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清丈土地也

去歲的冬天來的慢且短,進入至德四年剛過了元月,長安內外,山野宮苑就已經見不到一絲白雪了,短短一個月,預料中的波瀾並沒有出現,鄭顯禮的西征軍順利克復了靈武,吐蕃的殘兵敗寇作鳥獸散,大軍主力沿着一條人跡罕至的通路平安進入了河西。河北的史思明也沒有大舉進攻河東,除了烈度不一的佯攻以外,就再沒有能對神武軍造成實質性傷害的進攻了。

滯留在江陵的大批物資也在洛陽克復以後陸續的順利被運抵關中,由於韋見素以宣撫使的身份巡視江岸地方,江南地方的節度使們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恭順,被截留的租庸都通過大運河運送至了洛陽。

好消息絕不僅止於此,第五琦經過了近三個月的閃轉騰挪,終於堵住了戶部巨大的窟窿,雖然府庫中依舊缺錢,但已經度過了無錢可用的窘境。

在至德元年到至德三年的戰亂時期,有大批的中原流民通過潼關流入了關中,曾被徵調來修繕長安城防,但工期結束以後,幾十萬人的去留又成了問題,第五琦的意思是按照原籍悉數遣返,遣返後朝廷給予適量的安家費,以期儘快恢復生產。

但這個建議卻被秦晉否決了,遣返原籍這種事如果是千百個人到也罷了,如此數十萬人的規模,一旦處置不當很可能就在返回原籍的途中成爲盜匪流寇。現在已經不是天寶年間那夜不閉戶的繁華光景,經過了數年的大戰以後,不論是關中,還是潼關以東的中原,經過戰火的荼毒都已經十室九空,原本的社會結構與宗族早就被砸的稀巴爛,把這些人遣返原籍,但對於社會穩定也就成了刻舟求劍的行爲。

當然,第五琦的理由也很充分,時人的鄉土情結很是濃厚,戰亂結束以後都希望返回家鄉,如果將他們別置他處,可能會招來意想不到的亂子和意外。

“再者,中原初遭戰亂,人口凋敝,正是需要充實人口的時候,這五十萬人雖然杯水車薪但也總能解決一些地方上的人口問題。”

秦晉已經看過了這些流民的籍冊,大都分佈在潼關以東幾十個郡,相隔數百上千裡的也大有人在,如此廣闊的抵禦,縱然幾十萬人撒下去,甚至連個水花都見不到。

所以,秦晉的打算是將這批人集中安置,以充實關中人口。關中經歷了孫孝哲破關和吐蕃人入寇兩次劫難以後,人口損失也極爲嚴重,五十萬人口放到潼關以東去不算什麼,但在關中平原上顯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朝廷以往的策略實外而虛內,這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今日之亂的因素之一,今後這種情況必須加以改變,或者說是內外要達到某種平衡,所以關中不但要補充在戰亂中損失的人口,還要繼續增加人口,開墾荒地。”

秦晉在任馮翊郡太守時,曾仔細的勘察過關中土地,並非出產已經達到了極限。更多的原因是關中人口結構變化,長安城內外人口近百萬,從事農業生產的卻不足五分之一,除此之外,大量的耕地拋荒、退化也是重要原因,大部分的良家子不事生產,民間風氣浮躁,在虛浮的盛世下到處可以見到這種不接地氣的人。

唐朝政府對這種日漸虛浮腐壞的風氣置若罔聞,上層奢靡無道,中底層則上行下效,長此以往,關中糧食產量的逐年降低,也就成了衆多問題之一的小小問題。以至於,許多年景,身爲天子的李隆基不得不帶着滿朝文武官吏以及家眷們到洛陽去就食。

所以,增加關中糧食的產量,關鍵不在於整治土地,而是治理民風,如何讓關中的百姓重新接地氣,就是個當務之急。

第五琦本來以爲秦晉是怕五十萬人遣散地方會帶來治安問題,萬沒想到秦晉的着眼點卻已經遠遠的走到了自己的前面。

不過,治理關中土地是一個系統而又複雜的問題,據他所知,關中土地就算拋荒的,也均是有主之地,多是朝廷上勳臣貴戚,就算天寶年間也沒有人敢輕易的動一動。

這個年代土地就是最大的財富,誰敢動人家的土地與掘人家的祖墳,殺人家的父母也沒什麼區別,必然會招致瘋狂的反對,如果勳臣貴戚們聯合在一起在暗地裡搞風搞雨,負責整治土地的官員將會成爲衆矢之的。

稍有不慎,天子爲了平息衆怒,穩定局面,也必然會將成爲衆矢之的的官吏拉出來當做替罪羔羊。

想到這些,第五琦的背上就覺得一陣陣寒意,他可不像將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攬上身,治理工商,得罪的只是市井之徒,治理土地卻是要與整個長安城內綿延數百年的勳臣貴戚做對,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因此,第五琦表面上的態度是對治理關中土地不以爲然的。

“關中土地問題自開元年間就存在了,大夫若要整治,怕也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功成的,下吏覺得,此事還要從長計議!”

秦晉道:

“等不及了,三五年內必須要見成效,我知道你顧慮的是什麼,不就是那些吃喝不愁的蠹蟲麼?放心吧,如果他們敢反對……”

後面的話雖然沒說出來,但幾聲冷笑卻說明了一切,第五琦又忍不住一陣寒顫,他馬上就意識到了,秦晉已經動了殺心。現在的長安城已經不是一年前的長安城,所有的勳臣貴戚已經失去了他們以往賴以依靠的資本。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洗牌以後,其盤根錯節的程度早就大不如前。

第五琦在心裡默默的轉了幾次念頭,又試探的問:

“關中土地的癥結在於集中,大夫有意將其打散,重新分配?”

秦晉道:

“不但打散,還必須要重新分配,第五相公說的不錯……”

說到此處,秦晉頓了頓,又緩和了語氣。

“打散也要講究個策略,戶部可以出錢贖買,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還可以找幾個典型在朝堂上大力宣傳,踊躍的,蔭補子弟也能優先考慮……”

總而言之,秦晉的策略是一手大棒,一手羊肉,見好就收的給羊肉,敢負隅頑抗的就大棒伺候。比起以往那些身爲上位者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這種一手硬,一手軟的方式更具有彈性。第五琦也忍不住嘖嘖暗歎,秦晉看年紀也不過二十五六歲,加上在新安縣做縣尉的經歷爲官也還不到十年,能夠在許多事情上考慮的如此周祥,實屬罕見。

秦晉又看向第五琦。

“今天回去,第五相公就整理關中的土地籍冊,將擁有土地比較多的人都羅列出來,分個輕重緩急,然後在逐次圖之!”

第五琦又得了新的差事,原本戰戰兢兢的心理狀態因爲秦晉的許諾而不見了,雖然在秦晉手底下辦差不到一年,可歷次重大舉措經歷下來,覺得在這種人手底下辦差十分痛快。

比如和韋見素的那次衝突,第五琦時候曾有些後悔,經過一些人的提醒之後才發現秦晉和韋見素的女兒有着牽扯不清的干係。由此,他做了深入的瞭解之後,登時就驚出了一身的冷汗,秦晉在暗地裡爲韋見素的女兒做了不少事情,足見其用心之身。

但是,秦晉並沒有因爲韋娢的因素而在他們之間拉偏架,韋見素依舊以宣撫使的身份到江南去了。如果秦晉但凡有一點心軟,偏袒了韋見素,那麼他和夏元吉在政事堂乃至整個朝野上下的威信將大打折扣。

是以,第五琦在得知秦晉與韋家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後,反而更覺得秦晉是個公私分的極清楚的人,不會因爲關係的遠近親疏而忽略了具體辦差官吏的切身利害。

在政事堂上枯坐了一陣,第五琦馬上叫來了戶部的相關官員,開始整理關中的土地。整理土地的第一步就是按照圖冊-丈量土地,這些土地究竟有多少還在耕種,有多少已經拋荒。

這些土地在具體處理時,仍在耕種的會是一種處理方式,已經拋荒的則是另一種處理方式。

丈量土地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可能需要一個月乃至數月的功夫,其中也許還會遭到有些嗅覺敏感之人的阻撓。但是,第五琦也是個心思堅定的人,只要下定了決心,除非達成目的,否則絕不會輕易罷手的。

爲此,第五琦也算是下足了功夫,親自帶着一批親信趕到了清丈土地的現場,這既是爲了表明政事堂的決心,也是要警告具體的辦差官吏,千萬不要以權謀私,否則一旦查出來,將會進行嚴厲的懲處。

實際上,第五琦在清丈土地之初,也已經卯足了勁頭,準備抓個典型,否則這些具體辦差的官吏永遠不知道劊子手所用刀斧的鋒利!

幾乎每一天,第五琦都會在百忙之中到具體的清丈現場勘察,這一日他忽然發現自東方的官道上,一隊人馬浩浩蕩蕩,暴土揚塵的趕了過來,這陣勢,幾乎不亞於節度使出行……

第一百五十五章:徵丁十六衛第二百二十一章:劍指太極宮第一千三十六章:危機露真容第一千二百零八章:兵臨方心驚第三百九十章:胡將生詭計第二百二十五章:決戰玄武門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移民實西域第五百章:設計逼宰相第二百零三章:父子成水火第五百三十四章:肉湯可退敵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優素福之劫第五百二十一章:新軍顯頹勢第六百八十章:炎涼冷暖哉第三百三十六章:哥舒夜許願第六十六章:胡兒非良馬第一百一十章:相公欲離間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輕鬆便取勝第一千零三章:清丈土地也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一百七十四章:初心自難改第八百六十七章:引出叵測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混亂之痕跡第一千六十四章:大夫爲救星第七百一十八章:敗兵覓無蹤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書箱存歷史第一百七十一章:天子厭張韓第五百零九章:糧食在馮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野望庫思老第九百三十五章:贊普巧脫險第五百一十二章:直入風陵關第三百三十四章:危機如形影第八百三十四章:同病亦相憐第六十七章:綿羊亦虎狼第四百五十六章:虛驚又一場第七百五十五章:叛軍臨換將第二百三十一章:反覆爲難間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拔汗那奇襲第四百九十五章:發難既功成第二百三十八章:功虧一簣哉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軍旗展神武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第六百四十四章:女人心思深第一百三十七章:敬酒變罰酒第一千一百零三章:刻舟求劍也第六百八十一章:東市討公道第二百二十九章:骨肉爲路人第七百八十章:翻臉的前奏第七百一十八章:敗兵覓無蹤第八百零九章:賊營突生亂第八十八章:老謀藏機深第九百七十二章:天子慘兮兮第六百五十七章:江陵已造反第四百二十四章:希德中埋伏第一百二十一章:再得聖人心第八百零一章:勸降胡將也第十章:夜進長石鄉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一千一十五章:相公力平亂第三百四十章:趁夜攻皇城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第九百九十八章:江南起波瀾第八百四十三章:大夫終進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拔汗那奇襲第七十四章 守將欲薰心第八百九十一章:陰雲正凝聚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第七百零五章:樹影稀落落第五百一十八章:澄城將不守第六百五十一章:驟聞穎王反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安全至營地第九百二十四章:大相的虛弱第一百九十二章:心生考校意第四百七十四章:秦使君勸進第一千四十二章:千頭萬緒也第七百二十九章:將相起爭執第九百九十二章:飛來橫禍也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吐火羅王子第八百一十四章:城門驚失火第一百九十二章:心生考校意第五百三十九章:叛將心思苦第一千二百十一章:神秘的節奏第九百五十章:分別顯神通第一千五十四章:天子有悲哀第七百五十四章:奸細來投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梵衍那之殤第四百六十五章:後繼豈無人第八百六十六章:刺殺秦大夫第七百二十五章:初戰竟失利第三百九十二章:宰相欲投機第九百三十五章:贊普巧脫險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族人的牽絆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寧王發難第九百七十九章:巧婦難爲炊第四百八十章:波瀾平又起第二十二章:燕兵夜引弓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收降哈西姆第二百九十一章:不願做叛軍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