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大夫欲獻計

李亨親自督促皇城禁衛集合出兵,但尷尬的是,這些皇城禁衛居然連點齊三千人的行動都遲遲無法完成,組織效率極其低下,原本站在玄武門檢點的天子臉色難看至極。

他實在想不到負責皇城守衛的禁軍竟然無能到這個地步,難道能指望這種軍隊上戰場和叛軍廝殺嗎?

擡頭看了看天色,太陽已經西斜,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而三千禁軍竟然遲遲難以開出皇城,這讓李亨既感到無力,又覺得憤怒。

李泌看出了李亨的情緒不對,便道:

“這些禁衛都是倉促成軍,收攏的也都是原十六衛殘兵,訓練日短,有些問題也是難免,不如圈定大致的數目,派將出去就是!”

如此建議,當然是權宜之計。但李亨泄氣之後,反而對這些禁軍不抱希望了。

“算了,讓他們各歸各位吧!這些人派去了,也只會給御史大夫添亂!”

“是,臣知道了!”

其實,這也是李泌想要說的,但是剛剛遭受了李亨婉轉的責難後,他再也難以做到像以往一樣,在李亨面前暢所欲言。

李輔國又適時的表現起了自己。

“聖人不必憂慮,奴婢以爲,叛軍久攻不下,天色黑了以後自然就會撤兵。”

“哦?”

對此,李亨頗感意外。

“叛軍就不能徹夜攻城嗎?”

此前叛軍也有夜間攻城的例子,比如秦晉從城外回到長安的那晚。

不過,李輔國之所以敢在李亨面前打包票,一則是橫下心賭一把,二則是憑藉自己對兵事的瞭解。

將信將疑之下,李亨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一旦外城不保,他將依靠皇城做最後的抵抗。

但天黑之後,果然傳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叛軍已經被悉數攆下了長安城。

得報後,李亨大爲振奮,但卻不見秦晉親自前來,以爲是在因爲謠言陰謀鬧情緒。

若在以往,一定會有人跳出來,數落秦晉的失禮和不是,但現在,李亨身邊的幾位親信都沉默了,沒有一個人說話。

很快,又有消息送到了太極宮中。

“陛下,陛下,剛剛得到最新的軍報,御史大夫身受七處刀劍創,體力不支昏倒了。”

登時,李亨覺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竟暗自生出了幾分窘意和歉疚。秦晉不顧身體有病,以身作則,激勵士氣,在叛軍的強攻下保得長安不失,可自己卻在太極宮中菲薄於他。

“派最好的傷醫過去……不,朕親自過去,看着傷醫爲御史大夫救治!”

報信的宦官道:

“陛下勿憂,御史大夫雖然身受七處刀劍創,但都不會致命!”

就算不致命,李亨也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秦晉,帶着李泌和李輔國匆匆趕往軍營。

一如前次,李亨又被攔在了神武軍中軍軍營之外,再度廢了些周折之後,他才進入中軍軍營。

當秦晉聽說天子親自探望,也有些吃驚,按照往常的慣例,一般都是戰事之後,受召入宮,以備諮詢。今日,天子親自探看,一定不是自己受傷了那麼簡單,他很快就想明白了,這可能就是針對自己和神武軍的陰謀瓦解後,李亨表示歉意的一種表示吧。

說實話,經過這一個多月的相處,秦晉對李亨的舊有印象大爲改觀,也很是不錯。此前,他一直認爲李亨是個懦弱、隱忍的人,但此後卻發現,李亨的確善於隱忍,但絕不是個懦弱的人,與之相反,在他懦弱的表面下,卻有着一顆堅硬如鐵的心。而且更爲難得的是,李亨爲人厚道,對待臣下,往往也充滿了善意和關懷。

總而言之,李亨和乃父李隆基的性格和作風迥然不同。

秦晉的瘡口主要在胸前和手臂上,但都僅限於皮肉傷的範疇,均沒有傷筋動骨,這都要得益於皮甲的功勞,爲他承受了絕大多數的傷害。

“臣秦晉拜見皇帝陛下!”

秦晉迎出了轅門,李亨則搶先一步阻止了他的下拜。

“軍營中只行軍禮,秦卿有傷,這禮也可以免了!”

見秦晉行動並未受到過多限制,雖然包紮傷口的麻布被血水染的暗紅一片,但也只是看起來駭人而已。秦晉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道:

“陛下放心,臣這點小傷還算不得什麼,只是被水痘折磨的有些身體發虛!”

李亨見狀,笑道:

“朕少年時也生過水痘,確實令人難受,天幸不是虜瘡,朕高興的很啊!”

這句話出自他的真心,說起時不勝唏噓感慨。

將李亨迎進了中軍帥堂,一干人落座,說起今日守城戰鬥,都是心有餘悸。

不論在城牆上親自參加戰鬥的人,還是在皇城裡的君臣,沒有一個不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李亨和李泌不說,李輔國卻用他最直接的感受描述了皇城和太極宮內的緊張氣氛。

“御史大夫可能不知道,當時陛下已經下令所有戍守皇城的禁衛登上皇城與宮城城牆,萬一是最壞的結果,就要……”

說起這些,李輔國很是後怕,雖然當時不覺得怎樣,但現在說出來,總覺得有些不吉利,畢竟他們現在仍舊身陷重圍之中,還沒有脫離危險,所以僅僅開了個頭,就閉口不言了。

李泌道:

“幸甚天佑我大唐,御史大夫擊退了叛賊!”

衆人你一句,我一句,竟是顯得氣氛極是尷尬。

最終還是李亨親自挑破了那一層窗戶紙,嘆氣道:

“這圍城,究竟何日才能結束?”

他這一問,也是埋在所有人心底的疑問,安史叛軍有二十萬衆,先破潼關再圍長安,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天下沒有一支勤王軍抵達長安,就連距離他們最近的朔方軍也被安史叛軍在武功打的不知所蹤。

如此內外交迫,長安城的前路和希望究竟在何方?

秦晉覺得,擇日不如撞日,今日也算得時機成熟,不如就將計劃和盤托出。

但是,他卻不打算當着所有人的面提及,畢竟保密乃是第一要務,誰知道李泌或是李輔國,乃至其餘隨李亨前來的官員,有沒有人會泄密呢?

“陛下請隨臣去後面書房,臣有話要說!”

李亨剛想告訴秦晉,但說無妨,這些臣子都是信得過的,但話到嘴邊又改了主意,秦晉要求單獨奏對,一定是要不希望人聽到的下情。

而秦晉請求單獨奏對,也讓李泌和李輔國心中各有滋味。

李泌覺得秦晉在提防自己,李輔國則認爲,秦晉一定知道了謠言事件的內幕和主謀,沒準是打算讓天子爲他出一口氣。

其實包括李亨在內,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想法。

щщщ¸тт kдn¸¢〇

然則,到了書房之後,李亨卻發覺自己想多了。

“陛下,臣早就籌謀好了反攻的計劃,只要成功,非但長安之圍可解,潼關可收復,就連孫孝哲的二十萬大軍也是我唐.軍的囊中之物”

聽到這番話,李亨真是大吃一驚,甚至有些難以置信的看着秦晉,如果不是瞭解秦晉的爲人,他真以爲這是胡謅八扯。但說這話的人的的確確是秦晉,秦晉既然能說的出口,至少也會有七八成的把握吧。

由此,李亨的眼睛裡生出了熊熊的希望之火,以至於激動的渾身都不住顫抖。

“秦卿這,這不是說笑?”

秦晉迎着李亨疑惑的目光,斬釘截鐵的答道:

“臣雖然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但確是已經考慮好了可行的計劃,只是此前尚在籌備之中,難免有諸多變故,因而一直未曾提及,今日告知陛下,也是寬陛下之心!”

李亨的聲音低沉而充滿了不可抑制的激動。

“秦卿究竟有幾成把握?”

秦晉想了想,伸出右手,五指攤開。

李亨見狀一愣,隨即又道:

“五成也好,勝負各一半!”

秦晉知道李亨對五成把握稍顯失望,但卻不能做過多的保證,也許五成都是高估了,於是開誠佈公的告訴他。

“戰陣之事,可以左右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一點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引發難以估量或是意想不到的後果,但臣一定會竭盡所能……”

“朕知道,兵無常形,水無常勢,勝敗哪有一定而成的!秦卿儘管放手爲之,朕在這裡就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對於李亨的許諾,秦晉也是小有腹誹。

所謂堅實的後盾不應該替他掃除一切後方的麻煩和障礙嗎?可看看這幾日的變故,從壽安公主的虜瘡開始,直到陳希烈造謠禍亂,那一樁李亨不是表現的後知後覺,甚至對待陳希烈和李泌的處置都親疏有別。

但這種陰謀掣肘之事,秦晉也不願意多加追究,畢竟眼下最重要的是對外反擊,而且於自己和神武軍也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他只希望李亨能信任自己,這就足夠了。

這種時候,沒有什麼比天子的信任更彌足珍貴的了。

“秦卿快說說,究竟有什麼計劃和籌謀可以扭轉朝廷的頹勢?”

李亨十分迫切的想知道秦晉口中的計劃究竟是什麼。在經歷了吃驚,懷疑和小小的失望情緒之後,他已經有些急不可耐了。

第九百四十五章:條約終簽訂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限制叵測者第二百九十五章:慘勝如慘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兼容且幷包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冤枉秦執珪?第三百四十二章:驅虎吞狼計第一千四百六十章:與王子之談第六百二十九章:天子提婚事第七百四十三章:死中又得活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終於要離開第一千六十五章:惟願死西域第六百三十九章:殿上各爭執第二百三十九章:罪囚赴長安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馬赫迪之計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二百六十五章:佳人雙淚垂第三章:艱難奮長戟第二百二十章:最難是人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視察西內苑第一千一十四章:長子突被困第五百七十二章:決戰一念間第一千四百零四章:難逃的宿命第一百一十六章:聲名兩不同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終於要離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趁熱再打鐵第九百零五章:傀儡的野心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第七百九十五章:初露端倪也第一千三百零七章:行事反其道第七百零四章:敗訊動長安第八百二十章:刑場重說教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六百七十一章:忽聞江南事第六十七章:綿羊亦虎狼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顏撫君奇遇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終見大丞相第二百章:邪術難惑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小邦如牛毛第七百九十六章:田某有所悟第一千四十九章:兩相皆勸進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軍帳有定策第一千三十四章:遭遇遣唐使第四百五十八章:亂起肘腋間第二章:胡來但自守第九百八十二章:報復反成拙第六百九十八章:徇私又奈何第十一章:胡去又復還第九十六章:相疑誠可悲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敲山欲震虎第一千九十四章:叛軍勢如虹第四百五十四章:老翁直諫言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一千四百六十章:與王子之談第七百七十五章:深入的談話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夜間有警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緒轉長安第四百零四章:天子最無情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轉進數千裡第九百三十章:進退兩難也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寧王發難第九百七十章:一意且孤行第五百五十章:陰謀於密室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覆滅在眼前第九百五十八章:賠人又折兵第六百一十二章:大寧坊拿人第四百五十章:使君追天子第四百九十六章:驚聞蕃將敗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寧王發難第三百六十一章:重重露兵鋒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戰解危機第一百八十二章:反助楊相公第一千二百二十章:三十萬流水第七百二十二章:二虎爭高下第九百一十七章:身份終暴露第六百六十五章:江南聞刀兵第二百六十六章:二人暢所言第四百三十五章:敕命促進兵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馬赫迪之夢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生機在此間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紮根於西域第一千二百九十章:總督的麪條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收降哈西姆第一千九十九章:奇恥大辱也第八百三十五章:戴罪將立功第三百五十九章:雙管齊下也第一百四十六章:出爾又反爾第五百三十九章:叛將心思苦第一百六十八章:逆轉已成舟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轉進數千裡第九十五章:父子不相愛第九百三十五章:贊普巧脫險第九百九十一章:因私而害公第一千三百五十章:法茲勒受挫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殘酷向北方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馬赫迪之劍第九十六章:相疑誠可悲第一千一百六十章:忠實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