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朝廷有使者

米底亞人的小插曲很快平息,馬赫迪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戈爾幹一戰上。

每次清晨,他站在塔樓上,望着遠處的唐朝營壘和漫天旌旗,心中就不止一次的涌起陣陣巨浪。

他已經清楚自己低估了唐人,也許當年那一戰,帝國的將軍所擊敗的唐兵並非其主力,而今纔是真正的實力吧。

每每念及此,馬赫迪已經熱血沸騰了,恨不得早一日擊敗唐朝的軍隊,甚至幻想着帶兵深入到唐朝的腹地,將他們的皇帝擒來泰西封,給哈里發做上馬石。

不過,他忽然想到了賽義德描述過的唐朝。在唐朝,皇帝並不是權力最大的人,真正掌握權力的是丞相,就是那個叫做秦晉的人。

而這個人此時此刻正在對面的軍營之中。

只要擊敗了面前的唐兵,就可以將唐朝的砥柱打斷,從今往後,呼羅珊就再也不會有來自東方的威脅了。

而現在,他要先解決那股一直在大食側翼遊蕩的騎兵。

這股騎兵混合着唐人和草原蠻族,來去如風,時而散開,時而嘯聚,對大食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只是此前的誘敵之計失敗以後,他們變得更加狡猾和謹慎了,一時間還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就在昨天夜裡,馬赫迪接受了部將的建議,決定以絕對優勢的騎兵正面衝擊,只要這股唐兵敢抵抗,就一定會將其咬住,直至殺光最後一人。

鄭顯禮感受到了空前無比的壓力,大食騎兵幾乎空巢而出,從三個方向對他進行圍追堵截,這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方面,絕對不能放棄對大食側翼的牽制,另一方面還要保存實力,不能和絕對優勢的大食騎兵硬碰硬。

大食騎兵也是以輕騎兵騎射爲主,輔以一定數量的重騎兵用作正面衝擊。雙方對陣之時,算得上“烏合之衆”的蠻族聯軍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至於神武軍的騎兵,雖然士氣軍心都超乎異常,但終究是不會被拿來硬碰硬的,但這一次大食騎兵似乎鐵了心的要追殲他們,死死的咬住不鬆口。

這讓鄭顯禮十分糾結,他的使命就是以騎兵牽制大食軍側翼,可如果就此撤退,丞相的計劃就要落空了。

在邊打邊撤的途中,葛羅祿右葉護骨咄祿看到了機會,經過中伏一役之後,他的威信已經徹底掃地就連葛羅祿人都背地裡在紛紛非議。

爲了恢復自己從前的聲望和地位,骨咄祿不惜再一次冒險,甚至賭上性命。

是夜,骨咄祿以百餘隨從趁夜偷襲大食騎兵大營,試圖擒殺對方領兵的大千夫長。但大食人歷經大戰,又豈是能讓骨咄祿輕易得逞的?

骨咄祿攻入營寨不過片刻功夫,整個大營就已經被火把映照的通亮一片。

情知事敗,他只得丟下十幾具隨從的屍體,匆匆逃了回去。

馬赫迪在次日一早得知了這次蹩腳的偷襲,不禁輕蔑的笑道:

“唐人騎將技窮了,竟然想出這種天真的辦法,難道我大食的千夫長都是些比驢子還蠢的人嗎?”

由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唐人的領兵將軍之中,能夠超過秦晉的並不見得有多少。

與此同時,秦晉已經不在軍營,他趕去距離戈爾幹最近的一座大城,希爾凡,從安西趕來的朝廷使者已經抵達那裡。

護送使者的軍將名爲王仁禮,是他親自到戈爾幹向秦晉彙報情況的。

自打神武軍翻越蔥嶺以來,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親自由長安趕來的使者。

讓秦晉意外的是,這次趕來西域的使者竟然是出身自博陵崔氏的尚書右丞崔胤。

世家大族向來志在中樞,很少有人會主動到邊軍中去,這次崔胤能夠過來,或許是因爲旁支不得志的緣故吧。

“下吏崔胤拜見丞相!”

這個崔胤秦晉是有些印象的,兩年前還在門下省做給事中,現在做了尚書右丞,看起來是升官,實際上卻有着懸殊的差別,以職司而言,比起親自接觸天子詔書的給事中是多有不如的。

面前的年輕人黑了,瘦了,原本圓潤的臉部線條也變得棱角分明,顯然這一路上沒少吃苦。

但僅從崔胤的精神狀態上看,身體的疲憊仍舊難掩內心的興奮,一雙眼睛閃爍着熾烈的光焰。

秦晉扶起崔胤,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使者辛苦,天子可安好?”

這只是一句禮貌的問話,現如今的大唐天子早就顏面掃地,躺在病牀上半死不活的李亨又怎麼能讓人再對他報以幻想和希望呢?再加上李亨子侄一代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拿上臺面的人才,盡是些貪婪無能之輩,李唐皇室的危險現在連一張破門簾子都不如。

現在的朝廷就連政事堂的權力都被架空了,一切政令幾乎都出自於丞相府,比起昔日的三省長官們,區區丞相府長史現在都可與之比肩了。

崔胤在丞相府是沒有職司的,所以他並非秦晉的嫡系,但既然能被委派爲使者,就一定有其中的因由。

雖然他是第一個由長安趕來的使者,但秦晉與丞相府的書信往來卻沒有一日中斷過,雖然有着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差,但依舊可以掌握朝廷中的動態。

“稟丞相,天子安好,朝廷上下都盼着丞相凱旋而歸呢!”

秦晉與崔胤分別落座,又有些感慨的說道:

“神武軍與大食的戰鬥正在關鍵時期,此戰獲勝,便可以考慮東返了,到時候便將西域的兵事交給諸位將軍。”

崔胤拱手道:

“丞相兵威震動西域,大食人在我安西河西之地吃了大敗仗,朝中人聽說了去歲的勝仗以後,都認爲這一仗揚我大唐國威呢!讓宵小們不敢再生出覬覦之心。”

又扯了幾句閒話,秦晉直入主題,問道:

“崔右丞可願意在西域建功立業?”

聞聽此言,崔胤雙目放光,登時起身應道:

“下吏就是做夢也想呢,今日若得丞相首肯,下吏便是投筆從戎也在所不惜!”

時下世家大族從來都不以軍功爲重,走的都是科舉一途進入朝廷中樞。科舉雖然是爲寒門子弟開闢的晉身道路,然則世家大族們往往都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因而科舉之於世家其作用甚至要遠勝於寒門。

崔胤肯於投筆從戎,還真是個世家大族中的異類呢!

第八百九十二章:吐蕃困長安第三百七十八章:奸相進讒言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一千八十八章:飛來橫禍也第六百零九章:天子的建議第一千零一章:佳人恨難絕第四百六十六章:使君語驚人第一百七十二章:有感世情惡第四百二十六章:填命以攻城第五百七十八章:反擊已開端第九百五十三章:無辭愈加罪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深入圈套中第九百章:大哉太上皇第九百四十一章:翻天入敵營第九百一十三章:宰相的決心第七十五章:潼關生變故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雄獅真老矣第九百五十八章:賠人又折兵第八百八十九章:太子西逃路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叛亂陡然起第六百七十二章:廷議起爭執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夫亦懼內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王子之野心第三百八十五章:直搗絳縣城第六百一十四章:毒瘤難迴避第二百三十四章:再有大變故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將軍入王都第一千三百七十章:心向大唐朝第十三章:血戰新安東第一百零六章:天子怒衝冠第三百二十七章:長史兼河工第三百四十六章:大使陰構陷第一千六十八章:心累方回家第七百零一章:再現火牛陣第八百一十一章:嚴莊終降唐第八百三十一章:小人雙計議第一千一十九章:從軍到西域第九百三十八章:狀況突起時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戰場生退意第七百零二章:神威火牛陣第五百三十五章:人間多慘劇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危險層層疊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認罪第三百七十二章:惡戰在眼前第九百六十七章:沉着慢處置第八百二十四章:再次有謀劃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波斯波利斯第七百零六章:使君的投靠第一千四十八章:寶刀難出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父子自相殘第七十七章:演練爲獻禮第八百八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覆滅在眼前第一千二百十二章:再借鬼神力第九百零一章:百姓有熱血第八百四十八章:將往何處去第七百五十二章:將帥的談話第三章:艱難奮長戟第一千四百零三章:俘虜不甘心第一百六十三章:天子巧作弊第六百九十九章:舉薦第五琦第一千三十九章:公主回長安第一千二百十八章:再戲大食人第十章:夜進長石鄉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難洞明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阿斯塔離營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蕩且迴旋第八百四十七章:叛軍再夾擊第五百六十七章:胡將生新法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丞相審犯人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子積威重第六百三十九章:殿上各爭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形勢陡變化第五百四十四章:天子亦難斷第六百零二章:廣平王遇襲第十六章:誅殺賣國賊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優素福之劫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危險層層疊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二百三十八章:從此換門庭第四百四十六章:清虛進逆言第四百零一章:使君識奸謀第十二章:沙場碎鐵衣第五百七十四章:逃命或可生第二百四十五章:宦官露崢嶸第五百七十章:迷霧重重也第六百三十三章:拜訪秦大夫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移民實西域第八百九十五章:皇帝之廢立第四百二十一章:蕃將生懼意第五百三十五章:人間多慘劇第八百七十六章:房琯的面目第四百零三章:天子心難測第二百三十八章:從此換門庭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子積威重第七十五章:潼關生變故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哈里發送禮第四百三十三章:使君收郡望第九百九十七章:房李歸長安