是他們的事,讓幾個宗室代表進來也是應該。就道:“宣。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孫,也是朕的親人。”

馮保便去傳喚,胡敬宗等暗叫不妙,不片刻就涌進一百多號叫花子一般的人來,雖只二十幾戶人家,但拖家帶口的便有一百多人,而且個個哭哭啼啼的,鬧得不成樣子。

隆慶皇帝忙叫道:“閣老,他們是誰?”

徐階道:“這些都是陛下的宗親。”

隆慶皇帝雖也在李彥直的奏疏中聽說了宗室貧窮,但哪料到他們落魄成這個樣子?胡敬宗卻想:“徐階好生可惡!宗室就算再落魄,何至於如此?這些一定都是他們故意弄出來的。”要收買幾個落魄宗室,對這些權臣來說可太容易了。

不過找這幫人卻不是徐階的主意,而是李彥直派人去搜羅的,而徐階一見到這幫人以後便知道李彥直的意思。

小皇帝一時卻沒想到這裡,心中感慨,甚是傷感,心裡對這件事的判斷登時就改變了。

禮部尚書這才說道:“今日廷議,正爲疏遠宗親一事,海軍都督、鎮海侯李哲認爲宜開入學、從商之禁,使宗親不至於困頓,諸大臣、王爺、宗親,以爲如何?”

“萬萬不可!”朱淛大叫:“宗人府之制,乃是太祖皇帝親定,如何可以擅改?”

徐階等竟然都不開口反駁,那些宗親卻都大叫起來:“你莫亂擡太祖皇帝出來!要是太祖皇帝知道子孫都要餓死了,也會該這規矩的!”“你們這些做了官的人,高爵厚祿,自然不想我們也讀書入學。”“老祖宗的規矩本來是好的,都叫你們這羣腐儒給弄壞了!”

數十人一起叫嚷起來,金鑾殿登時就像變成了菜市場!朱淛本來還有一肚子的道理,面對他們卻也說不出來了。朱家的基因本來就不甚優雅,這幫人又都已淪爲市井之徒,說話要多粗魯有多粗魯,雖然無職無權,甚至連爵位也沒世襲到,可他們畢竟是宗親,在皇帝面前,他們可是“自己人”,再說人數又多,聲音就大,幾十個人指着胡敬宗,連髒話都罵出來了。

朱淛大叫:“我是爲諸位着想啊!今日聽了李哲的……”被嘈雜的聲音打斷了,“明日……”又被打亂了,“不能只看今日,要看將來……”再被打斷,“不能只看小我,要看天下……”被連續打亂了七八次後,朱淛急了,可急也說不出話,先是煩躁,跟着跺腳,耳聽那些宗室越吵越離譜,他忍不住跳了起來,指着這幫人吼叫:“你們這幫無知之徒!太祖皇帝怎麼會有你們這樣一幫不肖子孫!”這一下,可是大失風度了。

金鑾殿內忽然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看着他,他的一番有道理的話沒人聽,最後這兩句卻叫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小皇帝本來也不樂意窮宗室們的吵鬧,但聽到最後兩句話卻將所有反感都遷移到朱淛頭上去了。魯王哼了一聲說:“太祖皇帝的不肖子孫!哼!你這是在罵誰?”

朱淛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卻不知如何收回,呆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小皇帝問徐階:“閣老,這人是誰?”

他竟是不認得這個臣子,徐階便報了朱淛的官職,朱載垕道:“諸王、宰相都在這裡,怎麼輪到他這小吏說話。”

這句話可比宗室們的一萬句謾罵都更厲害,以效忠皇帝自許的朱淛登時痛苦得渾身顫抖起來。

“陛下……臣……老臣不是這個意思啊!”但朱載垕已不耐煩聽他的話了,他心想自己雖然想要一些聽話的忠臣,可這忠臣至少得有幾分本事啊,像眼前這人能有什麼用?就命人將朱淛逐出殿去。

朱淛聽了,癱倒在地不知如何是好,早有錦衣衛上前來拖他,朱淛只覺得頭昏腳浮,他原來的打算是據理力爭,面折權臣,那樣就算他失敗了,甚至被廷杖,被處斬,傳將出去也是一件豪舉!

可徐階不開口,而是由李彥直找來的一幫姓朱的市井流氓圍着他吐口水,跟這幫人過招,贏了不足爲榮,輸了更是奇恥大辱,而自己所效忠的皇帝居然也沒能體諒自己,甚至都不把自己當回事,到了這地步,朱淛猛覺自己過去的忠心是何等虛幻,腳下一摔,竟然起不來了。

他雖出身沿海,但骨子裡是舊式臣工,魏良弼等期待着戰勝徐階之後的大利益,所以眼見不利就有退縮之態,朱淛剛纔入殿之前他的心裡隱隱已覺得這事有蹊蹺,可能會失敗,但他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有一種奇特的興奮,幻想着徐階如董卓、曹操、秦檜般迫害他,而他則如岳飛般被迫害,忍受千古奇冤,以此激起天下人的共鳴!徐階迫害得他越殘酷,就越能彰顯他的忠心,天下人就會越懷念他,史書會大書一筆,士林羣相交譽,那他就雖死無憾了!想到這些他心裡竟有了莫名的快感!

可是今天卻什麼也沒有,徐階也沒迫害他,預想中忠奸對立的場面沒發生,他面對的只是一羣市井流氓,他無論怎麼應對都覺得沒意義,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他居然就這麼失態了。關於改制的討論都還沒進入正題呢,自己就因爲這種原因被趕了出來,顯然天下人不會對他的痛苦產生共鳴,史書也不會記載他,就算是當代人物,知道這件事情後只怕也只會當做一場笑話——若是這樣,那他今天的冒險還有什麼意義?

崩潰了的朱淛被擡出去後,金鑾殿內的氣氛忽然變得很奇怪,凡是有一點讀書人矜持的都不敢去惹那幫市井宗室了,個個都怕像朱淛身敗名裂猶爲天下笑。

冷場了好久,小皇帝覺得難受,叫道:“大家說話啊!”

胡敬宗才冒險出聲,問周王、魯王道:“兩位王爺,我們都是外人,不好說話,兩位王爺是皇室樑柱,不知對這件事情怎麼看。”

魯王道:“這事啊,我覺得不錯啊。”

那些反對此事的言官一聽都大吃一驚,再看周王時,只見他也正頷首,顯然是贊同!

這次守舊派官員之所以敢冒險發起進攻,就在於他們認爲自己找到了足以對抗甚至壓制徐階、李彥直的政治勢力——也就是外藩諸王,而魯王、周王本來也就是爲了這件事情而來的,要不然他們進京幹什麼?所以胡敬宗纔來“請問”他們的主意,正是要借他們來壓制那些窮宗室,魯王、周王本身也是宗室,地位又高,他們若開口時,那些窮宗室就不敢向對朱淛時那麼無禮了。

不料他這個引子引出來的,卻不是符合他們期盼的良藥,反而是一副能夠徹底瓦解他們圖謀的毒藥!

“陛下,”周王行禮說:“臣以爲,鎮海侯的主張,也不失爲一個辦法。雖說這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可太祖皇帝制定這規矩時才十幾個兒子,如今咱們朱家的子孫卻不知有多少了!這正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對啊。”魯王也說:“其實太祖皇帝定的規矩,在成祖與仁、宣兩朝改動的也很多。所以啊,我看這事行不行,不是看改得改不得老祖宗的規矩,而是看對宗親、對大明有沒有好處。”

衆窮宗室一聽紛紛叫道:“是啊是啊,皇上,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啊。”

隆慶被他們嚷得耳膜隆隆響,他只是中人之才,若放在普通人羣中還不覺什麼,放到了徐階、張經等人中間,相形之下就顯得有些窩囊了,一時反應不過來,不大明白周王、魯王的言論立場怎麼忽然變了。

連皇帝一時都束手無策,那些失去了領袖與靠山的言官就更加無所適從了。

這時徐階才站了起來,爲這次的廷議定調,道:“先前鎮海侯上疏時,陛下已經認爲此事可行。諸旁支宗親對這件事又都是擁護的。”

那些宗親大叫:“對,對,我們擁護!”

徐階繼續說:“如今周王、魯王也贊同此事,可見鎮海侯此疏,正是順天應人,所以諸王與宗室才都贊成。至於一些昏頑之輩所說的胡言亂語,我看就不用理會他們了。”

決策就這麼定下了,小皇帝也找不到什麼毛病,廷議就此結束。

罷朝後,周王、魯王跟着徐階走出好長一段路,看看周圍沒人,周王才討好地說:“徐閣老,戶部手頭雖緊,但把那些下三濫的宗親砍了之後,應該不用回收我們的莊園、剋扣我們的糧俸了吧?”

原來昨夜入宮之前,戶部侍郎曾先與二王先碰了頭,說最近太倉銀根大緊,已經養不起那麼多的宗室,諸藩王應該同甘共苦,所以朝廷準備回收近五十年賞賜出去的藩王莊園,將這筆錢折現,用以應付即將到來的財政危機。收回藩王莊園,這可不違什麼祖宗規矩,且以富藩王養窮宗室,此事勢必得到大多數窮宗室的贊成,再加上內閣從中推動,這件事怕十有八九便能成功!

周王魯王一聽都不幹了,當晚就跑來求見徐階,求他千萬不能亂動刀子,徐階卻道:“但如今朝廷沒錢啊,宗室是一定要養的,沒法子,只能調富濟貧了。兩位王爺最是仁善,又是藩王的領袖,料來也會贊成此事。”

魯王一聽冷笑起來:“那些個毛腿子宗親,不過是剛好投對了胎而已,其實他們無爵無祿,養着他們,於國於家又有什麼好處?砍掉算了。”

徐階說道:“他們沒有俸養,只怕會餓死。”

“那就讓他們自己謀生去啊!”周王說:“有手有腳的,還要國家的錢來養,也不害臊!”

當然他在說這句話時,並未想到自己其實也是靠着朝廷賦稅的豢養,而且他一個人的消耗,就比一千個普通宗親都來得大。

第十七章 連環第四十三章 虛虛實實船隊再現第十一章 薩摩邀第七十章 謀印度第十五章 胡宗憲第二十五章 門戶大利第十一章 不爲府試第二十五章 泯盜使第二章 接班人第十三章 城中亂第二十章 擂戰鼓第二十一章 新加坡村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五章 十字令第一零三章 均田令第四章 天才童子第三十五章 敲詐第十一章 萬盜來朝第八十九章 酒樓中第五十章 七竅玲瓏誆諸匪第十二章 佐多岬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二十四章 捕蟬第六十章 去蠻夷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八十四章 故人矣第四十六章 帶髮修行贖父愆第二章 饑民東奔第一百章 布忠孝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二十五章 遣新附小吏探閩南衛所第十三章 錦衣疑蹤第八章 異志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三十七章 連環訊第七十二章 七樞紐第四章 兵部第五章 糧食配給第二十二章 李哲定澎湖列島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二十三章 錢銀事第五十一章 雙手劍刀殺羣賊第二十三章 陳羽霆思建世外桃源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十章 浮沉第三十一章 尾聲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十章 安心讀書作甚?第三十九章 苦王爺第十二章 愛恨之間第九十四章 售債押第九十六章 聞倭變第四十一章 攻守勢易第三十一章 驚悉有倭奴從中作梗第六章 傲蔣生欲中卻落榜第五十五章 布攻防第三十五章 官場之志第四章 議徵倭第三十八章 有兵如虎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四十三章 海上路第五十一章 廟堂變第六十三章 八面圍第三十五章 謀生釁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八章 入平戶第十二章 卻爲夜訪推官第十八章 還須變天權謀第十一章 不爲府試第二十四章 薩摩劇變第二十八章 漕民變第七十一章 分主次第三十三章 搜王直第九十三章 賣仁義第八十五章 租海港第二十四章 諸侯應第十八章 復雞籠第十八章 馬尼拉灣第五十三章 京官亂第三十二章 強移民第十一章 撲簌迷離孝廉議救兄第九十章 潛邸內第七十三章 婆羅港第五十章 李孝廉凱旋第一零七章 滅日本第二十章 擂戰鼓第四十七章 中山惡狼現原形第三十四章 馬六甲第七十五章 包餃子第十四章 水價第十四章 沈家門第三十四章 閣老三問第九章 父母不打孝敬兒第八十八章 出兵否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五章 犟主考不取偏點魁第八章 入平戶第十六章 鄰壑何處第八十七章 盛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