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紮根於西域

崔胤象徵性的宣讀了天子詔書,詔書中對秦晉等人在西域的功績給予了極高的肯定,同時並各有加封晉級。

當然,此時的天子詔書已經和那位躺在病榻上多年的李亨沒有半分關係了,這是政事堂的幾位宰相在商量之後共同起草頒佈的。

自打重開丞相府以後,相府屬吏的觸手便伸向了各大軍政事務,朝官的權力也進一步被削弱,甚至連百官之首的幾位宰相,其權力都被極大的削弱。

事實上,被秦晉重用並留在宰相位置上的宰相,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歷經三朝不倒的韋見素,另一個則是新近崛起的第五琦。

兩個人前者深諳權謀之道,平衡官場各方勢力無出其右,後者最擅長財計,在短短一年間,竟使得窮困至極的長安府庫扭虧爲盈。

所以,秦晉用這兩個人是有道理的,而且即便在重開相府之後,依舊給了他們不小的權力。

這封封賞詔書正是韋見素與第五琦投桃報李的表現。

而崔胤在交出詔書以後直接向秦晉表示,自己此番來到西域,短時間內就不打算回去了,大丈夫建功立業,投軍效力纔是根本。

秦晉笑着讚道:

“讀書人如果都如三郎一般心志,這天下何愁不盡歸我大唐所有呢?”

這話說的令所有人精神一震,大唐自高祖至太宗到了玄宗之後,基本就已經停止了擴張,曾經的天可汗威信也遠不如太宗時代。尤其在經歷了安祿山和史思明之亂以後,更是威信掃地。

現在,秦晉的志向顯然不僅僅是恢復昔日的榮光,開拓西域,擴地萬里,大唐天威已經廣佈到了從前歷朝歷代都不曾波及到的地方。

“丞相威武!下吏願爲丞相效死!”

崔胤不是死腦筋,自然而然的表達流露了效忠之心。

在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不論是誰都只知道有丞相而不知道有天子,如果不向秦晉效忠又向誰效忠呢?

秦晉將一揖到地的崔胤扶起來,叮囑道:

“神武軍即將平定呼羅珊,如果三郎能招呼更多的族人子弟到這裡來爲官,想必三十年後,夷狄亦可入中國了!”

這番話是崔胤萬萬沒想到的,在來到西域見秦晉之前,他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上馬殺敵,下馬殺敵。現在突然間就有些矇住了,好半晌才反應過來。

“丞相,丞相莫非要長久經營西域?”

一旁的清虛子道:

“如果不長久經營,廢了九牛二虎力氣纔打下來的土地,難道要拱手讓人嗎?”

崔胤連忙擺手道:

“不不不,下吏的意思是,丞相莫非要在西域建立軍州,如中原一般?”

秦晉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軍州是要建立的,不過也不能和中原一概而論,這裡畢竟民族宗教迥異於大唐,還要因地制宜纔是!”

至此,崔胤就像發現了寶藏一般,博陵崔氏雖然是世家大族,但旁系支脈很多,不得志的子弟更是多如牛毛,如果他們當真能響應丞相的號召,也不失爲廣大門楣的一條路。

“下吏以爲,如果丞相能夠廣發求賢令,響應者一定甚衆!”

秦晉與崔胤一直交談到深夜,以世家大族旁系支脈填充到西域和天竺新開拓的土地上以鞏固唐朝在地方的統治,這種想法早在翻越蔥嶺之初就已經產生了。

在遙遠的西域,朝廷的武力若要持久,沒有地方大族的支持是萬萬不能的,而當地的大家族又都是異族,唐朝強盛時固然會錦上添花,可要讓他們雪中送炭,可就未必了。

只有同爲華夏之人,纔會榮辱與共。

崔胤果然是聰明人,當即就明白了秦晉的意圖,並表示,自己可去信家中,將幾個兄弟一併招至西域,並保證他們都是願意的。

“去歲年底,丞相府就發佈文告,徵募賢良士人到安西去,最初所有人都以爲這是苦差事沒有人願意應募……”

說到這裡,崔胤尷尬一笑。

“下吏雖然心動,卻也不知道內情究竟如何,便討了這旁人都不願意的差事來,到遠隔萬里的西域宣讀詔書!”

秦晉聽罷,不以爲意的笑道:

“能吃得翻山越嶺的艱苦,到這萬里之遙的西域,便是我大唐好男兒!”

他不會輕易的封官許諾,比如崔胤這麼年輕又缺乏經驗的人,就必須先歷練一番,然後再根據他的才能定奪職司。

至於官階,倒不會吝嗇,只要肯來的,都是正五品上起步,至於能撈到何種職司,則需要看具體的表現了。

“丞相,下吏何時有幸可到戰場前沿去,一睹我大唐天兵的英姿風采呢?”

大唐男子生性都是好武的,崔胤雖然自開蒙是就從文,但提起金戈鐵馬,就是一陣陣抑制不住的熱血沸騰。

從戈爾干連夜趕回來,秦晉已經有些疲憊,當然不可能再這麼急匆匆的趕回去。

開戰的時候還沒到,既然回到了作爲後方的希爾凡,便還有幾樁舉措需要親自監督並落實下去,算下來至少也需要耗費三天的光景。

當崔胤聽說還要三天以後才能趕到戈爾乾的陣前,不免有幾分失望。

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是近在眼前便越是着急,哪怕只等上三天光景,也急的抓耳撓腮。

次日一早,秦晉接見了被委以希爾凡城主職司的一名神武軍軍將。

此人曾經在神武軍學堂做過教官,名爲葛宏業。

葛宏業作爲領兵的軍將,並沒有過人的天賦,但卻有個過人的長處,那就是穩重謹慎。

穩重謹慎在戰場上,有時候會因爲過於保守而顯得膽怯,但用來處置地方軍政事務,則再合適不過。

神武軍所過之處,不僅僅是簡單的征服,每過一地一城,秦晉都會親自任命出身自神武的軍官作爲掌管軍政權力的官吏。

他們不僅承擔着鞏固地方的責任,而且還要時時清理維護着神武軍的後路。

因爲自打越過蔥嶺以後,神武軍就已經等同於孤軍深入,只有維護周全後路,才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第八百九十一章:陰雲正凝聚第六十二章:陰差陽錯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盧杞返長安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哈里發反擊第三百九十六章:相公不奉詔?第三百三十七章:忠良訴冤魂第九百八十六章:冤獄終平反第一千三十章:鐵門關迷霧第三百五十一章:火中成灰燼第三百九十一章:夜半又心驚第八百五十七章:心思又深沉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哈里發之怒第四百零二章:韋濟生野心第一千二百七十章:逃入密林中第一千零八章:身份大白時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以彼道還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火光半邊天第一百零八章:崔氏受折辱第七百七十六章:騎虎又難下第二章:胡來但自守第七百章:忽聞捷報至第四百八十二章:大夫亦妄爲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羅第二十七章:不知絆人心第四十三章:但使飛將在第一百一十三章:聰明反被誤第七百三十八章:叛軍終露面第九百五十八章:賠人又折兵第九百三十六章:花又落誰家第一千八十九章:柳暗竟花明第九百八十五章:倉場之談話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粟特之復仇第五百八十九章:不知胡將假第二十九章:哥舒能飯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血染陌刀身第四百一十二章:使君有所命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對牛在彈琴第七百三十七章:新安有決策第一千三十五章:嚴莊表心跡第六百二十章:大夫夜拜訪第五章:青史誰不見第二百三十九章:罪囚赴長安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擅動終得報第八百一十一章:嚴莊終降唐第九百零八章:賊子終伏法第九百四十一章:翻天入敵營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對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路在哪一方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山窮終有路第一千三十二章:牛刀初小試第九百五十二章:郎中家遭劫第二百一十四章:父子將對峙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族人的牽絆第三百二十六章:爲民穿新衣第六十八章:胡兒不知禍第七百一十五章:夜色涼如水第七百四十三章:死中又得活第二百章:邪術難惑上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粟特之復仇第九百二十三章:醒來墮噩夢第五百一十七章:城門被衝破第五百五十八章:行刑儆效尤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狂歡終有期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以彼道還之第五百八十四章:立功且心切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行商惹驚奇第一千一百一十章:各方終有命第一百三十章:他日殺此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歸心已似箭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火光半邊天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敢死破敵陣第七百五十三章:順水有人情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蕩且迴旋第九十三章:無聲勝有聲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統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力撼神武軍第一千二百十五章:漫天來要價第五百三十章:賊將添血債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心中有盤算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雲開霧已散第五百八十七章:敗於野蜂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兄弟待展翅第一百四十八章:天子有昏招?第八百九十四章:再圍長安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惡虎終還山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難再有擎天第一百七十一章:天子厭張韓第二十二章:燕兵夜引弓第九百八十八章:觀摩有感觸第一千六十四章:大夫爲救星第六百八十四章:暴雨將欲來第八十六章:泰山鴻毛哉第五百一十章:夜半劫軍糧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囚徒的醒悟第八百一十五章:奸相的謀劃第四百一十六章:獻上伏火方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將軍入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