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

李光弼也算是出身自將門之後。其父李楷洛原本是契丹人,在武則天時期降唐爲將,累官至左羽林大將軍,封薊國公,後來又娶了同爲契丹大將燕國公李楷固之女爲妻,而李光弼正是李楷洛與李氏所出之子。

郭子儀簡明扼要的講訴了一番李光弼的出身與家世,秦晉邊聽邊感慨,歷史上唐朝的光復離不開兩個胡人,其一是僕固懷恩,其二就是這個李光弼。唐朝許多名將都是胡虜出身,這誠然是有海納百川的胸襟習氣,但凡事往往過猶不及,天寶年間大批胡人內附河北,造成了河北道諸郡迅速的胡化。也因此爲此,安祿山和史思明在河北道是有着一定民意基礎的。

據史書記載,直到安祿山史思明兵敗身死多年以後,河北道民間仍有爲安史二人修廟立碑的事情發生,由此也可見得,安史之亂絕非可以簡單歸結於一兩種原因的。

“末將李光弼參見御史大夫!”

秦晉定睛細看眼前之人,大約五十歲上下的年紀,形容氣質極爲英武,只兩鬢間已經生出了許多白髮,明顯是操勞過度所致。其實,李光弼已經在長安賦閒了兩年有餘,日日笙歌宴飲,日子過的雖然舒坦,但對於他這種生來只爲戎馬的人卻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折磨。

倘若天下太平,馬放南山也就罷了,偏偏眼睜睜看着江山局面敗壞,卻出不上力,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

“久聞將軍大名,若不是郭將軍一力舉薦,秦晉就有視察人才之失!”

這是一句虛言,其實不論郭子儀還是李光弼,他們的資歷都遠甚於他,只是因緣際會間,這些人都鬱郁不得志,若非安史之亂驟然爆發,老一代的領兵名將又凋零殆盡,又豈能有出頭的機會呢?

“大夫嚴重,光弼汗顏!”

李光弼在天寶十四年就以攝御史大夫的官階持節河東節度副史,知節度事。乾的也就是秦晉現在身上的差事,只是與權臣齟齬,纔在安史之亂的前夕被召回了長安賦閒。否則,倘若安祿山舉兵造反之時,有此人坐鎮,又豈能被叛賊輕易的就掠取了河東?

“明日一早,我會向天子舉薦你。”

郭子儀顯然與李光弼頗爲熟識,便道:

“御史大夫並非凡夫俗子,李兄對眼下局勢直言就是,也別兜圈子了!”

李光弼大有深意的看了秦晉一眼,這才又是一揖。

“既然如此,光弼也就不再虛言,誠如郭兄所說,光弼做夢都想率師出征,殺叛賊,可惜,時不我待,長安一戰雖然大獲全勝,但未來的情形也必然血腥反覆,生靈塗炭……”

秦晉靜靜聽着李光弼一條條分析眼下也與將來的局面,竟與之所瞭解的史實大致不差,然則,心中還是有一些不以爲然的,既然蝴蝶的翅膀都已經扇動了,難道這些軌跡就不會改變?

正在此時,一名宦官在軍中佐吏的引領下進入帥堂。

“天子敕命,御史大夫秦晉即刻入宮面聖!”

秦晉按照習慣每兩日進太極宮向李亨交代公事,昨天才陛見過,今日居然再次召見,那就一定有意外的狀況。

稍一想想也就明白了,一定和他自請受罰的事有關。

正好,秦晉也想看看李亨如何表態,順帶將李光弼舉薦給李亨,此人既有將才,又性子沉穩,的確是一塊獨當一面的好材料。

然則,這種好材料秦晉思來想去卻只能望而興嘆,神武軍已經夠惹眼了,向李光弼這種資歷的人,已經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畢竟郭子儀的情形還和李光弼不同,當初郭子儀的身份可是待決的死囚,秦晉將其救下那就算是半個恩主了,自此以後郭子儀身上都無法擺脫秦晉的印記,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被人將之與秦晉視作一體。

自有唐以來,太極宮興建已經百餘年,巍峨有餘卻失之於陰暗森然,即便在這種陽春三月的好天氣裡,只要進入皇城宮門,幽冷潮溼之氣便逼人而來,比起處處鳥語花香的興慶宮自然不能同日而語。無怪乎李隆基繼位四十餘載,從不願居住在這太極宮中。

內官監李輔國曾與秦晉閒聊,在太極宮中每當入夜,就覺得陰氣襲人,這九重禁苑之內不知有多少枉死的冤魂,百多年積鬱下來,能有好風氣纔怪!

不過,大明宮位於長安城外,又與興慶宮一樣,在亂民作亂的時候,被搶劫放火,損毀不輕,的確不適合天子居住辦公,相比而言只有未受到衝擊的太極宮纔是最合適的地點。

進入皇城宮門纔不過百餘部,秦晉一身的熱汗就已經消散乾淨,走在殿宇迴廊間竟有些微涼發抖,憋了好半晌終於忍不住打了個噴嚏,引得身前身後幾名宮人偷偷發笑。

事實上,這許多宮人宦官的眼睛沒有一刻離開過秦晉的屁股。秦晉自請受罰挨軍棍的消息早就在宮中傳開了,現在見秦晉還能走路都表示詫異,但仔細看也能發現,他走路間雙腿的擺動幅度還是有些生硬奇怪,顯然爲棍傷所致。

見到天子李亨以後,李亨的反應和那些宮人宦官也沒差多少,一樣是盯着他的屁股看了好一陣。只是李亨畢竟乃大唐天子,不可能因此而輕易開口。不過,他見秦晉尚能行走自如,就是傷情並無大礙。

“今日召卿入宮,實乃回紇部騎兵處置事宜決斷難下!”

回紇騎兵的事秦晉早就考慮過,這些草原餓狼,非到了亡國不可的地步或許纔有一用的價值,否則只能是得不償失。

要知道,讓草原部族干涉大唐內亂,這本身就是一種極不正常的行爲。

到時候,其他各部,也紛紛有樣學樣,前來干涉,唐朝又如何處置?總不能內憂外患,一齊應對吧?

“許以利祿,打發會草原就是。不過,我大唐畢竟是天朝上國,不能就如此將其草草打發走,就讓這些人到長安來,見識見識我朝國威,也正好壓一壓他們的狼子野心。”

對此,李亨有些遲疑,他在擔心,長安畢竟初經大戰,一旦讓回紇兵進入長安腹地,萬一炫耀武力兵威,豈非弄巧成拙了?

“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只會讓回紇人覺得我們在怕他,在防着他們,反而助長了其囂張的氣焰。”

秦晉早就揣測清楚了李亨的心理活動,因而纔在李亨沒有表態的時候,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的確,如此小心防備,只會讓回紇人更加得意,但是……李亨還是擔心,剛剛經歷了由死到生的過程,使之不得不甚重的考慮一切有可能將長安置於險地的決策。

“秦卿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秦晉兩手一攤。

“回紇南下之兵不滿兩萬,又以騎兵爲主,就算到了長安,抑或心懷不軌,又能作甚了?孫孝哲二十萬幽州精銳不還是在城外折戟飲恨?”

現在,秦晉的話在李亨那裡佔有極重的分量,加之又言之鑿鑿,李亨終於咬了咬牙下定決心。

“既然秦卿一意堅持,便讓那些心懷叵測的回紇人到長安來見識見識我天朝國威吧!”

一句天朝國威,李亨說的心虛無比,都到了這般境況,國都被圍數月方纔脫困,哪裡還有威可言?如果在天寶年間,倒是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出來。更讓李亨覺得難堪的是,按照定製,新天子登基以後,四夷番邦都要遣使朝賀天可汗。

然則,李亨登基已近半年,卻還沒有一國派過使臣前來覲見朝賀。眼看着天可汗即將不被四夷所承認,李亨只覺得陣陣苦澀,卻又不能喝臣下抱怨,其中滋味比之當初做太子時的隱忍,更難過了數倍。

“陛下,回紇大將磨延啜羅遣人送信,言及生俘了賊首孫孝哲,願獻與闕下!”

“當真?”

這的確是個意外之喜,如果孫孝哲經由回紇大將磨延啜羅之手獻與闕下,的確有助於唐朝提升國威。

回紇部乃是繼突厥人之後新一代的草原霸主,有了他們做表率,餘者各部小國必然會紛紛景從效仿。

“真假還要等人到了才能甄別,降營裡多是孫孝哲舊部,辨認一事不成問題。”

秦晉打算與李亨商議的是搞一次規模盛大的觀兵演武,由於準備的時間倉促,除了長安的五千老神武軍熟練隊列,剩下的一萬五千餘人都是屬於半瓶水。而隊列訓練又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想要在回紇人面前奪人亮相,就要調楊行本所領的神武軍兩萬前軍到長安來。

這個必須得到李亨的首肯。

對此,李亨倒是沒有任何意見,只擔心一路上的軍糧是否夠用,還有僅僅爲了一次觀兵演武就大舉調動人馬,是否小題大做了?

天子的擔心也在情理之中,秦晉並不打算執意勸說,如果李亨最後答應了,那就按照計劃行事,如果沒有答應,只能以長安現有的各部,做到最好。

第五百八十三章:善後非易事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寧王發難第四百七十四章:秦使君勸進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第八百六十章:武臣來投靠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九百三十章:進退兩難也第一千二百十六章:成功的談判第一百一十四章:聲名傳坊間第一千四十四章:可嘆興慶宮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巧遇名門後第三百七十二章:惡戰在眼前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二百三十二章:隻身入龍潭第四百九十章:宰相又反撲第六章:默默以苟生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波斯的驕傲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禍福兩相依第三百一十六章:暗中有款曲第四百二十一章:蕃將生懼意第三百三十二章:天子用此賊第四百七十六章:天子思賢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大仇終得報第五百七十四章:逃命或可生第一百二十八章:寒梅最堪恨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戈爾幹決戰第九百七十章:一意且孤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圍殲神武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變起米底亞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將計就計也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山窮終有路第九百四十五章:條約終簽訂第六百八十章:炎涼冷暖哉第九十六章:相疑誠可悲第九百零二章:秦晉抵潼關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終見大丞相第八百八十一章:囚室見刺客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夜間有警來第一期前一百四十七章:化險而爲夷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奇兵刺獅心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兄弟夜襲營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兄弟夜襲營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哈里發之怒第一千一十四章:長子突被困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紮根於西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背水一戰也第七百九十一章:得意之宰相第一千四十五章:小荷露尖角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敲山欲震虎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重返安西鎮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辨華夷之禮第一千一百章:坐守已七日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最後的燃燒第三百三十九章:使君有對策第六百八十章:炎涼冷暖哉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第八百一十二章:昏昏僞朝廷第九百一十四章:渭水向東流第一千三百一十章:誤打又誤撞第二百九十五章:慘勝如慘敗第一百一十四章:聲名傳坊間第一百一十五章:天子言又止第四百四十七章:天子逃長安第二百三十五章:百姓齊聲討第八百三十三章:叛將的悔意第四百一十六章:獻上伏火方第七百零六章:使君的投靠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心念十八轉第四百一十九章:蕃將急復仇第一百七十一章:天子厭張韓第三十九章:雪夜行軍急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草原豎新旗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三百四十一章:事有大轉機第一千二百十九章:殺雞取卵也第五百九十七章:胡將終成奴第三百七十七章:答案已揭開第五百二十六章:雨過難天青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自立波斯王第七百三十八章:叛軍終露面第一千二百十六章:成功的談判第三百二十七章:長史兼河工第七百五十一章:秦晉出重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真相大白時第一百零一章:脫險夜深深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衆叛已親離第二百七十七章:天子輕許諾第一千四十七:過家門不入第五百七十一章:李泌再出醜第五百七十五章:架在火上烤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內憂與外患第八百三十四章:同病亦相憐第六百五十二章:禍從天上來第八百七十八章:攀咬出大魚第七百六十三章:睚眥必有報第五百二十章:危機陡然來第六百五十七章:江陵已造反第五百四十六章:秀實入長安第一千一十三章:亂事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