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君臣雙淚垂

太極宮,李亨聽了李輔國詳細的講述,得知陳希烈自殺未遂,不禁又氣又笑。這老傢伙年歲越大腦子竟也越發糊塗,不但異想天開的趁機謀求開府,還在事敗後以爲自盡就可以爲全家脫罪,倘若自己當真要追究他的罪責,又怎麼可能不斬草除根呢?

“陳希烈不死,也算上天憐憫,希望他今後能夠好自爲之。”

李亨的聲音很低沉,心情依舊十分抑鬱。

“將士們還在城牆上浴血奮戰,朕不但沒能給他們幫助,反而拖了後腿……用人不察乃朕之過。”

“聖人萬萬不可以妄自菲薄,盡忠是臣子們的本分,聖人乃天子,又怎麼會虧欠了臣下?”

對於天子的沮喪,李輔國緩緩的勸解着,一邊盤算着如何不讓天子把自己和陳希烈聯繫到一起。不過,李亨在嘆息了一陣之後,竟又將話題轉了回來。

“李泌何在?”

在以往,李亨對李泌言必稱先生,今日竟直呼其名,這種情形是從未出現過的。李輔國聽了以後,渾身瑟瑟發抖,他知道自己是宦官,沒有外廷大臣的名望和根基,之所以能在內廷與外廷呼風喚雨,憑藉的全是天子寵信,如果見疑於天子,終有一日會被掃地出門,那他就等於被打回原形。

“奴婢這就去遣人召他過來!”

李亨道:

“慢着……”

但轉念之後又擺了擺手。

“去吧,把他召來宮中,朕有話問他。”

半個時辰後,李泌跪在了便殿上,李亨向以往一樣,準他免禮平身,態度始終溫和,但侍立在側的李輔國卻覺得李泌要倒黴了。因爲通常李亨只對那些心懷疑忌的人,才擺出一副溫和的面具。

李輔國感覺得出來,李泌自然也感覺得出來,雖然落座了,卻覺得渾身不自在,可想要說點什麼,嘴巴張了幾張,又什麼都說不出來。

“外面的大戰進行如何了?”

李泌尷尬道:

“軍中有制度,無令不得上城,臣目前還不知道內情。”

李亨嘆了口氣,從御榻上起身,緩緩的在殿內踱步。

“先生在李亨身邊有十年了吧?”

“陛下記得不錯,臣在陛下身邊已經有十年又七十一天。”

此時,李亨竟大是感慨,將身上的僞裝統統卸掉。

“當年李林甫打算借韋堅打擊朕,害得韋妃家破人亡,如果不是先生時時在側出謀劃策,又豈會有朕的今日?後來,楊國忠取代了李林甫,一樣對朕百般打壓,還是先生……”

李亨語速緩慢,一樁樁,一件件的說着舊事,而李泌早就已經淚流滿面,不等他說完竟嚎啕大哭。

“陛下,陛下……”

回憶了好一陣,李亨來到李泌面前,坐下。

“放眼朝野上下,與朕相交最久的人是先生,朕最信重的人也是先生。當此之時,朝廷內外交迫,朕心力憔悴,唯有先生可堪囑託……”

“陛下不要再說了,臣知錯,臣知罪。如果陛下再給臣一次機會,臣一定……”

李亨輕嘆一聲,打斷了李泌的請罪。

“先生沒有罪,朕又怎麼會責罰先生?朕只對先生有一個要求,只要先生答應,朕高興還來不及。”

聞言,李泌跪在李亨面前,淚流滿面。

“陛下但有吩咐,臣無不從命!”

“有先生這句話就好了,朕的要求很簡單,從今往後,不論何時何地,希望先生不要再針對秦晉!”

李泌愣住了,他在轉念間做了很多種假設,但萬萬想不到的是,天子居然提出了這種要求。

霎那間,委屈與眼淚齊流,李泌自問哪裡要處處針對秦晉,他做的一切莫不是爲了李亨。但是,在李亨看來,他現在所做的一切反而是在拖後腿,一時之間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朕知道,委屈了先生,但現在放眼天下,除了秦晉又有誰能解朕之危局呢?”

李泌也在默默的數着他所知道的人物,果真沒有一個能夠與安祿山匹敵的。那些當初名震天下的人物,現在不死身埋黃土,就是杳無音訊,抑或是早就不復當年。自從神武軍出世以來,屢屢大敗安史叛軍。

現在看來,有秦晉在,最壞的情形不過是多了個權臣悍將,而一旦沒了此人,讓安史叛軍攻入長安,自此大唐江山社稷斷絕,他們不都成了孤魂野鬼嗎?又是剎那間,李泌汗流浹背,慚愧萬分,深爲自己一葉障目而難堪。

“陛下……”

李亨無奈一笑,問道:

“先生可找得出來?”

李泌羞愧的搖了搖頭,終是說道:

“臣明白陛下深意,自此以後絕不會再與秦晉爲難!”

得到了李泌的保證,李亨緊鎖的眉頭倏然放鬆了。

“朕就知道,先生一定會站在朕這一邊的!”

直到此時,李輔國才明白,原來李亨根本就不是要處置李泌,而是循循善誘,希望李泌能夠改變對秦晉的態度。明白了這一對君臣的深厚情誼,他甚至覺得有些隱隱發酸,自己和天子的關係絕對難以達到這種程度

這時,他又想到了太上皇和高力士,自己與李亨之間的關係,能否和他們媲美呢?比較了一番的結論,又是否定的。這讓他很是沮喪,又有些不甘心。李輔國自問無論重用都不輸於人的,可今日看到了李亨對待陳希烈與李泌截然不同的兩種待遇之後,心中竟是五味雜陳,難以平靜了。

李亨的話還沒有說完。

“陳希烈的事,先生已經聽說了吧?”

李泌答道:

“臣在來的路上已經聽說了,陳相公引咎自裁,幸甚未遂,否則將會使陛下遭受非議。臣,臣同樣也難辭其咎,願向陛下請辭致仕,以儆效尤!”

陳希烈自殺未遂的事給了李泌很大的刺激,他一門心思的打算除掉秦晉在朝廷裡的影響,可到頭來還是功虧一簣。這回雖然學的乖了,沒有公然與之翻臉,但陰謀於密室的勾當竟然被天子知道了,而且還可恥的失敗了,這讓他已經很難再用以往那種坦然的心境來面對天子李亨。

儘管李亨表示前事不咎,只看以後,但李泌終究覺得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終於,李泌下定決心,打算此去一切官職,只待長安解圍後,便不再牽連俗世,歸隱山林一心修行。

然則,李亨又怎麼可能讓李泌離開呢?

“先生此話從何說起?朕從未有怪罪先生的意思,陳希烈爲了一己私慾,先生卻是一心爲公,豈能同日而語?致仕之意以後休要再提,朕非但不能罷免先生官職,還要對先生委以重任,萬望先生不要推辭!”

“陛下,陛下……”

李泌再次淚流滿面,哽咽不成聲。

李輔國酸溜溜的看着君臣雙淚垂,盤算着李亨既然對李泌的一切密謀都瞭如指掌,想必對自己的那些勾當也一定知悉大概。念頭及此,他禁不住汗流浹背。想起自己之前在天子面前惺惺作態,佯作一切與自己無關,毫不知情,如此浮誇的表演,萬一惹得天子反感,自己會不會落得和陳希烈同樣悲催的下場呢?

他越想越害怕,但又無計可施,只能靜靜的等着命運的裁決。

終於,李泌不再涕泣,君臣二人開始商討眼下城防大事。

“不,不好了,大事不好!”

卻見一名宦官慌慌張張的衝進殿內,滿身都是斑斑血跡。

“奴婢剛剛從開遠門回來,叛軍,叛軍攻上城,將士們反擊不成,被賊子佔據了大段城牆!”

李亨登時渾身一抖,他此前得報,叛軍對大明宮發起了強攻,但出於對神武軍和民營的信任,並未太過放在心上,但此時見到那宦官的慘狀與聽到的軍報,立時就坐立不寧。

“御史大夫呢?快帶朕去見他!”

這宦官是李亨派到各門瞭解情況的宦官,只有瞭解兵事的權限,全然不能對各營主將的命令插半個手指。

“御史大夫親自帶着人殺上城了,此時生死未知!”

至此,李亨也傻眼了,他能對臣下間的生死鬥爭處之泰然,一切只要稍加手段就可以掌控手中,可對安史叛軍的攻城和城內守軍的頹勢素手無策。

李輔國突然頭腦發熱,說道:

“城內民營負責大部城防,一向勇於戰鬥,今日狀況一定皆因陳希烈謠言所致!”

李亨道:

“謠言猛於千軍萬馬,這是朕的疏忽,今後斷不至再出現此類狀況。不過此時此刻追究前事已經沒有意義,當務之急乃是守住長安,絕不能讓叛軍踏足長安半步!”

“傳朕敕命,召集宮中所有禁衛,悉數發往開遠門,無比將城門守住!”

李泌勸道:

“民營有兵力十萬,短暫的劣勢一定可以迴轉,如果皇城沒了守衛,難保不會使異心之人生了惡念,不如派去七成,留下來三成,以防萬一!”

李亨想了想,覺得李泌的話言之在理,便點頭同意。

皇城禁衛的人數不多,總共纔有五千人左右,負責皇城與太極宮的宿衛,派出去五成就足有三千之數,但新的問題很快又來了。

第七百三十四章:瞞天又過海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意外的發現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對第七十九章:面君機鋒深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擅動終得報第六百二十九章:天子提婚事第二十四章:逆胡連入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隊正有謀劃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緒轉長安第八百零六章:敲山震虎也第一千四百零九章:夷狄入中華第二百五十一章:獄中有生死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駙馬第二百三十九章:罪囚赴長安第四百零六章:家奴入軍中第九百三十五章:贊普巧脫險第一千二十六章:龜茲更危急第二百七十四章:妄議儲君位第九百七十一章:分兵轉鹽州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現絕境第八章:雪暗凋旗畫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獻奇謀第一百九十五章:天子也無奈第五百五十二章:意外的深談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肅大風潮第七百二十八章:破城乃易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拉伊的反抗第五百九十九章:禍事從天降第一百六十五章:兵危難逆襲第四百八十七章:魑魅與魍魎第七百三十一章:活捉令狐潮第四百四十三章:潼關終失守第二百八十二章:北軍良家子第四百一十三章:屯田爲首位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行商露馬腳第三百六十二章:城外有混戰第四百四十五章:期盼平安火第六十八章:胡兒不知禍第二百零六章:臨危有決斷第七百二十七章:點火出奇跡第四百五十四章:老翁直諫言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聰明反被誤第八百六十九章:蟲孃的爭執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中允來相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往事難回首第七百八十五章:天降橫禍也第六百八十九章:廷議決生死第九百五十三章:無辭愈加罪第八百一十一章:嚴莊終降唐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虎口終奪路第七百五十四章:奸細來投靠第六百八十三章:低調返軍中第三百二十五章:軍法治民夫第九百三十三章:長安空城計第七百六十一章:不知亡國恨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可薩人來訪第五百四十二章:正是反擊時第一千一百二十章:登高望東方第二百三十一章:殘照興慶宮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王子有哀嘆第七百一十一章:急轉又直下第二百六十四章:長安將東去第二百六十四章:長安將東去第九百七十七章:花間談興掃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顏撫君奇遇第七百七十一章:叛臣做使者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火路即生路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生機在此間第九百九十五章:河北起波瀾第十二章:沙場碎鐵衣第一千三十章:鐵門關迷霧第一千二百零九章:隱伏如深井第九百七十九章:巧婦難爲炊第七百二十章:苦果何須嘗第一千一百二十章:俘虜抵京師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抵達昏陀多第八百六十二章:遼東爲籌碼第九百零八章:賊子終伏法第七十五章:潼關生變故第六百六十二章:共商甘露殿第五百四十二章:正是反擊時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危險層層疊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優素福之殤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歸心已似箭第七百一十一章:急轉又直下第九百四十章:黑煙滾滾來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神武軍威武第一千二十五章:故人再相逢第二百三十九章:罪囚赴長安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突發之狀況第五百八十八章:終蹈絕地間第三百七十六章:楊二生死難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巧計安軍心第一千三十五章:嚴莊表心跡第一千三十五章:嚴莊表心跡第四百七十章:東宮突失火第一百六十章:疑慮重重生第九百八十八章:觀摩有感觸第四百一十八章:花槍顯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